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
1、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哪位
(1)、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
(2)、匡衡、祖莹、唐铸万应说是幸运的,历史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实则还有亿万热爱读书的普通百姓,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却同样值得尊重。正是一代又一代热爱读书的普通百姓接续传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绝,并始终有一股来源于普通百姓的力量注入其中,使其活力无限。
(3)、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4)、◎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5(拼音)
(5)、(手不释卷的意思):释:放下;卷:古代指抄写的卷帙,指书籍。手里总是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用功,勤奋好学。也指看书入迷。
(6)、(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常与“笔不停挥”连用。
(7)、《清史稿》评价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他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就在于对书籍与学习近于痴醉的追求。康熙从思想层面上很早就认识到研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帝王勤求治理,必稽古典学,以资启沃之益。”康熙不仅在思想上非常重视学习儒家经典,还身体力行地主动学习儒家经典。青年时期的康熙不仅早起用功读书,“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还能在政务繁忙之余通过经筵日讲等制度深化学习,正如他所言:“朕于政务余闲,惟日研精经史。”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奇乐坊是一个公益国学课堂,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9)、本故事跌宕起伏,情节设计巧妙,令人手不释卷。
(10)、难以释怀 讲的是一个人心里有某些事情过意不去。 放不下 感到耿耿于怀
(11)、(押韵词)夙夜不解、停阴不解、针头削铁、废铜烂铁、趁热打铁、诲人不惓、尺兵寸铁、土崩瓦解、刃迎缕解、蝉蜕蛇解
(12)、释义“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
(13)、C.爷爷酷爱读书,即使躺在病床上也手不释卷。
(14)、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5)、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6)、(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17)、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8)、近义开卷有益好学不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手不释书学而不厌孜孜不倦临池学书手不辍卷
(19)、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2、手不释卷的人物是谁
(1)、(释 义)释:放下;卷:指书籍。原意为书本不离手,现形容勤奋好学。
(2)、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3)、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侯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侯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侯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最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4)、北宋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
(5)、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6)、(其他表示学习刻苦的成语)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7)、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8)、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9)、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
(10)、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11)、他常年手不释卷,自然能退去尘浊,滋养出一颗了无尘滓的清心。
(12)、他很会利用时间,不管是走路,还是坐车,几乎都是手不释卷,所以功课一直名列前茅。
(13)、出处翻译:虽然在行军途中,书本也不离开手。
(14)、◎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15)、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16)、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17)、千叶自然不会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依旧在手不释卷的翻阅着各种秘录书籍,而武耀军却有些百无聊奈的陪着呼呼兽“小叶”。
(18)、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19)、后来戎马一生,他也常手不释卷,这才造就了这一位伟大的诗人。
(20)、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3、手不释卷的作者
(1)、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2)、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3)、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4)、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
(5)、12岁男孩“性窒息”死亡: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
(6)、清.王晫《今世说.德行》:“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7)、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8)、三国时期吕蒙是吴国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却没有文化知识。孙权见他年轻有为,而且身当要职,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9)、(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10)、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
(11)、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
(12)、《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注引《江表传》
(13)、出处: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4)、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
(15)、(手不释卷的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书不离手、爱书如命、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16)、(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7)、释义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
(18)、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掌管军事大权,应当多读一些史书、兵书,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以担当重任。
(19)、◎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20)、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4、手不释卷的故事和含义
(1)、今天我们身处市场经济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少人产生了一种颇为消极的情绪:读书有什么用?反正也读不了那么多书。实则,这个时代不仅更需要我们读书,而且需要我们有更宏大的眼界,用更高效的方法去读书。古人尚且手不释卷,今人哪有舍弃书本的道理?(石志刚)
(2)、普通百姓尚且重视读书,何况学者乎?然而有的学者成名之后,就不再读书了,半途而废,殊为可惜,当以为鉴。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开启有清一代学风的大学者,一辈子始终读书且卓有成就。因其出身富户家庭,顾炎武有很好的条件读书。他遍览前朝史籍,悉研各类经典,为其形成渊博的知识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赞道:“亭林(顾炎武之别称)之好读书,盖其天性。”顾炎武为了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凡阅书一千余部”。顾炎武曾游学大江南北,在考察各地的过程中,他交结豪士,获悉各地山川风俗,他的亲身经历连同书本知识共同构成了著书材料的来源,这也绝非书斋中的学者所能及的。
(3)、〖手不辍卷〗的近义词有:手不释卷、不忍释卷
(4)、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5)、这名男子从小酷爱读书热爱学习,经常手不释卷。
(6)、(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7)、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8)、爱不释手,亦作“爱不忍释”。谓喜欢得舍不得放手。
(9)、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0)、〖百读不厌〗的近义词有:百闻不厌、手不释卷
(11)、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丕《典论自叙》:“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2)、〖学而不厌〗的近义词有:手不释卷、虚心好学
(13)、妈妈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整天手不释卷地朗读着课文。
(14)、《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注引《江表传》
(15)、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6)、同学们求学,绝不能一曝十寒,必须手不释卷,才能成功。
(17)、学而不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uéérbú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18)、继优衣库后,星巴克再度上演“爱情动作片”,大尺度视频曝光:求你们开个房吧!
(19)、《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0)、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5、手不释卷的故事
(1)、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做一个读书人,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我在掌权前后都读了不少的书,感觉从中得到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你本来就是个聪明人,更应该多读点书。”
(2)、白话文:“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3)、袁隆平的3个孙女曝光后,两千多条评论要求:儿媳妇给袁老生个孙子?
(4)、大人好雅兴,在百忙之中仍是手不释卷,当真令小女子好生佩服。
(5)、赵匡胤虽是一员武将,却很喜爱读书,常手不释卷。
(6)、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7)、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8)、成语解释: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9)、(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10)、自从爸爸买了一套儿童百科全书后,弟弟整日手不释卷,还拿里面的问题来考我们。
(11)、苦等6年,李晨不愿娶的她,再度撒糖秀恩爱:你会嫁给谁,早就命中注定了
(12)、胡皇后就成了后宫最大的闲置资产。但胡皇后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搞什么小动作,玩后宫宫斗。大家看过很多宫斗剧,使阴招的,诅咒的,甚至引进小四对付小三的,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引进了武则天。
(13)、(典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注引《江表传》
(14)、《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
(15)、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16)、唯一遗憾的是,这个选美年年搞。很快,高湛导师就看上了他哥哥文宣帝高洋的老婆李祖娥,也就是传说中的偷大嫂,这里面的关系比较乱,亲们慢慢消化一下。
(17)、《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8)、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19)、后来戎马一生,他也常手不释卷,这才造就了这一位伟大的诗人。
(20)、好了,接下来讲一个比较奇葩的出路:下海再就业。
(1)、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2)、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3)、《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5)、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6)、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7)、(释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8)、虽是不合他的路数,可奈文有定评,他看了也知道爱不释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9)、大人好雅兴,在百忙之中仍是手不释卷,当真令小女子好生佩服。
上一篇:诺贝尔文学名言名句大全147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