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特点
1、李煜的诗歌特点
(1)、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她的《词论》使她的词在宋代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是李煜所不能及的。
(2)、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3)、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关于词之原委,众说纷纭。《南唐书》卷六:“后主继室周氏,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昭惠感疾,后常出入卧内,而昭惠未知也。一日,因立于帐前,昭惠警曰:‘妹在此耶’,后幼未识嫌疑,即以实告曰‘即数日矣。’昭惠殂,后未胜礼服,待字闺中。明年钟太后殂,后主服丧,故中宫位号久而未正。至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国后。”如果所言是实,本在情理之中,即李煜在与小周后的频繁接触中产生了爱情,这首《菩萨蛮》是以女主人公的身份写小周后与李煜两人在未公开爱情的情况下幽会情景。
(6)、他最后的时光,想必也不会太舒服。据历史记载,牵机药乃是一种慢性毒药,毒发时候,头足之相犹如牵机之状,故得此名。
(7)、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8)、如果唐中主听从父亲的话,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后续的历史又该怎样写呢?
(9)、有离愁,有忆旧,有写自己,亦有生活在他周围的王后、宫女、兄弟。
(10)、李煜是南塘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孩子,在建隆二年其父李璟病逝,李煜被立为王。这个时期的南唐已经是四面环敌,李煜为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开始向宋太祖示好陈臣。每日也是无心朝政,大摆酒席以便和群臣共乐。
(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这首词应看为后主被俘后的追忆之作,全词明白如话,感情深曲盘郁,真率地披露了自已的亲身感受。吴梅的《词学通论》中说:“二主词,中主能哀而不伤,后主则近于伤矣。然其用赋体不用比兴,后人亦无能学者也。”所谓“用赋体不用比兴”,准确地指出了李煜词直抒胸臆、率真诚挚的特点。
(13)、春花已然凋零,可是早晨的寒雨、晚上的狂风还是不肯放过它们,依然在苦苦相逼,一阵又一阵地、摧残着最后那一点可怜的残花。“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无奈”这个词,是多么直白却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词人内心那种撕裂般的痛!
(14)、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
(15)、后来的史官,对中主的评价还算客气,说他空有治国之志,却不怎么会用人才。
(16)、此时的诗词,是一种慰藉,是一剂麻醉药,是一杯消愁的美酒。
(17)、太子继承大统后,转眼即将李昪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他一改父亲保守的政策,大规模对外用兵。
(18)、第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19)、《子夜歌》也抒发了从嘉秋夜梦归故国的哀思:
(20)、被俘之后,李煜过的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悲惨生活。没有宋朝皇帝的手谕,他不得私自会客,这对曾高居帝王宝座、养尊处优的李煜来说无疑是从天堂坠到了地狱,他当时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生活的孤寂、暗淡,使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唯一可供他排泄这种忧郁心情的方式只有填词了,长歌当哭,血泪横流,倾诉那无边无际的悔恨交加的凄惨心境,他的一生最动人、最有价值、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词作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2、李煜诗作特点
(1)、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2)、李煜看到此种情境,难掩脸上惧色,他比谁都明白大哥的野心,自己但凡有些许不老实的行为,明天身首异处的就是他李煜了。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过:“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意思是说,后主李煜是个天真烂漫真性情之人。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从醉生梦死到生不如死,李煜词的风格也随之剧变。被俘后词作主要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
(4)、李煜的词特别擅长使用问句,他好像总有无数的问题,问自然、问命运、更是问自己,可是他无数次的追问却总也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这首词也是这样。“几时重”既是词人追问凋谢的“林花”何时能够再开放,实际上也是词人给自己一个否定的回答:花儿再开遥遥无期。
(5)、可是事实上,我得说,是你赵匡胤成就了李煜。君不见,后主在位时,词作大属花间派风格,主要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
(6)、恰如词中所言,一壶酒,一竿身,花满渚,酒满瓯,便是李煜所向往的人生。
(7)、李昪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革旧法,国家的实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南唐横跨淮泗千里,幅员三十余州,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8)、李煜的亡国痛楚心情在《破阵子》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9)、国破家亡,身份落差,生命不幸的蹉跎,遇到敏感善思、极富艺术气质的李煜,恰恰成就了一代词帝。对于李煜自身而言,痛苦际遇是毒药,是利剑,而对于世人,对于文学却是不可多得的良材。这些都化为李煜的生命情结,凝结成创作动机,而真实、真切、真挚的佳作正源于特殊的生命体验。
(10)、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11)、首句写梦醒之后得知窗外正下着潺潺细雨,春已是残春,“乍暖还寒”,罗衾抵挡不住这春寒,这里作者用春寒喻心情之寒。再下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说,在梦中不知自已的身份,只得到了一时的贪欢,反衬出作者醒后的心情是何等的苦痛。“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三句相互呼应,为何要“独自莫凭栏”呢?是因为凭栏而又不见“江山”又会引起无限伤感,继而又叹到,现“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世上万事皆成空。全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活动脉络,塑造了一个亡国之君凭栏无语、愁苦不堪的形象。
(1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4)、李煜的作品无疑是最能激发读者同情的经典之因为他总是能够用最明白浅显的文字,表达着最深刻、最动人的悲剧情怀,这首《相见欢》就充分体现出这个特点——用最简单的语言,抒发最沉痛的悲情。
(15)、古往今来,生就重瞳子的人物,极为罕见,包括虞舜、姬重耳、项羽等人,他们或者是帝王,或者是霸主,皆能成就一番大业。
(16)、李煜有一首词《菩萨蛮》,写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景,可谓形象生动,贴合情理,呼之欲出:
(17)、可能也改变不了南唐灭亡的命运,因为后来他的儿子从嘉,继承了帝位。而从嘉实在不算一个,多么称职的帝王。
(18)、李清照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派的传统手法,在词中所体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19)、但舞动霓裳曲的美女,阻止不了北宋的虎狼之师,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城投降,盛极一时的南唐,终于走向灭亡。
(20)、清代周济曾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这一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李煜词出神入化的天然艺术本色。
3、李煜的诗词特点
(1)、这首词几成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尤其是末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紧承上文,说出了自已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人将亡矣。把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2)、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3)、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4)、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词的抒情特点,我一定会用这个词——悲情。对于李后主来说,他的“悲情”,不像有的诗人词人那样,只是一种泛泛的抒情,是面对落花流水、季节轮回、人世沧桑而产生一种普适性的忧伤情绪。对李煜来说,他的悲情,却同时具备了两层因素,一层当然就是他自己的多愁善感的艺术天赋,另外一层就是他的确经历了常人不可能经历、也难以承受的巨大的悲剧性事件。
(5)、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入宋后的词作中,其入宋后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特色,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6)、李煜的题词,格高韵远,妙法自然,竟能反客为主,画作因词作而大放光彩。《渔父》之词有云: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上阕写林花的悲剧命运似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下阕写词人自己的命运,“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悲剧的经历比起林花来又更加深入一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完全相同,“以水必然长东,以喻人之必然长恨。沉痛已极。”(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
(9)、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1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上阕只有三句,可是浓烈的情绪色彩,已经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李煜那种无法掩饰的痛苦,他哪里是在怜惜落花啊!分明就是对自己命运的无限伤怀!命运的变幻就仿佛是朝来雨打,晚来风吹,在风风雨雨不断的摧残折磨中,林花褪尽残红,终于无可奈何地凋零了。看似惜花惜春,又何尝不是后主对残酷命运的哀叹?
(11)、但李煜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真”。他的后期词写了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庭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
(12)、过片三句自为呼应。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1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4)、李煜的词,就是这样“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的真切之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最简单的句子,蕴藏着最深挚的感慨。“太匆匆”,三个字,将春花凋零这种客观的自然景象,瞬间转到了极为强烈的主观情感。可是李煜那种深刻的痛楚,绝对不会止于对春花凋谢的怜惜与伤感,因为紧接着的这一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将他的沉痛又推向了更深的境界。
(15)、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6)、此词不妨称作李煜的“断魂曲”。通篇采用问答,词调高亢急促,刻画出词人悲恨交加的内心激情。“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对于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后主见了则是另一番心情,问道“何时了”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往事知多少”是说一想到在南唐的时候的往事,一切都不存在了,成为虚幻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又看到昨夜吹起东风,那些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这里以一位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作者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沉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雕栏玉砌下尽情欢乐的佳人们已不复存在了,即使在也没有当年的神韵了,表达出作者慨叹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情。最后作者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怀着满腔愁恨倾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是自古以来惯用手法,但李煜之比喻则结合自身遭遇,把感情在升腾和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现来了出来,饱含情感,声情并茂。这主要的是作者感受之深。李煜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以致作者为此付出了生命。这首词《虞美人》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组成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秆数人而已。”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8)、李煜是个失意的君王,却是一个极成功的词人,后世人称他作“千古词帝”,此评价相当之高,李煜在诗词上的成就,就好比秦皇汉武在政治上的功绩。
(19)、《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20)、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4、李煜诗词特点有哪些
(1)、陆游在《南唐书》中,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过李煜的处境,“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这句话中的“文献太子”,即是太子李弘翼。
(2)、成为阶下囚的李煜在此后诗词中也是多了几分亡国的“愁怨”,一边过着俘虏的生活,一边还向往着衣食无忧的过去。便写出下来这首《长相思·一重山》:
(3)、昔日开元年间,李唐江山正值盛世,唐玄宗驻连昌宫,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有感而发,遂作《霓裳羽衣曲》。
(4)、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5)、李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新婚夫妇间邀宠嬉戏的词《一斛珠》,描绘人物贴近生活,活化出娥皇的神态举止:
(6)、不同于乃兄,宋太宗喜好诗赋,擅长书法,是一个有文化的君王。
(7)、李煜自其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致在北方赵宋王朝的强大威慑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此词便是写于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南唐自李昪于公元938年建国至975年国亡,共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其成数。“三千里地山河”是言所辖地域之广。“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是说宫中当年危楼高阁,栖凤盘龙,直上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何等气派景象!“几曾识干戈?”哪里知道什么是打仗,怎么懂得如何去防御。结果“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梁书·沈约传》中说沈约与徐勉的信中称自已得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后人以“沈腰”指腰肢消瘦。潘岳《秋兴赋》说:“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李煜用了这两个典故,极言自己被俘后肉体和精神上的苦痛。“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当他回首往事,最是令人难受的是在匆匆忙忙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教坊乐队还吹奏起离别的曲子,面对着这幽居深宫将自已的青春年华都消磨在深宫中的宫女们,心中万般刀割似的挥泪而别。
(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耐朝来寒雨晚来风。
(9)、文中的“后”指的是李煜的第一任皇后,名周娥皇,史称大周后。而“小周后”就是她的妹妹。当时大周后重病,小周入宫探病,结果没有见姐姐,却是跟后主XXOO,限于身份和舆论的压力,两人不能公开交往,只能展开地下恋情。于是才有了上面的《菩萨蛮》……后来后主就娶了他的这位小姨子,史称小周后。
(10)、这是李煜的真情吐露: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追忆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一个自问,“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可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简直是血泪之歌。
(11)、李清照和李煜被后人称为词坛“二李”,堪称为我国词学史上双子星座。清初学者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这是对他们的美誉,也是对他们词风格的最恰当的评价。
(1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13)、他在位时期,南唐的疆域最大,但此人统治时,生活奢靡,政治腐败,百姓也怨声载道。他统治的后期,被后周侵略,竟靠着割地称臣而苟活。
(14)、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15)、这位女子款款移动好那纤纤玉手,吹奏笙箫,虽娴于笙乐,却心不在焉,因为她与心上人己“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眉目传情了。其境界类似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境,也类于《楚辞·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之境界。或许是身份之差别,抑或是别的外在因素使二人不便接近,致使男主人公有“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之遗憾,而且这种遗憾由于宴会的结束,更成了空想,难以遂意,这里近乎李商隐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意境。从李后主这首词既可以看到其独创的一面,也隐约看到晚唐李商隐诗、温庭筠词对他的某些影响。
(16)、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17)、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18)、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19)、玉楼金阁,雕梁画栋,描摹的是,最华丽的巍巍宫殿。
(20)、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5、李煜诗词特色
(1)、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2)、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曾存词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3)、这一重重的山那么远,天那么高,烟云水气是又冷又寒,但是我的思念却像火焰一般的枫叶那样。菊花开了又谢,塞北的大雁在高空展翅向南飞去,可我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的明月照在了帘子上,帘子也随风飘飘然。
(4)、开篇第一句中的愁与泣,仿佛将植物人性化。一动一静,衬托既体现环境的悲惨,又暗指作者的相思与复杂,那菊花被烟雾笼罩,不就是我被愁绪吞没吗;那兰花伴随着露珠,不知哪一滴是露,哪一滴是泪,不正是我吗。第二句的轻字,难道这份清寒真的只有那种程度吗,不尽然,这是作者用了谦虚的手法。也许,他也想把自己的愁苦降到最低,但思念早已满溢,无法停止。第三句的双字,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不遮掩的羡慕之情。他多么渴望与心上人相见啊,以解相思之苦。那种比翼双飞的奢望,非独叶人不能懂。
(5)、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6)、卫贤是南唐著名的宫廷画师,此人长于楼台殿宇以及写生人物,他画过一幅《春江钓叟图》,图画本也高妙,但此图之所以出名,却是因为李煜的题词。
(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8)、于是,被宋太祖攻破城门,李煜也不得不出门投降,被宋太祖扣押在汴京,因李煜多次违抗宋太祖命令,还被宋太祖册封了一个违命侯的耻辱爵位。
(9)、词的上片描述宫廷宴乐之盛大,下阙则是叙述宴会结束,众人踏乐醉归的场景,全词自然奔放,明丽直快,是李煜在南唐盛世的代表之作。
(10)、李煜词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皆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厚的语言功力;形神兼备洗尽脂粉的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出神入化的情感渲泄。
(11)、老谈,always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12)、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13)、换言之,李煜就是天选之子,但奇怪的是,他似乎无意于帝王之位。
(14)、至南唐李煜时期,霓裳曲失传已逾二百余年。李煜虽有收藏天下图文的雅好,他的手边,也不过区区一纸残曲。
(15)、从嘉的爷爷李昪,颇为雄才大略。两年之后,李昪将国号改为唐,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南唐”。
(16)、李昪虽是堂堂帝王,却深知江山得之不易,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厉行节约。
(17)、剪不断,离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8)、难得的是,李煜却从政治婚姻中,找寻到爱情的甜蜜,不止于此,两人竟还是文艺上的知音。
(19)、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
(20)、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1)、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2)、这首词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缺憾,一种悲伤。晨起,作者信手推开窗扉望着晚风朝雨摧残的满地落红,生发出无限感慨。眼前不禁幻化出一群浓妆艳抹的妙龄宫女,个个与他依依惜别时怆然流泪的场景。进而又从林花凋谢、春去匆匆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沉沦、命运乖舛,感伤华年易逝、人生苦短。满腔的悲愤,象东去的江水一样,奔腾咆哮,一泄千里。首句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对自然界一种现象的描述,却形象鲜明。这里“谢了春红”四字,意在强调凋谢了或者说是减退了“春红”艳色,太匆匆,即很快就有鲜艳之春红色减退为浅淡乃至凋谢。“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是“林花谢了春红”的原因。“胭脂泪”三字正是承上面风雨中林花谢了春红意象而发。
(3)、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
(6)、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7)、李昪还是不放心儿子,在弥留之际,他紧紧握住儿子的双手,殷切地嘱咐道:“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
(8)、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
(9)、赵匡胤出生于行伍,本来是一个将军,但他却颇为尊重知识分子,戏弄归戏弄,赵匡胤还是保全了李煜的性命。
(10)、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11)、此曲乃是唐朝的宫廷乐舞,伴随李唐由盛转衰,霓裳曲也消失在纷飞的战火中。
(12)、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13)、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14)、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1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16)、父亲赠予这个婴儿,一个很温柔的名字——“从嘉”,正所谓嘉言懿行,从善如流,家长似乎对他有无限多的期许。
(17)、同样是这首词,从被创作出的那一刻开始,像是勇往无前的雄兵,大杀四方,攻陷进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最深处:
(18)、他最后被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后世便称他为“唐中主”。
(19)、李煜的诗词中表达最多的就是他的“愁”了,今天就来看看李煜最“神”的一首词,全诗中没有一个“愁”字,但是却是表达出了“愁”的最高境界。
(20)、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
(1)、清晨无所事事的我看着栅栏外的花,菊花的周围仿佛被愁云惨淡的烟雾所缭绕。兰花也被露珠一点点浸润,那露珠如同兰花的泪,愁煞旁人。罗幕间的点点清寒也在透露,两只燕子比翼双飞而远去。月亮不知道那份相思之苦,离愁别恨的痴缠。它只会映射出微凉的银辉,照进千家万户的门窗,持续到黎明。昨天夜里的西风怒号着,格外愁人,它使盎然的绿树一夜间凋零,嘶吼声也让我想起心上人。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看着远方迷茫的薄雾,通往天涯的路也在逐渐消失,再看不见。我很想给我的意中人写上一封信,交到她的手上。但是高山绵延不绝,大河彼此交错,无穷无尽,如今的她又在哪里呢。
(2)、作为帝王,李煜不善理政,却颇具艺术天赋,音乐、书画、诗词,不出手便可,出手即为圣手。宫廷歌宴,男女情事是其词作的主要内容。“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菩萨蛮》是与小周后幽会时情景描写,素以狎昵真切著称。花前月下的朦胧爱意,少女娇媚与青春跃然纸上。“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帝王奢靡生活,歌舞酒色的真实呈现。词风绮糜,未脱花间词的脂粉香气,尊前歌下,温柔富贵乡,李煜的生活真可以“诗”、“酒”、“花”概而言之了。李煜若不是这般耽于声色,恐怕不会那么快沦为亡国之君。然而,正因他一身才气又偏逢乱世,渴望自由却身居皇位身不由己,让后人对如此才子的遭逢而哀 惜,也使后期词更令人泣泪。
(3)、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4)、一提到春天,就想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或者“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我独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琼殿影,空照秦淮。
(6)、李煜的《鸟夜啼》亦是表达无限悔恨的传世之作: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8)、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9)、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
(10)、说起南唐后主李煜,大家第一印象想就是一位风流大才子。虽然在治国上欠缺一些帝王手段,但是仅仅是从诗词歌赋的创作来说,李煜担得起大词人这么一个称号。
(11)、更不幸的是,唯一活下来的那个大哥,为人猜忌而严苛,他时刻想要弟弟的性命。
(12)、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候”,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楼内,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句是说既是“独上”又无人共语,字里行间寓意是,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用。令人仿制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夜下徘徊,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六字之中,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读词偶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而是人也。“锁清秋”,被“锁”者,非“清秋”,亦人也。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人何以堪?词人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也是说这种滋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首词特别为后人所称道的正是对离愁的描写。词的突出特色是,写情极其自然,语言朴素,明白易懂,不见一丝一毫雕琢痕迹,正如周济所说“后主则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13)、李煜18岁这一年娶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女儿、19岁的娥皇为妻,建立了伉俪情深的恩爱家庭。娥皇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与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的从嘉,是最理想的知音和伴侣,所以两人结合,可谓珠联璧合,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夫妻二人之间萌发了深沉的爱情。
(14)、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大都都是抒发对亡国的怀念之情,对身陷囹圄的凄楚之感,可以说是悔恨交加,血泪和流。不过就其具体的人和事来说,以其独特之遭遇,独特之身份,此种感受之所以产生,完全是咎由自取,本不足惜。
(15)、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16)、此词旧名,《全唐诗》作《菩萨蛮》,与《子夜歌》为同调异名。也是后主入宋后在汴梁所抒写亡国哀思的作品。因为后期的李后主,是经历大苦恼、大悲痛的伤心人,所作之词,都是用泪水写成的,这首词写的是梦归故国和梦醒后的悲哀,字字血泪,句句哀婉,痛切之极。“人生愁恨何能免”,是说人生在世谁能免掉愁苦和悔恨之情的折磨呢?“销魂”谓因过度刺激而神情恍惚,如魂欲离体,形容极度痛苦情状。“何限”意同无限。“销魂独我情何限”,是说自已愁恨多而强烈,世上没有谁象自己这样,时时刻刻都在痛苦之中,己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是写自己境遇,梦中是一国之主,多么尊严、富贵,醒来却是亡国之君,身陷囹圄,不觉泪已满面,这梦境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国,处于极度悲痛之中。“高楼谁与上”似与上片无关,实际上则是梦醒后的延续,也即“无言独上高楼”,想当年作为一国之君武士护卫、众臣相随、前呼后拥、何等气派,与今日冷落处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长记秋晴望”是说作者望着秋天的万里晴空,总是感到不如故国之秋那样晴朗,这是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内心痛楚的反映。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作者悲叹,“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以通俗之语,慨无限哀伤之情,长歌当哭,情真情深,感人至深,自成绝唱。
(17)、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1卷,录李煜词34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清代邵长光又录得1首,近代王国维增加9首。
(18)、在李煜之前,他还有五个哥哥,不幸的是,其中的四个,因为得病而早亡。
(19)、前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间的欢爱和情思,题材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
(20)、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铺翠冠儿。
(1)、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3)、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爱的词,是后主李煜在与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偷欢时写的。李煜仅存的四十余首词中,《菩萨蛮》共有三首,写的都是男欢女爱的光景。而这一首又是把两人偷欢的情景写得紧张刺激又温馨浪漫。这首词以小周后为第一人称:“花明月暗”之时,女方手提绣鞋,悄悄潜出;看到恋人,扑将上去,身上还在瑟瑟发抖这两个细节,当真是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如神来之笔。
(4)、在李煜的眼中,娥皇颇有曹植笔下洛神的风姿,是倾国倾城的西施再现,在风雨相和的秋夜,他常幻化出娥皇发束丝绦玉簪、身穿薄罗轻衫的倩影,令他梦牵魂绕,长夜不寐,卧听帘外芭蕉细雨,写下了《长相思》:
(5)、宋太宗赵光义闻听李煜吟咏思念故国的词句,知其“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且此前所作之词在江南大地上广为传播,感到李煜的存在对大宋王朝是个潜在的威胁,就是南唐死灰复燃的希望。因此,赵光义下决心要除掉李煜,便采取借刀杀人之策,派平日对李煜文采十分佩服的赵廷美,以代表天子为其祝寿为名,送去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结果李煜服下这“牵机妙药”后中毒身亡,走完了他的短暂而又非同寻常的一生,被追封为吴王,葬洛阳邙山。
(6)、还有一首恋情词,有人说是为小周后而作,也有人说是李煜为一位乐伎而作,因为“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这两句从字面上看似写一位乐伎,但如果说是小周后亦圆通,因为小周后也是一位精通音律、善于弹奏乐器多才多艺的女性。这首《菩萨蛮》词全文是:
上一篇:精选遇事不惊从容淡定的诗句10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