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一生简介

1、王夫之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1)、王夫之言:“天日命于人,而人日受命于天。故曰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思也。”(43)天在人初生时所赋予人的叫做“命”,因为这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一切皆来源于天,并且是纯净的、质朴的。而出生之后,人便获得了掌控命运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取自用。王夫之强调说,人之所取所用取决于日常之时习践行,在这个过程中,纯粹的禀赋掺入了杂质。然而,他仍旧称这个受到习染的性为“天命”,他说:“乃其所取者与所用者,非他取别用,而于二殊五实之外亦无所取用,一禀受于天地之施生,则又可不谓之命哉?”(44)人的曰常行为构成了本质的一部分,而人正是在其日常的思考与行为中日益成熟,因此,不仅天命日生,而且人亦负有日新其德、日成其性的责任,这正是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说”。

(2)、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湖南教育会长。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1915年始于上海鬻字。其书得力于《夏承碑》、《华山碑》、《张黑女》等,以汉隶圆笔为本,下穷魏晋,沟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圆,遂成就宽博纵逸的风貌。

(3)、王夫之用“中区”的概念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国。中区是由山川、海洋、沙漠等一系列自然界限所围定的地理区域,大致相当于明代的两京十三省的范围。中区的概念渊源于以山川定义华夏的传统,也与堪舆术中地气的理论有关,这是一种超越了王朝和正统观念的中国观,但与清代以来的多民族统一帝国的国家观念形成对立,并曾成为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渊源之一。

(4)、●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5)、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人(今湖南衡阳县) ,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湖湘文化集大成者。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清后隐居不仕,在衡阳县石船山下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人们遂称之船山先生。其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理学为堂奥,推陈出新,所论多有创辟,尤富民族思想,强调知行合一。著述100多种,1000多万字,有《船山全书》(岳麓书社出版)传世。

(6)、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动荡的人们,处于这太平盛世,可谓劫后余生。

(7)、(编辑本段)主要作品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现在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两部书里。《读通鉴论》有三十卷,《宋论》有十五卷。据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姜斋公行述》的说法,王夫之-末年作《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诸种卷帙繁重,皆楷书手录。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其藏于家与子孙言者,无几焉。由此可看出这些书的写作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8)、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9)、(57)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61页。

(10)、第衡阳古代名人(7位):蔡伦(耒阳市人,东汉宫廷宦官,造纸术改进者,四大发明之首,伟大发明家);蒋琬(祁东县人,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接班人);王夫之(衡阳县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古代文化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学者,湖湘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彭玉麟(衡阳县人,湘军水师统领、两江总督,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何克明(衡东县人,元朝状元);彭浚(衡东县人,清朝状元);陈大受(祁东县人,清朝兵部、户部、吏部尚书,直隶、两广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

(11)、今以一言蔽之曰:物直是无道。如虎狼之父子,他那有一条适路要如此来?只是依稀见得如此。万不得已,或可强名之曰德(如言虎狼之仁、蜂蚁之义是也),而必不可谓之道。

(12)、王夫之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阳县学,成为秀才,但继续科举仕进的梦想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破灭。王夫之目睹明末的腐朽统治和东北满族贵族势力的不断扩张,与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感到危机日深,主张改革弊政。他十分关注国家社会政治时局,格外用心研究历史。

(13)、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14)、(37)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62页。

(15)、王夫之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人口众多,生活富裕,在衡州称“族盛”。父亲王朝聘曾经两中副榜,后入国子监攻读;二叔和三叔都是郡文学,三家子弟也多承习诗书。王夫之自幼受家学熏陶,从小颖悟过人。4岁入私塾读书,7岁读完了《十三经》,此后一边跟父亲学习经义,另一方面又大量阅读各类书籍。12岁便能咏诗做对,通晓文辞,以文会友,崭露头角,成为当时有名的少年才子。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9岁的王夫之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读书。他在这里饱览藏书,专注学问,与师友们“聚首论文,相得甚欢”,为以后的学术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他23岁时,湖广提学检事高世泰岁试衡州,将他的文章列为一等,给予了“忠义肝胆”、“情见乎辞”的高度评价。

(16)、陆垄其认为,明社会混乱,由于阳明心学邪说。王及其门徒以新圣人自居,反对古训,败坏公德。

(17)、(原载华东师范大学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思想与文化》第十五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18)、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19)、眼前的“云霖祠”,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了,早在公元530年南北朝时叫云山观,后改叫雷公祠。佘湖山是因申泰芝而名声远播。

(20)、17世纪50年代,王夫之在他写的另一部作品《黄书》里,以当世异族征服的经验,归纳中国历史的结构和道德实践,而提出相当激进的说法,作为抗拒清廷正统地位的理由:

2、王夫之的一生简介概括

(1)、千古名胜“云霖祠”,秉承南岳衡山的灵气,护佑着一方子民,给佘湖山乃至整个邵东市增添历史神韵,熠熠生辉!

(2)、[31][56][57]《思问录内篇》,《船山全书》第12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404418页。

(3)、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王夫之

(4)、(41)王夫之:《尚书引义》.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5年,第55页,

(5)、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

(6)、王士性不以堪舆家知名,不过“三大干龙”的说法因他的转述而广为流传,例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曾全文抄录,其实在王士性之前,“三大干龙”说已经是堪舆家尤其是形势派堪舆家的常识了。初版于15再版于1583年的徐善述、徐善继兄弟《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就已经以三条干龙统领中国诸山,具体说法比王士性更为详细。风水家还说:“即以中国言之,两京十三省辟之一小小穴场:河南,其中乳也;山东、北直,左砂也;吴、越、闽、广,右砂也;东海,明堂也;吕宋、琉球、琼州、日本,印星也;长江、黄河,穴傍虾须水也;登、莱插入海中,左砂曜气也;过脉束气,尚在陕、云之外。这里被看成“穴场”的两京十三省,跟王夫之所言作为天地之气循环之所的中区,无论是范围还是性质上都有高度的一致。

(7)、从冯友兰开始(1961),当代中国学者便常常将王夫之的气一元论解释为某种唯物论,然而,这种解读极大歪曲了王夫之的形而上学思想。正如当代中国学者严寿徵所指出的,王夫之的一元论不能被视作唯物论,因为气的特点与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概念并不相同,后者通常是无生气的、惰性的,并且不得不补以能量来构成有生之物。反之,气自身含有能量,因而能够自我推动。然而,气虽然是生命的来源,但也构成死亡的基础,正如严寿徵所言:“死与生不过是一气的聚散变化而已……亦即气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而中国思想中本无心物对立的看法。”(7)台湾学者曾昭旭同样对前面那些将王夫之哲学归为唯物主义的学者进行了批评,他指责他们“尚未明白王夫之所说的气不仅包括物质世界,也包括精神和思维”。(8)进一步来说,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用法与物理主义的观点相关,认为宇宙万物皆服从物理定律,并且最终能够从物理的角度来加以解释。王夫之的理论当然不允许这种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的含义,他的一元论的世界观中包含无法被缩减至物理领域的道德维度.按照他的理解,气,连同其内在逻辑和法则,兼顾于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而精神领域不能完全化约成世界的物质领域,因而我们最好避免将“唯物主义”这个术语用于王夫之的哲学。

(8)、从这句引言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区分。

(9)、他忍辱负重、潜心著述,以40余年的漫长人生孤苦顽强地「活埋」于人间。他婉拒好友兼师长方以智劝他逃禅的引诱,又坚定地抗拒来自新朝廷政治功名方面的诱惑,坚守住了一个儒家士人的文化理想。

(10)、在理气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认为:“理在气中,气无非理;气在空中,空无非气,通一而无二者也。理与气互相为体,而气外无理,理外亦不能成其气,善言理气者必不判然离析之。气者,理之依也。气盛则理达。天积其健盛之气,故秩叙条理,精密变化而日新。”王夫之不仅是气本论者,而且是理气不离之杂论者。王夫之主张“以心循理”,反对师心自用。

(11)、历史中的佘湖山,很多名人和它交集,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夫之。

(12)、自昔堪舆家皆云天下山川起昆仑,分三龙入中国。昆仑据地之中,四旁山麓各入大荒外,入中国者一东南支也。其又于塞外分三支:左支环虏庭、阴山、贺兰,入山西起太行数千里,出为医巫闾,渡辽海而止,为北龙。中循西番入趋岷山,沿岷江左右,出江右者,包叙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趋关中,脉系大散关,左渭右汉,为终南、太华,下泰岳,起嵩高,右转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千里,起泰山,入海为中龙。右支出吐蕃之西,下丽江,趋云南,绕霑益、贵竹、关岭,而东去沅陵,分其一由武冈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阳山过九疑、衡山,出湘江,东趋匡庐止,又分其一过庾岭,渡草坪,去黄山、天目、三吴止,过庾岭者又分仙霞关,至闽止,分衢为大盘山,右下括苍,左去为天台、四明,渡海止,总为南龙也。

(13)、第衡阳当代海外名人(5位):马英九(衡山县人,前台湾领导人);洛夫(衡南县人,诗人);龙应台(衡东县人,女,作家);琼瑶(衡阳县人,女,言情小说作家);刘兆玄(衡阳县人,前行政院长、国立清华大学与东吴大学校长、学者、武侠小说作家)。

(14)、(24)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9页。

(15)、(86)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63页。

(16)、1689年,王夫之71岁时,野史画家刘思肯阔别十年后来访,为其画像,王夫之为自己的像题词一首《鹧鸪天》。这首诗表达了王夫之至垂暮之年愿望仍未了、梦想未实现的悲愤心理。

(17)、(22)王夫之:《周易外传》.第225页。

(18)、(94)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56页。

(19)、在这里,他挑勾出善的气作为构成人类性善的基础,然而,至于气如何能够成为善的或不善的,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王夫之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是“阴阳有变合”,他说:“变合而不善者或成。”(38)他将人类的自然特性(如智力、才能、外形等等)看作是根源于气的构成或阴阳的变合,此外,他似乎还将人类的道德属性也归到自然属性之中。

(20)、王夫之的形而上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周易》,他同时还深受张载(1020-1077)哲学的影响,后者在他看来不过是对《周易》的阐发罢了。(4)在王夫之之前六百年,张载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有关“气”的新哲学,而以“气”这个传统的概念为基建构了一套哲学体系。在张载看来,气是有序的、实在的,并且是具体形态的本质。气之聚散构成事物的生灭,气聚而为万物,万物散而复归于太虚之气,气不空洞,而是实在的,亦非虚幻,而是真实的(诚)。王夫之在张载气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道德维度,在王看来,气不仅在物理领域中显现出来,也在抽象的领域和道德领域中显现出来。气中有善,而且,气的运行必然是有序的。当代杰出的理学专家陈来称之为“气善论”他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两仪是善的,即阴阳是善的。正是由于阴阳为善,所以乾卦的六阳和坤卦的六阴都是善的,这表现在乾、坤无不具备‘元亨利贞’四德。”(6)从中可以看到,气之善不仅在于内在的包含着理,也在于其生生之德。这种道德化的气是王夫之的道德形而上学思想的基础,其中,他将气提高到了一种新的本体论的位置,他的气自给自足、自我推动、自我调整,最重要的是——气是善的。

3、王夫之的介绍及人生经历

(1)、根据王夫之的看法,自然情感虽然是道德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罪恶的根源。(84)他如此诠释孟子“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告子上》的诠释是:“情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也。”(85)人的情感能够自然地随外物而生,而且在根本上与道德情感协调一致。然而,如果一味逐物而不加省察,则易误人歧途。道德情感内在于人心,而外物则反之,若逐物而不思道德情感,那么,终将窒息此情感。这正是王夫之所以阐发孟子的“求其放心”的思想。道德情感必须始终伴随自然情感。

(2)、家庭的影响还不仅于此。父亲一生恪守王氏家训,孝顺正直。他5岁丧母,爷爷后来续娶。爷爷去世后,父亲将后母接到城里养老送终。父亲在衡阳市商业局工作,后来任衡阳市劳动保护用品公司经理,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那时家里人口多,时常靠借债度日,即便如此,父亲从未想到要占公家半点便宜。这些“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受教益。

(3)、(76)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248页。

(4)、这是记者第三次探访湘西草堂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震撼。

(5)、王船山还对湖南近代以来的维新派、革命派人才群体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也都深受船山精神的鼓舞。从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谭人凤、杨昌济等人的言谈、日记和文集中都可以看出,《船山全书》是他们的案头必备之书。

(6)、王夫之于暮年回首平生,感慨系之,自题墓石,曰:“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对王夫之学术的路数与特点有精到的概括:“晚明有王船山,作《易》内外《传》,宗主横渠,而和会于濂溪、伊川、朱子之间,独不满于邵氏。其学尊生以箴寂灭,明有以反空无,主动以起颓废,率性以一情欲,论益恢宏,浸与西洋思想接近矣。”

(7)、没爬多远,我们就看到路旁新竖立了一块巨大石碑,上面赫然写着:“佘湖山原名凤凰山,其形似凤凰头朝南岳,吸南岳之灵气。”石碑屹立在蓝天白云间,背靠着辽阔无垠的山脉,头顶着苍茫云海,甚是雄壮!

(8)、何克明(1292~1368)字日升,号楚庵,元衡山义城乡十三都(今衡东县霞流乡平田村)人。延祐四年(1317),湖广乡试,高居榜首。次年,赴大都(今北京)会试,廷试连获第三元及第,在湖广间享有盛名。中状元后,任过上高县知县、衡州路推官。因在衡州路政绩卓著,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丞。明朝北伐军攻克大都时,因父丧,在家守制。元亡明兴,没有应召出仕。晚年杜门谢客,从事著述,著有《周易集解》、《诗经笺注》,可惜二书已散失。遗篇只有昔年廷试时所作的《云梦赋》还保留在旧县志中,此赋对振兴桑梓文风,有过良好影响。

(9)、如果人不加反思,那么他就无法在其行为上受到激励去“推己及人”。这种“推”之可能要靠心之“思”。(91)王夫之将孟子的“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中的“所得”句解释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之处,此亦即人的道德本质。(92)王夫之强调说,人应当希求他人之安康,这不单单是因为对他人有同情之心,更是由于从本体论上说,他人并非真是“他人”,所谓“言人,则本为一气,痛痒相关之情自见”不能推,这不仅是道德过失,也是认识上的“不知”倘若明白万物实为一体之存在,人便自然想要扩充一己之情而推之旁人。而要能够知道或者自觉这个道理,则必须运用反思能力。王夫之论辩,仁德的本质就在于“无私”自私来自于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一体关系缺乏反思,王夫之甚至将反思与道德的关系表述为:“凡为恶者,只是不思。”(96)由此可见在王夫之的道德哲学中,知识与行动、思考与行为之间有着一条紧密的纽带。

(10)、(33)王夫之:《周易外传》,第170页。

(11)、“无尽之财,岂吾之积。”这是《示子侄》中船山先生的训导。父亲做到了,我也努力做到。退休前,我在政府机关任职并担任厅级领导,《示子侄》能明目,能修身,让我身在仕途,能公私分明,不起贪欲。

(12)、相对于华夏、中国等称谓而言,“中区”一词出现得很晚。蔡邕《释诲》:“纳玄策于圣德,宣太平于中区”是较早的例子,意谓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这里中区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意思。较有争议的是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钱锺书释“中区”为屋内,郭绍虞、程千帆释为“宇宙之中”,周汝昌释为心,似皆忽略了同时“中区”的其他用例。陈君释为洛阳或中原地区,较为得实。在一些例子中,中区明确指称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地带。《左传正义·昭公十七年》:“伊洛,土之中区”,《魏书》卷八:“皇基徙构,光宅中区”、“徙县中区,光宅天邑,总霜露之所均,一姬卜于洛涘”,卷十九:“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柳宗元《佩韦赋》:“登嵩丘而垂目兮,瞰中区之疆理”等等,均属此义。在一些佛教文献中,中区也用来和印度对举,如宗炳《答何衡阳书》:“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检著,才笔辨核,善可以警世情,实中区之美谈也”,刘禹锡《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素王立中区之教,懋建大中;慈氏起西方之教,习登正觉”,中区就是中国的另外一种表达。同“中国”一样,“中区”一词所指称的范围也有扩大的趋势,清人有“汉家三十六属国,昔日域外今中区”之句,这里的中区就带有鲜明的中国疆域的含义。

(13)、符定一(1812~193),字宇澄,号悔庵,湖南衡山县白果留笔塘(今白果镇五一村)人。幼读家塾,稍长入衡阳南路师范学堂,后入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奏奖举人,中书科中书。曾任资政院秘书、顺天高等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回湘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岳麓书院山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湖南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创办省立一中,毛泽东为其弟子,师生来往甚密,情谊弥笃,并于1925年搭救毛泽东。1926年6月,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1927年3月辞职。1946年6月去延安,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欢迎大会。1948年10月,经毛主席亲自安排到达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他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5月3日病逝,5月6日举行公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送了花圈,悼词对他的一生作了很高的评价。著有《联绵字典》、《新学伪经考驳谊》、《说文本书证补》、《说文古籀本书证补》等。

(14)、(4)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台北:世界书局,1967年,第4页。

(15)、王夫之细细观察“天人之故”,推究阴阳法象之原因,就“正蒙精绎而畅衍之”,与自著思问录二篇,皆“本隐之显,原始要终”,如同揭开日月,光亮异常。

(16)、(59)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31页。

(17)、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封情书写情书不分年龄、国籍、性别与身份,只要你有心爱的人你就可以写封情书向她表达你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封情书吧。贝多芬写给永远的爱人

(18)、颇富才名的王夫之原本想一心报国、施展抱负,却无奈以一介文士之身而适逢乱世。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5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王夫之心痛欲绝,写下《悲愤诗》一百韵,以抒发自己的心境;同年迁居衡山下,筑茅屋,名“续梦庵”。他出门时,手擎雨伞,脚踏木屐,用此举来表示自己“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这种不屈的民族气节。

(19)、王夫之将“志”界定为“吾心之虚灵不昧以有所发而善于所往者”“志”具有主导性,它引导着人的思想和行动。据王夫之的诠释,“志”还为人体内的树一“气”所伴随,只要心做出一个决定,气便被调动起来按照心所设定的方向去追求。不过一个前提是这个方向必须与道一致。要是志有了道这个先在的导引,气便能被引向正确的方向激动,要是没有,人便可能盲目行事,为一时之欲求或嗜好而分心。王夫之说:“道者,所以正吾志者也,志于道而以道正其志,则志有所持也。”(60)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说,志是人所独有的:“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而已矣。”(61)

(20)、王夫之在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从早到晚都关着大门,学者称之“船山先生”。

4、王夫之的一生简介内容

(1)、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则公矣。天下之理得,则可以给天下之欲矣。以其欲而公诸人,未有能公者也。即或能之,所谓达道以干天下之誉也,无所往而不称愿人也。(73)

(2)、(69)王夫之:《周易内传》,第212页。

(3)、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妻子克莱芒蒂娜携手走过了56个春秋,两人只要是分别,都会给对方写信。丘吉尔于1935年1月23日给正在国外旅游的克莱芒蒂娜写道:

(4)、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商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伦》等书。

(5)、(15)王夫之:《礼记章句》,台北:广文书局,1977年,第13页。

(6)、是者有功,而功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

(7)、船山继承和传递了湘学当中的性理之学与经世之学,并且将之融会贯通,形成内圣外王并重的学术精神;还将湘学之中深厚的民族主义思想传统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种合圣贤与豪杰为一体的理想人格,具有这样三方面特质的船山精神,吸引、感染和征服了无数人,最终王船山俨然成为近代湖湘文化的一面旗帜。

(8)、(70)张立文:《正学与开新王船山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4页。

(9)、王夫之的宇宙观是“太虚即气”、“太虚一实”的气化宇宙论。他说:“人之所见为太虚者,气也,非虚也。虚涵气,气充虚,无有所谓无者。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乌鸦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人谓之无。”

(10)、(11)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第13页。

(11)、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王夫之

(12)、王氏先祖原为江苏高邮人,随燕王朱棣“靖难”南下,以功于永乐初授衡州卫指挥佥事,居湖南衡阳。其祖辈以军功显于世,前五代皆世袭武职,号将军,第六代起改习儒业,教子弟以诗书,遂转为书香门第。王夫之祖父王惟敬和父亲王朝聘皆一生未做官,王惟敬一生执守儒家学者风范,家教森严,亲自课子,常辅导功课至半夜。在王惟敬的教育下,王朝聘、王廷聘、王家聘兄弟三人都被培养成有学问、重节操的文人。

(13)、(19)王夫之:《诗广传》,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4年,第132页。

(14)、“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33)

(15)、(5)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彭述,生于清泉县城东郊彭家园(今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解放村),清光绪十二年(1886)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担任光绪皇帝的书法侍讲,兼教皇族诸子弟。

(17)、明末巨变,王夫之曾举兵抗清,失败后,投奔南明永历政权,任职行人司,因弹劾权奸,险遭残害。

(18)、其主要作品有: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zhao)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人文集》等。

(19)、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20)、顾炎武指出:“刘石(历史五胡时刘渊,石虎,其首乱中华)乱华本于清谈之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替修己治人之实学”。

5、王夫之写了什么书

(1)、译文:人的才干越是使用越会日益增长,人的思维越是多思越不会枯竭。

(2)、作为一位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子侄的教育颇具匠心,现留有十几封给子侄的书信。他的基本教育观是“志在学先”“学者以正志为本”,其中以诗体写就的《示子侄》最能概括他的这一思想,也被王氏后人视为“家训”。全文于下:

(3)、慧思,南北朝时代的高僧,陈光大元年(567)率门徒40余人入居南岳衡山,创建了大小般若禅林(即今之福严寺和藏经殿),被称为“南岳佛门第一尊者”。

(4)、●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晋·葛洪)

(5)、王夫之认为,性并不仅仅指在初生时所禀赋的,它还包括后天的发展,其言曰:“天之与人者,气无间断,理亦无间断,故命不息而性日生。”(40)与此同时,“日生”也是趋于完善的过程,他说:“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之哉?”(41)萧蓬父和许苏民将王夫之的“天命”解释为气的自然转化的过程。(42)由于仍然不断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接受“气”之渗透,是以人的自然特点和道德本质每天都在发展完善。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自然智力水平,然而,这并没有构成限制,因为个人随着不断学习便能够变得更加聪慧。同时,每个人可能生来便具有某些自然能力,然而,如果不加以培养,个人的潜能便无法具体化为真正的能力。在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说下,人只有到死亡时,其“性”才会停止发展与进步。

(6)、●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

(7)、王夫之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认为美的事物就存在于宇宙之间,这种美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事物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8)、整体言之,在王夫之看来,道德情感构成了人之“性”,这四种道德情感能够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美德,它们同时是构成道德的基础。因此,道德之所以可能来自人自身、是人的存在与努力使得道德成为人类现实。道德是内在于人的,并且是人类本质所自然发展而成的。王夫之的这种人性论也通向了其道德心理学,也就是研究道德情感之发展的理论。

(9)、在宋明时代的哲学意识中.存在被化约为理性的存在,而去欲构成了回归存在的实践方式。但是,王船山却努力表明,只有在感性的彻底解放中,理性才能够真正得以呈现,宋明人去欲的观念与实践在本质上是对于真实存在的颠覆,它培育了一种衰微、脆弱的时代意识。因为?在人道的意义上,真实的存在是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的统感情与理性同样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本体论的规定。(99)

(10)、(2)刘纪璐(JeelooLiu),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教授;苏晓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11)、(35)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第16页。

(12)、(93)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549页。

(13)、申泰芝,先祖是河南洛阳人,父母因战乱迁居邵州(今邵阳市),世居邵陵县仁风乡柳塘村(今邵东市野鸡坪镇柳塘村)。申泰芝年轻时在南岳寻仙访道,后到大云山、佘湖山修道采药炼丹,道行高深,医术精湛。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召申泰芝到长安,封他为大国师,赐号妙寂真人;天宝七年(748),申泰芝返回佘湖山修道,唐玄宗亲笔御赐“云霖祠庭”大横匾,后于1998年有人不经思忖便将“云霖祠庭”误改为“云霖寺”。后人称申泰芝为大洛菩萨,因云霖祠庭在清朝末年曾住过和尚,也有人称之为佘湖山庵堂。

(14)、(39)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84页。

(15)、●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乔·吉·霍兰)

(16)、这篇家训由四言韵文写成,从大本大源着眼,从教育的关键——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指出立志持身,才可以读书。言简意赅,文质兼美,极具正能量。勉励子侄去除流俗之习,养天地正气。

(17)、(77)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248页。

(18)、1651年,王夫之回到原籍,最后定居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先住茱萸塘败叶庐,继筑观生居,又于湘水西岸建湘西草堂。为草堂题写了一副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羌绿湘西一草堂”。

(19)、王夫之简介: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著作经后人编为《船山全书》16册。

(20)、我工作的学校离佘湖山不远,但平时甚少登临观赏它的风景,直到最近和朋友在佘田桥街上聚餐,趁天色尚早,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提议,到佘湖山去看看。

(1)、我说,我们还没有到山顶呢,大家早已飞一般往山上爬去。

(2)、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学派认为,性是天命于人的,人、物皆得天理以为性,由于这同一个天理使得不同生物之性成为可能,因此人与其他生物分享同一个性,其不同在于气禀之差异,气禀之清浊决定了善恶智愚。然而,王夫之拒斥了这种人物同生的说法,他认为,性由构成生命之材质所决定,人禽来自于不同的气,故而必有不同之性。植物之性包含荣、枯,动物之性包含知觉、运动,另方面来说,人类之性包含道德本质——生不过是道在人类存在中的显现,而正是这一本质将人类与禽兽区分开来。王夫之有言:“天道不遗于禽兽,而人道则为人之独。”(36)他的人性论的中心是,“道”实现而成为人类的本质:

(3)、●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明·吕坤)

(4)、前有千古,后有百世。广延九州,旁及四裔。何所羁络?何所拘执?焉有骐驹,随行逐队?无尽之财,岂吾之积。目前之人,皆吾之治。特不屑耳,岂为吾累。潇洒安康,天君无系。亭亭鼎鼎,风光月霁。

(5)、(34)王夫之:《周易内传》,第568页。

(6)、它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它的历史就是汉民族下层百姓200多年来复国奋斗的悲歌。

(7)、船山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夏历九月一日诞生于衡阳市回雁峰王衙坪,祖籍江苏高邮打鱼村,明永乐初迁入衡阳,到他出生时已是第九代。船山的祖先系中下级军官,至高祖才以文墨教子弟,曾祖王雍“名著楚南”,“颇为豪盛”,至祖父王惟敬时“徒四壁立”,父亲王朝聘“薄田但供膻粥”。船山在三兄弟中排末,四岁伴大哥王介之读书,七岁读完十三经,十四岁中秀才,二十岁就读岳麓书院,先后结“行社”,“匡社”,以博学多识著称。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赴武昌乡试,中第五名举人。因急风暴雨般的农民起义阻断了他的仕途之路。农民军领袖张献忠过湘时就邀请其参加,他自伤面容以拒之。

(8)、(16)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660页。

(9)、●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俄罗斯)

(10)、顾炎武(1613-1682)字忠清、宁人,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

(11)、●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高尔基)

(12)、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13)、(79)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248页。

(14)、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上总结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为客观规律。

(15)、怀让,佛教中国本土化后产生出来的高僧。他身居承先启后的地位,开启了禅法在中国普传的先河,不仅促成了日后禅宗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传播广泛的宗派之也促进了整个佛教的兴盛,更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

(16)、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斯融合了文化人类学与史学,通过单一年度的棱镜,映现出站在“现代”门槛的世界图景。1688年是一个非凡的年代。这一年,彼得大帝建立了他的行将改变俄罗斯乃至称霸欧洲的政权;路易十四在他辉煌的凡尔赛宫展示着法国的国力;康熙大帝在紫禁城统治着大清帝国。这一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倾覆了。

(17)、王夫之不仅对后世的传统哲学、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开创了有清一代的崭新学风。随着国内“船山学”的研究和深入,“船山学”正逐步走向世界,日本、前苏联、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涌现一批又一批“船山学”的研究者,成立了学术团体,“船山学”不断植入世界文明之林。

(18)、[2][3]《读四书大全说》卷《船山全书》第6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01023页。

(19)、有微言焉,如玉之韫于山,珠之函于渊,不可浅而获也。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精选开国少将王夫之不打苍蝇123句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