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的第一部日本小说是春上村树的《挪威森林》,高中时看的,因为听同学说很好看,也许是我当时的水平不够或者不符合我的审美观,我并不觉得好看,后来上了大学,我曾粗略看过第二遍,依然不觉得好看,我想应该是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大二放暑假时,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本由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纸鹤》构成的小说集,吸引我的是因为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他的死,我因此而想看看他的小说。当我翻阅时,很快就被其细腻的描写手法吸引,像《雪国》这篇情节**不是很强的小说我居然完整的看了下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惊奇。我知道这是因为川端康成对人物相貌、动作语言的生动描写,对人物心理细致到位的刻画,因此其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饱满,富有鲜明的**格思想:他美轮美奂的描写使我不再依仗情节便深陷其中。
 
  读川端康成的小说就像在看一部哀伤的电影,听一首优美的音乐,赏一幅美丽的风景。我陶醉于《雪国》开头对灯光照在叶子脸上时的描绘,我喜爱《古都》开头的风景描写。我感觉川端康成的笔就像一座显微镜,透过对动作表情的把握,能够把人心灵的最深处的心理活动清晰地表现在人们面前。川端康成这个唯美主义者,总是运用优美的语言,毫不吝惜地运用大量的笔墨将事物的美描摹得淋漓尽致,仿佛一个追求完美的画家为了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用尽最鲜艳的颜料,最丰富的色彩。同时他也继承了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的传统,同时与现代的表现手法相融合,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他笔下的女子总是那么纤细、优雅,令人同情与赞美,温柔美丽得像一匹鲜艳柔滑的绸缎。
 
  拿中国的画画来比喻的话,川端康成就像是一个工笔画大师,代表日本文学的细致描摹之美,而芥川龙之介,则代表简约粗犷之美。
 
  我是在选修外国文学专题研究后才接触到的。当我借到他的小说集《罗生门》,开始阅读第一篇小说《罗生门》,便被芥川龙之介简约的语言震撼——“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他的笔下,无论是繁华或是繁华变为萧索的诸多沧桑,都只有寥寥数语:“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斓的大圆柱上,蹲着一直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他仿佛极舍不得他的笔墨多流一滴,别人可以大些特写的繁华美丽,他只用数百字一笔带过:“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洛阳可是天下无比的极其繁华的都市,街上人来人往,车马不断。夕阳的光辉把整个城门照得油光锃亮,一眼望去,之间老人头戴纱帽、土耳其女人耳垂金耳环、白马身上装饰着彩色缰绳,那络绎不绝的情景,真是艳美如画。”我初始以为他是不擅长细致的描写,但是他在《地狱变》描写良秀让其弟子作模特作画时弟子的恐惧之情,以及良秀看着他女儿被火焚时的感情神色的变化,又是那么细致入微,让人如临现场。看来芥川龙之介并不是不会细致的描写,他是追求将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又不连篇累赘。
 
  红线姻缘核准双方夫妻宫位,提示二人婚前婚后感情变化及危机,给予幸福建议助力美满婚姻
 
  然而芥川龙之介的文章语言虽然简约,但文章思想却十分深刻,他的笔端直指社会的弱肉强食的不公,人**的恶劣以及现实社会的弊端。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他充满感情的同情。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就像中国的水墨画,线条简单明了,意境却高深奥妙。
 
  川端康成与芥川龙之介,他们一个代表日本文学的繁琐细致,一个代表日本文学的简约粗犷,但都是美的不同体现。正因为他们的追求不同,因此川端康成把死看做是美的极致形式,他追求唯美,所以选择了含煤气自杀表现他对美的执着追求,而芥川龙之介因为关注现实,最终不满现实的束缚,所以寻求服安眠药以获得解脱。他们的追求不同,最终却选择了同样的终点——死。

来源:挪威森林观后感 作者:挪威森林观后感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黑泽明的《罗生门》观后感 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