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人物)简历简介资料,后代,族谱
 
  西王母
 
  (人物)
 
  西王母(又称“西王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中国神话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周穆王曾在造父驾车下到天池和西王母相会,成为传奇故事记载在《穆天子传》里。在后代,西王母逐渐演变为道教上古神灵,成为中国神话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于罗教系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许多人把无生老母与西王母视为同一神,号称“母娘”。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八仙上寿宝卷》与沪剧《庵堂相会》的唱词中说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位神仙。东晋南朝的道教典籍《上清七圣玄纪经》将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列为上清七圣之一。
 
  西王母简介资料
 
  中文名
 
  西王母
 
  别名
 
  王母娘娘
 
  性别
 
  女
 
  生日
 
  农历三月三日
 
  相关人物
 
  朋友
 
  周穆王
 
  位于
 
  昆仑山
 
  相会
 
  周昭王
 
  影响
 
  牛郎织女
 
  西王母相关文献
 
  西王母“修道之故地”缑氏山
 
  缑氏山的传说,离不开西王母,传说中的女神。
 
  一般人可能对西王母的印象并不好,觉得她有点儿凶。可不,就是她划了一道银河,生生拆散牛郎织女,使他们相思成灾,也只能隔河相望。不过想想,这也怪不得她。《山海经》中说了,嫁给玉皇大帝之前,西王母本是“豹尾虎齿”的凶神恶煞,后经多年修炼才有了绝世容颜,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她的脾气难免还有些暴躁。唐末著名道学家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西王母传》云:“西王母者……亦号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其)姓缑氏。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
 
  那么,她修炼的地方在哪里呢?宋代《太平广记》记载,缑氏山就是西王母“修道之故地”。正是因为西王母姓缑,这座山才得名缑氏山,简称缑山。
 
  西王母
 
  人物形象西王母,又被称为: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其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在《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墉城集仙录》则称虎身是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后期人们多将西王母奉为婚姻、生育、保护妇女的女神...
 
  人物形象西王母,又被称为: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其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在《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墉城集仙录》则称虎身是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后期人们多将西王母奉为婚姻、生育、保护妇女的女神...
 
  人物形象
 
  西王母,又被称为: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西灵圣母、金母、王母、西姥等,其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在《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墉城集仙录》则称虎身是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
 
  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
 
  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一部分学者认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在道教神话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对应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后期人们多将西王母奉为婚姻、生育、保护妇女的女神,西王母的形象因而开始在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中大量出现。
 
  西王母
 
  西王母泥塑像
 
  形象的衍变
 
  山海经
 
  西王母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画像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里记载,西王母象征灾疫和刑罚,为带来疾病与灾祸之妖母,其形象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与虎豹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祇,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上古巫书《山海经》中,西王母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显示出浓厚的图腾色彩,同时也具有某种刑杀之神的气质。
 
  穆天子传
 
  从战国到西汉,西王母已脱离豹尾虎齿的原始形象,成为一位带有一些“仙气”的女神。《穆天子传》中就提到了西王母,将西王母描写成一个能歌善舞让天子难忘的绝美女性。但西王母更多的是以远方异族部落领袖的身份出现。《竹书纪年》和《史记·赵世家》都称周穆王曾经和西王母交往过,其中西王母与周穆王相会,畅饮于瑶池的情节被后世传承,其中西王母与周穆王相会,畅饮于瑶池的情节也被后世广为流传。
 
  汉武帝内传
 
  西王母
 
  汉武帝与西王母
 
  晋·葛洪编纂的《汉武帝内传》及六朝小说中也有汉武帝与西王母的常见情节。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信仰仙道的皇帝,七月七日那天听闻西王母即将降临宫殿而赶忙做好迎接西王母的准备,到了七月七日深夜二更时,西王母驾乘着紫云车降临到汉武帝的宫殿。汉武帝将西王母迎接到宫殿后,西王母则赠予汉武帝七颗仙桃与之享用(有的文献则说是5枚仙桃)。西王母的仙桃又称为“蟠桃”,种植于昆仑仙山上的蟠桃园里,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实,拥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传说只要吃一个仙桃就能够延长三千年的寿命。文献中记载:王母命侍女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王母以三颗与帝,帝食之甘味,收核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汉武帝内传》中首次描写了西王母的绝世容颜。
 
  明代洪应明著作的《仙佛奇踪》与宋代人编纂的《太平广记》等古典文献中记载上元夫人在女仙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年可二十许,天姿精耀,灵蚌绝朗。”另外在文献中还给出了供王母差遣的贴身侍女(墉宫玉女)的名字:董双成、王子登、许飞琼、安法兴、郭蜜香、纪维容、石公子、婉凌华、范成君、段安香、李方明、宋灵宾等。文献对其侍女描述为“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
 
  道教女仙
 
  西王母
 
  西王母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据说西王母居住在一个用美玉雕琢而成的晶莹剔透的九重宫殿里,宫殿外有蜿蜒一千米的金色城墙,男神们住在宫殿的右翼,左翼居住的是美丽的仙女和女神。
 
  早在汉初就流传着西王母掌管不死之药的传说。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中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直到道教兴起以后,道教开始推崇王母,抬高她的身份和地位,于是东晋时期的文人编纂出西王母是道教第一尊神原始天尊之女的神话,西王母的身份也再次发生转变。晋·葛洪《枕中书》中记载:“在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之时,已有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后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东王公与西王母。后又生地皇,地皇生人皇。”《集说诠真》引《仙传拾遗》中又说“西王母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左侍玉女,右侍羽童。三界十方女子登仙者,都是她的属下。”因此道教称扶桑大帝东王公为元阳父,太真西王母为九光玄女。东王公化万物,西王母化万灵,西王母称其为万灵主母。其圣地为昆仑山脉,并掌管仙界所有女仙的名籍,为诸女仙的领袖,从此西王母的地位一步登天。因为西王母当初虎齿豹尾的形象很难再被世俗接受,于是道教文人又为此编纂出了一个巧妙的说法将其分离开来,宣称人身虎首、豹尾蓬头的怪神并非王母真形,而是“西方白虎之神,西王母的使者”。“道书《逍遥虚经》所云: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记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山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和东王公一起,是天地阴阳之气的显化,协助天地、赞襄化育。西王母还统理所有得道的女仙。凡成仙得道之人,男的先拜东王公,女的先拜西王母,然后才能去朝见三清。“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道者,咸所隶焉。”
 
  西王母转变成为诸女仙之王以后,九天玄女自然也成为了王母娘娘驾下的一名女仙。北宋景德道士—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中记载:“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继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其中描述了西王母是辅佐黄帝的保护神,她差遣九天玄女下凡协助黄帝战败蚩尤。另外还有《山堂肆考》、《集书诠真》引《通考全书》中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正是西王母把仙术传授于他,点化他得道成仙的。
 
  天之女后
 
  西王母
 
  王母娘娘,被民间认为是玉皇大帝之妻。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没有明确关系。当民间信仰将玉皇大帝上升为天界之主时,西王母又转变为玉皇大帝的妻子,并将其尊奉为“王母娘娘”,从此西王母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一位气派雍容、无比尊贵的天界第一夫人。这种身份在吴承恩《西游记》以及民间戏曲《天仙配》等作品中有所体现。西王母据称是由“西华至妙之气”而化生,当然不是肉体凡胎,照理来说不该有男女情欲、夫妻之道,但人们既要把她给神格化,地位抬得极高,但又要将其给世俗化。后来才将西王母演变为玉皇大帝之妻,过着天界的夫妻生活。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昊天上帝与瑶池金母有一女儿龙吉公主。《神仙传》、《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文献中,记载天帝与王母共育有二十四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已明确身份,详情如下:
 
  第四女名叫“华林”,号为“南极王夫人”。
 
  第十三女名叫“媚兰”,号为“右英王夫人”。
 
  第二十女名叫“清娥”(《仙佛奇踪》为“青娥”),号为“紫微王夫人”。
 
  第二十三女名叫“瑶姬”,号为“云华夫人”。
 
  第二十四女名叫“婉罗”(《仙佛奇踪》为“玉卮”),号为“太真王夫人”。
 
  从男女不得自由恋爱的清代开始,《牛郎织女》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将王母娘娘塑造成了禁止神仙有思凡之欲的母亲神,因此狠心拆散恩爱夫妻的王母娘娘成为了封建专制的代表人物。在正本的故事中,牛郎与织女是受到玉帝与王母娘娘的赏识才结为连理,但后来两位过度沉浸于爱情中,不再努力固守自己的工作,造成织女不按时织布影响天理的运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玉帝决意拆散这对情侣,然而王母娘娘却留下后路给织女,准许织女于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与自己的夫君见面。至于七仙女则是因为天命已到必须回到天庭,而与董永公开自己的身份,辞别归天。王母娘娘到了现代的一些相关影视剧中带有浓重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中表现出王母娘娘才是天界真正的掌权者,也有的把过去王母娘娘的误解形象转化为原本的慈母形象。
 
  《西游记》将王母娘娘描写成一个在天界中拥有奇珍异宝的贵妇人。她差遣七衣仙女前往蟠桃园摘蟠桃在瑶池中举办蟠桃胜会,在得知孙悟空搅黄了蟠桃胜会后非常生气,将此事禀告了玉帝。第七回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降伏后,王母娘娘在安天大会上与一群仙子载歌载舞。
 
  周濯街的神话小说《七仙女正传》中说张百忍被太上老君请上天界当玉帝后,张百忍的妻子王婉玲成为了王母娘娘,七仙女和张巧嘴的母后。第五回和第六回中根据赤脚大仙所述,王母娘娘精通伏羲八卦,能掐会算。
 
  职能
 
  西王母
 
  西王母统治着西方昆仑山脉上众多神仙所居住的天庭,时常有玉女和三足鸟相伴。
 
  在民间传说里,因其名为王母而认为是天帝等阶的配偶神,故其形象一步登天,从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开始逐渐转化为一位仪态万千、年可三十许的绝美贵妇,成为了尊贵的“西方天界之母后”。在掌管着长生不老的仙药的同时,西王母还主宰着位于西方昆仑山上的蟠桃园。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的圣诞日,届时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会,宴请各路大小神仙,群仙为其祝寿于瑶池,蟠桃又成为长生不老的象征。西王母是天宫中地位最高也是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为女仙之首,并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专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这点与华北地区所尊奉的碧霞元君混同起来。
 
  最初西王母有过短暂的司兵斗刑罚的职能,最初的怪物形象就是司天厉及五残,为掌管天灾、刑罚与杀戮之神。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同样继承了司兵的职能,描写出西王母腰佩分景之剑这样威风凛凛的女战神形象,还有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传》中王母布天罗地网,手持斩妖剑欲斩偷盗仙丹的白娘子。从唐代开始西王母的战神职能被驾下的九天玄女取代,从王母差遣玄女授兵法给黄帝的故事就有所体现。
 
  同时西王母还是的女神,《素女经》中描述“西方王母,在那位五十岁才继承王位的穆王东巡之际,下凡而来,在人间与穆王共享春宵之乐。”
 
  民间信仰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以稻杆当作西王母筹,作为西王母的香火,求取庇佑。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帝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
 
  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祇正式登上了祭坛,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因此,道教徒利用上古巫术资料并加以改编,创造出我们所熟悉的西王母和与之相对的东王公,而后在道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东王公被演绎为玉皇大帝,而西王母则改造为玉皇大帝之妻王母娘娘。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地位虽然始终未降,但其影响力却日益衰退,即在中国有名的女神行列之中,南方所信奉的海神妈祖与东北地区所信奉的山神碧霞元君的信仰也远远超过了西王母。但在此之间有以西王母顶替妈祖和碧霞元君的神职者。随后西王母与无生老母信仰相互混同起来,明代罗思孚所创罗教的至高神无生老母,使西王母的神话逐渐扩大。近百年来,无生老母的形象逐渐被西王母所取代。此时西王母的神格极为复杂,有的近于无生老母的神格,被称为“育化圣母”、“维皇上帝”等,简称母娘。近年考古研究发现,“西王母”可能是古中国西北一部落的名称,只因该部落剽悍凶恶,而被中原的华夏族讹传为刑杀之神。
 
  《焦氏易林》总结了民间向西王母祈愿的种类:赐子、家族兴旺、远游平安、长寿、福禄、趋吉避凶、婚嫁美满等。正是因为西王母具有这些职能,自汉代以来就受到民间的厚礼祭拜。泰山南麓虎山水库下建有王母池,其正殿为祭祀王母娘娘的王母殿,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王母池都要举行盛大道场以示庆贺。此外,在北京东便门内有一座蟠桃宫,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著名的蟠桃宫庙会,此庙虽然规模小,但名气却很大,庙内的主祀神是王母娘娘,蟠桃宫这一俗称就是因蟠桃盛会的传说而得名。建于明代的青羊宫斗姥殿中于西边供奉着西王母(居右)、正中供奉着先天大梵斗姥元君(居中)、东边供奉着虚空无上地母慈尊(居左)这三大女神的神像,有时候这三者相互混同起来。
 
  相关习俗
 
  蟠桃会
 
  明清时代,王母娘娘在中国民间善男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
 
  清朝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有一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北京的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王母娘娘,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会,届时百戏竞演,热闹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观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240多名香客签名刻勒的《合山会碑》(现存王母池院内)载:“泰邑城东石碑庄有祭泰山之会,由来已久,饮和食德,咸获神庥,靡有缺遗矣。……会中人恐世远年湮之后,善事或有不继者,故于道光十五年挂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会云。”
 
  逛庙会
 
  西王母庙会始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农历三月二十,已传承了1043届。它是宋代重修王母宫竣工庆典而形成的上层、民众参与的公祭、民祭王母和娱人活动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礼仪、节庆和工艺、技能、商贸、饮食、文艺展销展演等诸多元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每逢庙会,泾川城区居民倾家出动,乡下农民成群结队涌向县城;豫、晋、陕、甘、宁各地客商和王母信众慕名参会。当日,回山上下人山人海,蔚为壮观,最多时达到十多万人。近20年来,每届王母庙会都有各国家的民俗研究者考察、采风,海内外华人,尤其是台湾同胞组成的声势浩大的王母朝圣团前来朝圣。庙会庆典活动主要有取水、法会、放河灯、演秦腔、唱小曲、舞神鞭以及剪纸、刺绣、小吃等展销。2009年,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王母庙会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奉祀
 
  道教和中国民间一直将“王母娘娘”作为长寿延年的象征,以“王母娘娘”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每逢“王母娘娘”神诞之日,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内,为“王母娘娘”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传说故事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原本是天上、人间,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织女偷偷下到凡间玩时,被憨厚、勤劳的牛郎所感动,两人成了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童话。而当王母娘娘知道后,因为织女违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与凡人婚配”。在天兵天将把织女押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紧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为保天条尊严,拔出头上的神簪,凭空一划,便划出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把织女和牛郎拆开。后来,两人情比金坚,感动了王母娘娘,使她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法外施恩,下法旨让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上一天人间十年),在鹊桥上相会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给这一对艰辛的恋人有了个期望,也给了凡间的人类对美丽爱情的一丝向往与追求的动力。
 
  《西游记》
 
  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王母娘娘举办盛大的蟠桃会,邀请各路神仙前来赴会,齐天大圣孙悟空从仙女口中只听到上次桃会旧例,旧名单没有孙悟空,一怒之下,他竟然视天条如儿戏,大闹蟠桃会,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划起来的盛会搅乱得一塌糊涂。从而惊怒了天庭之主玉皇,使得天兵天将下凡,与孙悟空好一番大战。
 
  泾川回山
 
  从《史记》、《汉书》等古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在秦汉以前,中国西部的泾、渭、洛三河的上游一带,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等一系列与“回”字有关的地名和建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鸡头山即今平凉崆峒山,泾川古称回中,王母宫之山因名回中山,简称回山。秦始皇所经过的“回中”,应是指的泾川一带。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诺记上》中写道:“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这句话是地望在地名中的反映,可以说明为什么泾川称为回中,山也被称为回山。《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的地方,应该也是泾川回山。据《汉武帝年谱》统计,汉武帝从45岁到67岁的22年间,曾11次到泾川,其目的就是为了会见西王母。唐代诗人胡曾的《回中》诗中写道:“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向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这首诗不但指明了回中与泾州是一个地方,而且道出了汉武帝在泾川回山拜访王母的历史事实。可见,最迟在唐代,泾川回中山已成为全国公认的西王母圣地。唐代诗人沈佺期、卢照邻、陈子良、李白、李贺及宋代诗人陆游、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等以《乐府诗集》铙歌十八曲之四《上之回》的名称为题,写了不少诗作,都提到了回中。当然,最为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开成三年落榜后游历泾川回山瑶池时所作的《瑶池》一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些足以说明唐代的人们认定泾川回山就是西王母的发祥地。除此之外,阮籍、陶渊明、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咏西王母的诗句。
 
  相关诗词
 
  驾我八景舆
 
  ——缑回
 
  驾我八景舆,欻然入玉清。
 
  龙群拂宵上,虎旆摄朱兵。
 
  逍遥玄津际,万流无暂停。
 
  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
 
  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
 
  体被自然道,寂欢合太冥。
 
  南岳拟贞干,玉英耀颖精。
 
  有任靡其事,虚心自受灵。
 
  嘉会降河曲,相与乐未央。

  西王母相关标签
 
  道教尊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上古人物,中国女神,西王母信仰,文学角色,神话传说人物


来源:族谱网 作者:西王母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西王母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释永信-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简历资料介绍 下一篇:西王母(影视形象) 简历资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