悲剧已开启——评电影《刺马》
电影《刺马》是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于1973年拍摄的作品,取材于清末的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一开始便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身亡,凶手张汶祥被俘并押上公堂受审。在森严的公堂上,张汶祥毫不畏惧,也不为自己做任何辩驳,只是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提笔书写供词。伴随着他的回忆,整个“刺马”案的前因后果开始展现在观众面前。“刺马案”曾经多次被搬上戏曲舞台和电影大银幕,电影《刺马》以张汶祥回忆的形式展开叙述,给人感觉颇为新颖,也达到了吸引观众将影片看下去的目的。
随着张汶祥的回忆,影片镜头一转,带观众来到片中三兄弟初次相识的场景。黄纵与张汶祥都是颇有些武艺本领的好汉,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打劫路人的剪径小贼。这一日骄阳当空,旷野里四下无人,半天没有生意可做,**情憨直的黄纵颇为烦闷。倒是张汶祥嘻嘻哈哈惯了,不太在意的样子,却一个轻纵俯下身子探听到了有人正从远处打马而来。于是,兄弟二人摆开阵势,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等待着“猎物”落网。
这时,影片的重要人物马新贻登场。一身白衣的马新贻丰神俊逸,看着像位白面书生,举手投足间却颇有大将风范。他眼睛盯着站在面前的黄纵,又注意到埋伏在一旁的张汶祥,语气缓慢而又镇定地问:“你们是一个一个上,还是一起上?”此话一出,黄张二人和观众立刻明白过来,这个马新贻是个深藏不露的练家子,绝非等闲之辈。
该片导演张彻在拍摄这一段时,给人感觉非常认真和用心。连贯而凝练的镜头运用,对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兵器将马新贻,黄纵,张汶祥三人的**格,身份背景交代得十分清楚明白。所谓不打不相识,这三人虽然**格各异,却都是义气深重的汉子,一番交手之下,彼此心中对对方都有了几分好感。
张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以武侠动作片《独臂刀》成名。这位导演有着深重的传统英雄情结,善于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展现男**的阳刚魅力和江湖侠义精神,并由此形成了个人非常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这一风格在《刺马》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张彻的镜头下,无论是刚毅莽撞的黄纵,聪慧洒脱的张汶祥,还是目光远大,复杂深沉的马新贻,虽然彼此**格各异,却都带着自然,质朴的男子汉气质,张扬着原始的生命力。
三人切磋武艺的戏码因一个女子的出现戛然而止。这个穿着碎花小袄,面容清丽的女子骑在马上疾驰而来,一句:“该拿就拿,该走就走!”惊醒了恋战的男人们。黄纵和张汶祥匆匆告别,马新贻看着三人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思。
一切欲说还休,当观众急切地想知道下面发生的故事时,导演又再次将镜头切换到了在公堂上受审的张汶祥身上。张汶祥一边提笔写供词,一边娓娓道来。这里张导明显在借人物之口向观众卖关子。这一手法非常像中国传统的评书艺人在表演时为了吸引听众听下去而使用的技巧。
当镜头再次离开公堂,转回回忆中的场景时,影片的叙事节奏明显加快。马新贻主动找到黄,张二人的栖身之处,对二人的前途晓以利害,二人于是决定追随马新贻在乱世之中干一番事业。接着通过几场与太平军及土匪作战的过场戏,影片简单地交待了三人结为异**兄弟之后做的事情:收编太平军和土匪的残部人马,占山为王,俨然成为一方小小的割据势力。
这个部分的情节涉及到“刺马案”发生的时代背景。但张导在处理时,却是有意无意地匆匆带过。这种处理是好是坏,各人看法不同。但笔者也认为影片不宜在此处多有赘余。
历史上的刺马案之所以位列“四大奇案”就在于案件原因的扑朔迷离,引得各种传言甚嚣尘上,一时间无有定论。从该案之中,有人因看到正义终于战胜邪恶而大感快慰;有人因窥得封疆大吏叔嫂通奸的花边新闻而暗自窃喜;也有人认为马新贻之死是**博弈的牺牲品,刺马案其实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势力与清廷慈禧太后联手导演的一出**阴谋。悠悠之口,众说纷纭,无形之中给这桩晚清命案增添了奇异的神秘色彩。
这种神秘色彩恰使得刺马故事成为绝好的一个电影创作题材。但是,如果电影创作者不幸被此案本身就扑朔迷离,未有定论的史料牵绊住,试图通过电影来解读和得出结论,那就很可能走上歧途。因为电影毕竟是人个**化的艺术产物,还原历史真相,严谨地考据并不是它必须要背负的使命。从创作的角度看,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张彻导演的处理成功避免了影片代替观众来对历史事件下结论。
占山为王之后,影片的主要情节才真正开始。戏剧矛盾接二连三地出现,可以说为后面高潮部分的到来做了充分的铺垫。
矛盾一:兄弟嫌隙黄纵,张汶祥,马新贻虽然结义为兄弟,但实际彼此相交的时间并不长。这三人萍水相逢于乱世,不过是为了谋条出路,才聚在一起共事。说到谋出路,准确地说应该是黄张二人最迫切的需要。占山为王实在比他们原来当有一顿没一顿的剪径小贼要好太多了。而马新贻则完全不同。他原本就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只不过,他这个读书人志向远大,还有不错的眼光。不同的出身和见识,造成了马新贻和黄张二人对事业发展认识上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在原本就不够亲密的兄弟关系里种下嫌隙。
影片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人物间的矛盾和不同**格展现出来:一面是满足于小富即安的黄纵和张汶祥一起偷偷下山玩乐;另一面则是马新贻不顾辛劳,日夜不停地操练人马。和观众一样被这种巨大对比所震撼的还有影片里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米兰,她是黄纵的妻子,就是影片开场部分最后那个骑马闯来的爽利女子。
米兰虽然出场最晚,却是整部影片里最为关键的一个人物。米兰是片中唯一的一个女**角色,戏份不多,份量却极重,因为她的存在直接挑起了三个男主人公之间的恩怨情仇。
矛盾二:祸胎暗伏不伦之恋
刺马故事里最有戏剧**的情节大约就是“叔嫂通奸”的部分。试想,如果马新贻就是个见色忘义,不顾礼义廉耻的小人,那他对米兰必定是主动勾引。米兰的美貌应该也不会太差,但必定是不安分的女人,贪慕总督大人的权势地位,二人一拍即可,走到一起……就这么拍也没啥错处。后面的戏码大约就可以照搬水浒传里的一套,在英雄正义,奸人受罚的情节里顺利收场。
但张彻导演偏不按传统套路走。电影是艺术,有时创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完全不需要明说,从人物和情节的呈现中就可以由观众自己品读出来。显然,在张导的心中,马新贻并不是一个简单,脸谱化的小人形象。而对于米兰这个人物,他也寄予了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这段不伦之恋在张导的镜头之下,充满人类自然的欲望和美。而作为观众,如果没有看到影片里的这段情欲戏,恐怕很难想象一向喜欢拍摄阳刚男**的导演张彻竟然能把男女之情拍摄得如此细腻而自然。答案不言自明,因为这一次他选择了人**的角度。
对于这段无法言说的爱情,米兰表现得比马新贻更为主动。观众却没有对这个人物产生道德上的恶感。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影片采用的女**视角。它让观众非常容易地和导演一起站在宽容的立场上来看待这段感情。
影片里的米兰尽管是一个底层社会的旧式妇女形象,却是具有现代女**独立意识的人物。这个女人有男人不具备的洞察力。她第一时间认识到马新贻和黄纵,张汶祥的不同。可见她有自己的思想,并不完全依赖于男人。在此之前,她还和黄纵他们一起苦苦为摆脱贫困而挣扎。但马新贻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为此她是真的对马心悦诚服。在传统社会里,女**处于被压迫的最底层,她们渴望改变命运的愿望往往比男人来得更强烈。而马新贻也在渴望改变。他奋斗努力上进的状态,给米兰带来一种鼓舞和感染。在马新贻的身上,米兰能看到生活的希望,而不是一潭死水。正是这种希望吸引着她不惜跨过道德的边界来到他的身边。
到这里为止,影片为高潮部分准备的所有伏笔都已经埋下了。随着马新贻离开山寨,电影开始讲述几年之后,几个人物再度重逢时的情景。
短短几年,马新贻官员亨通,已经位居两江总督的重要职位。这里影片给观众最大的冲击便是马新贻这个人物状态的转变。在前半部分的马新贻是一个白衣书生的形象,但等到后半部分出场已然是一个目光深沉,心思难以琢磨的权臣形象。在电影几十分钟的跨度内,要将人物的经历,**格的变化非常精准地呈现出来,并且使观众深信不疑,对演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扮演马新贻的是当时邵氏公司以武戏见长的小生演员狄龙。狄龙的表现不负张彻导演所望,将马新贻的沉稳大气,复杂的内心世界表演得可圈可点。
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笔者是非常赞同这句话的。电影中的人物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固然有演员的表演之功,但与导演对人物的精心雕琢也是密不可分的。导演是全片的掌控者,他需要借助演员来呈现和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思考。刺马一片里,张彻导演对马新贻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见一斑。
整部影片从头至尾,张彻导演镜头下的马新贻都给人一种孤独的观感。他独来独往,虽然与黄张二人结为兄弟,实际上却并不交心。将黄纵和张汶祥救回来时,众人担心他的伤势,他却慨然说道::“以后打仗岂有不受伤的?”不能共苦哪里来的共甘呢?此后,黄张二人虽敬他为天人,但心里却终究隔着些什么。所谓敬,实际上就是透着疏远的意思。
马新贻的志向很大,但终究免不了是为个人的权势和名利而奋斗。这样的奋斗注定孤独,还容易被欲望裹挟走上歧路。影片处理马新贻对黄纵起杀心的部分很巧妙,既交待了黄纵被进谗言又交待马新贻和米兰感情爆发的内容,于公于私使得马新贻都有了除掉黄纵的理由。当再次见到米兰时,马新贻就已经向自己的情欲投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马新贻也不能免俗。不过,最终让他痛下决心,布局杀死黄纵的,还是出于对自己前途的考虑和维护。黄纵不服管束,又有些居功自傲,花天酒地之余,留下的话柄很容易被政敌拿去成为攻讦马新贻的工具。马新贻走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上不容易,他岂能让自己的成绩被人毁于一旦?如此,只能辜负原本就有嫌隙的兄弟义气了。
影片的最后充满了悲剧荒凉之感。黄纵被杀,张汶祥和马新贻决裂。米兰沉浸在愧疚之中……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某个人,而是人心,人**。刺马的过程是全片的高潮,也是点题之笔。这里张导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武打戏份来表达。这与他所追求的精神一脉相承:男**之间的恩怨通过最直接,最干脆的暴力方式来解决。但电影的镜头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江湖之外,庙堂之上,还有数不清的狡诈算计,比暴力更可怕,更无情。
好的电影总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穿越时代,依旧打动观众的心。《刺马》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上一篇:这16条关于《金瓶梅》的读后感,条条直刺人性直击人心 下一篇:影评丨《侏罗纪世界3》恐龙跟老佛爷一样不用放在眼里要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