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简介-唐朝初年名将,左武卫大将军
苏定方(592年/600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名将。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一作六十七)。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人物生平
少年悍将
苏定方本名烈,以字行于世。他是冀州武邑人(今河北武邑县),后来迁居到始平县(今陕西咸阳兴平市)。
隋炀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苏定方的父亲苏邕率领乡兵数千人,为州郡讨伐贼寇。
苏定方骁勇多力,胆气超群。他十五岁(按大业末至少应从大业十年算起。假若按此推定,苏定方此时应在二十二岁左右)时,跟随父亲征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苏邕死后,信都郡(冀州)郡守令苏定方接替父亲统领部众。他在郡南大破清河叛军首领张金称,将其斩杀。接着又在郡西打败了邯郸叛军首领杨公卿,追击逃兵二十多里,斩俘颇多。从此,叛军们不敢靠近州县边境,乡里都倚靠苏定方保护。
在席卷全国的隋末农民起义中,苏定方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帐下。窦建德的大将高雅贤颇为喜爱苏定方,收其为养子。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败亡后,苏定方又随高雅贤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参与攻城略地,多次立下战功。次年,高雅贤在洺水之战中阵亡。
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兵败被杀,苏定方于是归隐故乡,不为唐朝效力。
北击颉利
唐太宗贞观(627年-649年)初年苏定方被唐廷启用,任匡道府折冲。
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二月初八夜,李靖派苏定方率领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为先锋,乘雾秘密行进。在离突厥驻地大约一里远时,大雾突然散去,苏定方望见了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于是纵马突袭,杀死了几十上百人。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余众都俯伏投降。李靖大军赶到,东突厥溃不成军,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
颉利可汗率领残兵一万余人想要渡过大漠,被屯于道口的通汉道行军大总管李勣部堵截。不久,东突厥各酋长均率众来降,李勣俘五万余人而回。阴山之战,唐军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败走后,投奔位于灵州西北的苏尼失,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众俘获,东突厥遂亡,其地尽归唐境。
战后,苏定方以战功授左武候中郎将,后改任左卫中郎将。
援救新罗
永徽六年(655年)春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进攻新罗,攻占其北境三十余城。新罗向唐朝遣使求援,唐高宗李治令苏定方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一万讨伐高句丽;五月苏定方等渡过辽水,高丽见唐军兵少,于是渡过贵端水迎战。苏定方等奋力进攻,大败高丽军,杀俘一千多人,焚毁其外城、村落后回师。战后,苏定方拜授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
五百破阵
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苏定方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次年十二月在初战告捷后,大军到达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裕勒都斯河谷),西突厥两万骑兵前来抵御。两军展开恶战,总管苏海政激战连场,未能决出胜负。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等又率领两万多骑兵前来增援,形势相当危急。
苏定方所部正下马休整,隔着一座小山岭,离程知节军约十里远,看到远处尘土扬起,于是率领五百名精壮骑兵,翻越山岭飞驰直捣敌人军营。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击溃军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多人。西突厥军所丢弃的铠甲兵器、牛马纵横交错地散布在山坡原野上,无法统计。
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对程知节说:“敌军虽然逃跑了,官军死伤也很多。现在应当结成方阵,将辎重安置在军阵中间,四面列队,人马披甲,敌来就迎战,这才是万全之策。不要让士兵轻率离阵,以致造成损伤。”又假称另有诏命,说程知节恃勇轻敌,让王文度替他指挥部队。王文度随即集结大军,下令不许深入西突厥腹地。
唐军每日骑马,披甲结阵,因此战马大多瘦死,士卒疲劳,没有战斗的意志。苏定方心急如焚,对程知节说:“天子下诏征讨敌人,如今却只是防守,马饿兵疲,遇上敌人就会失败。怯懦成这个样子,如何能立功呢?再说您是大将,然而领兵在外打仗的事都不能自己做主,要看副将的眼色才能决断,按理决不会这样!何不把王文度关押起来,迅速传表章上奏朝廷等待天子命令?”程知节没有听从。
大军到达恒笃城,有胡人投降归附。王文度又说:“这些胡人现在投降,等我军撤回后,他们还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死,夺取他们的物资钱财。”苏定方说:“如果这样处置,那便是自己当贼,又怎能说是讨伐叛逆?”王文度不听。等到瓜分财物时,唯独苏定方一点都没拿。
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唐军无功而返,王文度矫诏该当判处死刑,后特除名为平民;程知节因逗遛不前且追击不力,在减免死刑后,被罢去官职。
西灭突厥
显庆二年(657年)春闰月高宗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药罗葛·婆闰等人为副将,再次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苏定方从金山(今蒙古国西部阿尔泰山)北面出兵,大破西突厥处木昆部,其俟斤(首领)懒独禄率领兵众一万多帐投降。苏定方加以安抚,从中调发了一千骑兵,共同进军至曳咥河(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阿史那贺鲁闻讯,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应战。苏定方率汉军及回纥兵一万余人同西突厥展开战斗。
战斗伊始,贺鲁轻视苏定方兵少,命左、右翼予以包围。苏定方命令步兵占据制高点,集中长矛一致朝外,亲率强劲骑兵在北边的平地上摆好阵势。突厥军向步兵阵地发起了三次冲锋,均不能攻入。苏定方乘乱进攻,在三十里的战线上展开激战,斩杀突厥人马数万,杀其大酋都搭达干等二百人,突厥军奔溃。
次日,苏定方整军进兵。胡禄屋等五弩失毕举众来降,贺鲁独自与处木昆屈律啜率数百骑向西逃走。余下的五咄陆部听闻沙钵罗可汗兵败,也分别奔往南道降于步真。苏定方命令副将萧嗣业、婆润率各部赶赴邪罗斯川(今伊犁河西)追击败兵,自己则与任雅相率领新近投降的部众拦截突厥军后路。
贺鲁率其残部继续逃亡,苏定方穷追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境内楚河),尽夺其众。沙钵罗可汗仅率其子咥运、婿阎啜等十余骑连夜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西北的苏咄城,被城主伊沮达官诱捕,最终由萧嗣业带回。
唐军此次征伐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息兵后,苏定方令西突厥诸部各自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他开通道路、设置邮驿、掩埋尸骨,慰问百姓疾苦,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畜牧业生产。凡被沙钵罗可汗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十姓部落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安西都护府迁回高昌故地。
西突厥灭亡后,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整个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唐依两厢分治的策略,分别设置濛池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西至咸海一带)和昆陵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东至新疆北部地区),并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
显庆三年(658年)十一月苏定方凯旋归来,先献俘于昭陵(唐太宗陵寝)之后,高宗在太庙又举行献俘礼仪。高宗亲临殿前,大会文武百官及外国君主、使节,苏定方身着戎服,将贺鲁“献于乐悬之北”。随后,高宗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另封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
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穷追猛打,终获大胜,唐朝的势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亚。
开拓西域
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以少胜多,于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同年冬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原先统制众胡,率其所部和疏勒(今新疆西南部喀什一带)、朱俱波(今新疆西南部叶城一带)、喝般陀(又称葱岭国,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一带)三个国家再度反叛,攻破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高宗诏令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
苏定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而敌军在马头川筑营据守。苏定方便挑选一万名精锐步兵、三千名骑兵飞驰突袭,一天一夜强行进军三百里,至天明时到达城西十里远。都曼大惊,率军在城门外仓促应战,被打得惨败,逃到马保城。苏定方又挥师速攻,唐军进逼城门之下。到了夜间,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将城池四面包围起来,并伐木以制造攻城器械,遍布城下。都曼无计可施,于是把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
显庆五年(660年)春苏定方率军押送俘虏到东都洛阳,高宗亲临乾阳殿,举行受降仪式。有关官员请依法处置都曼,苏定方叩头请求说:“臣先前已经晓谕陛下旨意,答应免他死罪,希望饶其性命。”唐高宗说:“朕为卿保全信义。”便赦免了都曼。自此,葱岭以西全部平定。苏定方因功被加赐在邢州钜鹿的实封食邑五百户,并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龙朔元年(661年)唐朝对原属西突厥势力范围内的葱岭以西诸国再次进行大规模建制行政区划。至此,唐帝国统辖的西部疆域直抵咸海(一说里海),臻于极致,为中华历代之最。
夷平百济
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
显庆五年(660年)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救;同年二月十日苏定方随高宗巡幸太原;三月十日他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位于韩国的《大唐平百济国碑铭》记“使持节、神丘嵎夷马韩熊津等一十四道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高宗又以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领新罗兵协同唐朝大军作战。
唐军从城山(今山东省荣成市东部海边)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口)。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苏定方从东岸出兵,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唐朝海军扬帆前行,覆盖了整个海洋,相继到达。百济军战败,阵亡数千人,余众奔逃溃散。唐军大部队乘潮而上,兵力更盛。战船首尾相连而前,驶入江中,飞桨击水,擂鼓呐喊,苏定方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真都城。
距城约二十里时,百济举倾国之兵来战。苏定方率军迎击,大败百济军,斩杀一万余人,唐军乘胜攻入外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向北境逃去,苏定方进军包围百济都城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扶余义慈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百济王,率众坚守。扶余义慈的孙子扶余文思说:“国王和太子虽然都出了城,但依然活着;叔父统领兵马,就擅自称王,如果唐军撤退,我父子性命就无法保全了。”扶余文思于是率其左右从城上缘索而下,很多人追随他,扶余泰无法阻止。苏定方趁势命士卒登上城楼,树起唐朝旗帜。城中人心惶恐,扶余泰无可奈何,只好开城投降。百济大将祢植又带着扶余义慈来降,扶余隆与百济众城主都前来奉表归诚。
百济平定后,其国被分为五部,唐朝“以其地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纳入唐朝版图。左骁卫郎将刘仁愿受命率领一万名唐军并联合新罗王子金仁泰所率的七千新罗军,共同守卫百济府城。
显庆五年(660年)十一月一日百济国第三十一代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扶余泰等五十八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至此,苏定方前后消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国王,前后获赏赐的珍宝无以计数。唐廷为庆祝攻灭百济,“赐天下大酺三日”,并加授苏庆节为尚辇奉御。
征伐高句丽
早在唐太宗时期,太宗李世民便数次进攻高句丽,并一度御驾亲征。但因诸种原因,仍未达到灭高句丽的最终目的。苏定方回国献俘后不久,高宗开始策划第二次征伐。
显庆五年(660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任命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率兵分道进击高句丽。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二十二日又以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回纥等诸部兵进军平壤。五月二日,唐军作战部署发生重大变化,朝廷改命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大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大总管、同中书门下三品任雅相为浿江道大总管,统率大军及诸胡兵“水陆分道并进”,以讨伐高句丽。
八月十一日苏定方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大破高句丽军,屡战皆捷,于是进军包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北线的陆路唐军进展却相对缓慢,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遣其长子泉男生率精兵数万,固守鸭绿江,唐军无法渡江,双方一直僵持到九月底。天气开始寒冷,鸭绿江水结成坚冰,唐军在契苾何力的率领下踏冰而过,鼓噪奋击,高句丽军大溃,唐军追击数十里,斩首三万级,其余部众全都投降,泉男生仅以身免。
正当契苾何力率领的北路唐军顺利推进,将南下与苏定方合围平壤时,漠北铁勒九姓发生了叛乱,回纥比粟毒与同罗、仆固进犯边境。高宗为平北方叛乱,只得召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大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二人因此奉诏班师。此次突然事件,使得唐军南北合击高句丽的战略部署落空,战争陷入了持久战。
入冬后,高句丽冰天雪地,气候及其它因素再次成为唐军进攻的羁绊。此前唐高宗让新罗王子金仁问回国“举兵相应”,同时敕令新罗共同向唐军输送军粮,但新罗军在翁山城(今韩国忠清南道境内)受阻,没有按期抵达高句丽进行军事支援。新罗军士不至,粮道不继,唐军开始出现粮草、冬衣的补给问题,进攻的最佳时机已不复存在。
龙朔二年(662年)二月任雅相在军中病逝。同月,沃沮道总管庞孝泰所率岭南水军五千余人在蛇水被渊盖苏文击败,庞孝泰与其子十三人一同阵亡。而此时,百济旧将发动叛乱。孤军围城的苏定方没有办法得到友军的援助,又正逢大雪。他认为攻克平壤已不可能,遂解除包围,于二月班师回国。
病逝前线
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唐朝西北边境局势又告不安,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此后吐谷浑被打败,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数千帐部众放弃国土投奔凉州,请求移居唐朝内地。高宗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屯兵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和鄯州(今青海乐都一带),以防备吐蕃;六月二十六日又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为吐谷浑的后援。年逾古稀的苏定方在西北边陲啸啸马鸣、瑟瑟寒风中,度过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高宗在最初时尚不知情,等从他处听说了苏定方逝世的消息后,颇为悲伤痛惜,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言及于此,不禁哀伤悲叹。”于是立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按《谥法》:威而不猛曰庄)。
主要成就
军事
讨剧贼:苏定方骁勇彪悍,胆气超群。他年少时便随父苏邕讨伐州县盗贼,多次冲锋陷阵,连败张金称、杨公卿等部叛军,使乡里得以保全。清代学者李塨称赞苏定方为“遭时团练乡村者之榜样也”。
击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他率二百骑兵直捣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迫使颉利可汗窜逃。李靖随后领大军赶到,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之后也被唐军俘获,东突厥至此灭亡。
永徽六年(655年)苏定方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在次年的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裕勒都斯河谷)之战时,他率五百骑兵直捣西突厥军营,追斩一千五百多人。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再次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以一万余人同十万西突厥军展开战斗,斩突厥人马数万,杀其大酋都搭达干等二百人。随后踏雪兼程,沿袭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西),再败贺鲁。贺鲁率残部逃亡,被苏定方的副将萧嗣业俘获。息兵后,苏定方安抚西突厥诸部,开路设驿、慰问疾苦、恢复生产,使十姓部落安堵如故。西突厥灭亡后,中亚诸国也纷纷降附唐朝。
御吐蕃: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于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
龙朔三年(663年)苏定方出任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作为被吐蕃驱逐的吐谷浑的后援。
拓西域:显庆四年(659年)思结阙俟斤都曼连同疏勒(今新疆西南部喀什一带)、朱俱波(今新疆西南部叶城一带)、喝般陀(又称葱岭国,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一带)等三国反叛,苏定方奉命领军西征。他抵达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后,挑选精兵强行进军三百里,突袭都曼军。又进逼马保城,最终迫使都曼开城投降。唐朝西部疆域至此直抵咸海(一说里海),臻于极致。
灭百济: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唐军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口),大败百济。苏定方乘潮而上,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百济全城出动,被唐军击败。其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百济灭亡。唐朝攻灭百济,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跨海两栖作战,体现了唐朝初年强大的水军建设和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此役使唐朝以百济故土为战略据点,对高句丽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为后来高句丽的最终灭亡打下坚实基础。
讨高丽: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之职与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等分道进击高句丽。次年,苏定方被调为平壤道大总管,改与契苾何力、任雅相统军讨伐高句丽;八月苏定方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大破高句丽军,进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但因北路唐军回师、高句丽寒冷的气候及新罗无法按期支援等因素,苏定方只得于龙朔二年(662年)二月班师。
轶事典故
培育人才
苏定方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早年遇上才德兼备的青年裴行俭时,直感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倾囊相授,将自己用兵的奇术全部传授给裴行俭。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后期的著名将领,多次平定东西突厥的叛乱,为大唐重置安西四镇,史称“儒将之雄”。建中三年(782年),苏定方与裴行俭双双配享武庙。
人物评价
总评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了巅峰,唐朝的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现今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且为人正直。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定方一无所取”;在灭亡西突厥后,苏定方让“诸部各归所居,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所掠者,悉括还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时,苏定方曾答应饶他性命,为信守诺言,他顿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义。更难得的是,苏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被委以重任,以七十多岁高龄镇守在吐谷浑战场的最前线。
历代评价
贺遂亮:①迭远构于曾城,派长澜于委水,叶英图于武帐。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心,蹈前锋而难夺。心悬冰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至于养士卒,抚边夷,慎四知,去三惑,顾冰泉以表洁,含霜柏以凝贞。不言而合诗书,不行而中规矩,将白云而共爽,与青松而竞高远,怀前人咸有惭德。(《大唐平百济国碑铭》)②邢国公上奉神谋,下专节度,或发扬蹈厉,或后劲前锋,出天入地之奇;千变万化,致远钩深之妙。电发风行,星纪未移,英声载路。邢国公仁同转扇,恩甚投醪,逆命者则肃之以秋霜,归顺者则润之以春露。一举而平,九种再捷,而扫三韩。(《大唐平百济国碑铭》)③天降飞将,豹蔚龙骧,弓弯月影,剑动星芒,貔貅百万,电举风扬,前诛蟠木,却翦扶桑。冰销夏日,叶碎秋霜,赳赳武夫,明明号令,仰申庙略,府齐军政,风严草衰,日寒江净。霜戈夜动,云旗晓暎,□戟前驱,吴钩后劲,巨猾授首,逋诛请命,威惠四海,边隅已定。嘉树不翦,甘棠在咏,花台望月,贝殿浮空,疏钟夜铿,淸梵晨通,刊兹宝刹,用纪殊功,拒天关以永固,横地轴以无穷。(《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许敬宗: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旧唐书》引)
李治: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兴言及此,不觉嗟悼。(《旧唐书》引)
魏元忠:臣闻帝王之道,务崇经略;经略之术,必仗英奇。自国家良将,可得言矣。李靖破突厥,侯君集灭高昌,苏定方开西域,李勣平辽东,虽奉国威灵,亦其才力所致。古语有之:“人无常俗,政有理乱,兵无强弱,将有能否。”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也。(《上高宗封事》)
杜祐:国朝李靖平突厥,李勣灭高丽,侯君集覆高昌,苏定方夷百济,李敬玄、王孝杰、娄师德、刘审礼皆是卿相,率兵御戎,戎平师还,并无久镇。(《兵典》)
刘昫:①邢国公神略翕张,雄谋戡定,辅平屯难,始终成业。疏封陟位,未畅茂典,盖阙如也。(《旧唐书》)②五将雄雄,俱立边功。张(张俭)、苏二族,功名始终。郭(郭孝恪)、薛(薛仁贵)、务挺(程务挺),徼功奋命。垂则穷边,兵无常胜。(《旧唐书》)
宋祁: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至师行数千万里,穷讨殊斗,猎取其国由鹿豕然,可谓选值其才欤!(《新唐书》)
曾公亮:苏定方骁悍多力。(《武经总要》)
张预:孙子曰:“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定方乘雾行而破颉利。又曰:“速乘人之不及。”定方见尘起而驰捣贼营。又曰:“出其不意。”定方知虏恃雪而追掩是也。(《十七史百将传》)
李纲:李大亮宿卫之忠,裴行俭、苏定方术略之奇,秦叔宝、薛仁贵、李嗣业搏战之勇,高崇文纪律之严,王忠嗣执守之固,李抱真训练之精,张万福乐善之笃,李光颜、愬(李愬)谋虑之决,皆凛然有贤将之风。(《唐朝贤将传序》)
陈元靓:邢公御侮,阚如虓虎。生执都曼,钳驱贺鲁。暨平百济,凡攻皆取。伐国之功,焜耀千古。(《事林广记后集》)
归有光:如前世慕容皝、陈棱、李绩、苏定方,未尝不得志于海外。(《御倭议》)
黄道周:苏子定方,少年骁勇。乡里贼侵,赖之不恐。突厥从征,乘雾一涌。诛者不胜,降者接踵。贺鲁再征,攒槊殊猛。大雪不休,砍几绝种。后袭诸敌,三路云拥。面缚而降,献俘丹甬。论法应诛,苦求恩宠。葱岭以西,因而朝拱。(《广名将传》)
爱新觉罗·载湉:自古大一统之世,必为亿万年之图。西逾葱岭,汉通凿空之官。北界金山,唐设北庭之府。轮台屯戍,外辑乌孙金满建城。远收伊列,凡兹经略。能略言欤。苏定方之讨沙钵罗、速不台之穷默尔奇,此其功烈。(《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引)
刘元栋:丈夫当如是。(《朝野新谭》引)
毛泽东: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引)
徐培根等:又观苏定方之用兵,颇能继承李靖用兵之思想与精神,加以苏定方具有大无畏勇毅之魄力与胆力,故常能以寡击众,长驱直进,行数百里远距离之追击战。如在双河之追击战,蹋雪深二尺而进,日夜兼行,进袭贺鲁之牙帐,无怪贺鲁之迅速崩溃也。由此观之,苏定方之用兵,可谓神矣。(《中国历代战争史》)
金庸:《说唐》这样的小说跟历史相去很远,比如历史上苏定方是一个很好的大将,打了很多漂亮的仗。但《说唐》最大的歪曲就是把苏定方这么好的大将写成坏人,完全不对。(摘自《中国新闻周刊》对金庸的采访)
于赓哲: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苏定方不但为人正直,而且堪称唐前期的传奇将领,他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即便是今天,看他的事迹依旧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大唐英雄传》)
后世地位
神龙元年(705年)七月,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苏定方便在名单之上,“所食实封,并依旧给”。
建中元年(780年)九月五日,唐德宗评定前代功臣,苏定方等二十四人被定为第二等。十二月,朝廷敕:“国初以来将相功臣。名迹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分为二等”(分上等和次等)。经过评定,苏定方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
贞元五年(789年)九月二十三日,朝廷诏令史官考定功绩,“第其前后”,以褚遂良、苏定方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俾后之来者,知元勋之不朽”。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苏定方。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苏定方亦位列其中。
人物争议
关于苏定方战胜吐蕃的乌海之役,《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作“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一千”。而唐军于乌海大败达延这一记载已被范文澜、蔡美彪所著的《中国通史》和1989年出版的《吐蕃史》所收录。此外,美籍华裔学者张琨于1959年发表的英文著作《敦煌本吐蕃纪年之分析》(其汉译本见《唐·吐蕃重要文献选辑》)则记为达延战死,阿柴人口从八万减到一千(注:吐蕃称吐谷浑为阿柴)。
在演义小说作品中,苏定方的形象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甚至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是被后世通俗小说、评书和戏剧歪曲形象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之一。然而苏定方的文学形象在隋唐系列小说中也有一个逐步丰满,逐步演化的过程。
明朝前期,在罗贯中所著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中,苏定方作为唐之骁将追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并与盖苏文作战。这是关于苏定方最早的俗文学记录,也是该书对他的唯一描写。但史书中并没有苏定方跟随唐太宗出征辽东的相关记载。
明朝万历间,诸圣邻编著的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苏定方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了许多,在第十七回中,苏定方作为窦建德的说客出场,书中做了如下描述:“凛凛威风气势昂,熊腰虎背半戎装,袋中紧扣弓和箭,鞘内深藏宝剑光。”第四十回中,苏定方因直言犯谏而被夏王窦建德贬斥回乡。结果虎牢关一战,苏定方不幸言中,窦建德战败被擒,败阵诸将皆逃往苏定方处,并认为其“才高识广”,共推他为领袖。苏定方不负重托,率众重整旗鼓,并推举刘黑闼为汉东王。明都之战,苏定方与罗成不分上下(《大唐秦秦王词话》里罗成与罗士信是一个人),书中赞道:“棋逢敌手皆留意,将遇英雄各用心。枪飞道道银蛇走,刀落纷纷雪片侵。交锋大战百余合,二将当场杀手停。”最终苏定方在淤泥河之战设计杀死罗成,成为唐王朝最大的对手。在第五十二回“识天时贤母训子全孝道义士降唐”中,随着刘黑闼被诛杀而功败垂成,秦王欲招降苏定方,在老母亲的训诲下为尽孝心才决心降唐。可见,此书中的苏定方是以文武兼备,事母至孝的正面形象示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少年英雄罗成陨落于苏定方之手的情节描写也被后世演义小说沿用。
清朝年间,隋唐历史演义类小说的集大成作品《说唐演义全传》刊行以后,苏定方和其子孙的形象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小说主要的反面人物。作为隋唐系列小说中的代表作,《说唐》的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的刻画无疑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隋唐小说作品。之后《隋唐演义》、《兴唐传》等相关评书陆续问世,苏定方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派形象也就彻底定型。
《说唐》里,苏定方是窦建德的一员大将。在进攻燕山时,苏定方与罗艺交战,打斗中用暗箭射杀了罗艺。窦建德在洛阳城与李世民混战,苏定方看见势头不好,连夜逃回扬州。之后他又在刘黑闼手下做元帅,刘黑闼进攻唐朝,苏定方在紫金关外用计把隋唐第七好汉罗成引诱到淤泥河内,将其乱箭射杀。本来两国相争,各为其主,但罗家与苏家仇深似海,恩怨纠葛了几代人。后来刘黑闼与李世民交战,李世民因爱才而招降苏定方,于是苏定方立即投降,并砍杀了前来支援刘黑闼的上梁王沈法兴,李渊便封他为锡国公(说唐后传为银国公)。
到了《说唐后传》(罗通扫北)中,苏定方则以一个白脸长髯的奸臣面目出现。两个儿子苏麟和苏凤在京城结成苏党,与瓦岗后人组成的秦党形同水火。罗艺之孙、罗成之子罗通在北伐突厥时得知苏定方便是自家的仇人,大怒之下命苏麟往关前讨敌,苏麟兵败回营被斩首,苏凤为哥哥求情反被重责四十钢棍,自感此地不是安身之处,连夜逃走。对此苏定方不放罗通进木阳城,让他冲杀四门,想借敌手杀掉罗通。最后奸计败露,在逃跑时被捉拿,遭罗通剖腹掏心而亡。苏凤逃往番邦,生下了苏锦莲和苏宝同两姐弟。苏定方之孙苏宝同乃青龙星转世,法力高强,被招为驸马,苏锦莲被国王纳为后妃。
此后在《说唐三传》(薛丁山征西)里,苏宝同成为西凉国大元帅,兴兵进犯大唐,为家族报仇雪恨。秦琼的独子秦怀玉,尉迟恭两个儿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都死在他手上,薛仁贵被打成重伤,罗通也在界牌关盘肠大战身亡。苏锦莲仙传妙法,有打将神鞭,把薛丁山打致吐血而逃,在追赶途中被陈金定偷袭而死,苏宝同最后也被小说主角薛丁山等人率兵剿灭。当然,以上小说评书中的故事情节皆为子虚乌有。罗成、罗通、苏麟、苏凤、苏锦莲、苏宝同、秦怀玉、尉迟宝庆、薛丁山、陈金定等人纯属小说创作中的虚构角色,古代并无其人。
《说唐》之后还衍生出了众多相关评书,如《兴唐传》,除北平王罗艺和隋唐第七杰罗成被苏定方所害外,隋唐第六杰伍天锡在扬州会比武的时候也死于他的冷箭之下,但在兴唐后传里还是以罗通报仇杀死苏定方而告终。评书《隋唐演义》有多个版本,也是说书人根据《说唐》等小说改编而成,并多次拍成电视剧,因而流传甚广。
家族成员
父亲:苏邕,于隋末率乡人数千,为州郡讨伐贼寇。
儿子:苏庆节,因苏定方之功被授为尚辇奉御,封武邑县公。
后世纪念
百济塔
位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定林寺的五层石塔,俗称平济塔、百济塔。塔高8.33米,由花岗岩雕砌而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由四通石碑围砌的石塔底层,额篆书《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八个大字,碑文楷书,阴刻,碑云“显庆五年岁在庚申八月己巳朔十五日癸未建”。为唐朝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邢国公苏定方(소정방)平灭百济后所刊刻的纪功碑。故又称《苏定方塔》、《苏定方碑》、《苏定方平百济塔》、《苏定方伟绩勒铭》、《苏定方平百济塔碑铭》。作为古代流传至今有关大唐联合新罗灭亡百济的珍贵遗物,现定林寺址平济塔已被韩国政府列为第9号国宝。
苏定方祠
据《高丽史》、《世宗实录》记载:“唐苏定方祠在大岑岛。春秋降香祝致祭。”
破阵山
破阵山位于今韩国扶余郡石城面,傍白马江东岸,相传为苏定方率军大破百济之处。
《大楼炭经》
知恩院《大楼炭经》是咸亨四年(673年)章武郡公苏庆节为纪念其父苏定方所敬造的佛经残本,现藏于日本京都知恩院。
白马江钓龙台
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下游,在中国又称白江,日本史籍称之为白村江。韩国白马江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民间传说,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十八载:“自虎岩顺流而南至于扶苏山下,有一恠石跨于江诸石上,有龙攫之迹,谚传苏定方伐百济,临江欲渡,忽风雨大作,以白马为饵而钓得一龙,须臾开霁,遂渡师伐之,故江曰白马,岩曰钓龙台”。十八世纪朝鲜学者李德懋的诗作《客中逢曾若将游白马江》“瑟碧寒江漾客舟,济王宫树不禁秋。只缘当日龙耽马,唐将靴痕石上留。”便引用了这一典故。
藏军洞
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记载,藏军洞“在县北九里,与太祖峰相对,中有大路,洞门曲狭,行人见之,疑若无洞,深入其内,极广阔,可藏万余兵,世传唐将苏定方伐百济时,藏兵于此,故因以为号”。
来苏寺
来苏寺位于韩国全罗北道扶安郡,建于公元633年,本名苏来寺,“苏来”的意思是获得重生的地方。据说,改为来苏寺这个名字跟中国有关。当时带领唐军进入朝鲜半岛的大将苏定方曾到过苏来寺布施,因此后来叫来苏寺。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