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句子及赏析
1、论语经典语句摘抄
(1)、(今译)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嗜好它的人。”
(2)、(今译)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远离家乡,若定要远离家乡,也必须有确定的地方。”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翻译: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6)、理屈词穷: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7)、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8)、(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9)、翻译: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0)、翻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13)、(赏析)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人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心理学中讲的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4)、(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5)、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16)、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17)、(讲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8)、翻译: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19)、翻译: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20)、(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2、论语精典语句
(1)、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孟子《孟子》
(2)、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3)、(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比喻要胜任工作,必须先学好本领。
(4)、(今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5)、(西文)ElMaestrodijo:¨Elcaballeroestáenarmoníaconlosdemás,peronosiempredeacuerdoconellos.Elvillanobuscalaconformidadconlosdemás,peronoestáenarmoníaconellos.¨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9)、(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0)、(鉴赏: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11)、(今译)孔子说:“有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有智慧的人好动进取,有仁德的人沉静寡欲。有智慧的人成功常乐,有仁德的人恬淡长寿。”
(12)、翻译: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名句欣赏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14)、所以下面就是“不亦说(yuè)乎”,这个“说(yuè)”,这个字大家一看,写的是“说(shuō)”。对了,在比较早的时候,先秦时期,我们就用“说(shuō)”这个字来表达“悦”这个字的意思,竖心这个“悦”是稍微后期的,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问题。那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呢?我们时时刻刻有长进,总觉得自己有长进,觉得自己是知识的主人,觉得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边是一个自由的、主动的翱翔者。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而如何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教学的一大任务、一个难题。
(15)、(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6)、(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掌握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到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不越出规矩。”
(17)、(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8)、(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19)、(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20)、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论语经典句子摘抄
(1)、内省不疚: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8)、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
(1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2)、然后下一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一个事物,只知道它,不如喜好它,只喜好它,还不够,不如乐它。有一句老话叫“人怕投错行”,即如果你干错了行,怎么干这个活你都不喜欢,而不喜欢它你永远干不好这个事情。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才华,何为特殊的才华?喜欢它,干这个事情便大乐,不知疲倦,不知黑天白夜,甚至头不梳脸不洗,饭不吃觉不睡,像牛顿在从事科学实验的时候,他就经常忘乎所以,这就是乐之者。我们人生的成就有大有小,但凡干出大成就的人,对他所从事的事业都是乐之者——全身心地投入,他觉得干这件事情比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美好——这就是乐之者,这就比一般的喜好要深入多了、全多了,他们是全身心的投入,要比一般的好要强。由此,这句话正应了我们的一句现代话,即兴趣是天然的老师,我们也可以说兴趣就是你的才华所在。这正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应发现自己的特点。从哪儿发现?从你的兴趣去发现。
(13)、(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17)、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孟子《孟子》
(18)、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19)、 让我们看看九思桥右边吧!那是一个小花园,红花、蓝花、紫花应有尽有,五彩斑斓,颜色各异。偶尔飞来一只忙碌的蜜蜂,诗句从远方隐隐道来:“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夜晚的小花园也有一番风味。凤仙花和桂花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曳,它们是石崇和绿珠的化身;两只美丽的蝴蝶不离不弃,在花香中翩翩起舞,它们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灵魂。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4、论语经典句段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4)、翻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 广场上,一位老爷爷在练地书,他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他写的正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爷爷是想告诉我们,他希望来到北湖的人都看重的是礼、义、仁、智、信,而不看重利益。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7)、(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8)、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富且贵焉,耻也。
(9)、(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西文)ElMaestrodijo:¨Quiensóloestudiaynopiensapuedeperderelrumbo.Quiensólopiensaynoestudiapuedeperderlaconfianza.¨
上一篇:精选工作格言短句8个字怎么写8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