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的谚语及其意思
1、关于农业的谚语及其意思有哪些
(1)、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这句谚语从小到大听得再多了,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天季节,无论睛天或雨天,妈妈在生产队出勤下田时,都习惯会把溥薄的塑料雨衣带上,当时年纪尚小,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这时妈妈说,春天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的,带上雨衣虽然有些碍手,一阵下雨,披上雨衣不会淋湿身上的衣服,淋湿衣服会生病的呀。也真的几好次明明出门时阳光烂的,过一会乌云密布,狂风暴雨了,这一习惯,让妈妈躲过了这时雨水淋湿衣服的尴尬。
(2)、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3)、农民以农业生产为生,生产效率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判断的价值标准,当代表更高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出现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偏向更先进的一方。但现代农业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带来农药化肥等一系列的问题。就如他们自己所说,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任何品种的蔬果,但只有遵循节令才能尝到作物最真的滋味。
(4)、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农作物的收割时间应在八成熟时就收,否则熟过了头就造成浪费。
(5)、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6)、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
(7)、桃花落地,豆子落泥。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桃树开花,地里种瓜。
(8)、这些祖辈留下来的谚语,不得不说真的很有价值。以前农村可没有天气预报,没有农业专家教你种田,农民种地、判断天气,就是靠这些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
(9)、解释: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10)、谚语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简单而简洁的短语。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实际经验,一般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它大多是一个容易理解的短句或押韵的口语形式。
(11)、● 这4种“有香气”的应季蔬菜,最适合在春天食用!
(12)、“大雪唔割都得(跌)”:到了大雪季节,稻禾还没有收割,稻谷会自然掉下来。
(13)、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土壤肥力,人们才可以真正地放弃刀耕火种加撂荒土地的原始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向高级阶段方向发展。
(14)、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5)、(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16)、霜降时节之后才下霜的话,那么来年会是个丰收年,粮食堆满仓囤。
(17)、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这些老话一代代传承下来,很多都成为了农民生活中的必备常识。
(18)、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19)、解释: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20)、如果白露时节种晚秋蔬菜的话,那么会容易遭虫灾。
2、关于农业的谚语及其意思是什么
(1)、由于从小到大受妈妈的影响,已是大妈的我,春天的季节,无论睛天,阴天也带把☔️出门的习惯。
(2)、“立冬番薯小雪麦”:立冬前种的过冬番薯成活率高。因此,立冬前一般要种完番薯;小雪节气前种的小麦产量比较高。因此,小雪前一般要种完小麦。
(3)、暴雪过后!大棚温室除雪方法及预防大雪压塌!(收藏)
(4)、“春鳊秋鲤夏三黎”等农谚正是对不时不食的最好诠释。也许以农谚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背后还有农药化肥所缺少意义,即顺应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理念。就农民这一水乡农谚的直接传承人群体而言,他们自身亦不能有效地将农谚继承下来,更不必谈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传承。
(5)、(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
(6)、保护家乡文化历史渊源,深入挖掘,再现历史辉煌,展现家乡文化魅力
(7)、如果春分时节,早早地刮起了西南风的话,那这一年就容易闹虫灾、刮台风。
(8)、清明谷雨半月,谷雨立夏半月,俗话说,谷雨前后栽瓜点豆,二十四节气包括土旺小节,俗话说,土旺种葫麻,发的七鼓八框杈。
(9)、比如:水缸出汗蛤蟆叫,工夫不大大雨到。只要看见水缸外面有水渍泛出或者河里的蛤蟆叫声不断时,不久就会下雨。
(10)、双皮奶就更不用说,其甘香嫩滑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代表顺德美食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总的来说,这些非遗有较高的知名度,更有经济效益。
(11)、我们祖辈在数千年的农业生产中,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总结出来很多的农谚,用来指导农业的生产活动。今天老王就整理了一些农村流传的播种农谚,对我们的农业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2)、{十二月大寒小寒多风雪伤六畜雪三下则蝗入土九尺谚云其年三白来年多丰}
(13)、1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1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根据生产劳动中的亲身经验,总结了一套人事方面的口诀、谚语,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谚语是人民大众自己的语言,农业生产是民众的活动,用谚语来反映民众的生产劳动,就显得特别的亲切随意、生动贴切。
(15)、(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16)、{三月三日听蛙声午前鸣高田熟午后鸣低田熟唐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17)、如果芒种时刮北风,那么秋季雨水就比较少,容易出现秋季干旱,不利于秋粮作物生长,从而影响秋粮的收成。这句话主要在湖南一带流传,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符合呢?
(18)、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9)、说变就变孩儿脸,明明哭闹着,一会变得满脸笑容,甜甜的叫着奶奶。前一刻完成不记得了,这就是一个奶奶经常见到的图面,脸变行太快了!
(20)、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
3、关于农业的谚语有哪些
(1)、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2)、解释: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3)、“四月北风水打差,五月北风平平过,六月北风就系祸”:如果,四月刮北风,天就会下大雨,甚至发生水灾;五月刮北风不会发生灾害;六月刮北风就会刮台风。
(4)、如果小雪大雪期间不下雪的话,那么来年庄稼长势不好、籽粒不够饱满。
(5)、“番薯淋子芋淋芽”:在番薯打了薯块的时候施肥、在芋子刚发芽的时候多施肥,就能高产丰收。
(6)、水乡农谚,对于刚高考完又即将离顺德前往西安读书的顺德本地青年我来说,扑朔迷离。它被列入顺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数年时间,但回顾这几年对于水乡农谚的相关保护传承事件,怕是非常薄弱的。
(7)、解释: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8)、与之相对的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顺德这个昔日的水乡,桑基鱼塘的优良农业生产模式已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大生产,以至是新兴产业,剩余下来的农业在整个顺德只是占据很少的一部分。
(9)、青蛙打鼓,豆子入土。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10)、解释: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11)、这句话说的是小麦的病,如果杆发黑就不会长穗了;如果穗黑不长粒,穗如果腥味,那么粒就是有问题了;碰到这种问题要抓紧治疗,不然损失就大了。
(12)、九月大农忙结束,忙里偷闲,赶场看戏的好日子。
(13)、“食过五月粽,寒衣冚(kam2)入笼(lung5),一百日又翻风”,说的是端午过后才真正进入夏天,冬季的衣服才可以收纳好,而一百日后天气又开始转凉。“清明虾,一叉叉”,说的是清明时节河涌的鱼虾数量多。“芒种节,食唔切”,则是说明芒种的时候,瓜菜收获之多,来不及吃。
(14)、{八月秋分一日不宜晴中秋月光无鱼云重则知次年元宵多雨谚云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15)、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16)、冬至来年节,粮食斗价看冬至,冬至长来年降。属九属暖,入伏入寒。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关门闭手,五九六九冻破石头,七九八老婆子出来咵口,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
(17)、解释:这是讲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夏天的雨对稻子有如生命一样重要:春天的雨(下得多)容易使麦子致病(长不好,歉收)。
(18)、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生活的质量。
(19)、解释: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0)、“七月秋风渐渐凉”:七月立秋过后,逐渐会刮北风,天气会慢慢变凉。
4、关于农业的谚语有什么?
(1)、“立秋处暑,便墙着裤”:到了立秋前后时节,农民们经过三夏大忙的干活,累得连穿裤子都站立不稳,要靠着墙头穿。形容人十分疲劳。
(2)、解释: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3)、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4)、农业既然已经渐渐让位于工业与服务业,以其为根基衍生出来的水乡农谚自然在传承发展上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
(5)、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6)、而对罗伯的访问,则有点出乎我所料。在我的印象中,当传统面对现代的冲击时,代表传统的一方很多时候会对另一方产生抵触,或是在面对冲击而抵抗无望时被迫接受。但罗伯身为农业生产中传统的一方,却对同样是代表传统一方的农谚更多的持否认态度,对现代的一方则是支持。他的慨叹怕是为两者之间的生产水平差距而发。
(7)、“这些农谚包括农时节气、耕作技法、农业管理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近千条,其中不少仍广为流传”,这是网站上找到的有关水乡农谚列入非遗的相关介绍。虽然说流传下来的农谚有近千条,但却难以找到有关农谚的列举。
(8)、据黄叔所言,塘鱼养殖并没有什么农谚,要了解农谚就要问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于是,午后我们探访了另一位农民,从事瓜菜种植多年的罗伯。在罗伯口中,我们终于亲耳听到了寻觅已久的顺德水乡农谚。
(9)、早上十点,盛夏的太阳开始毒辣,黄叔要赶在中午前将一箱箱冰鲜鱼饵料投入鱼塘喂饲塘鱼。黄叔已从事塘鱼养殖二十多年,经验丰富,算得上是传承下来的顺德农民。忙碌中的黄叔热情地接受我们的访问,从饵料的投放到鱼种的选取大致上介绍养鱼的相关经验。遗憾的是,我们仍然不能从他口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10)、“白石牙(火山嶂)戴帽,三日有好料”:冬天的时候,若火山嶂顶给云雾盖住,未来几天天气就会变冷下雨,人们不能干活,只能在家休息。
(11)、“一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马,三月冷死耕田洒(人)”:正月里的天气很冷,农村经常有耕牛被冷死;陆河等地没有马,这是形容二月天气比较冷;三月天气还是比较冷,刮风下雨,农民都要去耕田,形容农民十分辛苦。
(12)、我1976年成为上山下乡知青,在农村待了二年,听到过农村老百姓经常讲一些农业上的谚语。
(13)、就黄叔所言,塘鱼养殖并没有什么农谚之说,只有种植业才会在生产中总结出谚语,而后来我们确实在从事种植业的罗伯那里收集到少量的水乡农谚。但就广义上而言,塘鱼养殖同样是水乡农业的一部分,我相信并不是塘鱼养殖没有农谚,而是农民很少将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生产经验整合成一句句短小精练的谚语,或者是一部分农民在继承了农谚之后,只记住了农谚内在的精髓,即其道出的生产经验,而抛却了这些生产经验原来的载体,即农谚本身。
(14)、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15)、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6)、“夏至水流秧”:到了立夏时节,稻秧已有一寸多长,由于气温高,不利于秧苗生长。农民们就在秧田里放水流着降温,保护秧苗生长。
(17)、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18)、如果雨水时节刮南风的话,那证明这一年回春早,春耕春种要提前一些,一旦完了收成就不好。
(19)、“霜降见霜,粮满仓”与之对应的是“霜降不见霜,来年闹饥荒”,说的是如果霜降这天没有霜出现,那么明年会有饥饿,也正寓意来年的收成不好。霜降这天没有霜出现,说明天气气温比较高,天空多以小水珠,气温高导致霜难以形成,气温高对于初冬及整个冬季来说都是较往年气温偏高的表现,在农业生产中也被称之为暖冬。
(20)、这句话的意思,同第一句大致相同,还是利用了动物的本能或天性。意思是,从喜鹊搭窝的方向来判断这一年的风向。比如今年喜鹊搭窝朝东南开口,那么今年一定是西北风偏多。
5、关于农业的谚语及表达的意思
(1)、或者后台回复“谚语”获取更多有趣的农业谚语!
(2)、解释:从立春开始便会经常下雨,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直到清明时节。
(3)、如果小暑时节下雨,那这一年较为干旱;如果小寒时节下雨,那这一年的冬天较为暖和。
(4)、十二月正是寒冬季节,过了此月气温开始慢慢回暖。
(5)、立春寒不算寒,惊蛰寒了冷半年,过了惊蛰不停牛,是春耕春种开始了。
(6)、相信你会有更好更理智的选择,农村城镇是安家居业的最好选择,
(7)、同是顺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开库、双皮奶等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
(8)、观音开库是传统民俗,观音开库日的“观音信俗”(容桂白莲堂借库还库祈拜活动、龙江烧大炮、勒流连杜生菜宴)一年年传承下来,甚至成为地方旅游品牌,拉动经济效益,而“借库”有借有还的内涵又与建设诚信社会契合,自然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9)、声明:本内容均为龙潭河风情网原创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请勿盗图。
(10)、惊蛰刮大风、尘土飞扬的话,就意味着要倒春寒,这一年的春种作物会减产。
(11)、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12)、既然不能发扬光大,我们最起码要将其尽可能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让顺德人知道,我们顺德有水乡农谚这个东西。但亦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既然不能发扬光大,我们最起码要将其尽可能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让顺德人知道,我们顺德有水乡农谚这个东西。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觉得传统文化就是需要为了保存而保存这么纯粹。
(1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就是种瓜种豆子务比耍在清明前后几天进行。否则就过了季节。
(14)、解释:晴天耕田不费力。如果立春下雨,很容易断断续续下到清明节。
(15)、解释: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16)、可能大家好奇,初一下雨,初二阴天,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可能大家真的没太注意。不管在任何一个月,如果初二降水或者是阴天的话,这一个月都不会有好天气,阴天多于晴天。
(17)、“早子垫头,冬子垫腰”:早造水稻插秧把秧苗的头用泥土刚遮着就好。因为,春天稻田表面气温较高,这样插秧有利于禾苗生长;晚造插秧插到泥土在秧苗的中间。因为,那时是夏秋时节,稻田表面温度太高,泥土深一点的地方温度较低。因此,秧苗适度插深一点有利于禾苗生长。
(18)、{十一月冬至日青云见扵北方吉应来岁丰年否则主旱灾}
(19)、“六月天公,冇闲阿公”: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20)、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1)、“春寒雨水”:在立春不久的时候,如果天气寒冷,就会下雨。
(2)、解释:做什么事春天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3)、农谚,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岀来的最朴素的人生道理、处事之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精选农业类的谚语有哪些?115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