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及赏析
1、《论语》经典名句摘抄
(1)、对外关系上,就是要保持听话心态,要度交朋友。关键是要最大限度理解政府和媒体,更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去理解政府与媒体对我们的不理解。
(2)、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5)、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7)、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8)、(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9)、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0)、(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11)、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4)、(讲解)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人家恶事。
(15)、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7)、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18)、(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19)、(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论语经典名句解析
(1)、(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2)、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6)、(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9)、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2)、(赏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广招门徒,不论什么种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级制,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似学的先例,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础。
(13)、(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14)、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5)、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16)、(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17)、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8)、(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9)、念,常思也。——《说文》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
(20)、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
3、《论语》经典名句10句
(1)、③居必迁坐:住处一定要改换,指不与妻妾住在一起。迁坐,改换平时居所止息。坐,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2)、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4)、(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5)、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7)、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8)、译文:孔子说:“爱护他,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开导他吧?”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1)、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15)、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0)、(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4、论语经典名句摘抄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2)、朝闻道,夕死可矣(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3)、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6)、(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10)、(讲解)见到自己应当做的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
(1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1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1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考虑,就必然有眼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18)、当我们承受委屈的时候,我觉得是应该的,谁叫我们比别人的承受能力要强呢!如果这个委屈给了普通的人,他有可能承受不起,也是不公平的。所以这个委屈给我们是公平的。
(19)、(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0)、(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5、论语经典名句鉴赏
(1)、孔子说:“人没有事先的谋虑,必定会有即时的忧患。”
(2)、“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译文及注释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5)、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6)、任何人任何家庭任何企业任何城市乃至任何社会都是先私而后公的,没有私就谈不上公。大私则公,私到深处必为公。
(7)、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8)、(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9)、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呵,日夜不停地流走!”
(10)、(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1)、(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2)、赏析:君子如果不庄重,这样便没有了威望,学习就会变的轻浮,不牢固。这句话与《道德经》中所说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含义相通。
(13)、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5)、(讲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论语经典名句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8)、(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1)、译文: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3)、(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4)、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5)、(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7)、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第二》。君子会讲究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小人会相互勾结在一起,而不会顾全大局,讲究团结。
(8)、推荐|(吾家有女初长成)爸爸一定要看的9幅漫画!
(9)、赏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只要是君子住的地方,怎么会闭塞落后呢?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上一篇:用时而时而时而造句子105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