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

1、陶渊明的诗歌有哪些题材和特点

(1)、首先,在重点复习其田园诗成就的同时,兼顾其他题材的书写。如咏怀诗、咏史诗、赠答诗等,每一题材最好记忆一两首相关作品。

(2)、田园书写源出于先秦时期的《诗经·豳风·七月》,后见于汉乐府《陌上桑》等作品,但此时还不能算是独立的题材。是陶渊明将田园从整体中拎出并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这一个”。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其特征可分为以下两点:其书写诗化的自然生活,“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一片自然流露。渊明笔下多是种豆南山、采菊东篱等日常琐事,却能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揭示脚踏实地的生活哲理,故而与东晋时期大肆其道而失之虚无缥缈的玄言诗大相径庭。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的艺术风格。陶诗将隐逸诗歌中常用的语言和意象高度个人化,不仅展现了诗人在历史中此在的独特地位,亦将“平、淡、枯、质”与“奇、美、腴、绮”(朱光潜语)作了近乎完美的结合。 

(3)、综上可见,陶诗的艺术影响在中国诗史上是广泛而深远的,陶诗以崭新的田园题材,平淡、自然的风格,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天地,以致田园诗成为一种诗体或流派独树一帜,影响历久不衰。

(4)、陶渊明存世诗共125首其中包含饮食意象的诗歌三十余首,在这些诗歌中的饮食主要分为三类:蔬菜、谷物和酒类。诗歌中的饮食像是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而无论其生活是困顿还是相对富足,其笔下的饮食意象总是饱涵诗意。

(5)、诗情弛骋大江北,画意纵横大江南。大气大势大手笔,大仁大义大风范。

(6)、此诗全用比体,继承了我国自《诗经》以来的比兴创作手法,如《诗经》中的《魏风·硕鼠》和《豳风·鸱鴞》就是全用比体的作品,楚辞中的《橘颂》也是如此。陶渊明就是接受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以孤鸟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从尘世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较之直接的陈述更加耐人寻味,意蕴深长。他另有《归鸟》四言诗一组,也抒发了相类似的感情,如其中之一说:“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也寄寓了诗人倦而知返的经历。这种借鸟的归栖来象征诗人自己由出仕到归隐的说法在渊明的其他作品中也不少,如《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都以归鸟喻自己的回归田园。此诗以通首比喻的方法,启导了后代以鸟喻人的无数诗作,如鲍照的《赠傅都曹别》、韩愈的《鸣雁》、杜牧的《早雁》等都是全篇以雁为比,与渊明此诗的创作手法一脉相承。

(7)、《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8)、垂泪岂非亲骨肉,滴血何止慈母心?虚阁晚凉图悲风送君君何去?飞鸿频传断肠句。孤身青云何太急?灵台不见天公怒。

(9)、一声长叹一声雷,天公不怒而自威。忽闻豪杰为贼屈,天下英雄不胜悲。

(10)、“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定都耳熟能详,也是相当自然清新。

(11)、术奇才高惊圣帝,大义绝天恸神禹。茫茫伟烈终何限?日月星辰照天枢。

(12)、说到达观,就涉及到陶渊明的另一方面,也就是他的真诚。这是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理解的。他的真诚不仅表现在上述的持守,而且表现在他的纠结。陶渊明并不是一个生性淡泊的人,“他是经过许多心灵的矛盾冲突之后才得以平静下来的。”叶先生屡次提到龚自珍的一句诗:“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我自己再读《长公曾一仕》中“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发现其中有一种不停的自我说服和自我确定;《有客常同止》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也是表现了精神上的矛盾;至于《幽兰生前庭》中“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我觉得也是用现实考虑来为自己的人格坚守找依据,而之所以要找依据,还是因为内心有纠结。明白了这一点,再读“使汝等幼而饥寒”,能感受到极其的痛心;而那句“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就不是一种抱怨,而是无奈和凄苦。

(13)、(5)郭肖芳.浅谈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乐”与“孤独”(J).大众文艺,2019(16):14-

(14)、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5)、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16)、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17)、写农村生活和劳动场面的。陶渊明他不去是隐居田园嘛。在农村隐居,那就会写到日常的农村生活,以及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去干农活。尤其是晚期,他的房子被烧了,家里没什么钱了,怎么办?就得自己去劳动赚钱吃饭。比如《归园田居》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写种豆,估计是刚开始接触农活,还不大会种地,所以豆子长的不好,反倒是杂草长的特别好。后来又写,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大概是到了后来了,种田本事学到了,所以种桑树啊,种麻啊,都长的很不错,地也开垦得越来越多。

(18)、他到处招集超群的勇士,这一年底招募到了荆卿。

(19)、✦裛(yì意):通“浥”,沾湿。掇(duo多):采摘。英:花。

(20)、誓将寸管化长剑,杀尽世间狼与豺。他年若有凯旋日,是我卷土又重来。

2、陶渊明诗歌题材内容

(1)、狂飙过尽绝胜处,凌寒飘香九千里。霞光照彻万仞山,节烈垂尽千秋史。

(2)、鲁迅先生说: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是非常精当的评语。每个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不同,使他们在反映生活时往往会采用各自不同的题材。陶渊明的田园诗是抒情诗,作为抒情诗,反映现实的方式、途径自然与杜甫的“三吏”、“三别”这样的叙事诗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过主观感受,形象地来反映现实生活。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就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选取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陶渊明的归隐具有反抗现实的积极意义,他的田园诗同样表现出对趋炎附势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包含着“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深长感慨。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与喧嚣终日的官场十分不同,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中,诗人“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就像鸟儿在盛夏的浓荫中找到了依托,诗人也从耕读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3)、2020文学考研峰哥私教班,今晚开始报名!

(4)、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5)、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6)、。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赋。明清:戏曲、诗、词、曲、赋。蓝朝(近代):新诗、歌词、赋。红朝(现、当代):诗、词、曲、歌、辞、赋。当代、现代:新韵文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8)、谈起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不能不说《诗经》;谈起某一个诗人的传承,也不能不说《诗经》。

(9)、《咏荆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咏史诗。

(10)、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11)、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导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12)、酒,是陶渊明笔下最具感情色彩的饮食,其《饮酒》组诗就多达二十首,加之其余诗中各种与酒有关的意象,数量相当可观。“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其一),叙述了从舂秫到酒熟的酿酒过程,最终颇为惬意地自斟入杯。“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不惜以只鸡招待近邻,似乎这样才能佐以刚刚沥出的新熟酒。此外“樽酒”《饮酒》(其一)、“壶浆”《饮酒》(其九)、“浊酒”《饮酒》、“春酒”《读》(其一)、“新醪”、“春醪”《停云》,这些对于书写酒酿的词语饱蘸笔墨,自然地表达出他对酒的深情厚爱,无愧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性嗜酒”的自述。

(13)、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震示了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有滋有味。

(1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描写同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但并不让人觉得重复。《记》是散文,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描写具体,富于小说色彩;《诗》的语言比较质朴,记述桃源社会的情形更加详细。《记》是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处处写渔人所见,作者的心情、态度隐藏在文本之后,而《诗》则由诗人直接叙述桃源的历史状态,并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愿望,二者相互映照,充分地显示桃花源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

(15)、叶嘉莹先生讲明白了两点。一是陶渊明的诗好在哪儿。她说要写好诗必须做好“情动于中”和“形于言”两方面,也就是“能感之”和“能写之”两方面。这就教会了我们怎么鉴赏。二是讲明白了陶渊明这个人伟大在哪儿,从而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与古人为友、如何汲取传统中的精神力量。

(16)、自从孔子删定以后,《诗经》便成了中华文化的诗源,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影响久远。

(17)、饮酒,唯陶渊明能识得酒中之深味,悟得人生之真谛。酒与他的生活、文学紧密相联。他的“饮酒”组诗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已成为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在陶渊明之后,饮酒赋诗成为隐士生活的重要内容,诗酒则是隐士文学的重要表征。

(18)、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闲情赋》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陶渊明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

(1)、“糟糠”之食,既能反映陶渊明晚年生活困窘,更能突出其固穷守节、不愿随波逐流的高洁情操。尤其是在《咏贫士》组诗之中,诗人吟咏各位古代贫士,其中也提及自己与贫士的饮食。“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其二)是陶渊明自身贫困生活的记录,再由“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其二)引出下诗对古时贫士的歌咏。“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其三)、“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其五)既描写荣启期和原宪等贫苦的生活,也一定程度上反映陶渊明自身的生活。而即使贫困至此,古时贫士的选择依然是安于贫困、坚守道义,陶渊明亦是如此。

(2)、苏武牧羊图塞外极目望故乡,未见长城万里长。空盼飞鸿传书至,悲向苍天呼斜阳。

(3)、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同时也为田园诗打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4)、孙月峰《文选瀹注》卷十五云:“此诗大是妙境,第点出‘心远’、‘真意’,翻觉亦有痕。”

(5)、这里的飞鸟象征着诗人自己前半生的栖栖惶惶。陶渊明自二十九岁开始,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这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又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由于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解绶弃职。诗人的这些生活经历便是此诗前半所暗示的事实。

(6)、天山行心洁自爱天山雪,羞与群贼论功过。只闻豪杰弃官走,不见东海大潮落。

(7)、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消逝,千载还回荡着他的豪情。

(8)、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9)、此诗的后半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是不无道理的,渊明对于松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像他对待菊花一样,如《饮酒》的第八首《饮酒·青松在东园》就歌颂了孤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可见他对于松树卓然傲霜的品格给予了极高的赞赏。而且可知他居处的东园大概确有一株挺拔的松树,因而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也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又说:“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可见这里的“孤生松”既是象征,也有写实的意义。当然,松树的高洁坚贞与渊明人格的孤傲正直本身就有着某种共通之处。这六句中诗人表示了对田园生活的依恋和热爱,如在同一组诗的后一首“结庐在人境”中,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感情,以为这是远离尘嚣的最佳途径,故愿千载长守,永不分离。

(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11)、明董其昌书写《饮酒》: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2)、汩罗江初闻新作已忘归,字字落地皆生辉。汩罗江边咏天语,思潮如涌笔如飞。

(13)、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14)、在都市节奏紧张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东晋陶渊明过的田园舒适的生活景象,他悠悠然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悠哉游哉,好不潇洒……

(15)、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饮酒20首》中最著名的一首即为本篇所选的这一首。

(16)、答:陶渊明的影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扩大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只是作为一个合于雅道的隐士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宋齐山水诗盛行的时代,他的淳朴淡泊的田园风光也不合于贵族欣赏名山大川的口味,而他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同样和当时富艳雕琢的文风大相径庭,所以仍然得不到重视。到了梁陈时期,钟嵘、萧统才开始重视他。从唐以后,陶渊明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广的影响。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从两方面言之。

(17)、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18)、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19)、陶渊明的诗不是单纯地说理,也不是表达偶然的感情,而是反映对人生很多重要问题的思考,他把道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联系在一起。叶先生说“伊怀难具道”一句中的“伊怀”是一种情怀,“不是思想的是非进退的考量,还有一种感情在里边”。这就是“能感之”。在“能写之”方面,陶渊明的诗表现得自然和形象,能选择最适当的名字、动词和形容词(叶先生讲得特别细,比如“倒裳”一词隐藏着“田父”的身份),并且叙述的口吻展现了温柔敦厚的传统。叶先生说,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白居易的“老妪都解”都是一种“为人”,是一种利害的计较;“从最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实在只有屈原和陶渊明”,他们的诗都是“任真”,是最真挚、最热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20)、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至唐朝已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善于表现自然中静态事物的动态之美,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可以看出陶诗的影子,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他刻意模仿陶诗的杰作,及至后代许多大诗人词人如白居易、苏轼等,无不受到陶渊明诗风的影响。

4、陶渊明作诗的主要题材是什么?

(1)、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往往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他笔下的田园风光既是正常的农村生活中的寻常景象,又无一不经过诗人生活理想的洗涤。这些和谐自然的田园诗篇,反映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不倦追求。而他归隐后期的诗歌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可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真实地反映了他半生躬耕不懈的生活,其中有劳动的甘苦,也有劳动者的希望和忧虑,他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写农村景象。这就是陶渊明的田园诗高出于后来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山水诗之处。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田家风味”,虽然有不少新鲜的、独特的体验,但是士大夫思想意识、情趣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他的悲苦和希望,与农民的生活实际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并不足以抹煞其田园诗的积极意义。

(2)、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3)、到了东晋末期,出现了杰出的诗人陶渊明,才使诗坛的风气为之一变。

(4)、出行图风流倜。求关于高洁的名人名言,出尘不染之类的陆游自喻梅花----高风亮节

(5)、诚然,《诗经》中还有许多反映贵族王室生活的诗歌,其中珍馐美味不在少数。“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小雅·鱼丽》、“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大雅·韩奕》中对于食物的描写极尽奢华,食材品种丰富,烹饪方式多样。但这样的食物,其中包含的情感却很单薄。这样奢侈的生活,仅仅只属于少数贵族,来自祭祀仪式或是宴请宾客时的享乐时光,无需与连吃饱都需要存疑的人们相比,或许连处于现代的大多人都很难与之感同身受。而在奢华的宴会背后,是民众日复日、年复年的辛苦劳作,是反映在《诗经》中百姓的极其简单甚至贫乏的饮食描写。而陶渊明的饮食之乐,是自食其力的耕种之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是田园生活的闲适之乐,“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停云》(其二),是用诗意的语言表现,以对热爱生活为底色的朴实诚挚的快乐。这样的情感,足够饱满,也足够动人。

(6)、《四时》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

(7)、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浑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8)、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精选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原文124句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