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简介及作品诗集

1、泰戈尔作品简介及经典语录

(1)、“泰戈尔是歌颂自然的诗人,也是改革现实的健将;是东方精神的号兵,也是国际主义的旗手;是印度的儿子,也是亚洲文化的卫士、世界文明的前驱;他曾为印度不合作运动而忿怒,他曾为中国反侵略战争而呐喊,他曾为东方兄弟的命运而忧思,他曾为西方朋友的学术而奔驰。”

(2)、如童养媳、守寡少女、陪葬寡妇、被骗失身的幼女、印度传统家庭妇女、受过高等教育的名媛、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份或单一呈现,或揉合纷杂,往往被塑造成传统陋习的牺牲品、美满爱情的追逐者和作者理想中的印度新型女性。

(3)、陇源文学是一个原创平台,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是文学爱好者的家园。欢迎来稿。

(4)、《戈拉》是泰戈尔编写的一本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5)、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在他译的(A)译者自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它都能使我们的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6)、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7)、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8)、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9)、他谴责“英国坐在亚洲最大的文明古国的胸脯上,把病菌似的毒品一点一滴注入他健全的肌体和灵魂,推着他走向死亡”。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的真诚同情。

(10)、“爱情会失去乃是一个事实,但我却往往不把他当做是一个真理来看待”。这种对爱超然的理解方式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一种赞美。天际的流星尚且坠入深谷,何况爱情呢!在泰戈尔眼中,诚然爱过后的心碎有一种孤独的悲剧之美,但未免太过凄然。只有乐观的前进才能打破爱情在心路历程中的暴君形象。这感情的火热之中所蕴藏的,不仅仅是燃烧后的幻灭,更是火海之中的涅槃。真爱如一朵永恒的灵魂之花,是我们久久的期盼与追寻,泰戈尔的诗如一双双明眸,向我们传递着人生的奥义。某一个清爽明媚的早晨,或许我们推开眼帘的刹那便会发现,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

(11)、《吉檀迦利》是“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12)、他将人生看得如此之真实,却又将理想主义溢得漫天飞舞。泰戈尔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篇绝美的诗句,更像是一种信仰,一种对观念世界的膜拜。但同时他又力求活的生动与真实。希望以自己闲暇的一生,看透这每一寸空间。因为文学家的先决条件便是先要洞悉人生和世界,由他们见解的深浅与否来决定作品的深度。所以泰戈尔每写下一字一句,都是对这生存空间里任一事物的深邃凝望。即使我们偶尔翻看,闲闲逡巡也会受益良多。并且你必将经受不住那文字之美的诱惑而深深迷恋。

(13)、她只是在泰戈尔阻止她给孩子穿戴色彩鲜艳的衣服时,才表示过异议。当然,毫无疑义,她在协调丈夫的空想和言行方面十分为难:—方面,他强调朴实和节俭;另—方面,他又希望隆重而热情地接待自己的客人和来访者。幸好,在那种场合下,她精通烹调艺术的才干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他们去旅行时,诗人强调只带些必不可少的东西,特别见到那些瓶瓶罐罐的炊具,就直皱眉头。她—声不吭,把这些东西悄悄地藏在篮子里,笑着说:“你是多么奇怪的人!到了那儿,朋友来了,我到哪儿去搞—块块美味的馅饼?”目不识丁的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她不仅掌握了孟加拉语,同时学会了英语和梵语。在丈夫的严格要求下,她用孟加拉语改写了梵语的简易读本《罗摩衍那》。不仅如此,她还登台演出了泰戈尔的戏剧《国王和王后》。她对角色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所以毫不奇怪,最后,她在丈夫心里赢得了自己的地位。泰戈尔在她患病时,为自己的忠诚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整整两个月,他昼夜看护她,拒绝雇佣职业看护。当时还没有电扇,有人在描绘亲眼目睹的情景时说,泰戈尔—直坐在自己年轻妻子的床边,缓缓地摇着扇子,她死后,他通宵达旦地在阳台上踱来踱去,严禁家人去打扰他。

(14)、《吉檀迦利》。这部英文宗教抒情诗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诗集。诗集共收诗歌一百零三首,1912年在伦敦出版后随即风靡西方世界。这些诗歌,是诗人从其同名孟加拉文诗集和另外几部孟加拉文宗教抒情诗集选译而来的。孟加拉文《吉檀迦利》有着严格的韵律,而英文《吉檀迦利》则是以散文为体。“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歌”,因此这部诗集的名字似可意译为“献歌集”。纵观诗集,我们不难看出,它是诗人献给一位神的。在诗人笔下,这位神有着种种名称和身份。诗人时而称他为“主人”,时而称他为“朋友”,时而称他为“父亲”,时而又称他为“国王”,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直接称他为“神”。在翻译这部诗集时,诗人借用了英语中“God”一词,但他诗中的“God”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一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个具有人格的宗教神。两者虽然同为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15)、《园丁集》是泰戈尔的重要的代表作之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

(16)、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17)、表面上看,“飞鸟”与“黄叶”一动一静,一唱一叹,“飞鸟”灵动自由,“黄叶”静居寂寞,这种日常生活是静谧安适的。但旦复旦兮,若单调的场景还重复性出现,似乎表达了作者的无聊和乏味。显然,对泰戈尔的诗而言,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感受。若深入思考,就会觉得这两句诗还应包括几层意思。

(18)、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这八十多首诗中,有初恋的羞怯,相思的苦闷,期待的焦急,幽会的颤栗,新婚的快乐,生离死别的痛苦。诗人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神秘的爱情世界,领略其中的痛苦与欢乐,同时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19)、这首哲理小诗,优美而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夏花是旺盛生命的象征,生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奔放,要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绚烂旺盛,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不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秋叶,感伤,惆怅,凄美,安静,面临死亡,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要静穆、恬然地让生命逝去,不必轰轰烈烈,便只要像秋叶般悄然足已,更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平静自然地进行。

(20)、《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泰戈尔凭借该作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2、泰戈尔简介及作品名句

(1)、▲林徽因、徐志摩,是当时中国文坛上的一对“金童玉女”。

(2)、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3)、有的人在白天流涌着眼泪,有的人把眼泪藏在幽深的黑暗里。

(4)、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5)、我之所以把我的痛苦不当一回事,是因为我怕你会那样做。

(6)、本就颇不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因此产生分歧,两大阵营壁垒分明:陈独秀、瞿秋白、茅盾等为代表,组成了“驱泰大军”,“激颜厉色要送他走”;而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则组成了“保泰大军”,一时间爆发了一场鏖战。甚至,在泰戈尔的演讲现场,随处可见驱泰的传单。

(7)、《故事诗》。这是泰戈尔前期诗歌创作中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在印度历来被视为泰戈尔留给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遗产之一。诗集收入诗歌二十四首,并有序诗一首,初版于1900年。当时,诗人不但正处于创作井喷阶段,也处于爱国主义激情汹涌之时。诗集主要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其中既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锡克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马拉塔人的英雄传说。诗人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在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其中《被俘的英雄》简直就是一部锡克教徒英勇斗争的史诗。在莫卧儿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英雄们的鲜血洒遍五河之邦,七百个英雄连同他们的首领般达都因战败被俘,全部壮烈牺牲。般达父子在死亡面前尤其表现得泰然自若,视死如归:“孩子的嫩脸上闪耀着英勇无畏的光辉”;父亲“屹立着死去——不曾发出一声痛苦的叹息”。《戈宾德·辛格》一诗充分表现了锡克教祖师戈宾德·辛格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他在战斗失败之后仍然对未来信心百倍,怀着豪迈的英雄气概去重整旗鼓,“等待着晓日初升的黎明出现”。《洒红节》写拉其普特人用计谋战胜入侵者。《婚礼》表现了一个王子在婚礼上壮别新娘,奔赴疆场,马革裹尸而还的牺牲精神。这些诗歌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叹。《故事诗》中的佛教和印度教故事,表现了诗人对人道主义的弘扬和对真善美的礼赞。这部诗集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8)、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在本质上却是一个诗人。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也的确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他虽然成功地运用过各种文学体裁,但惟有诗歌被他当作终生的事业。他的诗歌不仅是印度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至今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在世界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9)、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

(10)、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

(11)、《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具有很大的影响,包括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这些诗歌描写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12)、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流萤集》(1928),《园丁集》(1913)《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

(13)、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

(14)、被称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是_________。

(15)、《园丁集》中,诗人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细腻而又含蓄地表现恋爱中的种种情绪,其言外之意,引人遐想。

(16)、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来自各种不同的种姓和阶层,也有着不同的身份。

(17)、他出身于一个印度贵族家庭,家里除了有显赫的地位外,还经营着许多生意。他父亲对宗教和哲学比较有研究,赞成社会改革,是个民族主义者,因此他受到父亲很大的影响。他一直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是父母没有溺爱他。他天生热爱自由,从不喜欢学校的禁锢,但在哥哥姐姐的监督下,他先后进了四个学校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热爱阅读,十三岁时他开始写诗,把满腔的爱国情愫写进诗里。十七岁时,他远赴英国念书,一开始他学的是法律,后来因为不喜欢法律又转到了文学系,研究文学和音乐。两年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印度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

(18)、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扩展资料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19)、不时的有一段的忧愁来袭击我,我从梦中惊起,觉得南风里有一阵奇香的芳踪。

(20)、泰戈尔年纪很轻时便开始尝试用孟加拉语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哈拉德·耶纳在颁奖辞中说泰戈尔在获奖年度之内写出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美的诗歌,并说在泰戈尔的诸多作品中,引起参与评选的评论家特别关注的是他于1912年出版的宗教诗集《吉檀迦利》。这本诗集之所以得到了热情的赞美,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3、泰戈尔简介及作品诗集有哪些

(1)、B、1913年,他以《飞鸟集》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2)、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印度古代奥义书哲学和印度教毗湿奴派教义。这是一种类似于泛神论的思想。奥义书哲学认为,万有同源,皆出于梵。它又认为,万有一如,皆归于梵。换言之,梵是宇宙的最高本质和最高实在。宇宙万物皆派生于梵,存在于梵,统一于梵。自然、社会、国家及人的意识都不过是这一宇宙精神的显现,是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泰戈尔认为,梵是一种无限的存在,而现象世界和人是有限的存在;人的灵魂与宇宙精神具有实质的同一性。达到梵我一如是诗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是他宗教抒情诗歌创作的母题。诗人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赤忱之情感人至深,诗人对自然、人生、欢乐、光明的歌颂洋溢着奋发、热烈的情绪。诗集中关于神在自然中和人类社会显现的描写蕴含着现实主义的因素,飘散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艺术上,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丽;感情热烈真挚,含蓄细腻;意境宁谧深邃,耐人寻味;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活泼。诗集熔哲理与诗情于一炉,充分体现了泰戈尔诗人兼哲人的本色。《吉檀迦利》就是这样一部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的抒情诗集。

(3)、你曾存在于我孩童时代玩的泥娃娃身上;每天早晨我用泥土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反复地塑了又捏碎了的就是你。

(4)、一霎飞触的撩乱扫拂过我,立刻又消失了,像扯落了的花瓣在和风中飘扬。

(5)、《卖头》中,乔萨罗王在失去了他的国土之后,自愿去迦尸王那受死,只为生擒他的赏金可以帮助一个落迫的商旅。迦尸王也因乔萨罗王此举而自愿让出自己的王位,令人对此二人的胸襟值得感叹!

(6)、泰戈尔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1861年,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8)、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9)、《新月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

(10)、孩子知道各种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11)、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13)、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4)、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

(15)、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C)著名诗人、文学家。

(16)、几个月飞逝过去了,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临行前,安娜为他送行。在轮船码头上,诗人向姑娘深深地鞠了—躬,深情地说道:“纳莉妮,再见了,望你珍重!”这时,他突然看见姑娘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泰戈尔真想回转身奔向安娜,向她尽情倾吐心中无限的眷恋。然而,他终于还是犹豫了,没有这样做。

(17)、《吉檀迦利》所表现出的泛神论思想,无疑与印度古代典籍如《奥义书》等息息相通。但泰戈尔在发扬本民族传统的时候,并无意营造一个封闭的世界,他渴望长期隔绝的东西方能够不断接近、沟通。

(18)、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19)、第四层:泰戈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短短两句诗,实际上浓缩了泰戈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泰戈尔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在泰戈尔看来,人的尊贵卑微,不取决于其社会地位,而在于是否有一颗爱人之心: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哪怕只会唱歌,只要爱人,能为别人带来益处,这样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若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悲喜,自私自利,不为别人带来益处,即使位高权重,仍将孤独于世,这样的人生就是毫无价值的。这是典型的泰戈尔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一生所坚持的人生态度,也是其一生坚持劝谕世人的价值观。当然,也是理解其诗歌的钥匙。

(20)、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最新版汇总)

4、泰戈尔简绍

(1)、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

(2)、你写字时墨水玷污了你的手和脸——这就是他们所以骂你龌龊的缘故么?

(3)、1你让我的生命不息2当你让我歌唱的时候3你的音乐4我生命的生命5静坐的时光6请采下这朵小花7只请让我的生命简单直接8被束缚的游戏9欲望10你的脚停留之处11在辛劳和汗水中面见主12把世界淹没在惊喜的浪花里13面见他是我生活的希望14你把我从极欲的危险中救出15我来为你唱歌16那个时刻最终来到了吗17我只是在等待爱18我只希望见到你19等待你歌唱20它已经在我的内心绽放21你有没有感到一阵惊喜飘来22请你不要像梦一样走过去23爱的旅途24让他的生命再生25重新见到这个世界26为何我总是错过他27用生命点亮爱的灯盏28纠结29我费尽心机地把真我丢掉30我的小我31自囚的囚徒32你给我的爱仍在等待我的爱33骗子的帮助34只要我一息尚在35在那里36我对你的祈祷37柳暗花明又一村38我只要你39乞求40祈雨41等待我的爱42我们约定去泛舟43永恒之印记44这就是我快乐的事情45他一直在走来46生活完全沸腾47让我清醒等同立即向他皈依48我在休憩中见到你49你在我农舍的门前停留50国王向乞丐乞讨51王与风暴同来52爱的信物53更美的是你的剑54我有幸给你水喝55醒来吧56我俩的爱完美地融于一体57光中流淌的欢乐58最后的歌59这就是你的爱60在海滨61来源62时候与原因63唯一之人的护佑64守灯的姑娘65你通过我来创造66她在孤独中等待你认识67你是天空也是巢穴68你抱着我的云朵69同样的生命70欢乐的节奏71彩色的身影72谁拨动着我的心弦73快乐的纽带74水边的小夜曲75终极的意义76我能站在你面前和你面对面吗77兄弟中的兄弟78无损的完美79让我一时一刻也不要忘记80假如这就是你的愿望81空闲的日子82仍有时机83痛苦眼泪的珠链84正是这痛苦85武士的力量藏在哪儿86最后的贡品87在你那儿寻回我失去的爱88荒废寺庙的神89让花朵在园中开放90当死神来敲门的时候91死亡的婚礼92那些我总是轻视和忽略的93我该离开了94离开的时刻95生死皆爱96这就是我告别的话语97那些歌曲的含义98彻底的死亡99沉静地坐在你的所在100我渴望死于不朽中101正是我的诗歌102你坐在那里微笑103在我对你的深深一拜中

(4)、在安娜姑娘精心的帮助和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学习中,两人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他俩的心头萌发了。“—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它在泰戈尔的记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8O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泰戈尔写道:“我的收获是平淡无奇的,如果她轻视我,是不能责怪她的,然而她没有这样做。由于我没有任何书本知识的宝库可以赠给她,所以第—次见面时,我就告诉她,我会写诗。我唯有这点资本可以招徕别人。当我告诉她自己有诗歌创作天才时,好没有表示丝毫的怀疑和讥讽,而是轻易地置信了。她要求我给她起个独特的名字,我为她选择了—个,她十分喜欢。我想把这名字编织在自己诗歌的音乐里,所以我为她写了—首诗,把她的名字写进诗里。当我用激昂的语调吟诵那首诗给她听时,她说:‘诗人,我想,假如我躺在临终的床榻上,你的歌声也能使我起死回生。”

(5)、这部《泰戈尔诗选》共收入诗人的五部诗集。现将其内容分别简介于下:

(6)、诗,只是泰式哲学的表达式。他的诗,被称为“精神生活的灯塔”,弥漫着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在灯塔的照耀下,人们奔向爱心和美好的理想国度。

(7)、你可以回忆一下课本中的那两首诗,是不是如此?

(8)、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9)、他说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10)、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

(11)、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

(12)、他讨厌学校教育,终其一生几乎没有完成过任何完整的学校教育。

(13)、早在1881年,年仅20岁的泰戈尔,就曾撰写过《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一文。

(14)、《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具有很大的影响,包括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这些诗歌描写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初读这些小诗,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15)、整整二十年,她以无限虔诚的感情照顾着泰戈尔的生活,生了5个孩子。虽然她年轻、又生活在—个高贵和素有文化修养的环境里,然而她的衣饰是十分简朴的,她也许从未戴过任何贵重的首饰。她高兴地把丈夫的纯洁理想看成自己的理想。

(16)、“灯火,灯火在哪里呢?用熊熊的渴望之火把它点上罢!雷声在响,狂风怒吼着穿过天空,夜像黑岩一般的黑,不要让时间在黑暗中度过罢。用你的生命把爱的灯点上罢。”这是一首绝美的神之赋,带着对生命无比的信仰在为大地吟唱,内心充满了对人间的憧憬与期盼。其中,有对祖国的无尽祝福,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探索。虽知时事不济,但理想上,泰戈尔并不希望人们仅仅是在重力的影响下活动而已,只有战胜了他,才有幸福可言。

(17)、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18)、节选诗歌14首供大家欣赏(排序按照译本中序号):

(19)、长日尽处,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将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20)、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5、泰戈尔详细资料

(1)、原来,泰戈尔得到了从加尔各答传来的消息,说他大姐肖达米妮身患重病。泰戈尔是父母的14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父母无暇管他,他是吸吮大姐的奶汁长大的。他由于惦念大姐,进而又思念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现在,眼看即将远离祖国,—想到这些,他内心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安娜理解泰戈尔的心情。为了减少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安下心来学完英语,她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她看见泰戈尔独自躲在房间想心事,就千方百计地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有—次,泰戈尔对安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肖达米妮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泰戈尔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安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你大姐的愿望。”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地,他安下心来了。

(2)、泰戈尔主要用自己的母语孟加拉文写作,但也用英文写了一些诗歌和大量演说。在印度之外,他的作品主要以英文译本流传。他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等就是诗人自己翻译的。他的译笔流畅而自然,被西方学者视为“第二原著”。

(3)、像往常—样,他这次悲痛的感情也反映在诗歌里。这些诗歌—共有27首,以小诗集《追忆》的形式出版。无论是感情的深沉和温柔,或是感触的质朴,它都是值得称颂的。—些评论家表示了遗憾,认为在这些哀诗里缺乏足够的激情,但他们也许真的很幼稚。泰戈尔的真挚感情则强烈地表现在那种痛切感上———种无法补偿而又每天感受到的损失,吞噬着他整个身心。这里没有过多的自我怜悯,而是以—种感人肺腑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光明在宁静的床榻上,变幻成巨大悲哀的黑暗,我通宵醒着,坐在痛苦的床边,长夜逝去,晨曦莅临。

(4)、泰戈尔供奉给他自己的无名神祇脚下的献歌当中充满了赞美、祈祷和炽热的虔诚。与宗教的乃至道德范畴的禁欲苦修大异其趣,他这种神性膜拜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有神论。这种虔诚和他的诗歌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并给予了他心灵的安宁。即使存在基督教世界的诸多限制,他仍然宣称这样的安宁终将降临到焦虑疲惫的人类身上。

(5)、《新月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

(6)、民族运动爆发时,他毅然加入了这个运动,并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来激励人们。但是他与民族运动的领袖之间意见不同,有些人并不能接受他的观点。他退出运动后,他隐居起来专心文学创作。之后几年,他常常出国访问其他国家,给他的创作带来许多灵感,并写下了许多相关的作品。1941年,他在家乡平静离世,有许多市民都来为他送葬。

(7)、如果说《吉檀迦利》,表现的是人神之间的精神之爱。那么,《园丁集》表现的,则是男女之间的两性情爱。

(8)、也正如此,他才会期盼那灯火的点燃,希望为那些去了错误途径,以迷路而求得生存的人带来光明,正如吉檀迦利所译的那样:“这是一首献歌,献给庄严而美丽的大地,献给万千人心中的理想。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素不相识,我们醒来,却发现我们原来是相亲相爱的。”泰戈尔著作之流行,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他的诗正如一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仅仅看着他,就能感知和平,感知安慰,感知爱。

(9)、只要我仍尚存一息,我就永远不会把你藏匿。 只要我仍有一丝羁绊,我都会与你的愿望捆绑在一起,你的心愿将在我的生命中实现,而这份羁绊便是你的爱。

(10)、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1)、2021-2022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12)、一首首诗歌,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印度风情画。一个个故事,呈现出印度精神世界的绮丽多姿的风光。

(13)、被称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是:《吉檀迦利》。

(14)、(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汇总

(15)、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16)、在《吉檀迦利》中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17)、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18)、而在《海边》、《花的学校》里,他又复原为一位诗人。

(19)、泰戈尔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这种生命哲学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20)、表面上看,“飞鸟”与“黄叶”一动一静,一唱一叹,“飞鸟”灵动自由,“黄叶”静居寂寞,这种日常生活是静谧安适的。但旦复旦兮,若单调的场景还重复性出现,似乎表达了作者的无聊和乏味。显然,对泰戈尔的诗而言,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感受。若深入思考,就会觉得这两句诗还应包括几层意思。

(1)、莲花开放的那天,哎,我不自觉地在心魂飘荡。尽管篮里空空,我依然没有注意到这些花朵。

(2)、《故事诗》,是泰戈尔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叙事诗集,被印度人民视为珍贵的精神遗产。共收入诗歌24首,序诗一首。初版于1900年。

(3)、这些诗,反映了泰戈尔以宗教故事唤起民族自由的理想。

(4)、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5)、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6)、泰戈尔的婚姻1883年,全家人都窃窃私语地商议,要为年轻诗人挑选合适的配偶。泰戈尔的父亲在宗教事务方面是个开通的进步人士,在维护社会习俗方面却显得异乎寻常的保守,他要求未来的媳妇必须是婆罗门种姓的姑娘。泰戈尔家族尽管在财产、学问和道德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他们是个“低等婆罗门”,那些以高种姓自诩的婆罗门是不愿意和他们联姻的,因此,他们的选择只能局限在那些居住在吉夏兰小城镇上的比拉利付种姓的婆罗门家庭中。在那儿,父亲选中了在泰戈尔家谋职的—个韦利玛塔次?拉叶乔塔利先生的1O岁女儿,作为泰戈尔的未来妻室。

(7)、泰戈尔的作品早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开始被译成中文。

(8)、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泰戈尔简介资料200字90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