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宋诗100首

1、著名宋诗100首5言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然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3)、赏析: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人尽皆知。当劳燕分飞的陆游和唐婉再一次在沈园相遇时,写下传诵千古的《钗头凤》。四十四年后,当陆游再游沈园,看着桥下的池水,想起当年倒映在水中的唐婉的身影,此时的陆游已然垂垂老矣,可叹陆游穷尽一生在思念唐婉。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5)、宋诗重说理,“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重理趣。每每我们读宋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或哲理。

(6)、接下来的两句“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则是对李觏这种情感的推进,且发挥到了极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正在怨恨眼前的青山遮挡了我看家的视线,没想到那重重暮云,又把青山遮挡住了。首先,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李觏登临远望的时间之久。从黄昏到暮色来临。

(7)、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

(8)、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9)、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赫尔芩

(10)、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1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1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13)、常山县招贤镇中心小学,程雯,15924075600(642600);

(14)、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15)、索取,只有在一个场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读书。——佚名

(16)、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17)、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18)、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19)、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20)、蒋士铨《辩诗》说:「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宋诗继承唐诗但又「力破余地」,「变本加厉」,而形成独特风格。这些观点可说是对唐宋诗的公允之论。

2、十大著名宋诗

(1)、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卒于公元1269年,享年83岁。这样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词家,创作了大量悲壮激昂的爱国诗词。传世著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共196卷(其中包含5000余首诗,200余阙词,4卷诗话和多篇散文)。他的诗既吸收了唐代名家的风采,也继承了南宋前期的爱国诗人陆游的风格,反映现实,雄伟豪放;与苏轼、辛弃疾等人形成了一个风格雄健,影响广泛的豪放派。

(3)、善文词,广交游,同代周密称其"结客千金,醉春双玉"(《踏莎行.题中仙词卷》)。

(4)、入展奖和指导奖若干名,奖励纪念品一份。获奖人员同时颁给获奖证书。

(5)、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这样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6)、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然后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7)、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富兰克林

(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尼古拉·鲁巴金

(9)、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另外,他还著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史书。

(10)、综观李觏的这首诗,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将他的思想感情发挥到了极致。使得后人看到,无不为之动容。“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对于长时间未回家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个泪点所在。

(11)、继唐诗的高度繁荣之后,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家作品,形成了许多流派,对元、明、清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一生未仕,但交游甚广,作词较多。这样一位重要词人。今传有《梦窗集》。

(13)、举办方组建评审委员会评定获奖作品,并及时公布结果;

(1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6)、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7)、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18)、这50首诗大部分都选入了中小学教材,都是必背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19)、至清代,宋诗受到重视,广为流传,出现宗宋的同光体。同时尊唐者亦大有人在。尊唐派往往从批评宋诗缺点出发,强调诗歌形象性、抒情性的艺术特性;宗宋派则从诗歌发展流变的角度肯定宋诗,强调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宋诗前100首名诗

(1)、赏析: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2)、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3)、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4)、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5)、“新选中国名诗1000首”丛书是由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邀请当代中国诗学研究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注评的一套诗歌鉴赏丛书,共八册。其中葛晓音注评的《唐诗鉴赏》、莫砺锋注评的《宋诗鉴赏》各200首,其他卷各100首(个别卷略多)。丛书在编选体例上贯彻“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视野,将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在鉴赏上追求“道艺不二”的阐释策略,努力揭示每首名诗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注释简明准确,鉴赏专业独到。内文双色印刷,版式疏朗悦目。书中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古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阅读这套丛书不仅能够领略中国诗歌中的奇葩异卉,而且能够洞悟如何分析一首好诗的金针秘笈,从而走进中国诗歌的殿堂。

(6)、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7)、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9)、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10)、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书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来的东西。——鲁迅

(12)、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然后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13)、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4)、王沂孙:(约1230~约1291),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家住玉笥山,亦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人。

(15)、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孟德斯鸠

(16)、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

(17)、以落日喻天涯,最早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的启发。据记载,当时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更远?”明帝一开始说是太阳远,因为从未见过它从哪儿来。后来明帝却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来的人便根据这个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由此可见,李觏的浓浓乡愁。

(18)、傅伯星(著名美术家,宋学研究专家),傅永达(著名版画家),叶云龙(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19)、常山县招贤镇中心小学(注明“宋诗配画比赛作品”)。

(20)、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

4、宋诗前十名

(1)、古诗中表达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便是登临高处。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西楼》,便有“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之说。李觏这首《乡思》,便是通过登临愿望,来抒发浓浓的乡愁。

(2)、赏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3)、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4)、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5)、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6)、 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主办单位有权对作品进行公益使用;

(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大赛分小学、中学和成人组,分别设三等奖。同时设立指导教师奖。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0)、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11)、世界文学名言50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践行做到是重点!

(12)、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1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14)、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

(15)、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

(1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7)、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18)、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19)、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

(20)、本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5、宋诗大全100首

(1)、尤其善于咏物,刻划精工,形神兼备,在当时极负感名。

(2)、赏析: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3)、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4)、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5)、风格或流畅自然、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他们的作品由此确立了宋诗的基本特色,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随后的发展方向。由于欧阳修等人的努力,宋代诗歌在神宗年间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期。这期间,诗人辈出,流派纷呈,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受欧阳修影响,他们都较重视思想内容,并且不同程度地有着以文为诗或以议论为诗的习气。王安石的诗内容充实,个性鲜明,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晚年讲求诗律精严,开宋人师法杜甫风气。苏轼的诗则是才气奔放,随物赋形,风格多样。而且其门下诗人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也各具特色。宋诗发展至苏轼,完成了自晚唐、西昆以来的一次诗风转变,使宋诗于唐诗之外另辟天地。

(6)、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7)、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花庵词选》引)有"梅溪词"。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喜欢读书,就等于把成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莫泊桑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其次,李觏说自己的视线,被青山遮挡住了。实际上是在叙说,自己看不到家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距离太远,还因为路途的阻隔。所以李觏十分怨恨。当然以我们现在来看,路途的阻隔根本就不算什么,毕竟交通太发达。但对于古代人来说,这却是最大的一个难关。所以古代人一出门就是几年之久,甚至更长。由此可见,李觏这里的乡愁之浓。

(12)、诗的开头两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便直抒胸臆,表露了自己思家之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都说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我只看到了太阳落山,却没有看到远方的家。通过两个“天涯”的比较,李觏的思家之愁可以说是非常得深刻。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精选唐诗精选50首词63句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