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言孔子

1、孔子教育类的名言名句

(1)、(翻译)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2)、做好职业教育软实力培训,提升企业及个人核心竞争硬实力!

(3)、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注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10)、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5)、⊙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7)、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1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20)、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2、关于教育的孔子语录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4)、(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5)、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7)、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8)、(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12)、(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3)、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4)、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5)、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6)、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却能够安然无恙。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予他高度评价。

(17)、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仇怨,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提问,并不是结论。

(18)、(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因为孔子有些不合时宜的话,就否定孔子很多有益的教诲。

(20)、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3、孔子名言有关教育

(1)、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4)、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5)、     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7)、     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8)、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1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1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1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7)、我们鼎力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0)、本教育机构由名师执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全人教育、全科教育、全能教育”为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量身打造“因材施教”专业辅导模式。华智教育还开设小升初各科衔接班、小学软笔书法班、中小学作文阅读班、中小学作业综合辅导班、初小英语培优班、初中各科培优班、中考生地会考班、中考全科冲刺班等文化类精品班级。

4、孔子说的教育名言警句

(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4)、⊙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0)、(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13)、⊙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4)、⊙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6)、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9)、春秋 孔子《论语》: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孔子名言关于教育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3)、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5)、     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宁武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很有名的大夫,经历诸多变故,但宁武子却能够安然无恙地做两朝元老。孔子很佩服他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事方式,于是用“愚不可及”这四个字给他以高度评价。下次再有人说你愚不可及,你就笑着给他讲这个故事。

(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8)、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9)、(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0)、(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2)、《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8)、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摘抄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20)、⊙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鲜明的特点,即以社会为本。他认为人不能离开群体,不能离开社会,连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不应该看成是个人独有的。他着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心,鼓励他们积极入世,故有人称孔子的教育是“入世的教育”。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的教育名言3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5)、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6)、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7)、提倡庶民教育,教育大众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9)、“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10)、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11)、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2)、(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二:词语:温故知新 

(1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14)、(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7)、(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18)、民族虚无主义曾经批评孔子实施人伦道德教化,泯灭了人的独立人格,是非理性的表现。其实这是站不脚的,它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实际不符。孔子曾经明确肯定人具有独立的人格,亦即独立的意志。他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此处的匹夫就是指贫民,所说不可夺之“志”,就是独立的意志,即独立的人格表现。

(19)、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2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3)、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的名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精选优秀教师格言座右铭139句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