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

1、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原句

(1)、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2)、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3)、同样的,每一个微尘内部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大小、边际)!

(4)、那头上的星空就是现实世界,心中的道德律,就属于价值世界。

(5)、即使有这些“对人类图像的攻击”,即使康德怀疑自己的认识论,作为自主个人的我们人类,还是可以被拯救的。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他虽然反驳了传统形而上的期望不能实现的说法,却认为人类的自主性理论上是可以证明的。恰恰相反,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尝试重新证明人类的自主。如果区分理性的这两种形式,即理论上的理性和实际上的理性,就可以解释康德拒绝和重新接受形而上的矛盾了。那么,实际上的理性对我们人本的人类图像有什么贡献呢?康德作为物理学家,一方面坚信,我们完全受控于自然法则,另一方面又自认为可以用理性的论点来证明,我们原则上有能力根据道德准则自主展开新的行为链。康德认为,人属于“两个世界”,既属于“感官世界”,又属于“思维世界”。

(6)、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7)、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无法理解的”人类道德和自由的立论吗?如果把绝对的应该理解为比我们个人的绝对意愿弱的思想——就像康德自己暗示的:“这种应该其实是一种意愿,如果理性被顺利地实践,那么它就适用于任何理性的存在。”——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同时康德还循环论证:原则上,为了可以变为无条件道德,人必须已经是道德的。这个循环被恩斯特·图根德哈特在《伦理学讲座》(1993)中认定为不可避免的。相反,图根德哈特还认为,康德的“先验理性论证”是“试图世俗化宗教论证”。没有人可以被强迫转向道德立足点,如果没有预先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我愿意归属于道德共同体吗’这个问题的人,也必须问自己‘我到底想成为谁?我生命中重要的是什么?我能否理解成为道德共同体这一点取决于什么?’”一点儿不被重视,以最微不足道的方式作为人被共同体互相承认的人,对名誉和诋毁也做出相应的回应,他既不能援引宗教或者形而上的权威论点,也不能借助普遍经验的天性来强迫他成为道德的人。与其如此,我们不如作为自主个体自己考虑决定,我们想如何根据自我形象和人生规划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图根德哈特明白,这种道德论证必然会让对绝对基础的期望落空:“但是不管我们期望什么,基础都是如此脆弱。”

(8)、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 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9)、在至高无上这个义涵上,无论是人的头顶还是九重云霄,都构成了中国人对广袤宇宙和自身的神秘感知。即使是后来简化为大字形人头上顶个“一”的“天”,不仅仍然指称一望无边的蓝天,还多了“道生一生万物”的创世意味。

(10)、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1)、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12)、如果人只处于价值世界,那么就无所谓“应该”了,人的一切行为必定会符合理性的自律原则;而只有因为人同时还处于现实世界之中,人的行为才可能不符合理性的要求,而可能被自然规律所支配,这时候才需要人的选择、取舍,而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体现出人的可贵——自由。

(13)、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14)、德文原文是:ZweiDingeerfuellendasGemuetmitimmerneuerundzunehmenderBewunderungundEhrfurcht,jeoefterundanhaltendersichdasNachdenkendamitbeschaeftigt:derbestirnteHimmeluebermirunddasmoralischeGesetzinmir.

(15)、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16)、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17)、康德后来把他一生的探索归结为三个问题:一是我能够知道什么,二是我应该做什么,三是我能期望什么。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整个康德哲学的核心。

(18)、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19)、Admiration:n. 代表羡慕/钦佩;

(20)、在康德看来,人同时处于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价值世界,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所说:

2、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英语

(1)、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2)、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3)、“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4)、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5)、自然主义观点也反驳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定言命令”。康德用珠宝的形象来说明,最高道德原则的绝对普适性与用途无关:“就像珠宝一样,只会自己闪烁,它的价值全在自己身上。哪怕它没有用,哪怕它带不来收获成果,它的价值也不会增损一分一毫。这似乎只是为了让它在普通的流通中更好操作的说辞。”康德认为,虽然道德是有用的,但是主要还是有与用途无关的价值,因为它凸显“个人”的人类尊严。我们应该也能够不受“外在感官世界”规范和动机的限制来有道德地做事。

(6)、康德的哲学刺痛了谁呢?康德坚信,认识论诉求的“损失”“触碰了学校的垄断地位,绝不是人类的利益”。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主要针对哲学“学派”的代表,但他的认知还涉及生活中的“人类利益”。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7)、我读到这句话首先引发了思考为什么康德对星空与道德准则会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呢

(8)、“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9)、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0)、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1)、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1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

(13)、康德这段话讲的极为精彩,可以说是他哲学贡献的精炼表述。在此,事实认知与道德认知终于找到了衔接之处,那就是人的理性,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其背后都是人的理性在提供支撑。

(14)、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15)、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以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16)、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7)、康德说“在这个世,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律。

(18)、对康德人本人类图像的第二个抨击,是大脑研究造成的结果。这个抨击同时也反驳了联合国。根据这些研究,我们意愿决断和做决定的大脑过程是一样的。如果这是正确的,不仅是康德的实践自主哲学被推翻,我们日常行为和法律行为中预设的人类自主性也被否定了。自主性是幻想,可以慰藉我们必须要割舍的自我价值感。道德-法律信条和认可知识外在的刺激因素,决定我们的脑电波。这些信条和认可的发明者也同样靠脑电波或者基因决定的动力而确定自己的行为。最近几年热议的李贝特实验是否可以证明这一推测,还有待检验。

(19)、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20)、如果康德需要一个中文墓志铭的墓碑,我想李先生的这个翻译是当之无愧的。

3、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出自

(1)、fill…with: 使之充满某种情感or感觉。

(2)、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3)、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4)、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5)、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6)、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7)、例句:fillmewithmeaningandpurpose,

(8)、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9)、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10)、所以总结一下,康德的人本人类哲学在许多层面造成了痛苦。如果指望康德哲学可以证明“内心的道德信条”和个体的绝对价值,那我们肯定要失望了。恰好相反,康德抽走了我们可能都期望的可作为支柱的论据。我们既不能以经验也不能以形而上来证明人本人类图像。康德认为,不如说是取决于我们的“存在”的自由、个人决定,对“内心的道德法则”不断重新感受,不断感到与日俱增的“惊奇和敬畏”。就像康德自己说的那样,他的哲学尤其刺痛了教条形而上学者和经验主义学派,他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基本假设是没有根据的,见证自己被迫痛苦改变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的证据和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与其支持者的“形而上教条主义”的主张不同,我们以空间-时间经验为基础的理性无法奢求认知“上帝,自由和不朽”。因此康德非常明确:“人类的理性如果单纯使用毫无成就,那就是耻辱。”可是,如果我们想要被理解为行为自由,不受此观点的感官世界约束的个体,那就意味着“自由的概念对所有经验主义者都是冲击的石头”,或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对所有自然主义者来说是这样。我们的举止虽然受自然法则的约束,但是我们的行为却以道德准则为导向。康德驳斥形而上的理性认知,他还论证我们由于实际意愿,相对于经验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更有能力自由及道德,意思是这抵御了空洞而混乱的臆想,同时也强化了每个人理性意愿中的自信。针对学院学派,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最后说:“难道你们要求的是一种(正是!)和所有人有关的认知?这种认知已超越共同理智,你们只能从哲学家处发现。”

(11)、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12)、中文翻译: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13)、这句话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原载于《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后来康德去世之后,这句话就成了他的墓志铭。

(14)、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15)、在后台回复“晚安”,每日送你一句箴言,伴你入眠!

(16)、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17)、”还有一句话,叫“即使是井底的蛙,也拥有的权利。

(18)、每个宇宙内部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大小、边际)!

(19)、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20)、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4、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是什么意思

(1)、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

(2)、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3)、自然从我在外部感觉世界中所占的位置开始,并把我在其中的联系扩大到重重世界、层层星系的无限空间之中,以及体现着它们的循环运动、生成与延续的无限时间之中。每念及此,不知多么渺小的我们,无不对这个几乎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广阔无垠的宇宙产生出某种敬畏之情。

(4)、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来自维基名言)

(5)、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存在主义七大哲学家

(6)、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李泽厚先生)

(7)、一言以蔽之:科学(经过批判的寻求和方法上的引导)是导向智慧学的窄门,如果这种智慧学不仅被理解为人们应当做的事情,而且被理解为应当用做教师们的准绳的东西,以便妥善而明确地开辟那条每个人都应当走的通向智慧的道路,并保护别人不走歧路的话;这门科学,哲学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依然是它的保管者,公众对它的玄妙的研究不感兴趣,但却对按照这样一种研究才能使他们真正恍然大悟的学说大感兴趣。

(8)、(注):本文选自艾克哈特·玛腾斯《哲学之美》

(9)、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10)、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11)、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实践理性批判》)

(12)、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13)、“恒有二者,余畏敬焉。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14)、“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蒋介石评)

(15)、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16)、天上星空和道德律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17)、图根德哈特在这方面和康德类似,他也必须承认定言命令最重论证的“不可理解性”。道德意愿是存在性号召,但不能被理论或者实际的理性所证明。我们只能建议可感觉到这一点的人:“我们只能对朋友说:接受或放弃。”对个人以及政治实际来说,即使有各种妨碍自己的经验,即使“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先验论证失败,个人决定接受道德这一点是必要的,也是实际的、可能的——这也是联合国自身职责所在。

(18)、图/伊朗摄影师HosseinZare超现实作品

(19)、宇宙无所谓有无边际,无数的宇宙如无数的微尘不停的幻生幻灭。

(20)、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我从长期“被凌辱”,慢慢走向自我救赎

5、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

(1)、意思是: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非主流搞笑说说105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