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怎么写?很多学生会写,但拿不到高分,这样写就能突出特点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十年间,一个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和创造力的市场环境逐渐成型,中国经济潜力因此持续释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1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向外界清晰阐明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如今,当踏上新的征程,中国未来的发展又将以何为目标,再度吸引海内外关注。这一答案或许正蕴含在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中。人们不难发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刻画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清晰脉络,也将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维度。
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持续千年的接力,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待。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成为外界熟知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如此强调。在2012年底,当时中国近1亿贫困人口的现状,成为实现小康梦想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中共发起了一场长达8年、向贫困宣战的“战役”。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当百年大党与千年小康相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缩影。过去十年,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成就、发生历史**变革。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国将继续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人们对美好生活也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定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所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招。
当时间回溯至10年前,彼时的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尽管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非易事,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正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及改革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
也正因如此,十八大以来,中共进一步展示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雄心。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亮出“总目标”和“总路线图”。随后在中央最高层面设立专门的改革机构,习近平亲自挂帅,尤其重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深刻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均前所未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体制支撑和保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通过连续作为,为新阶段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把脉定调。在外界看来,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
不断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中共治国理政的一道“加试题”。在抗疫大考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答卷”的底色。保障生命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也是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始终秉持的价值标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一个个感人细节,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从要求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到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一件件生动事实彰显直面大考的使命担当。
历史总是在特殊时刻更能给人以启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中国过去10年发展最显著的逻辑主线。在新征程上,这也将继续成为中国未来始终锚定的目标。而这一决心或许用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的话概括最为确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蹄疾步稳,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这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多斐然?宏大的叙事,却可以从数字不断上涨的工资单、限制越来越少的负面清单、进口商品越来越多的货架、越来越大的“朋友圈”、开启频率越来越低的空气净化器等诸多具象中找到答案。
工资单从四位数涨到五位数
“这十年来,我的收入从四位数涨到了五位数,2012年刚毕业两年,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月收入几千元,现在收入已经万元以上了。”李莉(化名)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2019年选择回到老家山西太原,转型从事律师工作。
像李莉一样收入翻番的人还有很多。十年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突破114万亿大关,人均GDP已经突破1.2万美元,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门槛。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稳步增长,中国历史**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这十年,中国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改革,努力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城乡养老并轨,个税“多退少补”,提低、扩中、限高,共同富裕……一项项改革,让工资单的数字不断向上。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3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22日举行首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最高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沈亮,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杨春雷,公安部副部长刘钊,司法部副部长刘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并答记者问。
景汉朝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系统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他重点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从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上强化办案责任。为了解决原来人人都能办案,办案要层层报批,责任不清的问题,实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司法责任制。把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也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实行单独职务序列,分类管理,各司其职。选拔一定比例的**过硬、办案水平高、业绩突出的人员专门担任法官检察官,实行“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大大强化了办案人员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机制。为了防止各种关系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扰和影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健全制约监督的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放权不放任”。比如,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扩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的范围,畅通人民群众参与、监督执法司法活动的渠道,依法公开执法司法的依据、过程、结果等等,让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还建立了防止干预司法的制度,对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一律记录、全程留痕、定期通报、严肃追责。
三是改革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人、财、物管理体制、制度。建立与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薪酬等制度,完善依法履职保护机制,让司法人员“心无旁骛”地办好案件。因地制宜,逐步实行省级以下法院检察院编制、有关人员、财物等统一管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四是改革政法机构职能设置。党委政法委机构职能进一步优化,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改革内设机构,强化专职专能。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加强对移民及出入境的管理。整合司法部和原国务院法制办的职能,重新组建司法部,优化司法行政机关机构职能体系。
第二个方面,进一步健全诉讼制度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公正与效率相统一。
一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明确刑事案件在侦查、起诉、审判环节的基本证据标准,让案件的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充分发挥庭审的作用,事实调查在法庭,质证辩论在法庭,定罪量刑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于法庭,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二是开展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根据不同案件类型,适用不同办案程序,大案精办、简案快办,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一般的简单案件进入“快车道”,整体办案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降低了诉讼成本,实现了司法资源的科学配置。
三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针对一些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及时保护的情况,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英烈保护等领域提起公益诉讼,督促恢复生态、制裁假冒伪劣、挽回国家损失,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四是大力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将现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动深度融合,立案、缴费、开庭、调查、送达以及各类诉讼服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有些当事人拿一部手机就可以打官司,非常方便。我国法院为网络时代的司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互联网司法这个问题上,中国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也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同行的认可。
第三个方面,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改革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是狠抓“两头”,大力推动立案和执行诉讼程序体制机制的根本**变革。改革立案审查制,实行立案登记制,人民群众打官司更便捷,让“立案难”成为历史。创新民事执行体制机制,发挥**优势,加强综合治理,强化信息化建设,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网上指挥系统,实行“黑名单”制度,不断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信用惩戒机制,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重大变革,形成了国际执行法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二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组织清理各类“证明事项”13000多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累计发放居住证超过1.3亿张。深化交管服务便利化改革,发放电子驾驶证1.1亿个,惠及50多亿人次。
三是制定实施《法律援助法》,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全国基本实现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问题。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近三年人民法院共发放救助金29.5亿元。
四是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达到98.6%,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4
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712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但20世纪末,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多重因素,草场干枯、土地荒漠、河流断流,被誉为“地球上最强悍生命力的耀眼舞台”的三江源,黯然失色。
康巴汉子尕塔所在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黄河源头的多条河流发源或流经此间。
“在地球上这么偏远的地方,牧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一点也不比城市居民差,我开始跟牧民学习。”2010年,尕塔在曲麻莱县的乡镇任职,“牧民们对神山、圣水的保护,源自对神山、圣水的尊崇,这是一种原始的生态文化。”
“但牧民们原有的保护方式、方法,已跟不上时代。而且,生态保护也不能仅靠牧民自身。”尕塔说,“生态保护贵在理念,理念不到位,行动就不到位。”
2015年12月,中国官方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天字号”工程,青海省担起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制度创新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担子。
“国家公园”的概念是个舶来品,彼时,中国没有国家公园范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专家彭奎表示,“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要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
彼时的中国,一块自然保护地,林业、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堪称“九龙治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该国家公园依托原三江源、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试点区内6类15个保护地及相应管理机构,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3个园区管委会。同时,整合林业等部门职责,在管委会下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全面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
“建设国家公园,不是单纯建基础设施。”如今,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跟园区的生态管护员,组成人数不等、专业不一的藏羚羊护航队、雪豹监测队、大自然摄影队、帐篷美术队,开展巡山、监测、推广。
“建设国家公园后,牧民监测手段更先进、参与积极**更高。”在尕塔看来,白色垃圾污染曾是国家公园的一大危害,“现在,捡垃圾的越来越多,吃喝垃圾食品的人越来越少。”
“山干净、水干净、草场也干净,如今,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尕塔说,曾经野生动物怕人,如今,棕熊经常跑到牧民家里。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王湘国24日表示,2021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圆满完成、正式设园之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赋予了国家公园这项工作重大的**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立足“中华水塔”保护,将各项工作充分融入国家公园正式设园后的体制建设总目标中。
据悉,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划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
“放眼全球,生态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其中,国家公园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未来,要让国家公园来领头,各类自然保护地跟着国家公园来改变,包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机制等。”彭奎说。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指向,不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方面,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以来,全国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21年的46.7%,户口迁移政策普遍放开放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首府)市外,基本实现了城镇落户零门槛。东部地区除少数超大、特大城市外,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加便捷。居住证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国共发放居住证超过1.3亿张,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是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5项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申办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和“全国通办”全面落地。累计办理户口迁移和开具户籍类证明“跨省通办”业务51万余笔,累计签发出入境证件、签注2.6亿多本(张、枚),98.5%的群众只跑一次即可完成出入境证件办证手续,91%的群众完成现场申办出入境证件手续不到30分钟,推动公安服务政务事项在公安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办,仅互联网交管服务就惠及35亿人次。
三是着眼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航运枢纽建设10项措施,服务航运企业发展16项新举措,服务人才引进系列措施,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人员出入境便利安排,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试点成熟的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发展需要,深化移民和出入境管理改革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这十年 作者: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狂飙》观后感!安欣为正义而生,高启强,杨 下一篇:观看《火烧圆明园》个人观后感300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