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古不化造句
1、食古不化比喻什么
(1)、●再好的肉,也必须经过肠胃消化才能吸收,食肉不化,非但不能让人变得健康强壮,还会损害身体。同样,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必须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滋养现代社会
(2)、诗意梅花凌寒独放,为“有暗香来”而不屈不挠。
(3)、(出处)语出在战国时期由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4)、我自认并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夫子,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倒也还得心应手。
(5)、虞日:“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
(6)、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常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7)、诗意为遇险易警,遇安易怠。这说明了凡事皆应谨慎,惟有居安思危,方能临危不惧。
(8)、(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9)、古人的书法比喻中,有褒扬的,有贬斥的。其中,贬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一本正经的,这是真正地贬低;也有调侃式的,亦真亦幻,其中的真意就要我们自己来取舍了。此类书法比喻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正是刚才所说的这则玩笑。
(10)、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11)、诗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学苦读,博采众长。
(1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刻舟求剑是行不通的。
(13)、(24)我的任务是帮助人;身为行销人员,我必须去找寻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应该不厌其烦地去找需要我帮的人。
(14)、 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
(15)、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16)、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比起绘画来,古人更多地使用比喻来描述书法,纵观历代论书之句,比喻可谓比比皆是。当然其中有些比喻过分玄奥,竟然连北宋的职业书法家米芾也感觉一头雾水,难怪他在《海岳名言》中发牢骚说:“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17)、然而斗筲之儒死抱住先圣的骸骨不松手,刻舟求剑,削足适履,以至于作茧自缚,自欺欺人,垮坍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18)、读音:(qì shì xiōng xiōng)
(19)、有的戏看过几十回,背熟了,又会唱,去看高手演出还会捧腹大笑,或者热泪盈眶。眼前台上一言一动都会唤醒我昔日种种记忆,看过的名家或无名者的绝招,那种温习也是享受。最后感动自己的原因是当下或从前的东西,根本讲不清楚。甚至来是为了画速写的头等大事也忘记了,晕到戏里去了。
(20)、造句:而且,这件绝妙精制品的帽檐周围还装饰着洋洋得意似的驼鸟毛呢。
2、食古不化的用法
(1)、傻孩子,你倒是学会了刻舟求剑…但这剑却害了船上的所有人…额,当然了,有我,这个结果就要改一改…
(2)、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D项“不仅……而且……”为递进关系,侧重后者。
(5)、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6)、这是构成画面最基本的东西,也是画家认真研究的艺术手段。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骨法用笔”是“六法”中很重要的一法。我个人的创作体会是:笔墨运用当向古今中外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学习(包括日本以至西方,也有善于用笔用墨的大家),……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面目。石涛说得好:“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的用“线”自有我的特点,绘事上许多常见的、娴熟的技法如圆润、流畅、刚劲、挺拔并不为我所取。古人有云:“笔意贵流。”我从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需要出发,寥寥数笔,若不经心。迟滞、迂缓、艰涩、犹疑,或浓或淡,彩墨多孱杂不清,水分常溢于形外,疑似“信手涂鸦”,实乃“惨淡经营”。我之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在笔墨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古人的水墨画面目是不尽相同的。我一向反对做古人的艺术奴隶,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7)、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8)、举一反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9)、(9)高兴不高兴,都要一天一天的不厌其烦的活。
(10)、我同意现在年轻人的要求和价值观确实与老一代人不一样,但水平低和素质差,则完全不能苟同。
(11)、拥有现代自由思想及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还必须奉行早已被主流社会以及价值观所抛弃的那一套礼仪,如果不是一种穿越,就是一种食古不化,或是泥古拘方。
(12)、(解释):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3)、青年不能躲在他人的庇荫之下,不能跟着人家脚步亦步亦趋,要毅然决然地一人立起,开拓自己的道路,这样才是“青年”。
(14)、不是现在年轻一代难搞、素质低,而是因为他们比老一代人更聪明、视野更开阔,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遭遇跟老一代人不一样,所以产生的需求也就南辕北辙。因此,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摒弃墨守成规的老套路,与时并进,方能让我们的员工和下属更加稳定、更加听话、更有凝聚力。
(15)、0现代都已是信息时代了,处理事务怎能还一味地率由旧章,了无新意呢?
(16)、我们做事不能刻舟求剑,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7)、傻孩子,你倒是学会了刻舟求剑…但这剑却害了船上的所有人…额,当然了,有我,这个结果就要改一改…
(18)、值得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19)、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20)、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公共竞技场周围和围墙的外面。
3、食古不化形容人是什么意思
(1)、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刻舟求剑的意思含义,刻舟求剑造句(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2)、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3)、信息时代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4)、不断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以及耐心、真诚地听取别人的批评,可以使你获得一个比较精确的角度,和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们要学会敏锐、感觉、方法、思考与创造的基本功夫,设身处地地自我思考与调整,努力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很多人所谓的书法家,都是自封的)
(5)、那么如何解决照谱学画的程式与取法自然之间的矛盾?《芥子园画传》所导致的因循守旧,实际上是学画者食古不化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用李可染的办法: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6)、守株待兔 (shǒuzhūdàitù)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7)、马路上的清洁工人为了生计日晒雨淋,让人心酸;抽时间去做公益活动扫扫街道,就自我感觉无比高尚。这就是人性。
(8)、(28)冯老师是我们的生活老师,他不像另几个生活老师,不是骂就是罚站,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讲道理。我们的桌椅坏了,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一遍遍地修理。
(9)、“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10)、这只是文化建设的前提,更重要的工作是,拿来以后,不能食洋不化、食古不化,而是分析批判,有所鉴别。
(11)、历史固然可以为鉴,但是如果不考虑时空条件的差异,就是食古不化。
(12)、因此,我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态度:简静。简静,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态度,简单而静好,摒弃繁缛的套礼数,自然自在,来去自由,又与世无争。但时下的一些“艺术”(我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完全出于绅士),正在摧毁着人类灵魂的简静。那些追求名利进而搞出复杂的“艺术”的人,实在让人愤恨。然而,这怎能阻止我们去追求至善至美的艺术!
(13)、作为诗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门,“以文为诗”在苏轼手中得到了新拓展。
(14)、(19)您对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嘱,无微不至的关怀,既往不咎的容忍,孜孜不倦的教诲。妈妈,您辛苦了!母亲节到,请接受儿女的祝福:快乐幸福,潇洒自在,越活越年轻!
(15)、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16)、(典故)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
(17)、并不是说你要亦步亦趋;你得琢磨他们的真实需求。
(18)、也许是我食古不化,但是我不认为这对我们有益。
(19)、●我们应该明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不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而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如果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毫不相干,这样的传承就显得十分可疑
(20)、在那个年代,对于员工的情绪管理确实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只要把“金钱”高高举起,就万事大吉了。
4、食古不化的成语意思
(1)、(出处)语出《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2)、诗歌批判了汉文帝不是询问国计民生的大事,治国安民之道,而是荒诞不经的鬼神之事。
(3)、诗人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有所作为,切不可蹉跎岁月,要有时不我待,立志济天下,安邦民,为国献身。
(4)、(举例造句): 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5)、苏东坡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肥扁朴拙,明代人项穆夸大苏字的丑,说其书法“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黄庭坚书法与苏轼截然不同,而是笔画瘦长且多波折。所以用“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来比喻苏黄二人的书法,着实是再生动形象不过了。
(6)、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7)、他只知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8)、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9)、如果我们走不出"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预测,对于今天的沪深股市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10)、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11)、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12)、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13)、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14)、黄庭坚说:“苏老师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石头压着蛤蟆的样子。”二人相对大笑,认可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15)、但是,廖衡百密一疏,他想破脑袋也不会猜到,陈凡已经有了一双不一样的眼睛。
(16)、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17)、第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联合国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18)、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19)、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形容在人们的印象中“八股文”对思想的影响,根据“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可知,“八股文”限制了思想,A项“禁锢”指束缚,强力限制,B项“束缚”指约束,限制,两者均符合题意,保留;
(20)、如果我们走不出"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预测,对于今天的沪深股市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5、食古不化造句子
(1)、但,他却百密一疏,忘了这紫品小乌龟一直跟随在唐林身上。
(2)、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3)、这样一种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至今未能退出思想舞台。
(4)、观自在生活平凡而普通,但艺术教会了我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在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但在艺术的视角里,总能发现纯粹的美。
(5)、不要缩在角落里,啜着饮料,刻舟求剑地等人说话。要反客为主,开始和所有人谈话,我是说和所有人。
(6)、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7)、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8)、未必我讲的就是对的,即使当时是对的,时过境迁,也可能是刻舟求剑。
(9)、杜甫认为:对待前人的作品,应善于抉择,批判继承,不论古人与今人,不论时间的先后,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广泛学习,“转益多师”,化为自己的养料;又要善于“别裁伪体”,剔除糟粕,不应囫囵吞枣,食古不化,步人后尘。
(10)、(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1)、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12)、造句:我想到那一天,能悠然自得地与时光说你好。
(13)、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14)、诗人认为,成就学问和事业的两条途径是一是勤读,二是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终觉浅”。
(15)、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16)、但卡佩罗也不是食古不化,我担任俱乐部主教练时,球队进行十到十五天的集训,我也会允许球员和他们的妻子以及正式女友见面。
(17)、全诗启示人们,凡要做一个坚强、正直的人,就要经得起千磨万凿的敲打,就要经得起烈火般的考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
(18)、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19)、大致意思是说,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是笔势有时候显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了一条蛇。”
(20)、有人引用石涛的话来说:“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认为我画的戏剧人物粗看无法,细看有法,匠心就在无法与有法之间,是一种创新。再综观古今名画,我发觉“繁”与“简”、“写实”与“夸张”,以及国画中的多角透视,以拙胜巧等特殊关系,开始在我的头脑中逐清楚明朗起来。我还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四川汉画像砖等画册集中起来仔细玩味,寻找历代石刻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古今国画家都主张要有“笔、墨”,讲究“六法”,这些可贵的启示伴随着我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做长期的努力,但我还是认为“法”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并非一成不变。……我画戏剧人物经过反复推敲,终于摆脱了古法“十八描”程式的束缚,而运用自己的“钝、滞、涩、重”和“简”的刻意传神,“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成为具有“稚拙、率真”,所谓“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一些特点,获得一些人们的“偏爱”和赏识,这可说是我长期不懈的努力所带来的一点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1)、例1:近年来,荒唐滑稽的文化闹剧时有所闻。有的地方,在举行某种群众性的活动时,全体着所谓的“汉服”,就让人哭笑不得。在今天复活古代的服饰,就算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把弘扬传统文化理解成古代服装,一齐行跪拜礼,这就________让人哭笑不得,________令人欲哭无泪了。凡此种种,都是________的典型表现。
(2)、这样一种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至今未能退出思想舞台。
(3)、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4)、温故而知新,不能掩耳盗铃,囫囵吞枣,刻舟求剑,望梅止渴,闻鸡起舞,那样就会江郎才尽,不攻自破,怎能胸有成竹,所向披靡呢。
(5)、诗人赞扬岩竹的正直品格与坚韧精神,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刚劲坚韧的节操,才能在成才的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奋进。
(6)、但最后,当我指出他不过是一个糟糕的语言习惯的时候,巨大的爆炸发生了,空气从四面八方冲进来,那令人厌恶的形状消失了。
(7)、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8)、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9)、造句:他愁眉苦脸地看着这张考试卷,又错了许多题。
(10)、这些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颇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忧虑和警惕。食古不化、刻舟求剑、画虎不成反类犬是其中不少问题的共同表现。
(11)、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12)、(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13)、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14)、李智揣测杨肉白必然会来探望亲亲,于是在病院里布满了警员,刻舟求剑。
(15)、《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6)、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囫囵吐枣,一知半解,望文生义,含英咀华,生吞活剥,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17)、大致意思讲的是: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
(18)、张怀庆竟把这首诗整篇照抄,只在每句前面硬添二字,把五言改成了七言,就算是自己的创作了:
(19)、但百密一疏,列车经过潖江时,正好遇到错车,列车不得不在兵工厂附近的车站暂停,其中有二三个日本人马上从行箧中取出地图,用红蓝铅笔划上标记。
(20)、有一次,张怀庆看了李义府的诗后,觉得很好,就在每句诗前添了两个字,让原诗该头换脸,变成一首七绝充当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1)、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
上一篇:《变形记》卡夫卡119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