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1、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成语
(1)、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2)、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3)、(以下文章仅提供合适因缘之人参考,若有不适之处敬请见谅)
(4)、通过这次亲子阅读分享,让我明白了“老师”这个词汇的意义,爸爸和我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说我听不明白。爸爸告诉我,老师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成才的知识,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听完这话,我突然觉得“老师”好伟大,我以后也想像妈妈一样,当一名老师,教育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让他们成长成才。
(5)、杨时(1044-1130)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明溪县龙湖)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6)、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7)、“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8)、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9)、译文: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10)、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11)、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12)、“没关系。麻烦你等程颐先生坐禅结束以后,替我通禀一声,就说杨时在门外恭候先生教诲。”杨时仍然执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13)、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
(14)、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15)、子贡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一次,鲁国有个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刚好被子贡听到了。他非常气愤,丝毫不因为那人在夸自己而给他留情面,当即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如果说每个人的才能就是一所房子,那么老师的房子围墙就有十多丈那么高,屋子里富丽堂皇,一般人没法翻过围墙看得到里边的摆设;而子贡我的房子呢,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接着,他又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可是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呀!大夫听了这一席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十分惭愧。
(16)、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17)、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8)、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个性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这个故事是讲杨时在四十多岁的一件事。杨时呀,他学问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
(19)、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20)、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程门立雪的故事6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2、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简短
(1)、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2)、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3)、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4)、“嗨,你这个年轻人,怎么那么傻呢?改天再来不就是了!”程颐一边要家人抬着杨时到书房里去,一边连声地责怪着杨时。
(5)、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
(6)、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7)、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8)、父恩天高,母恩难报,师恩同样无以回报。他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今日教师节,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一生平安。
(9)、像蜡烛燃烧亮丽的生命,像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像梅花吟唱早春的歌声,像朝阳播撒智慧的火种。教师节,衷心祝愿辛勤的园丁幸福安宁!
(10)、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11)、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12)、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13)、解释: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
(14)、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15)、有一年,杨时到浏阳县任县令,不遗余力,绕道洛阳,去拜访程颐,以求深造。有一天,杨时和他的学友游苏拉,因为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他们到老师家里去请教。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云雾缭绕。他们走在半路上,风很大,雪下得很快,冷风肆无忌惮地吹过他们的领口。他们松松垮垮地捆了起来,匆匆赶路。杨时来到屋里,先生坐在炉子旁沉思。杨时两人担心打扰老师,就在门口等着,没有叫醒先生。
(16)、不计辛劳只奉献,三尺讲台,夜灯长明,两鬓飞白混不见,赤诚之心不一般,桃李天下,香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教师节感恩无限,真挚祝福,真心相传,唯愿您安康永远!
(17)、《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一年级的学生也高过头了
(18)、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19)、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20)、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
3、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20字
(1)、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2)、当他走到河心,突遇山洪暴发,巨大的洪流将他卷走,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艄公救了上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王安石,当他跨进王安石的家门时,已精疲力竭了。王安石看到这位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的有志青年后,十分喜爱,决心把全部知识传授给他。在王安石的精心教导下,陆佃学习非常刻苦,博览群书,知识面很是广泛。扩展资料尊师重道,汉语成语,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出自 范晔 《后汉书·孔僖传》。
(3)、 因此皇子的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这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4)、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尊师重道的典故篇4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5)、有些时光过去很久不曾忘记,有些回忆存在脑海不曾退去,有些朋友总在心里不曾走远,怀念校园时光,感恩母校恩师!教师节到了,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6)、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
(7)、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城北龙池村)人。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攻读儒学。
(8)、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
(9)、古代的老师和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里面还有很深的情感存在,师生如父子。尊师重道的传统不仅存在于传授学问的师生之间,乃至社会各行各业,只要是传授技艺和本领的师徒之间,都会尊师重道,都很重视道德和情感,所以古代的老师也称为师父,亦师亦父。也正因为尊师重道的传统,有这种情感的存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一代一代承传下来,涌现出无数的大师级人物。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我们更应该尊重老师,重视教育,这样,我们国家才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日益强盛。
(10)、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11)、岳飞,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12)、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13)、宋朝时候,有一个杨时,字中立。他潜心研究经史,中了进士之后,朝廷派他去做官,杨时不肯赴任,而是到颍昌去拜了程颢夫子做先生,师徒相见甚欢。等到他要回去的时候,程颢目送着他说道:“从此我们的大道,要传到南方去了。”程颢去世了以后,杨时又到洛阳去,跟随程颐夫子学习。这时候,杨时已经有四十岁了,可是侍奉先生愈加的恭敬。有一天,程颐偶然闭目静坐,杨时和同学游酢,在程颐旁边侍立着不离开。等到程颐醒了,门外的雪已经下了有一尺多深。
(14)、老师:每一缕阳光都是我对您的虔诚祝福,每一颗星星都是我急切寻求您的眼睛,每一丝细雨都牵着我对您深深地思念,在您的辛勤耕耘下您已是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九月十日衷心祝您教师节快乐!
(15)、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16)、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17)、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精神,令人敬仰,值得学习。教师节来临之际,青萌树整理了一些动人的祝福,让孩子把对老师的尊敬化作文字,带着爱,流转在彼此的心田。
(18)、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
(19)、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20)、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4、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100字
(1)、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也是为人处世的表率。尊师,并不仅仅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是发自内心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2)、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3)、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4)、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5)、比骡子累,比蚂蚁忙,节日加班,免费无偿。这就是您真实的写照,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又到,您的恩情无以回报,祝您节日快乐,愿您身体健康。
(6)、 因此,我们要永远的敬师德、学师德和永铭师恩,这也才是真正为人基本之道,更是学佛修行的基石,所谓:「人道不修,余道难成也」。
(7)、杨时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8)、您像春蚕,吐尽银丝;有人说,您如蜡烛,照亮别人,甘于奉献。我要说,您永远是我心中最可爱可敬的人,感谢您对我的教诲,祝您教师节快乐!
(9)、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10)、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1)、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12)、因为有了您,生活才如此精彩纷呈;因为有了您,世界才如此美丽动人。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的教导如细雨润物般悠远。感谢您!衷心祝您教师节快乐!
(13)、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4)、新中国成立之初,徐特立应毛泽东邀请从南方来到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家中专做了湘笋和青椒等湖南家乡菜为老师洗尘。毛泽东说:“没有好菜吃。”徐特立表示“人意好,水也甜”。
(15)、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16)、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17)、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18)、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19)、“尊师”:表达了对中国电影100多年、新中国电影60多年历史中对中国电影教育做出贡献的师长和对学校办学传统的尊重和师承。“重道”:表达了在电影教育中要坚持为国为民、弘扬真理正义,献身艺术和电影的精神。
(20)、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5、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50字
(1)、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
(2)、花开花谢又一春,教坛奋斗几多载。教书育人多辛苦,从不把功劳口上数。育得花朵结果实,育得小树成栋梁。衣带渐宽终不悔,只为教育人憔悴。又是一年节日到,愿您全家幸福体康泰!
(3)、对于我校而言,强调了我校具有电影专业化教育的学术传统,具有追求精益求精的高品质艺术创作的传统。“薪火相传”:概括了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内唯一的专门电影艺术教育高校,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为我国电影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形成的将电影文化的精神代代相承的传统。
(4)、右击我的老师,属性:勤劳,无私,热爱同学。一般的配置,却创造了一个个不一般的成就,这就是我们的恩师,教师节到了,祝老师们幸福!
(5)、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6)、“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7)、老师教给我们文明语言,老师教会了我们人生哲学,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您的教导时常在我的耳边响起,每句话都是那么有力。祝教师节快乐!
(8)、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9)、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10)、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11)、多希望我的祝福能染黑您的银丝、填平您的皱纹。对您的感激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您的祝福百十万年也不会改变——老师,祝您万事如意!
(12)、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13)、 有一次,李纲老师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上一篇:二年级名人名言大全摘抄118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