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空降部队攻占了566团阵地后方的问礼里北山,这座山,在地图上称做580.7高地。团长朱彪调整部署,下令放弃一部分阵地,部队向主阵地靠拢,并集中1,3,7三个连准备反击美军空降部队。
 
  五次战役打到1951年5月20日,美军第七师和英军29旅向63军189师连续发动猛烈反攻,双方在小理山展开激战,但美军未能攻克志愿军的阵地。这一天,也是李奇微下达反攻命令的一天。
 
  17日夜,566团已于西川里渡过汉江,占领了汉城东面的小理山,他们的阵地已成为整个志愿军战线向南挺进最深的部分,切断了美军第七师和南朝鲜军第二师间的联络。
 
  问礼里,位于春川和加平以南,洪川江的南岸,问礼里北山,又名580.7高地。这已经在与汉城平行偏东的位置了。
 
  566团和美军空降兵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这一仗,因为566团在随后的铁原阻击血战中伤亡很大,参战人员大半牺牲,所以,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才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目。
 
  奉命夜袭美军空降兵
 
  20日下午,刚刚从阵地下来休息了半天的566团3连代理连长唐满洋接到团长朱彪的命令,全连立即整理装备,准备夜袭迂回到志愿军背后的美军空降兵。
 
  唐满洋和3连此时已经十分疲惫。几天来,“联合国军”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向小理山发动了五次强攻,均未能得手。但由于后方接应部队遭到敌军阻击,伤亡很重的566团也一直得不到补充。一直到20日中午,战线稍微稳定,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才难得地休息了一下。
 
  这种僵持的情况下,美军发动了一个令中国兵十分惊讶的行动。
 
  根据566团1连一名老兵提供的情况,20日下午,一架美军运输机自西向东飞越1连和3连阵地,之后在志愿军阵地后方出现了片片降落伞。随即传来消息称美军空降部队攻占了566团阵地后方的问礼里北山,这座山,在地图上称做580.7高地。团长朱彪调整部署,下令放弃一部分阵地,部队向主阵地靠拢,并集中1,3,7三个连准备反击美军空降部队。
 
  此时志愿军在汉江以南的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血战,粮弹两缺,已经打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特别是一直冲在最前面的566团,此时每个连只剩下四五十人,战斗力锐减,实在不是个发动进攻的好时机。
 
  但是,谁叫566团的团长是朱彪呢?
 
  566团团长朱彪,是一条真正的硬汉,当营长的时候曾经四处负伤不下火线,打出了华北野战军有名的“钢铁第一营”,后来的19兵团政委李志民亲自送他去医院,严令大夫用一切代价保住他的腿。
 
  所以,就算是一个连只有四五十人,就算是全团上下都饿得打晃,朱彪照样下令:抓几个活的回来给我看看。
 
  “他就是为了打仗杀人生下来的”
 
  有什么样的指挥官,就有什么样的部下。绰号“天杀星”的唐满洋就是朱彪手下的一员悍将。
 
  唐满洋自己倒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悍将,他说:“那时候我跟朱彪最好了。朱彪这个人馋,走哪儿都喜欢吃点儿好的,喝点儿好的,可他又不能犯纪律。我呢,没啥别的爱好,就爱玩个枪,出去打个野物什么的,回来就跟他分。所以他最喜欢我。”
 
  那时候的唐满洋,不过是个排长,和朱彪差着七八级呢,可俩人愣好得称兄道弟。
 
  唐满洋枪法好,老战友说他出去打猎,只要听见枪响就没有空着手回来的。566团一入朝就全换了苏联装备,唐满洋却专挂一杆德国造大镜面二十响——用熟了,有感情了。
 
  1958年大比武,射击比赛各军都上了王牌,63军出阵的就是唐满洋。
 
  隐现靶射击,靶子忽隐忽现,老唐枪往脸上一贴,连发七枪,七个伪装靶一露面就四分五裂。四座皆惊的时候,老唐把枪一放,不打了,脸上鲜血直流。
 
  怎么回事?老唐微微一笑,从鼻子旁边抠出个子弹头来……
 
  死守铁原那一战,美国兵的一颗高机穿甲弹打在唐满洋面前的石头上弹起来,正钻进他的面颊里。这颗子弹嵌在他鼻甲右侧的骨头上已经七年了,医生一直不敢动手术,却被他连续的贴腮射击给震了出来。
 
  十年前,七十多岁的唐满洋到老部队,看见训练技痒,拿过一个手榴弹来,一扔就是六十多米,寒碜得一班小兵个个想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直到今天,提到唐满洋,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没一个不服气的。
 
  打记事儿就是孤儿,打当兵就是突击队,和马家军拼过刺刀,刀劈过阎锡山的炮兵营长,拆过美国装甲车,捉过英格兰俘虏,这就是老兵唐满洋的战争生涯。
 
  他的一个老战友评价:“我们不过都是当兵吃粮的,唐满洋,好像就是为了打仗杀人生下来的。”
 
  挥刀撕破铁丝网
 
  唐满洋自己没见着美军空降,那时他刚从阵地上下来,死守了两天两夜,好容易得着机会,一倒下就睡得天昏地暗。正在香甜的时候让他的通信员姚显儒给叫起来了。唐满洋没有手表,可是看看天色,自己刚刚睡了两三个钟头,听周围也不像有什么紧急情况。
 
  “怎么回事儿?”这话问得就带了三分怒意。
 
  等得了命令,唐满洋不怒反笑:太好了。
 
  第一次采访唐满洋的时候,老唐在住院。
 
  我们问唐老:“566团突破临津江的时候,守江的比利时营布了三道带刺铁丝网,手榴弹都炸不开,爆破组伤了七八个。急得团长朱彪大喊:‘唐满洋!唐满洋’,是有这么回事儿吗?”
 
  “嗯,有这回事儿。”唐满洋点点头,“当时我跟他说,打掉敌人的机枪,只要一分钟,我就能突破!”
 
  朱彪集中了全团的火力,对比利时人的机枪阵地猛烈开火。与此同时,唐满洋手提一口鬼头刀,已经一个滚翻跃进到了铁丝网近旁。
 
  他挥刀就砍,三道铁丝网如同瘫痪的死蛇,转眼就被他撕开了一个口子。
 
  “别人没有用过刀么?”
 
  “别人也用刀。”老唐回忆了一下,“不过,砍了半天也砍不断。这里头有窍门。”老人做了一个劈斩的动作,“铁丝颤悠颤悠的,哪能砍得断?你要找到与铁丝网相连的钢柱,贴着一刀砍下来,什么铁丝网能吃得消?”老唐说,这一点,还是他在太原打阎锡山的时候学会的,在双塔寺冲进国民党军的炮兵阵地,砍死一个炮兵营长,立了双大功。
 
  在朝鲜也是双大功。
 
  树芽子炒面汤战前每人一碗
 
  晚上八点,部队集结完毕,魏“教导员”给做动员:“敌人空降了一个连,目的就是要切断我们的退路。现在他们正在收缩,也没有修工事,趁它立足未稳,干它一家伙??”
 
  事后分析,当时空降的敌军应该不到一个连。但是,志愿军集结的时候,敌情已经起了一些变化。566团收缩后,美第七师和南朝鲜第二师之间的联络恢复,两军约两个连进占566团身后的问礼里,也有一部分敌军上山与美军空降兵会合。
 
  唐满洋他们出发的时候并不知道敌情的变化,他们最大的问题是——饥饿。
 
  到5月20日,566团已经绝粮三天。
 
  最后一次补充给养,是打下议政府以后,后方千辛万苦送上来一批炒面。吃了两三天,又没了,就再也没有送上来。
 
  南朝鲜军国防部的《朝鲜战争》中洋洋得意地声称:“中国军75%的食粮补给,都在运输线上被美国空军焚毁。”
 
  五次战役一路打下来,大家都觉得有点儿不对头。美军一向以物资充足著称,这次却很少能缴获。敌军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所有可能落入中国军队手中的粮食和弹药。打下雪马里,这儿本来是英军格洛斯特营的营部,可愣没有一粒粮食。抓了二十几个俘虏,抓人的和被抓的同样没吃没喝。最后只好把俘虏教育之后放掉。
 
  打美军空降兵的时候,司务长搜罗大家的干粮袋,勉强能做一锅炒面汤。可这一锅汤,要真给几十条汉子分,除了把饥火勾起来以外根本没什么作用。
 
  看着部下饿得直打晃,唐满洋让司务长老陈等一下,他和魏应吉商量,想趁着没出发带俩人去搞点儿吃的。这主意马上让魏应吉给否决掉。唐满洋只好服从。
 
  这时候唐满洋当上代理连长还只有两天,他还没当习惯呢。前任连长被英军狙击手击中,颈部被洞穿,重伤。
 
  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司务长老陈有办法。这不是朝鲜5月树木都发芽了吗?老陈认英国电池认不清楚,什么树芽子能吃他可认得明白。于是,老陈掰了很多一种团状的树芽,加到炒面里,总算是给大家熬了每人满满一茶缸子炒面汤,吃到肚子里多少能打住心慌。
 
  意味深长的是,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一天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全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吃。
 
  为避夜战美军弃守高地
 
  晚9:30,突击队准时出发。三连负责主攻,二七连掩护迂回,朝580.7高地主峰悄然前进。
 
  按照白天的情报分析,美军就据守在580.7高地的上面。
 
  三连悄无声息地摸上主峰,老唐带着二连在一侧准备接应,射杀所有企图逃跑的美国兵。
 
  上面的枪声,一直也没有响。
 
  大家正在疑惑中,三连的通信员赶来了,他告诉了老唐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顶上,一个美国人都没有。
 
  很短的时间之后,师侦察科的情报来了:美军已经转移阵地到附近三个小山头,挖掘了防御工事,似乎准备就地进行守御。
 
  从后来披露的资料判断,志愿军在580.7高地夜战中能够掌握美军动向,是侦察兵通过监听美军步话机之间的对话做到的。
 
  根据情报显示,美军突击部队与地面部队会合后,在566团身后目前有两股,一股是罗山方向南朝鲜军第6师两个连进占问礼里,一股是美军空降兵一部和穿过原566团1连阵地(美军空降兵出现后,566团收缩防线,放弃了1连的阵地)赶来的美军接应部队,他们撤离了已经占据的580.7高地,却转到了附近的三座连环小山上扎营。580.7高地很重要,既然已经拿下来,为何又轻易放弃呢?
 
  把这一仗放在整个战役里,才能够明白这支美军空降兵投入战斗的意义。5月20日,“联合国军”总指挥李奇微认为,志愿军从4月20日发起进攻后力已竭,他在这一天下达了向临津江以南中朝军队全面反攻的命令。这支美军空降兵的投入,意义不仅仅是争夺小理山的局部反击,而且揭开了美军反攻的序幕。
 
  在战略进攻初期,由精锐的小股部队率先发动奇袭,占领大部队通过所必需的战略要点,诺曼底“兄弟连”的空降,阿登反攻德军扮装美军攻占莱茵河各个渡口,横城反击战67军的奇袭白虎团,都是这样干的。
 
  应该说,不管是从天上下来,还是巧妙地从地面穿越了志愿军的战线,这支美军攻占580.7高地,在志愿军背后打下一根钉子,堪称他们值得骄傲的战果。
 
  那么,他们在夜晚又为何会放弃580.7高地呢?
 
  朱彪在作战部署的时候说过他的判断,他认为当时美军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与志愿军进行夜战。占领580.7高地,对志愿军来说就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这种情况很多军队会陷入崩溃。这也是美军穿插试图达到的目的。
 
  然而,小理山(712高地)上的志愿军前线部队只是回头望了望,根本没有崩溃的意思。
 
  美军打这种穿插是很少见的,但志愿军一进攻就是往敌后插,腹背受敌的时候多了,一点儿不觉得新鲜,看见后面有敌人立刻崩溃那就不要打仗了。
 
  看到志愿军没有如同预期的那样夺路而逃,美军指挥官一定很郁闷。难道他们不怕合围吗?
 
  此时,一个大问题来了:天,就要黑了。朝鲜战场上,有位中国将军说过:“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入夜以后志愿军一定会来争夺580.7高地,以他的这支小部队想死守住这么大的一个山头,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几乎可以肯定一个冲锋双方就要拼刺刀。志愿军拼刺刀是有传统的,老兵李全有在唐满洋手下当过班长,李也是战斗英雄,不免对唐有点儿傲上。结果老唐一句话就把他给收拾伏贴了。那是在拼刺训练的时候,老唐倒背着手看李全有教新兵拼刺刀,忽然摇摇头,让全班稍息。他把李全有叫到一边说,你这个教法不对。李很不高兴,说出枪,突刺,格挡,你说我哪一招不对?唐满洋说你这几个动作都对,收枪的时候不对。李全有说收枪有啥不对?老唐说,你一枪刺进去,不能直着往外拔,要横着转半圈再拔出来……你,没在战场上拼过刺刀吧?
 
  老李臊了个大红脸,他是机枪手,还真没跟人在战场上拼过刺刀。
 
  可老唐回忆,他早年有一次指挥全排练拼刺,政委蔡长元看见,也是下令全体稍息,把老唐拉到一边,说你这个教法不对阿。老唐说怎么不对?蔡长元一句话,又让唐满洋心悦诚服。
 
  蔡政委说:你练出刀的时候让战士们喊什么杀杀的?不出声地练!
 
  189师老传统练刺杀不出声。这是因为喊杀的时候气要向下走,出刀的力量因此减弱,不出声,气是要向上走的,出刀更有力。没练过功夫的人,是不知道的。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
 
  前几次战役中,美国人被志愿军的刺刀拼惨了,坚决地回避白刃战。“我接触的老兵中,没有一个在第五次战役中和美国兵拼过刺刀。”唐满洋一肚子的拼刺刀经验,愣是找不着对手。
 
  既然知道敌人在哪儿就好办了,惦记着“捉几个活的回来”的唐满洋叫来了几个班排长,分析了一下,决定专打三座小山中较为孤立的一座,争取在另外两座山的美国兵反应过来之前结束战斗。
 
  擒贼先擒王
 
  这座小山虽然有点儿孤立,但四周较为陡峭,并不是很好打的。但唐满洋他们愣是如同狸猫一样翻了上去,根本没有惊动岗哨,当他们出现在美军阵地上时,美国兵大多数还钻在睡袋里呼呼大睡。刚刚翻上美军阵地,还没等看清周围有多少敌人,唐满洋已经提着手枪一个箭步上前,冲向最近的一个睡袋,照着里面那个敌军的脑袋就搂了火!
 
  “砰”的一声枪响震动了三个山头的美军,周围顿时枪声大作,志愿军官兵也立即开始射击,战斗就此打响。
 
  对于唐满洋这个提枪就打的动作,非议不少。其中有一个唐的老战友嗤之以鼻:他上去就给那美国兵一枪,理由很简单,唐满洋穷,那美国兵睡觉不老实,一支手伸在睡袋外面,腕子上戴着块夜光表。他就是看上了人家那块表!唐满洋啊,放羊的出身,自幼父母双亡,他是穷疯了。
 
  话传到唐满洋那儿,他连谁说的都懒得问。说,没错,是有那么块表,后来我上缴了。也确实是因为看见他这块表我才打的他。
 
  可是,这跟贪财没关系。我曾问过老唐为什么上来照着人家脑袋就是一枪。因为他这个举动引来了太多的争议,甚至很多老战友都对他当时的做法大加褒贬,认为老唐就是当敢死队的料,指挥一个连未免太抬举他了。
 
  老唐的回答十分简单:他戴着夜光表啊,戴夜光表的肯定是当官儿的,我先把他当官儿的毙了,后边我要怎么打就怎么打。
 
  不能不说老唐的思想很有道理,这种“斩首”的做法,对美军当时的作战组织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当时的美军,是一支典型的近代职业军队。近代军队是一具战争机器,通过残酷的体罚和每天的训练,让士兵渐渐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形成对命令条件反射式的执行。
 
  只有理想,才能给近代军队注入灵魂,不仅仅是机械的刚硬,还有灵活的战术和柔韧的弹性。充满战斗欲望地作战,灵活地根据战场形势去争取胜利,被击溃的单兵也能自行恢复战斗意志。
 
  美军一直到越南战争时代,重视培养的都不是有理想的军队,而是具备铁一样服从的职业化军队。在这种军队里,军官教育士兵,第一句话通常是:“记住,鸡蛋是长在树上的??”
 
  这句话的含义在于长官的话是不可置疑的。
 
  问题是如果长官突然被干掉了,那这样的军队会怎样,不问可知。
 
  近代职业军队是用明确的指挥替代系统解决问题的,比如连长阵亡副连长自动接替指挥,副连长阵亡第一排排长接替指挥。
 
  但是,在580.7高地这样的夜间混战中,这种体系显然无法正常工作。近代职业军队的阿基里斯之踵暴露无遗。
 
  而志愿军能够在朝鲜不断打出大规模的穿插,乃至于铁原这样极为倚靠部队单兵作战能力和忠诚的战役,很多老兵总结都在于志愿军是一支有理想的军队。
 
  志愿军的理想是不需要灌输的,简简单单四个字“保家卫国”,让成千上万中国普通的耕读子弟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这不是为一党一派而战,而是为保卫一个民族的和平与尊严而战。
 
  唐满洋的打法,其实不太科学,他是直接把当年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经验搬上来了。中国当年穷,共产党穷,国民党也穷,要国民党兵里混着一个戴夜光表的,那肯定是哪个将军藏在里面,但一个美国大兵照样买得起夜光表,这个唐满洋可就想象不出来了。63军是五次战役才入朝的,正式跟美国人打仗才不到一个月,和老美打交道的经验,浅薄得很。
 
  然而,老唐的运气却好得不能再好。战斗结束以后,连比划带说地问俘虏:你们指挥官是谁?有人沮丧地一指老唐脚前那睡袋——就在那里……
 
  手榴弹助夜袭成功
 
  这鲁莽的一枪,引来的是一片大乱。但对志愿军的夜袭部队来说,响枪的时候唐满洋身边只有几个人,大多数战士还在小山的半腰。
 
  好在唐满洋带的兵,全是老兵,战斗经验极为丰富。63军脱胎于冀中野战兵团,很多“老”兵只有二十出头,却已经打过四五年仗。河北老兵油滑得很,几乎个个都是一对射就拿子弹往头皮上蹭,一拼刺刀就往人家大腿上开枪的主儿。
 
  现在听顶上一声枪声,老兵们知道战斗已经开始,但自己根本来不及加入,怎么办?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榴弹,照着上面就扔——冀中野战兵团是和日军作战中诞生的,土八路装备差,没有炮,子弹也不多,最看家的本事就是扔手榴弹。
 
  从我们后来得到的资料分析,这批美军空降兵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按照美军游击战专家阿图·邦特的建议建立的特种部队——游骑兵。这支部队还有一个外号更为人们所熟悉,就是“贝雷帽部队”。他们都是军中最精锐的官兵,训练严格,斗志高昂,大名鼎鼎的兰博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贝雷帽部队通常都是大军的开路先锋,代表游骑兵精神的座右铭“游骑兵,打前锋”,绣着Ranger字样的黑色贝雷帽及飘带型臂章,一直是游骑兵的象征。
 
  所以,他们的反应很快,听到枪声很多人从梦中醒来就去抓枪。
 
  而河北老兵的手榴弹,此时正好在他们中间开花。
 
  剧烈的爆炸声过后,第一批跳起来的美国兵几乎没有能够直立的了。
 
  对老兵来说,枪声就是命令。所以,尽管已经几天没正经吃过东西,但唐满洋的一声枪响仿佛给部下打了强心剂,他们投出手榴弹,随即以惊人的速度攀越障碍。冲进美军宿营地的时候,美国兵还没有几个能拿到武器。
 
  此后的战斗变成了一场混战。
 
  这场混战是一边倒的,因为美国兵几乎没有人在射击。美国兵对近战的概念是“冲锋枪加手榴弹打近战金不换”,但是他们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来打比用冲锋枪手榴弹更近的近战。
 
  大多数美军还没有拿到枪,拿到枪的连冲锋枪的保险都来不及打开,就遭到志愿军的攻击。实际上,由于失去了指挥,美军此时乱成一团,如果这时能用冲锋枪扫射,美国兵很可能把身边的战友打掉。
 
  这不是肉搏,唐满洋的部下用的都是上了刺刀的苏联骑枪,面对这种寒光闪闪的东西,美国兵短短的冲锋枪根本无从招架,还不如抡一条板凳来打。
 
  入朝换装的时候,唐满洋实际憋了一口气——566团只有第一连(尖刀连)全部换装了铁把的波波莎冲锋枪,其实要论战斗力,一连里还有不少是从东北入伍的新兵。他所在的三连只给换了苏联骑枪。这玩意儿看着好,可打起来三枪子弹就贴壳,哪有一扫一片的冲锋枪管用?要不是用冲锋枪每人要携行五百发子弹的规定让人有点儿胆寒——这个行军起来可是个不小的负担——老唐早就连部营部一级级找上去了。
 
  现在看来,使用这落后的家伙也不是没好处的。
 
  美军没有死战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美国兵乖乖举起了手。只有少数人还在和志愿军纠缠,但也主要是在挣扎着逃跑,并没有多少还手之力。
 
  老唐自己对冲锋枪没兴趣,他用惯了的二十响驳壳枪可连发可点射,威力不亚于冲锋枪,要想过瘾老唐更喜欢用郭留诺夫重机枪,那可是一分钟可以打600发,飞机都打得下来的玩意儿。
 
  您要说了,唐满洋也在小山顶上,一排手榴弹他没事儿么?
 
  有事儿那就不叫唐满洋了。他一枪击毙美军指挥官,正要迈步的时候,忽然天上乱鸦投林一样飞过一群怪鸟。老唐马上明白这是部下们拿自己开涮呢——你们扔手榴弹倒是招呼我一声儿啊!
 
  几乎是本能,老唐一头扑倒在地。所有的手榴弹都投在老唐前面,对他没有威胁——这就叫默契。
 
  老唐爬起来,倒没有参加搏斗,靠一双夜眼,甩着一支驳壳枪,一边往前走一边打——只要看到还有美国兵在和部下纠缠,老唐甩手就是一枪。
 
  的确是甩手一枪,因为他用驳壳枪的动作很特别,不是瞄准了打,是一甩一甩地打,向外甩着打,演示的时候仿佛拿鞭子横着抽人。
 
  我曾给一位河北的抗日老兵表演过这个动作,这位罗金宝的原型之一叹口气,说老唐这样甩着打的都是神枪手啊,那是拿子弹喂出来的!
 
  打了几枪,没法打了:只见一个战士和一个大个子黑人兵滚在一起,斗成一团。
 
  老唐比了几下始终没找到机会打,一偏头,对通信员说话了:姚显儒,咱们新发的那个小刀子,不知道快不快??
 
  老唐说的“小刀子”,指的是苏式骑枪上用的刺刀,这东西形如短剑,三锋开刃,也可做匕首用。唐满洋自己用的是驳壳枪,姚显儒用的是冲锋枪,本来都用不着这东西,可唐满洋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愣给自己和姚显儒一人弄了一把。
 
  姚显儒本来端着枪站在老唐身后警戒呢,通信员么,责任就是保护连长。听见这句话,手一抬,挂在腰后的刺刀变魔术似的就到了手里。
 
  这场混战,共歼灭美韩军约二百人,活捉二十八人。
 
  “杀俘”疑云
 
  值得一提的是,和老唐他们交手的这支美军,到底是什么番号很令人狐疑,因为按照美军第七师公布情况,20日并没有阵亡人员。按说,这种情况下,只要审问俘虏,就应该真相大白吧。
 
  我也曾问过老唐,俘虏对自己的番号怎样描述的——唐满洋他们抓的俘虏最少两位数。
 
  老唐犹豫了一下,说了句话:我们连抓的俘虏,一个也没带下来。
 
  一个也没带下来?萨倒吸一口冷气,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听到过说法,老唐打美军空降兵,本来应该立功的,结果什么也没有,原因就是——嫌疑杀俘。
 
  当事人今天还在,是当时负责上去带俘虏的一个干事——当时朱彪听说抓了俘虏,派人上唐满洋那儿接收,就是他。此人有几十年和老唐住在同一个大院,但两个人从来不说话。
 
  听说三连抓了不少美国兵,不但团长朱彪兴奋表扬,连师里都惊动了,当即派了一个干事到无名高地接俘虏。
 
  当时抓到美军俘虏是大事儿,很有面子的。
 
  不过,按志愿军老兵的说法,美国兵还算好抓的,冲到跟前一比划刺刀,美国兵多半扔了枪就投降,他们没有肉搏战的传统。“联合国军”中最好抓的是英国兵,只要他觉得尽力了而且没有打赢的希望,会追着你投降。而最不好抓的是法国兵,打起来特别顽强,42军围攻砥平里,曾经抓到过法国兵,但愣是从前线带不下来。奇怪的是法国在一战、二战、越战,哪次的表现都称不上好。
 
  一次抓到双位数的美军,全军都够通报表彰的了。但是,这位干事一时竟然上不去阵地。
 
  从21日凌晨开始美军一直在用近乎疯狂的炮火猛轰志愿军据守的阵地。根据美军记载,就是在这样的炮击之下,前线美军的穿插部队才没有陷入崩溃状态。包括第二游骑兵连在内的美军一线部队是在凌晨五点放弃阵地败下阵来的,但此后在炮火掩护下又重新夺回580.7高地。
 
  这次猛烈的炮击让志愿军参战老兵印象深刻。他们形容美军大口径炮弹打中平地,炸起的土可以掀起二三十米高,盘旋飞舞如同一条土龙。在这种条件下,那位干事带人赶到昨晚的战场,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
 
  “俘虏呢?”干事兴冲冲地问。
 
  没有俘虏了。三连老兵回忆,所有的俘虏都在当天夜间稍晚的战斗中死亡,无一幸免。
 
  抱着一腔热乎气赶来的干事碰了个大钉子。他返回师部,报告唐满洋有杀俘嫌疑,还捎上了那块夜光表的事儿——老唐确实把那块表自己戴上了,他的意思是方便看个时间,打完了仗再交给朱彪——老唐不傻,有魏应吉这教导员看着,让他犯纪律老唐都得换个时候。但按照这位干事的报告,老唐没有在第一时间上缴属于违纪,他戴了这块表,表明他打死美军指挥官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为了占这块表。
 
  任何一个嫌疑,都够老唐吃不了兜着走的。
 
  因为这个,尽管调查结果最后认为老唐没有什么错误,这一仗还是只给唐满洋记了个三等功,否则是一等还是二等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也就因为这个,虽然住一个院儿里,老唐至今和那位干事见面不说话,已经有五十年了。
 
  令人感叹的是这位干事论起打仗来也是一条好汉。铁原反击战打到后期,部队伤亡极为惨烈,连蔡长元师长这一级的主官都提枪上前线了。这种情况下,这位干事带一个残缺不全的班,就敢插到美军前线后面去打坦克,目的无非是迟滞敌军行动。
 
  第二天拂晓,一个人,带了六处伤爬回来的。
 
  可两个好汉子,至今也是不说话。
 
  “杀俘”的问题,犹豫再三,最后还是问了老唐。问的时候很紧张,天晓得会捅怎样的马蜂窝。
 
  没想到老唐很平静,甚至静得有点儿不像当年的天杀星。老唐冷冷地看我片刻,慢慢平伸出右臂,曲肘向天,食指比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淡淡道: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我没有办法。
 
  空气一时近乎凝滞。
 
  又沉默半晌,老唐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话:我从来不杀俘虏。他们要杀我的人,我只好开枪打。
 
  “他们要杀我的人,我只好开枪”
 
  因为发生在暗夜之中,这次事件的全貌,只怕永远也无法完全弄清。但从几名互不相干的志愿军老兵口中,我们依然大体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况:
 
  在拿下小高地以后,从睡袋中掏出来的美军见势不妙,纷纷举手投降。
 
  到底捉了多少美国兵,是否确实都是美国兵,这至今都是一个谜。最初,我得到的数字是六十多个。然而,找当事人核实以后,才知道这六十多个俘虏,指的是当夜战斗中志愿军所捕俘虏的总数,主要是从问礼里逃跑的韩军(当时统称为“伪军”),被切断以后连长阵亡,活着的就都缴枪了。
 
  这时候,老唐发现,自己身边,只剩十几个能动弹的兵了,比俘虏还少。
 
  这倒不是伤亡多大。这次双方的夜战照老唐说法不算激烈,没有什么悬念。然而,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官兵,都是饿着肚子杀上来的,打仗的时候,一股猛劲顶着,拼刺刀都没问题。一完成任务大多数人坐下就不再起得来。
 
  就这能站起来的十几个人,都在全身打晃,毕竟连续的苦战,太艰苦了。
 
  而这个时候,另两个小高地的美军已经和志愿军的反击部队打成了胶着。这两个小高地的美军防御较为严格,一方面老唐他们这边先打响美军有了警觉,另一方面有一个战士踩中了美军布设的照明雷,光芒把阵地照得一片雪亮。失去了夜色的掩护,志愿军反攻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美军的火力明显比中国军队强得多,训练也很出色,即便在夜间也打出了交叉火力,这次突袭未能成功。
 
  然而,美军毕竟已经是惊弓之鸟,一边打,一边叫喊,似乎在相互联络。
 
  这三座小山距离很近,用手枪都能互相打,所以,也有美军在向老唐他们占领的山头喊,似乎还不知道这边的美军已经被全部解决。
 
  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俘虏中也有人喊叫回应。
 
  唐满洋回忆:“当时那边的美国兵在喊,这边的也在喊,但喊的什么,我们不会美国话,谁也听不懂……”
 
  另一名当时参战的老兵回忆:“照明弹打上去我们才看一眼俘虏。我的妈,个个手上脸上都毛茸茸,至少比我们高一头,胳膊比我大腿还粗!”
 
  唐满洋命令机枪向美军据守的两个高地猛烈射击,掩护兄弟部队,另外几个战士用刚缴获的美军机枪看住俘虏,并喝令他们住口。
 
  俘虏显然也发现了志愿军只有十几个人,比自己人还要少,所以尽管照明弹闪亮的时候他们只是沉默地紧盯着唐满洋他们,照明弹一灭就喊声四起,也不知道是求救还是报告这边的情况。
 
  又一颗照明弹升起的时候,中国士兵忽然发现俘虏少了几个(原来只是让他们抱着头蹲在地上,来不及捆绑)。就在这时,正在对美军射击的机枪骤然中止,传来激烈的扭打和叫骂声。随着叫骂声传来,俘虏们一起低下身来。
 
  参加过此战的志愿军老兵推测,美军俘虏中肯定有人在串通,否则这个动作不会如此划一。而这个动作的意味,就是避开志愿军仓促射出的子弹,在最短的时间里扑向看守的几名中国士兵,夺枪反击!
 
  忽然想起对朝鲜战场上美军空降兵训练的描述:“约翰·G·霍坦上校挑选的游骑兵候选队员前往乔治亚州班宁堡受训,兵源大多来自第82空降师。他们的训练时间多在夜间进行,训练科目包括轻兵器操作,夜间跳伞,两栖登陆,爆破及格斗等。”
 
  千钧一发之际,机枪打响了……
 
  事后,志愿军的老兵分析,可能是夜暗使美军俘虏没有看到架在地面上的机枪,否则他们一定不会铤而走险。
 
  与此同时,美军支援的炮火也盖在了这座小山的顶上。
 
  最后从这块阵地上站起来的,是中国人唐满洋和他还活着的部下们。
 
  如果这也算杀俘,那不这样做,能走下战场的会是谁,也不会有悬念了。
 
  所谓唐满洋涉嫌杀俘,真正的原因,据称是有人说,在这次混战的最后阶段,一名逃脱的美军沿着山坡奔跑向敌方阵地,当机枪手犹豫的时候,照明弹下唐满洋作了一个和我刚才描述一模一样的手势:平伸出右臂,曲肘向天,食指比了一个扣扳机的动作。
 
  机枪打响了,那名美军应声栽倒。
 
  “放他跑过去,拿起枪来就会打我们。”老部下给唐满洋抱屈。
 
  这件事,老唐没有解释过。
 
  可是我耳边仿佛闪过他的声音:“我不杀他,他就杀我,我没有办法。”
 
  所以,没有俘虏。
 
  尾声
 
  这一仗,美军阵亡的总人数达50人以上,已经超过了第一次海湾战争沙漠军刀行动中的全部损失。
 
  本来想找唐老报告这个发现的,但一个意外的消息,让我匆匆地结束了这篇文章:朋友来信告诉我——唐老走了。
 
  老兵唐满洋,这个高射机枪都打不死,立了两次双大功的好汉子,终于没能挡住岁月的磨蚀。
 
  他走之前,我的一位朋友还和他提起过这一战,特别想和他核实一下“杀俘”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一次我去,带去了这一战中一名阵亡美军的照片,唐老后来说我看了整整两天,就想:我怎么就把他打死了呢?
 
  我曾想老唐对于当年的征战生涯,是不是有一些悔意。
 
  这一次,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唐老当时已经呼吸困难,但仍然毫不犹豫地伸出右手,做了个扣扳机的动作,目光清澈如电,明白无误地说道:“是我……”
 
  老兵唐满洋最后这个干净利落的动作,让我明白,老唐完全不曾混淆过惺惺相惜和你死我活的概念。
 
  能够做到的只有敬礼,给我们的老兵送行。
 
  标题:恶斗美军空降兵_唐满洋
 
  来源:强强流浪记搜狐号

来源:强强流浪记搜狐号 作者:唐满洋,恶斗,空降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简历资料 下一篇:唐满洋是谁,唐满洋简历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