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男子自称“家里做烟草,每月零花钱20万”,相关部门回应 下一篇:香港女子在公共场所拍裸照被捕,发布逾百条淫秽视频相片
回顾他12岁上大学,23岁博士毕业,身家超10亿,成为清华大学教授
12岁,他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成为全中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23岁,他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是多媒体通讯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31岁,他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最年轻的院士。
他就是被誉为神童的:张亚勤。
张亚勤受比尔盖茨赏识,曾和李开复一起创建中国微软研究院。
他用9年的时间,将不到10人的研究室,发展到3000多名员工的研发集团。
16年时间,他从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价数十亿。
他从微软辞职后,又加入百度,成为百度总裁。
2019年,他果断从百度退休,又加入清华、北大、复旦等世界名校,开始教书育人。
一直以来,张亚勤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无数年轻学者将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他家世普通,靠一己之力跻身世界前沿,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企业家,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1977年,张亚勤11岁,他正在位于太原市郊区的西山矿务局第二中学上初三。
小学时,他已经连跳好几级,成为老师同学眼中倍具天赋的聪明孩子。
有一天,张亚勤正在家里和小伙伴一起玩军棋,母亲陪在旁边看书,班主任却拿着一张报纸,急匆匆赶到家里。
报纸上的内容,是著名文学家徐迟写的一篇报告,讲的是天才儿童宁铂的故事。
宁铂2岁时,就会背30多首伟人诗词,熟悉天文、历史、中医、围棋、古诗词,被誉为中国第一神童。
就连副总理方毅都亲自接见宁铂,还和他一起下围棋,宁铂连胜两局。
张亚勤读完报告,一夜未眠,他把宁铂视为榜样,发誓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宁铂的同学。
母亲听完急了,现在离高考时间只有不到七个月,生怕张亚勤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万一落榜,心里承受不住。
母亲劝张亚勤慢慢来,不一定非要上中国科技大学,张亚勤却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努力之后才知道行不行。
那时,张亚勤只是一个初中学生,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为了拿到高考资格,张亚勤必须要在7个月内,学完高中三年的知识,考入高二尖子班。
张亚勤没有时间再犹豫,多犹豫一分钟,就浪费掉一分钟的学习时间,他一心一意投入到学习当中。
有一次,老师安排大家在课堂上做习题,大部分的学生看了题以后都不会做,少部分同学做了一两道题,只有张亚勤一人,还剩下最后一题没做。
老师很高兴,再次意识到张亚勤的天赋,把他夸了又夸,张亚勤却不是很高兴,那道没做完的题,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
在采访时,他还特意提起:
做题就像在战场上消灭敌人一样,有一个人跑了都不行,有一道题没做,就等于我放掉了一个敌人了。
下课之后,张亚勤还是放不下这道题,整天冥思苦想,直到解出正确答案,才算完成心愿。
张亚勤拥有一般人没有的天赋,还比大多数人都勤奋,他年少成名,并不像他本人所谦虚的那样,靠的仅仅是运气。
一个月之后,张亚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二尖子班,拥有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那年高考,张亚勤和610万考生一起奔赴考场,他以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1978年11月9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报道的张亚勤的故事,文中提到,他用5年零3个月的时间,学完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
张亚勤的名字立即家喻户晓,山西掀起一股“向张亚勤学习的浪潮”,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呼吁学子们向张亚勤学习的标语。
那时,张亚勤带着学校的校徽去坐公共汽车,因为个子小,总有人问他:“你就是少年班那个小孩吧?”
司机也会与有荣焉地说:“你免票,不要票了,不要票了。”
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这群少年代表中国未来30年的希望,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给予他们前所未有的尊重。
细数张亚勤的成长轨迹,一个站在他背后的女人,令人难以忽视。
这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
张亚勤的父亲,也是一名大学生,曾在中学当老师,然而,在特殊年代,张父遭到批斗、迫害,在张亚勤5岁时,与世长辞。
张亚勤的母亲也是一名中学老师,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还教他做人做事。
从三岁开始,张亚勤就开始给母亲写信。
母亲收到信后,一定会郑重其事地给张亚勤回信,在回信中,总是要先鼓励、表扬张亚勤,然后,再把张亚勤信中的错别字,挨个加以纠正。
张亚勤曾回忆起母亲对她的鼓励:
她乐意帮我培养一切美好的兴趣,每次我拿着画好的画给她看时,她都会笑眯眯地说,画得真好。
她还把自学能力,比作老师教唱歌,教一首歌,只会一首,如果教会了曲谱,就会唱很多首歌。
12岁的张亚勤第一次到中科大上学,尽管要转两次火车,母亲还是让他独自出门,并不打算送他到学校。
张母对他的教育,完美诠释了照顾和分离,既给予他最完整的爱,又不会把他束缚在身边。
后来,张亚勤回忆起母亲时,对母亲的教导感恩不已:
我母亲对我比较严厉,她希望我学一点东西,学画画,学音乐,学体育,希望我有一技之长。
有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张亚勤绘画的功课还没有做完,张亚勤心里就想放弃,放到明天再做,想着晚一天也没事。
实际上,张亚勤却有一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
母亲察觉到以后,特别生气,严肃地跟张亚勤说:“我们家没有什么背景,你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你长大以后,一定要有生存的能力,一定要有一技之长。”
几十年后,张亚勤还能记得那天晚上,母亲脸上的表情。
以后每次遇到问题,他总会问自己:“我的一技之长到底在什么地方,我靠什么去生存,证明自己。”
一开始,张亚勤看到掀起一股向他学习的新高潮,心里美滋滋地,但他刚到科大,就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同一宿舍的同学们,和他年纪相当,大家同样是少年天才,但高考成绩都比更好的人俯拾皆是,他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
他意识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
因为学习速度太快,张亚勤基础不牢靠,第一学期考试时,他每门功课都在60到70之间浮动。
因为年纪太小,生活上也不能完全独立,他经常需要老师帮着洗衣服,偶尔还会因为睡懒觉上课迟到。
适应了一段时间后,第二年到第三年时,张亚勤逐渐开窍,从班级倒数,逆袭成全班第一,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
在张亚勤看来,成功有三个因素:
一个时IQ,智商,一个是EQ,情商,另外一个是阿Q,精神胜利法。
必须要自己去调整你的心态,调整你的精神状态,使你很平很,很快乐,有建设性的这种心态。
也许,他正是凭借着这种心态,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事业,并为之奋斗,最终成为第一届少年班中,最优秀的那个人。
1986年,张亚勤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岁的他远赴美国,在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的导师皮克·霍兹教授,是业内著名的通讯科学家,同时还是权威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杂志的主编。
刚入学两个星期,霍兹教授就给了张亚勤一堆专业文献,让他在一个月之内,把文章内容做一个评价。
当时,文章里面涉及到的很多知识点,张亚勤在国内根本学都没有学过。
为了完成任务,他从图书馆借了60多本书,埋头苦读。
查着字典把书看完以后,张亚勤不仅完成了导师的布置的任务,把所有文章都做了评价,还把文章中提到的公式全部做了一遍推导。
霍兹教授拿到报告以后,吃惊地对他说:“你现在已经可以做博士了。”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张亚勤的成功,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勤奋努力。
他的成长路上,看似顺风顺水,却也正说明:没有任何成功,会是偶然,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厚积薄发。
31岁时,张亚勤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最年轻的院士。
33岁时,他获得“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奖的中国人,美国总统克林顿特意发讯息祝贺他。
1992年,张亚勤在一次展览会上见到比尔盖茨,两人就通讯技术进行了热烈讨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比尔盖茨盛赞张亚勤,称他是全世界的财富。
1998年,李开复亲自给张亚勤发邮件、打电话,邀请他回到国内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当时,张亚勤是美国四大科学研究中心之一的桑纳福研究室的总监,是华人在美国多媒体研究领域,取得的最高成就。
而国内的经济条件、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远比不上国外,张亚勤却一心渴望着回到国内。
他不但说服在美国道琼斯公司任职的妻子辞职,还把所有的车子房子全部卖掉,完全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回到国内。
张亚勤用3年时间,把微软中国研究院,发展成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他在微软一路高升,从科学家到企业管理者,一路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
2014年,张亚勤从微软辞职,成为百度总裁,2019年,他从百度退休。
默默发展多年后,张亚勤身家至少超10亿元。
张亚勤说:“如果退休就是不在工作,我可能永远不会退休,如果退休就是没有压力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我随时可以退休。”
或许在张亚勤看来,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张亚勤上大学时,正流传一种说法:“最聪明的孩子,学理论物理,这也是国家最急需的人才。”
当时,宁铂是少年班最受瞩目的神童,尽管他的兴趣并不在此,还是在外界的期盼声中,选择了物理专业。
多年后,宁铂黯然收场,张亚勤却一路顺风顺水。
母亲常常告诫我,你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还有平常心。
大学时,我的曝光率很低,我悄悄地躲在了那些神童身后,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就跟上中学时一样,没压力,学习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轻松。
神童也是平常人,也需要一片自由呼吸的空间,我记着母亲的话,走自己该走的路。
张亚勤身上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他的心态。
真正的天之骄子,就是像张亚勤这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让每一个目标,都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