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籍阅读顺序
1、哲学看书顺序
(1)、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时速读的技巧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2)、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4)、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所谓真实包含哪些条件?—这也是在读任何一本书时都要提出的问题。你所阅读的这位报导作者真的知道事实吗?是否知道被报导的人物私下的思想与决定?他有足够的知识以写出一篇公平客观的报导吗?
(5)、每天只要几分钟,就能认识一位哲学家,懂得一种哲学思想。
(6)、收入守仁所著《传习语》三卷、后附《朱子晚年定论》,为徐爱辑、钱德洪删定;《文录》五卷,皆杂文,其中有《宋子晚年定论序》、《修道说》、《大学古本序》等涉及经学;《别录》十卷,多为公移文;《外集》七卷,为诗与杂著(序、记、墓志铭等);《续编》六卷,为《文录》续编。
(7)、a、罗素: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于科学与神学之间并受到二者攻击的那片无人之地,就是哲学。
(8)、虽然实用的书都是滔滔雄辩又忠告勉励,但是滔滔雄辩又忠告勉励的书却不见得都实用。
(9)、对于以上情况,一般的读者大概是急于寻找自己阅读的舒适点,以达到读懂的目的。即总是沉湎于寻找逻辑的一致性和思维的共同点,以便将哲学家之间的差异变成可以一贯把握的共性。而真正“会读”的人,应该如海德格尔那般,尽情地让差异处于争辩当中。曾经,海德格尔在“达沃斯论辩”中,面对自己与卡西尔之间的差异越发明显而主持人试图善意和解时,他就毫不领情地说:“如果我们去调和均衡,那就会无益于实质性的工作。”而我们知道,海德格尔不仅不接受一场辩论会这种小范围的“调和”,甚至对整个形而上学及其千百年的历史也不接受。他正是要批判形而上学,突入到哲学本源的起点当中,重新为其奠定基础,而它所用的方法就是众所周知的“解构”。这一富有挑衅性的方法正是海德格尔真正的阅读之法。
(10)、这篇文章始于我和醒来编辑卢易的一次对话。他叫我给他开一个书单,我介绍了几本关于人工智能和具身认知的书,并详细告诉他该以什么顺序读、怎么读。他觉得受益很多。恰好到了要给醒来供稿的日子,卢易就说,你干脆写一篇“如何读书”吧。我说好,就写“如何读哲学书”,因为闲书、工具书不需要教,喜欢读就去读就是了。
(11)、我说的这些话,是出于一个至少能保证自己不溺水的人的身份,而不是出于游泳健将的身份。关键在于,我还记着自己溺水时期的感受,以及我是怎么一步步学会水性的。
(12)、到了现代,如果还有人把生儿育女、持家养老简单粗暴地扔给女性,没关系,用女权主义哲学家波伏娃的理论反驳回去。
(13)、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14)、总之,阅读哲学著作的基本原理,一定要防止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而是要“必求甚解”。而且这还只是“读会”,读懂而已。而想要达到“会读”,还需要更大的功夫。通过平常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渐渐地会熟能生巧,这是必然的。但哲学除了以上那些特征以外,也常常具有一种“私人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怎样的人就做怎样的哲学”,这句话放在写作风格上来说指的就是:哲学家虽然普遍遵循哲学的某些共性,但也具有自己的行文个性。很显然,我们不能以阅读柏拉图的方式来阅读康德,也不能以阅读康德的方式来阅读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等等。从阅读方法上说,遵循通常阅读哲学著作的习惯能解决大部分“读会”的难题。而要达到“会读”不仅在于对普遍方法的掌握,更在于对特殊情况的掌握。而这些特殊情况,据我所知,在西方哲学著作里,不是一个哲学家有逻辑而另一个不讲逻辑了,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制定逻辑。比如形式逻辑之外,还有辩证逻辑,甚至反逻辑,而后者自身也有其逻辑。总之,哲学是不可能没有逻辑的,当在不同哲学家之间做切换时,往往是整个逻辑、整个话语系统的切换,尤其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哲”。这完全是因为,就哲学本身的原则性而言,如果哲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显示出不同,从根本上就需要是也必然是原则性的不同。这就使得读者在面对不同哲学家之时不仅要做特殊处理,甚至要完全“换个脑子”。
(15)、不过在人是理性的程度之内,这些理解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从误解而产生的不同意见只是外表的,是可以更正的。
(16)、结果是一代的扶手椅philoso-wannabes的讨论政治哲学的方法是将定义和理论术语像桌面野战游戏单位在黑板上,没有任何参考历史与生活和理解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我在这个网站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政治哲学的最愚蠢的废话,是那些读过半打政治哲学经典但显然从未读过历史书的人说的。
(17)、而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哲学里找到解答。
(18)、我们希望你不要弄错了,以为所谓评论就是要不同意对方的说法。这是非常普遍的误解。同意对方说法,与不同意对方说法都一样要花心力来作判断的。同意或不同意都有可能对,也都有可能不对。
(19)、众所皆知:文学是科学艺术之中的一个领域、一个门类,而哲学是一切科学艺术研究的基础并为其研究提供“方法”的母系之学。所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全部与部分的关系”。论及哲学与文学,不应该把文学这条“腿”从哲学的身躯之上锯掉,再手拿血淋淋的断腿反过身来与残疾之躯探讨道路的平整度与走路的艰难性。想象一下:如此逻辑,太残忍了,谁能这么狠?
(20)、点击"..."设为星标,每一篇推送都不错过~
2、哲学著作阅读顺序
(1)、书虽然很薄,但阅读的厚度由你掌握。例如每一章节抛出的问题中,你是否能停下来结合生活实际先思考自己的答案,心中有解后再去阅读,在权衡对比之下去汲取书中的营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2)、相反的,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3)、如果你是某位哲学家的粉丝,就可以直接翻到对应的页面,细细阅读。
(4)、对立统一告诉人们,世界上所有一切,都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没有绝对的纯,只有在不停地变化运动之中,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和静止相对而言,并且互以对方为前提而相对立,并在互以对方转化。无是何知非,无非当然也就没有是,毛主席把对立统一叫一分为是更通俗的解释。
(5)、欢迎点击上方蓝字"shootingstar|書影"关注我们
(6)、阅读这类书而言,整理一堆“规则”还比不上归纳为一句警告。这个警告就是:读者要擦亮眼睛。
(7)、同学们,不要被“哲学”难懂的外表吓到,《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是哲学入门系列,是写给没有哲学基础的读者看的。如果喜欢抽象观念和理论论证的聪明高中生能读到,并且也能从中享受到哲学思考的乐趣,将会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既没有哲学家深奥的理论,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主义”,托马斯·内格尔从人人都困惑过的九个哲学问题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哲学思考的真正乐趣。
(8)、真正的书写同时是人最精纯、最聚焦的持续思考过程,是最追根究底的逼问,是书写者和自己不能解的心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讨价还价。
(9)、在有关信仰的文章中,信仰不是一种假设。对有信仰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不是一种实验性的观点。
(10)、所以,困惑是有感受的,而且感受异常深刻到甚至丢不开;是有线索的,而且线索往往还大多太凌乱还编组不起来;是有方向的,尽管明晰模糊的程度不一。
(11)、书的最后,还为读者梳理了400多条索引,将书中出现的哲学家、哲学著作、哲学概念按照A~Z的顺序排好。
(12)、我们诚实地说,这并不是一场赢面多大的搏斗,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成功其实也只是程度和比例的问题而已。
(13)、当然,就算是如此,这水滴也是特别的,因为那是代表“你”的水滴。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大海。文章的一开头就说了,不学哲学也能过上好的生活。而且,就算学了哲学,你其实还是水滴,只不过是看到了大海而已。“看到”,对你有多大价值,见仁见智。哲学不是商品,并不负责自我推销。
(14)、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尤其是愈了不起的书写者愈难以避免的失败,我们也可以说,这正是他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15)、原因很简单,只因为我们现实生活的主体内容是行动而不是思索。
(16)、事实上,阅读面向庞杂无序的人类总体世界,它所面对的可能困惑,恰恰好是人类世界可记录的所有难题总和。
(17)、我们的主要栏目有(诠释学资讯)、(哲学随笔)和(哲学工具箱)等,欢迎志同道合者订阅、投稿。
(18)、16两句:描述《水浒传》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19)、区分划在,我在面对哲学书的时候,感到的不全是糟糕的感觉,而是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并且能够自己指导自己的阅读;就算有的书暂时看不懂,也知道自己为什么看不懂。而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哲学书就是完全痛苦的——如果你不会游泳,自然会溺水。
(20)、有人说,看哲学书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哲学书的目的恰恰是省时间。因为,哲学书是由历史上最聪明的头脑写就的。他们思考一个问题要多久?你自己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达到同样的深度,又要多久?
3、哲学书籍阅读顺序图
(1)、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2)、显然,玻利瓦尔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以达成拉丁美洲的统一和独立,如果需要极权主义的话,他会成为一个极权者;如果需要民主主义的话,他也会成为另一个民主主义的统治者。
(3)、哲学的责任,就是不让人类犯方法性的错误而避免科学艺术步入研究和创造之歧途。
(4)、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5)、玻利瓦尔当然也是此类中人,所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不认为他在极权和民主两个极端主张中意识到道德矛盾。
(6)、b爱因斯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7)、它没有工作。我失去了观察所有这些东西如何相互作用的关键能力。为了开始理解这一点,我不得不读一些历史,经济学,上大学,学习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
(8)、不管怎么说,我一直无法找到汉弗莱关于列宁所说这句话的真正来源。
(9)、甚至对先辈的批评,本身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理论。比如,拉康就是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激烈改造中建立起了他自己的精神分析学。你可以把哲学著作理解为是一个哲学家在哲学大群里说了一句,“关于刚才那个群友的说法,我想补充几句……”这时候,你就要回去翻聊天记录,看看刚才那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10)、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像一个曾经相信只要我能拿到所有经典著作,我就能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的人。
(11)、甚至,我们还可能已察觉到,有某某东西就已经在那里了,就伸手可及了,只是它一直躲开你而已。
(12)、而困惑则是动的、意图前行的,它是思维被困住因此也被叫唤出潜力的拉锯酣战,是不止不进的时刻。
(13)、然而,学识比较高的人,有权指正比较无知的人所犯的错误。这种不同意见所造成的争论也是可以更正的。知识的不相当永远可以用教导来解决。
(14)、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这些读书笔记能带给你一些收获,祝开卷有益。
(15)、8两句:特指石油、天然气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
(16)、那么哲学著作是什么?它既像是学术论文,又像是群聊天记录。
(17)、有些哲学家的话写得浅白,貌似能看懂,但浅白只意味着它容易被一般人误解。尼采的“超人哲学”让你联想到那个穿着红裤衩在天上飞的超级英雄(那么尼采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超人?我们要超越自己?我们要克服欲望?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表示尼采容易理解吗?显然不是,只是超人这个词恰好让你舒适地想到别的东西而已。
(18)、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身为水滴的这一事实,从而产生了一种好奇甚至是惶恐,那么这就是你学习哲学的最初动力。
(19)、而哲学家对话的方式,不是一句句话,而是一本本书,一篇篇论文。群里的一个话题可以持续几百年,而一些最古老的问题直到今天还在被讨论。每个哲学家的工作都建立在先辈哲学家的工作上。
(20)、日本媒体《朝日新闻》也评价道:"这本书既不像词典那般厚重,又不像图解那样随意。无论是上课、工作、谈判还是约会,都能派上用场!"
4、哲学书籍阅读顺序是什么
(1)、除了生动好玩,这本书还兼有“辞典”的功能,只要掌握使用方法,便可以“玩转”哲学世界。
(2)、14两句:描述《西游记》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3)、推理小说家加德纳的说法是,“巨人和小男孩的混合体”,当然,这原本是用来形容他笔下的律师神探佩瑞·梅森。
(4)、看来充满智慧的哲学家们,在生活中也有搞笑可爱的一面。
(5)、体系性源于哲学自身的自洽自足,即成型的哲学著作大多是一套“自圆其说”的话语系统,这种闭合式的首尾衔接导致了哲学的自成体系。“体系性”并不等于庞大和无所不包,而是哲学本身就是说理的东西,说理就得说“圆”,这种内在的说理要求就使得它具有某种自成一体的特征。这种特征对阅读造成的困难在于,读者不能随意跳过某些章节甚至字句,否则就容易恍惚,读不懂。而一般的书籍,由于前后的关联性及体系性的欠缺,就可以在任何一个节点进入并随意摘取某些部分进行阅读,最后也大致理解全本的意思。这就好比看电影与连续剧的区别,即便很多电影有续集,它们也相对独立,直接看其中的某一部也大致不会影响故事的理解。
(6)、如图,画面中央左手拿信封、右手举国旗的大胡子大叔,就是Q版的马克思。
(7)、如果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承认自己的“孝子身份”,就有责任和义务去重点学习和研究一下中国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不要因为精神的空虚而做出忤逆之举。
(8)、女人当然不是天生该如此,这些都是男权社会集体意识的绑架。
(9)、有了老爷子们以哲学为翅膀的助力,在文学创作的天地里,你可以随意上山健步缚虎,你可以任意下海信手擒龙。
(10)、第如果这些不同的意见一直存在,可能就指出一个没有解决,或不能解决的大问题。知道真正的奥秘所在是件好事。第哲学家意见合不合其实并不重要,你的责任只是要厘清自己的思路。
(11)、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
(12)、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13)、现在你面对的是许多不同的作者,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使用同样的字眼,或相同的共识。有时候就是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14)、格兰特《失踪的孩子》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理想的培养、逻辑的思维、高雅的阅读,也许并不能让别人爱你,但却能让你坦然接受不被爱。”
(15)、在习风飒爽的金秋,哲学不会手握弯镰忽而直身忽而哈腰而帮文学收割、不会左一车稻子又一车麦子而帮文学入仓、不会摔摔打打打打摔摔而帮文学脱谷……
(16)、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17)、比方说梅尔维尔好像只写过一部《白鲸》,塞林格只有《麦田里的守望者》,马克·吐温只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18)、而最下面那段话,则精炼概括了哲学家的生平。
(19)、而马克思手里举着的国旗,代表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地点,当然也就是德国。
(20)、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造成独一无二的是随机事件,就像每片叶子都不相同,但组成叶子的结构是相同的。同样,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面对的同一个基本的生存处境,我们的想法也大都相同。比如,每个人大概都思考过死亡,我也会死,我死了之后会怎么办?这样朴素的好奇,就是哲学的发源。而有些人把思考进行得更加深入,形成系统性的语言,这些人就是哲学家。
5、哲学书必读
(1)、今晚无意间看到了藏书馆的阅读记录,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读过四百多本书了。算不上本本精读,但还是庆幸这近两年的大学时光里有在坚持阅读这件事。
(2)、对想要进一步了解哲学的“高阶学员”来说,可谓是宝贵的阅读书目了。
(3)、书打开来翻阅,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上一篇:女人最适合的微信头像可爱135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