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气象谚语
1、天气气象谚语二年级
(1)、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2)、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转多云到阴,大部地区有雷雨或阵雨,东北风到东风3~4级阵风5~6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气温9~20℃;
(3)、1人忌生长,菜忌生肥。气象的.经典谚语3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
(4)、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5)、七九破絮棉床摊。八九黄狗困阴里。九九棉袄换糖吃。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身不露,免得着凉与泻肚。
(6)、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7)、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8)、不同时间:在午后所形成的积云则很有可能出现阵雨的天气。
(9)、第也正是因为这些谚语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所以就有很大的地方性的限制,某一谚语在北方非常灵验,在南方则昂事的人眼界狭窄,经验也有限,还不可能从全面联系中观察与分析问题。
(10)、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生处于赤道地带,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地带的气候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如撒哈拉沙漠,其终年均是酷热干燥,反之,印度次大陆与西太平洋地带则长年处于雨季,其日间的天气变化较少。
(11)、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12)、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13)、不同地区:在内陆地区,我国南方夏季,比较多可以看到这种积雨云,同时,积云时常会在比较湿润或者热带地区出现,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在相对干燥的地区。
(14)、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15)、天上星星密又密,底上下得烂如泥;天上星星稀又稀,地上渴死老母鸡。
(16)、21)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气象的经典谚语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17)、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18)、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19)、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20)、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2、天气气象谚语及解释
(1)、将放晴:蜘蛛离巢重筑新巢、春天吹北风、金龟子飞进笼里、蚂
(2)、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蜘蛛结网天放晴。
(3)、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星星明,来日晴。
(4)、 记者在气象部门了解到,近段时间,我县天气情况较为不稳定,变幻无常,市民们出行应多注意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免造成伤害。
(5)、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6)、早晨起来就有乌云盖在云顶,其后则会因为空气对流加强,云会发展得更厉害而出现风雨。夏季更为灵验。
(7)、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8)、天气谚语不止以天色来辨别天气状况,亦会使用云朵形态来辨别。“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明显的布满卷云(鱼鳞状)的天空延绵很长,而这种位于高海拔的卷云指示出有低气压的云雾由西向东移至。这通常会增加风速,在东方形成狂风暴雨,增厚云朵与在未来二十四小时内生成降水作用。
(9)、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10)、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
(11)、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12)、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13)、③许多谚语反映了天气前后期变化的物理关系、气候关系。
(14)、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15)、天气谚语是千万年间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很多能与现代气象学理论相暗合。但因为受当时生产条件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尚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论的境界。
(16)、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7)、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18)、春吹东风雨咚咚,冬吹东风雨无踪,秋吹东风毛毛,夏吹东风雨漰漰。
(19)、雾紧靠山顶往上飘、烟往上飘时晴天,横散时下雨、
(20)、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3、气象谚语100句
(1)、中国悠久的文化积淀体现在许多气象谚语中。中国气象谚语体现了中国的辩证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思维。
(2)、 鱼鳞斑在气象学上叫"透光高级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了鱼鳞云。
(3)、(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
(4)、天气谚语,是我们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变化进行观测,并一点点地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5)、⑤有的谚语是说天气变化与大气层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和触发机制等有关,诸如天体的引潮力、太阳黑子等的变化、甚至其他星座与日月地的相对位置等。
(6)、③农业措施的气象效应方面,如“锄头底下有水也有火”。
(7)、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最早的国家之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
(8)、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9)、第这些谚语是千万年间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很多能与现代气象学理论相暗合。但因为受当时生产条件及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尚不能提高到科学理论的境界。
(10)、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11)、第其中还包括着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的牵强附合,但如果我们能用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去研究,我们就不难去粗取精,发现我们祖先的智慧。
(12)、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13)、农业气象谚语(agrometeorologicalpro-verbs),民间流传的农业气象经验,语言简练,一般以歌谣的形式表达。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世代流传,不断丰富。中国古代农学家,如贾思勰,徐光启的著作中部曾大量引用农谚。
(14)、地球上纬度较适中的地区,大约在北纬或南纬30°至60°,为人类主要活动地带。而在这些地方的天气转变较为明显,并不会长年持续相同的气候,今天是潮湿的晴天,明天可以是寒冷的雷雨天。
(15)、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1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17)、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8)、将下雨:蝉停止鸣叫、乌鸦在天空中叫、白天乌鸦抢窝、麻雀成群在屋檐下、蝙蝠成群在角落、蟑螂特别多、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蚱蜢在地上跳、蛇钻出洞来、蚂蚁回巢、蜘蛛停在网中心不动、牛羊找乾地躺下来、鸟兽成群结队、水中的鱼无缘无故一直跳、多飞机云、乌云。
(19)、明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如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行得春风有夏雨”、“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重阳无雨一冬晴”等等。也有关于“舶棹风”和“伏旱”关系的谚语:“梅雨过风弥日,是日舶棹初回,谚云,舶棹风云起,旱魃空欢喜,仰面看青天,头巾落在麻圻里”,所谓舶棹风即我国东南沿海的信风,此时梅雨已过,虽然有送舶棹初回的东风,却不会有什么大雨,只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仰面看青天”的伏旱了。徐光启也在著名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天气谚语,也有用物候作长期天气展望的,如“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至前主水”,是说荷花开在夏至前(偏早)预示未来雨水偏多。
(20)、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无风水也吼。
4、十句天气谚语
(1)、 高积云两种成因:高积云是一种中云,既可能在由低云演变成高云的过程中出现,也可能在高云演变成低云的过程中出现。
(2)、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东虹日头西虹雨。
(4)、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
(5)、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十雾九晴。
(6)、天气变坏:水沟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风)、
(7)、蟑螂乱飞,有阵雨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8)、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
(9)、这是春季内的冷暖的对立统一。春季一般是由初春逐渐变暖的。如果春头暖得太快,那么到春尾就可能会偏冷。这是一个季节内寒暖的补偿和平衡。
(10)、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无风水也吼。
(11)、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2)、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棉花云,雨快临(絮状高积云)
(13)、气象谚语所指出的关系也和其他预报方法一样,不是必然性预报而是较大可能性预报。谚语有普遍性,有的有地区性、时间性,另外由于传播以及对文字的理解等原因,还需要推敲和结合当地的实况验证,用时就会更加可靠。
(14)、蚁出穴觅食、既出太阳又下雨、公鸡登高报晓、海鸟向大海飞去、鸟雀高飞、鸽子傍晚咕咕叫、
(15)、 这句农彦,意指天上出现了像扫帚一样的云朵,就意味着三天的长脚雨要来,扫帚意会清扫,天上有扫帚云,就意味着大雨来袭。
(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7)、东汉时,王充在《论衡·变动篇》中引用天气谚语“故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痼疾发”,意思是天要下雨就会出现蚂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变松,人体的一些老毛病发作等现象。
(18)、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飘飘晴;六月无风水也吼、
(19)、(气象谚语集锦) 天象 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云绞云雨淋淋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星光含水雨将临 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 对时雨连几天 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物象 燕子低飞天将雨 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蚂蚁搬家天将雨 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 猪衔草寒潮到 狗泡水天将雨 鸡晒翅天将雨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蚯蚓封洞有大雨 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20)、但这种来自民间经验的预测天气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用天气谚语预测天气实际上是凭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和经验,过于主观,缺乏定量数据;其次,这种预测通常只能对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做短期的预测,很难做到对一个天气变化整个周期的预测,即使有推测也不一定准确,如山东省气象局曾通过对比分析1977年~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济南20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不一定雪打灯,而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都能看到月亮的现象出现较多。
5、天气气象谚语有哪些
(1)、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3)、⑥农业气象灾害方面,如“豌豆开花,最怕风刮”。气象的经典谚语41)蚂蚁垒窝要下雨。
(4)、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5)、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
(6)、 谚语是前人通过大量的经验和实践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它存在局限性。所以科学还需要严谨的理论推倒,仪器监测(实践)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7)、因为大多数天气谚语生成时科学知识并不发达,因此其欠缺了科学的求根精神,其实只是对现象作出描写,而没有作出解释,因此没有理论支持。然而,天气谚语在经过不断实践后已是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并足以在日常使用。
(8)、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9)、 一大早,记者在墨江河堤看到,河堤两岸到处都是雾蒙蒙的一片,对面的建筑物也都在雾里变得模模糊糊,能见度不高,市民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天气预报,老一辈人都是从天的着色来断定晴雨的, 春天起雾,会下雨,冬天起雾,大晴天,这可就应验了在我们始兴流传着的一句“冬雾晴 春蒙落”的谚语,因为能贴切的预测天气情况,所以流传至今。
(10)、 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当你早上看到朝霞的时候,白天尽量少出门,因为早上出现朝霞白天下雨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傍晚看到朝霞,第2天可以不用太担心天气的影响,因为晚上出朝霞第2天大多是万里无云的晴天。
(11)、唐诗中也有引用谚语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语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关系;杜甫诗中“布谷催春种”这是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农民可以播种了。
(12)、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13)、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14)、 “鱼鳞斑”指的是由很多粗鱼鳞状或瓦片状的灰白云块有规律地排列而成。各个云状成块,但又互相相关。在云状之间的空隙,可以看见蓝天。即使云层较厚的地方,也能显示出太阳或月亮的位置,云块中心较厚,看上去较灰暗,边缘较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好像一片粗鱼鳞。云块排列整齐,又像房顶上的瓦片。气象上称它为透光高积云。一般出现在2000~3000米高度。云块较大,伸直手臂约需2~3个指头的宽度才能遮住,多是在高压控制的条件下,大气比较稳定时形成的云。只要云层不再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是好天气的征兆。
(15)、 钩钩云指的是高云族卷云属的钩卷云(Ciunc)这一云种,由于大气上下层风速差异较大(切变较大),形成了钩子一样的云体。
(16)、 积雨云体积通常相当庞大,一块积雨云就是暴雨区中的一个降水单体。
(17)、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18)、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19)、 不同地区:更适合北方地区。华南地处热带和副热带,靠近沿海,易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暴雨和台风天多,朝霞晚霞不能预测这些极端天气。
(20)、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1)、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
(2)、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3)、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
(4)、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5)、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6)、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7)、 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下来的认识自然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逐渐概括成简明、易懂、易记的谚语,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下来。
(8)、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这个谚语指的是由西南-东北走向的钩卷云,这通常意味着低压槽前的西南气流,由于槽前高空急流的作用产生了较大的风速切变,形成了勾卷云。而如果方向是一个偏北-偏南走向的钩卷云,意味着高空受到槽后偏北气流的控制,则是久晴的象征。
(9)、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
(10)、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11)、④许多谚语指出了天气变化的前后期对应关系,要素间的统计关系等。
(12)、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
(13)、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4)、正月冷死猪(寒死龟),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15)、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
(16)、①农时方面,如“白露早,寒露迟,早春种麦正适时”;“枣芽发,种棉花”。
(17)、不同季节:更适合在夏季时使用,在夏天的早晨,低空空气较为稳定,尘埃也比较少时可以有预测意义。
(18)、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一年四季的气象谚语早风有雨夜风晴,半夜吹风雨淋淋。
(19)、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
(20)、因此中文世界的天气谚语主要适用在纬度适中的地带,因为其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天气谚语于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亦有可能有所不同,如东虹日头,西虹雨,因为中国大部份地区均处于西风带,如果西方出现彩虹,说明西方已有云雨,不久将会向东移并降水。如果东方出现彩虹,说明云雨带已移走,晴天将至。
(1)、 虽然民间“天气晴雨表”气象谚语有局限性,但它仍然是宝贵的财富,若我们能熟识这份来自民间的“天气晴雨表”,并结合现代的科学的天气气象预报,就能够更好的顺应自然界四时不同季节气候变化。
(2)、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 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受热,空气中的水分蒸发,相对湿度降低,气压升高,云层也升高从而出现连续晴天。
(4)、②气象和农业关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种麦”;”稻秀暖、麦秀寒”。
(5)、将下雨:蝉停止鸣叫、乌鸦在天空中叫、白天乌鸦抢窝、麻雀成群在屋檐下、蝙蝠成群在角落、蟑螂特别多、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蚱蜢在地上跳、蛇钻出洞来、蚂蚁回巢、蜘蛛停在网中心不动、牛羊找乾地躺下来、鸟兽成群结队、水中的鱼无缘无故一直跳、多飞机云、乌云、
(6)、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7)、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是一种丝缕结构的高云,呈白色,云体很薄,云丝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头有小钩或小簇,下有较长的拖尾,常分散出现。这种云的后面,常有锋面(特别是暖锋)、低压或低压槽移来,预兆着阴雨将临。
(8)、 出现“鱼鳞斑”云象的区域,一般云层较薄,且分布在四千米的中空;出现“鱼鳞斑”云象的近地面区域,往往受高压控制。
(9)、 鱼鳞云是指云间有规则的、空隙大的大范围云层。“鱼鳞斑”表示晴天的原因是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了鱼鳞云。
(10)、经由不断的观察,配合反复的实证,天气谚语虽然是假设,但亦能提供部份有用的资料。因为天气谚语是经过反复观察与实践而得,因此并不能称其为不科学。然而,其有地区局限性,未必是全球通用。而使用天气谚语来作长期天气预测亦受到气象变化的主观局限,并不一定可行。
(11)、将放晴:蜘蛛离巢重筑新巢、春天吹北风、金龟子飞进笼里、蚂 蚁出穴觅食、既出太阳又下雨、公鸡登高报晓、海鸟向大海飞去、鸟雀高飞、鸽子傍晚咕咕叫。
(12)、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七月北风及时雨。
(13)、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气象的经典谚语露水闪,来日晴。
(14)、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扩展资料: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5)、雾气升山顶,将有倾盆大雨;雾气散大地,无风且无雨、
(16)、②我国地处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部地区四季分明,天气气候多变。使人们必须对天气气候进行观察和适应,所以就形成大量而丰富的气象谚语。
(1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18)、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19)、⑥有些谚语指出的许多先兆信息反映的是常规气象要素之外的其他物理量,可以是高速物理量电磁波、地电、地磁等作用的表象以及尚待开发的因素。
(20)、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
(1)、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上一篇:精选关于寒冬腊月的成语114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