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为什么讨厌张爱玲
1、杨绛眼中的张爱玲
(1)、限于篇幅,就介绍两首七律,其余的请同好补充。
(2)、张爱玲很想跟母亲一起生活,但黄素琼却拒绝了她的要求,因为相对而言张志沂的经济状况要好一些,而且他对张爱玲还算有父女之情。最终,张爱玲跟随父亲继续生活,居住在宝隆花园(今延安中路740弄10号),她的母亲和姑妈张茂渊搬到了法租界白尔登公寓(今上海陕西南路213号)。
(3)、其实,无论张爱玲还是苏青都可算是划时代的“女汉子”,她们俩都“地母娘娘”一般,用自己的人生做了深浅冷热不一的各样实验。所不同的是,张的实验从自己笔下做实到自己的身上,她开辟了一种似全知者的广袤视域,像美钞阴面上的“天眼”,以形而上的无所在,带着寒意洞穿着一切时代,人生与世情在此卸去伪装,露出俗心对照中的荒谬本相,所以张的文字才拖着施舍的余音,迤逗着人心,好像『金刚经』。
(4)、“野风结阴兵,千里鸣刀枪”,苏大大地低估了历史攒集的杀气,“开门风,闭门雨”,谣言中伤很快就像溃破的肠子,秽物浇了她一脸一身,还不许她动,也不能写,更理所当然地不能再看自己的『结婚十年』。也好在小资阶级消亡了,他们的喜好也成了废纸,更好在穷人不懂斯文,民氓不解风情,苏的“把柄”也侥幸的失了“味道”。远不似地主家的花瓶小老婆首当其冲成了大变革的佐酒。
(5)、但是张爱玲为爱情奋不顾身,全心全意的投入,最后却没有落得好结果,这岂不是令人心痛吗,但是那种忠贞的态度又有谁能诟病呢。
(6)、杨绛跟张爱玲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就是作家 ,但是论对中国文学的成就贡献和地位
(7)、直到此时,这个女人依然深爱着这个令她饱受伤害的男人,爱得如此深沉,如此不顾一切,让人感慨万千。
(8)、虽说出身也算名门,但这张志沂的才华还不如乃父,他虽然受过很好的西式教育,但从小都在奢侈享乐中度过,张家在张佩纶时期已经开始衰败,等到张大少出生之后,家庭经济开始严重吃紧,只得靠变卖房产和租房为生。
(9)、张爱玲的性格清高,也比较孤僻,无论出生在哪一个时代,可能都是人们眼中性格古怪的才女。而杨绛则有着正统的出身,而且婚姻、学术观念都很端正,一生都在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10)、杨绛排第主要是因为她的贤惠之美、内在之美、无锡女人的秀气之美,还有那充满才气的美;冰心,算是中等偏上的吧,外貌不是很出众,才华不错,算个书香之美吧;张爱玲,真算不上美,瘦高瘦高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还未长开的孩子,可以想象身材了吧。脸型也不怎么好看,颧骨高,嘴巴大,眉毛浓厚,反正不怎么符合中国人的那种审美。
(11)、恋爱中的张爱玲很快乐,对爱情也充满了憧憬,她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爱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12)、可时代一直辜负着,光怪陆离,但也炫异哀淫得让人过目成痴,丢了魂魄。光芒像只兽,一口噬掉头颅,舍下行尸走肉。没完没了,乱世丢了尽头,远看,像雪球越滚越大,近看,全是尸首。
(13)、但是,在张爱玲把所有思想感情都倾注聚焦到才子佳人的缠绵当中时,也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开卷中,作者所强调的“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14)、张爱玲心高气傲,待人冷淡,热爱名利与金钱。但那也是为生活所迫,试问一个如此不食烟火的人,又怎能心肝情愿甘为铜臭味的金钱而写作呢。
(15)、他开始评价陈老总的诗,“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
(16)、民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用文字来抨击社会,抨击现实的文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女性的身影。
(17)、如此浪漫又令人羡慕的爱情,真的像是小说中走出来的一般,两人婚后相敬如宾,互相扶持,生下了一个优秀的孩子。杨绛的人生可以说是一路顺遂,家世爱情事业样样出色。
(18)、这也是为什么张爱玲如此有才华,到24岁才嫁给一个离婚多次的胡兰成的原因。
(19)、上文中提到的“实验人生”,我对之还有更繁复的思考,深度相关但又不大切题,所以在后记里说说究竟。
(20)、杨绛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也是一名才女,有着著名作家,翻译家的头衔,她所翻译的名著《堂吉诃德》为众所知!极有心机的一个人,据说为人比较刻薄,极会损人,那真是臀部挂暖壶……有一定的水平!夫妻俩不喜欢林徽因,钱钟书以短文《猫》为由,借机暗喻,让林徽因欲哭无泪!钱老啊,不是我说你,男子汉大丈夫,有点儿过分了啊!
2、杨绛与张爱玲知乎
(1)、张爱玲在家庭和感情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才导致了她悲凉的性格,杨绛和她的人生截然不同,也没有和她接触过,自然不了解她,关于张爱玲的一切,都是从她外甥女的口中听来的,于是便对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2)、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挫折,好像就不必有人再为你遮风挡雨。
(3)、世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说出的故事,而是有人懂你说不出的心事。
(4)、一下子扯深了,赶紧拗回来,话说苏青绝对是上海话里的聪明人,所谓“敲敲头顶,脚底板都会响”的灵光,但也因此少了些本力所能及的深刻,毕竟反应太快,就没时间思考了。好在她也乐得“肤浅”,跟张爱玲一样,除了对自己,也除了银钱,剩下的与人并不计较。那是烦恼。
(5)、张爱玲说过,“时代是仓促的”。所以“现代”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干什么都着急,类似“男尊女卑”就是现代被启蒙的思维头脑不耐烦地给以往的男女关系加上的“封印”,至此盖棺定论,不再深入,也不再进步了。于是复杂的问题就加倍复杂了,更生出许多原本没有的空谈,如“男女平等”的“政治正确”反而令本已复杂的人生更无边麻烦起来。
(6)、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汉奸胡兰成的末日也到来了。他知道人民不会放过他这种人,于是逃到浙江乡下,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
(7)、杨绛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在早年间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考上清华,却因为名额不够去了东吴大学,然而她不死心,四年之后还是来到了清华,并邂逅了钱钟书。两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很有意思,钱钟书:“我没有定亲”,杨绛:“我没有男朋友”。
(8)、1949年,上海回到人民手中,张爱玲并没有前往台湾,而是继续留在上海。也许,她是想留在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这里,才是她心灵深处的慰藉之所。
(9)、既然毛主席推荐了叶剑英的七律、董必武的五律,我们就选两首来读一读。
(10)、我的阿姨年已四十多,在我家已四年,初来时称小吴,她现已四十多岁了,是个忠心又能干的阿姨。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半生缘》小吴也看不下。”
(11)、张爱玲,对新中国的贡献为负,新中国成立后,她就跑掉了,并且后面国内的亲人或者政府机构,多次联系她回国看看,都被拒绝。
(12)、可能正因为杨绛就像一个天生的大家闺秀一样,才造成了她的价值观更多地体现在温文尔雅,大气磅礴之上。更多地注重物而非人。
(13)、1932年,张爱玲在该校的校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她在该校刊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迟暮》。虽然这些都是玩票之作,但对于一个才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也算相当难得了。
(14)、但她明知道胡兰成是文化汉奸,还在1944年同这种人结婚。
(15)、据说,张爱玲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已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20刚出头,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而红,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新星。随后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一举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
(16)、张爱玲都远远超过了杨,张女士以她浓厚的国学底子跟西方现代的小说技巧
(17)、又扯远了,再说回到苏青,我想也可能是她写老了世俗文章,所以不免无意间讨好着也染了小市民的心存侥幸,思想共产d解放上海不过又是“金兵入关”,所谓死皇帝不死宰相,她也许自以为能和千年的“本家”冯道一般,历患“五代”仍可全身而退。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白蛇撞上法海。俗话也说走多夜路,难免遇鬼,可苏青这次就倒运的彻底了,她大白天上街,见了满世界的鬼。
(18)、可是她却这样评价张爱玲:“我对你有偏见,长相难看,还非要死出风头,你们太过高看她了。”如果想要知道原因,还要从两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一个幸福一生,一个悲凉一生。
(19)、张爱玲35岁前在中国生活,然后在美国定居,生活了40年。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将决定她的一生。她的生活不是很顺利,特别是在最后近20年里,她闭门不出,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直到去世。杨江淮有一颗爱国心,正确选择了中国共产d,生活稳定,波澜不惊,将全部才智奉献给了新中国,活到了105岁,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20)、1939年,张爱玲考取了伦敦大学并得到奖学金,准备前往英国留学,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院。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了香港,此时的张爱玲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上海。
3、杨绛谈张爱玲
(1)、那一两年,请毛主席修改诗词的还不止一两人,比如说,胡乔木也请毛主席修改过诗词。
(2)、当然,从这儿也能知道,杨绛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不喜欢张爱玲,就是因为张爱玲爱的人是胡兰成,胡兰成当初跟着汪精卫选择投降,并且还在伪政府当了一段时间的官,这是让很多爱国分子都没办法接受的,但是张爱玲却选择嫁给他。在杨绛看来,张爱玲眼里只有爱情,对于民族气节是没有的,和胡兰成在一起,就是忘了爱国的这个心。
(3)、而当今呼天抢地要“明心见性”做人生赢家的钻营者们,“善男信女”纷纷读着杨绛的文章,无头苍蝇一般,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张爱玲曾说过,“自动地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到底是青年的悲剧。”而今日之情形,更是变本加厉,“点钞机”轰轰隆隆,吵得地暗天昏,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彻底学“乖”了,“悲剧”不能挽回了。万幸他们还读不懂张爱玲,苏青也爱得心满意足,乐得“躺着不中枪”,只可惜了王阳明被时代重新揪了出来,“剥皮换衣裳”,“初心”成了“万民福音”,“心学”被玩成了“浓缩鸡精”和“狗皮膏药”。当今的老成庸人其实已不可救药,早先的“狼奶”已然变成他们满身的骨骼,肌肉和脑髓。而明白人则要极冷酷的“自私”起来,像张说的,“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才是这个乱世的出途,也唯有把乱世那“脑残”一般的甚嚣尘上,颠倒着看明白了,才会真解脱,一切才能慢慢好起来。虽说“生不逢时,比做鬼更惨。”但乱世只存在于人心之中,就又是更难理解的了。张爱玲的姑姑有句话用在这里,就很点睛,她说,“现在的人,起的都是下流的念头,这就是乱世。”
(4)、张爱玲说杨绛:新近的杨绛“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5)、把心留给懂你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气当你的知音。
(6)、因此在杨绛心中,张爱玲就是一个自我主义者,她始终活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为了自己的爱情,她甚至愿意放弃民族气节,跟随胡兰成,把这样的耻辱深深的镶嵌在了身上。
(7)、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声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8)、迷一样的时代里,盲人骑瞎马,苏青还活着,可怎么看都像是一条拖了三十多年的影子,那么长,那么黑,好像人被热死后的尸体,反而凉得更骇人。
(9)、孙用蕃一边哭一边大叫:“她打我!她打我!”张父听到下面的吵闹连忙下楼,看见妻子被告女儿打了,不觉大怒,当场对张爱玲一顿体罚,随后又将她关了禁闭,不允许张爱玲外出。这一关就是半年多,期间张爱玲对父亲和继母非常仇恨,她曾经写道:真希望有一个炸弹落下来,炸死他们也炸死我,我跟他们同归于尽。
(10)、张爱玲一意孤行地和比她大十几岁的中国作家胡兰成结婚,胡兰成是汉奸,有两次婚史,还有孩子。后来因胡兰成有外遇而离婚。第二次婚姻是嫁给又老又穷的美国老作家赖雅,赖雅比她大三十岁。
(11)、三毛 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事实上,她在成都街头巷尾拍的那几张黑白照,脸上写满了沧桑和阴郁,甚至于有些狰狞,这张饱经风霜的脸,完全看不出诗书的洗礼,看不出岁月沉淀后的优雅和平和,我想,她到底没能自渡成功,所以才有后来这样的劫难。 《梦里花落知多少》她说未亡人的断肠, 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潸然落泪,《不死鸟》她谈自己苟活的责任,说服自己要勉力活下去,也为同样痛哭流涕的行者点燃希望的灯,这些文字多多少少都有语言的提炼,情感的升华在里面,只有《明日又天涯》她用最为平淡的语气,说自己心底的凉薄,提到三三同仁也在这一篇里,她晦涩又明确地割断了人和人的纽带,轻描淡写地否认了某些情谊。 豁达和乐观都是展示给外人看的,敏感而脆弱是真正的底色,剥去强颜欢笑的伪装,她从年少到老去都毫无生的喜感。 她有没有信仰?真难确认。她来自于基督教家庭,在法国路德大殿她为穷苦艰难者跪求圣母,史怀哲曾是她的精神仰望,她和台湾丁松筠神父交情不错,看得出走的是天主教路线,在“雨季不再来”的书中,她又对非洲岛上的盛行的巫术充满好奇。 荷西走后,她玩笔仙,她四处去找人通灵,整个精神都处在非常之混乱的状态,也许是知识太过渊博,书读得多的人,虽敬畏神明,但并不是一神论的拥护者,信仰,她是很困惑的人,最后自杀,更是她的宗教所不能容忍的,她曾说过挺有哲理的一句话:“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不能祂渡,不能自渡,冥冥中又似乎 因果都已注定。
(12)、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下,张爱玲从小受尽了父亲的毒打和谩骂,这些都对她的人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哪怕她后来被母亲接过去,接受了先进思想,然而,内在灵魂的绝望,却一直在侵蚀着她的人生。后来,她一举成名,成为著名的才女,收获了无数鲜花和掌声,也邂逅了一段爱情。她爱上了有妇之夫胡兰成。或许张爱玲太缺爱,她看待爱情很简单,只要对方也回馈以她同样的爱意就行了,至于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品性如何,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13)、但是,张爱玲也绝非站在鄙视链最顶端的女王,也有人鄙视她。这个给张爱玲以“王之蔑视”的傲娇才女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绛。我们知道杨绛,往往源于她是钱钟书先生的妻子。但实际上,抛却“钱夫人”的光环,她更是民国时期最才华横溢的才女之一。杨绛是文学家、剧作家、翻译家,精通英、法、西等多国语言,她的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她的剧本《称心如意》雄霸舞台60多年,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佳作......
(14)、期间有一次,胡兰成返回上海找熟人打点,想让当局不再追究汉奸的问题,他还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此时胡兰成相当无耻,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其干涉过多,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张爱玲无言以答,这位在文章上妙笔如珠的作家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5)、而今天的后生要不婚不嫁,宅死一生,再诸如什么女汉子,男闺蜜,菊花,黑木耳,总之不甘寂寞闹哄哄地要浪出天际去,多少花花肠子,触目惊心得了得。
(16)、只是苏青和张爱玲皆为识时务者,懂得避重就轻,不曾与时代肤浅着争锋。一个只身弄潮,逐流风波进退,把咸淡炎凉尝了个痛快。一个眼若望羊,万事不动于衷,于无人的所在,把人间睹了个明白。
(17)、直到1952年,她才迁居香港。三年后,张爱玲离开香港去美国定居。1956后3月到6月,生活窘迫的张爱玲居住在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年已36岁的她结识了比她大近30岁的左翼作家赖雅,同年8月14日,两人举行了婚礼。
(18)、1931年,11岁的张爱玲进入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白利南路所创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就读,这段时间她开始阅读名著《红楼梦》,并且已经表现出写作方面的才华。
(19)、张爱玲一生中的确有许多方面是令人不齿的。最大污点有两个,一是与汉奸胡兰成的畸恋。不过这只是个人感情上的问题,还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二是在上海沦陷时,高调参与日本侵略者主持的各种文化活动,为日伪文化刊物撰写了不少文章,虽不都是对侵略者明目张胆的歌功颂德,但谄媚之作不少。比如1944年她在沦陷区期刊《天地》发表的散文《双声》就说:“同西洋与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在“文明”的日本人正在大肆屠杀中国人时,她竟说出了这样的话,当时就引起许多有正义感的文人的抨击。所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编撰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将张爱玲列为文化汉奸,也无怪乎杨绛先生会看不起她了。
(20)、1947年6月10日,她写信与逃亡中的胡兰成分手,让胡兰成去追求他认为开心的生活。张爱玲在信中写道:“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
4、杨绛为什么会愧怍
(1)、当然,这也是每个处于叛逆期的少女的偏激情绪表达,更何况出身于一个破碎的家庭的叛逆少女。
(2)、如若当初没有遇到胡兰成,她的笔下也很难出现看透世界的文字。很难说,胡兰成的出现到底是否毁了张爱玲。而杨绛对她的评价,其实也只是因为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才产生的歧义罢了。
(3)、嫉妒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人,嫉妒心暴发的时候是可怕的,名人也不例外,只不过用文艺点儿的方式去发泄罢了,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影射”这个词发明的恰到好处!既能不露声色的挑衅你,又能含沙射影的针对你,还能让你吃个哑巴亏!让你有种口不能辩,手不能抬,脚不能踢,气不能出,有劲儿使不上的赶脚,真憋气呀!
(4)、兜兜转转,东拉西扯,还得把话说回来。苏青固然不全如『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那样放荡不羁,浪骚如入无人之境,可要是哪天,那只知道“点蜡烛”的“淫妇”和周淮安果学些礼数读些诗书,而有所收敛并矜持三分,就应该变成苏青这样的斯文真如,苏自己的话,“我还有一种奇怪脾气,就是喜欢求爱而不喜欢被求”。
上一篇:精选形容冬天的句子描写冬天的句子有哪些68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