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个人简历资料
温铁军(1951年5月-),祖籍河北昌黎,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
他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等职务[1]。曾获得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等。
中文名
温铁军
出生地
北京
职业
教师、经济学家
职务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1]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
主要成就
2013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14年)
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
中国环境大使(2006年)
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03年)
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
出生日期
1951年5月
国籍
中国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
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八次危机
去依附,解读苏南
展开
祖籍
河北昌黎
人物经历
人物履历
1951年,温铁军生于北京。
1968年,赴山西插队,在基层的工农兵中间生活了整整11年。曾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1978年,以工人身份“对调”回到北京。
1979至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学习期满,获文学士学位。
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
1985年末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
1987年公派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ISR)和世界银行进修,获抽样调查专业结业证书。同年调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
1988年任监测处副处长,
1990年,获联合国译员培训高级班结业证书。
温铁军
温铁军(3)
1991年,自费公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到康奈尔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讲学交流,其间参加密执安大学夏季学院量化分析培训,获ICPSR(国际社科联)颁发的统计分析专业结业证书。
1993年任调研处长,
1995年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
1995至199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和经管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996年7月-1997年2月通过硕士研究生必修课考试和教委外语统考后转修博士课程。
1998年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处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修满学分通过各科考试获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
2000年,到美国杜克大学进修。
2004年被校内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分委员会主席。
2005年被校外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战略环评专家,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卫生部等部委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2007年当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2008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
2012年,以执行院长的身份在西南大学恢复了晏阳初1936年成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2013年,列入福建省百人计划兼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2]
2021年11月21日,任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1]
温铁军
温铁军
社会职务
根据2020年5月福建农林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先后被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国家林业局等部委及北京市、福建省和北京市等政府顾问或咨询专家;2007年当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2008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2012年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2013年兼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副院长;还受聘为两个大型涉农企业独立非执行董事。[3]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温铁军教授1985-90年主要从事国家农村政策调研。1990年国务院农研中心撤销,试验区办公室划归农业部以后主要开展课题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2000年调动工作到中国体改研究会以后主要分管刊物并从事当期政策调研和社会活动。
另根据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以及农村金融等。[4]
承担项目
温铁军教授1992-93年担任农村金融、企业股份合作制、小城镇建设等试验区项目总结评估课题组长;担任福特基金会资助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变迁”国际合作课题组长。当年还与中国科协合作建立亚太社会调查研究所并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根据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先后主持了国家985“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以及20余项国家、部委课题;先后担任了8个首席专家。[4][3]
部分横纵向课题一览表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14ZDA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机制研究——农村对抗性冲突及其化解机制研究”07&ZD048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研究”07JZD0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和政策研究”06AJY00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城乡二元结构下改善社会治理研究”15FXA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对策研究”79941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与农民本位”70641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粮食金融化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14BGJ048
教育部人文社科应急项目“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009JYJR023
教育部人文社科普及读物项目“中国工业化历程简明读本”12JPJ013
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
北京市横向课题“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及“农村发展管理交叉学科建设”-
参考链接:[3]
发表论文
截至2019年1月,温铁军先后在Position、Monthly Review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著作文章
根据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先后在中国国内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中国国外翻译发表十余篇;出版了《解读苏南》《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去依附》等十几部专著,并在海外出版文集;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书》《中国改革》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3]
讲座报告
根据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先后先后应邀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大学讲学,参加百多次国际会议并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4]
1992年8月,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出席“中国文化研讨会”;9月,参加农业部主办的“中德合作经济比较研修班”。
1993年11月,带领课题组赴泰国专题考察并在清迈大学举办讲座。
1996年,受欧盟聘任为中国农业政策专家,主要进行第二期对华无偿技术援助中新增的“农业政策论坛”项目的设计和经济分析。
1999年5月,受国际合作司委派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合理事会粮农论坛“区域整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计划”的研究和讨论。
1999年10月,受广东省江门市政府聘请为项目顾问赴菲律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合理事会粮农论坛“区域增长中心计划”报告会。
2000年2月,受世界银行邀请赴越南出席“2000-01年世界发展报告”咨询论证会,并考察下湄公河流域。[15]
2000年3月,应邀赴中国香港参加“WTO与亚洲经济”研讨会,2000年11月,出席汉城“朝鲜半岛统一与韩国农协”国际研讨会并做农村考察。
2001年1月,赴印度考察科拉拉邦人民科学运动。
2002年3月,应法国“百富勤”证券公司之邀赴欧洲4国和新加坡、中国香港做中国加入WTO问题巡回演讲,同年8月,应邀参加泰国“亚洲名人论坛”,11月,考察墨西哥恰帕斯州农村制度,12月,应邀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经合理事会中国香港年会。
2003年8月,考察墨西哥恰帕斯农民问题;9月,应邀参加太平洋经合理事会文莱年会;10月,应邀参加德国NGO组织的全球化问题研讨会并在德国考察;11月,出席美国哈佛和MIT举办的“中国政策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三大过剩与三大差别”演讲,并到哥伦比亚、密执安、麻萨诸塞等大学演讲。
2004年1月,参加印度浦纳“草根民主与参与式经济”国际研讨会发表“中国研究的基本常识问题”演讲,并考察印度北方农村;5月,韩国汉城“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第14届年会”特邀做中国经济形势演讲,并与韩国NGO座谈;青岛“中国投资国际论坛”做“中国转轨的制度成本问题”演讲。
科研获奖
根据202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曾于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杜润生基金会农村发展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2012年和2014年连续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温铁军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这种坚持在别人眼里看来是一种信念,但是他自己却一直认为自己做了最平常的事情:“我们这代人,是和国家一起成长的,有对国家的责任感。对待人和事也难免多强调应该
温铁军
温铁军
尽责任。这可能是一种情结,希望国家能稳定发展,不希望她出事,就是这么个想法。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所以我能做的,现在的大学生都能做。”他鼓励大学生冷静思考,不要盲从一些所谓的理论。他说有很多同学脑子里事先接受的都是老师在学校灌输的一些概念,比如要建立现代什么制度,因此下到农村的时候就会发现,现实与理论的差距很大。
他还希望在校的大学生们按照学校和老师规定的课程,老老实实学习,把学分修满,把毕业文凭拿到手。他真不希望大家以为有了这么一个突然打开的眼界,就以为学业不重要了,“哪怕是你将来要批判的东西,你也得先将它搞懂,千万别因此荒废学业!还得对得起家长,对得起亲友啊。”
同时,温老师也希望学校的老师们更多地从事一点调查研究,更多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因为青年们的热情和行动更需要他们的理解与支持。[5]
培养成果
截至2019年11月,温铁军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温铁军和其团队资助、培养了十几名博士生、几十名硕士生;2009年和2013年分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3][6][7][8]
研究领域
国际方面——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
国内方面——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及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等。
承担了多个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的重大、重点、一般、应急课题,以及教育部和其他部委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是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首席专家、北京市重点“农村发展管理交叉学科建设”项目首席专家。
2主要作品
《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
温铁军
温铁军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60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三农”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于是在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增加数万亿投资以吸纳数千万“非农”就业的举措,最后成功地应对了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实现了“软着陆”。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危机,不仅是金融化泡沫经济”所引起的,也是由内含高成本上推机制的西方现代政体在累积了大量的国家负债后产生的,因此中国人应引以为戒,加深对资本主义危机规律及其引发的内部乱像和外部地缘政治法西斯化倾向的认识。只有复兴生态文明,维持乡土社会内部化来应对外部性风险的综合性合作与自治,才是中国免于重蹈负债过高的现代化危机的合理选择。
3荣誉记录
温铁军
温铁军
温铁军教授1998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第一获奖人),2000年获长江读书奖(优秀论文奖),2003年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央电视台),2005年获杜润生基金会农村发展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环境大使”称号(环保部等7部委),“中国金融杰出贡献专家”;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谐中国年度人物奖”;2009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第一获奖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2012年12月8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由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担任院长,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卢作孚、梁漱溟、晏阳初三位中国乡建运动先驱的后人卢国纪、梁培宽、晏鸿国担任名誉院长。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发布,温铁军位列第166名。
4人物评价
温铁军教授是中国农村经济基础方面的“三农问题”和乡土中国治理结构的“三治问题”等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的提出人,前者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和国际社会接受的中国话语;后者2004年获批为国家985“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主要依据;据此提出的农村发展管理作为新的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被北京市列为重点学科。在实践方面,温铁军教授不断推进“三农”问题的本土化和草根试验研究,2001年起在全国推进以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为主要内容的“新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新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相关思想领域学术研究的主要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评)[4]
温铁军一再谦虚自己不懂理论,只是一个做调查的。对于“三农问题”,他没有喊故作姿态的口号,没有提“休克疗法”一类的方案,始终扮演着一个“在路上”的思考者的角色。温铁军有N种身份。但在任何地方演讲时,他都不忘提到,他曾经在下乡时当过生产队长,这意味着他对农村、农民的观察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人民网-《市场报》评)
温铁军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人称“温三农”。用自己的脚去走、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温铁军的研究自始至终坚持“不依附”。而对中国三农的未来,他更加坚持“不依附”的观点:“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评)[8]
温铁军教授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为国家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9](郫都区人民政府评)
参考资料:
1.
福建高校设乡村振兴研究院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任院长-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1-11-22]
2.
国际关系学院“名家论道”讲座——温铁军“全球危机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引用日期2020-06-02]
3.
温铁军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引用日期2020-06-02]
4.
温铁军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引用日期2020-06-02]
5.
温铁军眼中的大学生支农
中国改革论坛网[引用日期2020-06-17]
6.
温铁军教授“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学术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引用日期2020-06-17]
7.
博士生导师
福建农林大学[引用日期2020-06-17]
8.
对话作者|温铁军: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上观
解放网[引用日期2020-06-02]
9.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战旗村设立工作室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战旗模式、郫都经验”
郫都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02]
标签:行业人物,科研人员,人物,温铁军
标题:温铁军
来源:搜狗百科
上一篇:温铁军简历资料 下一篇:温铁军社会活动家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