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陆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专题已在中国科协官网、科协网上会史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网页地址:https://zt.scimall.org.cn/2022/0526/index.html)。聚焦各地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情况,我们将为大家陆续推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候选人的风采事迹。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侯静,1977年2月生,中海油研究总院海管结构首席工程师、“深海一号”项目深水管缆部经理,海底管道技术专家。
侯静二十四年深耕海底管道设计建造,攻克了超深水混输一体化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深水高温高压开发、深水海管抛石等世界级技术难题,有力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向1500m超深水进军。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海油人”等荣誉12项,各级科技进步奖25项,发明专利5项,论文30余篇,起草国家标准4部。她所在的“深海一号”工程项目组获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央企楷模”称号。她扎根祖国蓝疆一线,成为深水工程的“巾帼指挥官”。
在我国深水油气田缺乏开发经验的情况下,侯静全程参与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的设计和建设,主动挑战关键技术攻关。她和团队敢为天下先,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和远程控制水下生产系统的全新深水开发模式,实现了1项世界级创新和4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关应用5项国产化关键设备,将习近平总书记“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的指示精神落在实处。(2022年4月10-13日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调研时强调)
侯静带领团队首次研发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钢悬链立管总体设计、安装及预调试技术,研制了多功能立管专用提升及限位结构,打破了多年来南海恶劣环境不适用钢悬链立管的论断;首次实现1500米级超深水可折叠式、分体式、可旋转式等多达11种海管终端单元的独立设计、制造和测试,打破多项国外垄断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将系泊系统、深水钢悬链立管、海底管道、水下生产系统安装设计前置化,充分利用国内现有资源,降低投资,提高项目总体方案的先进性。大大提升了我国深水开发核心装备的自主化率,实现中国深水工程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飞跃。
侯静开拓创新,匠心国产装备研发应用。她主导研制的国产钢悬链立管管材成功应用于“深海一号”建设,实现了深水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立管管材的国产化,一举攻克“卡脖子”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生产大管径厚壁无缝钢悬链立管管材的国家。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大管径厚壁直缝埋弧焊海管、涡激振动抑制装置、深水低温阳极、超深水水下试压设备、超深水吸力桩等一批高端新设备快速国产化,大幅提升了我国深水油气开发的自主制造实力。
面对深水开发中诸多新难题、重担子,侯静甘做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连接器”,在设计源头和施工中架设“快车道”,“深海一号”海上安装两年来她持续奋战在一线299天。她担当作为,全力保障“国之重器”建设安全。“深海一号”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海底阀门突发故障无法密封,她带领团队奋战80多个小时在台风来临前成功恢复阀门功能,避免高额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她精益求精,带领团队保质量、抢工期。受疫情影响海管铺设滞后,她创新采用插入式重力锚和自由悬垂下放铺设工艺,实现单日3.4公里的深水海管铺设纪录,提前12天完成铺设。面对国内首次应用的钢悬链立管技术,她全流程严控质量,仅10天就挑战成功首条钢悬链立管铺设任务,随后仅用时20小时超快速高质量完成了提拉回接作业。
侯静担任“深海一号”海上施工总指挥,面对施工高峰期现场作业船舶多、界面繁杂的挑战,她高效调整12艘船舶作业流程,制定见缝插针式作业计划,提前16天完成海上作业任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她在海上施工关键作业中连续工作40余小时;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冬里带队冒着风雪严寒测试立管提拉设备;在阖家团圆的春节前夕,她以出航为命令,全力保障“深海一号”大气田按时投产,被称为海上“女铁人”。
标题: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中国石油学会推荐候选人——侯静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中国科协百家号
上一篇:西北工业大学讲师侯静简历资料 下一篇:杨燕绥 简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