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
1、黑格尔哲学体系内容包括
(1)、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2)、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3)、内容提要:在明确《逻辑学》以纯存在为开端后,我们现在来考察《逻辑学》中的初始运动。对于纯存在我们必须引入一种真值运算,必须以一种无预设的方式来进行,这就是否定运算。否定作用于存在并构成了生成,也即启动逻辑空间演化所需的极小大爆炸,这种在时间之先和在空间之先的演化,最终将被证明是《逻辑学》真正的主题。于是用来解释存在与生成的区别的事物也就在术语上被固定为纯粹的、不确定的无:绝对否定的最不清晰和不确定形式。
(4)、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5)、(2)斯多亚派的自由观是自由意识的第一个形态,它仅仅是观念上的自由。
(6)、《逻辑空间的演化》(DieEvolutiondeslogischenRaumes.AufsätzezuHegelsNichtstandard-Metaphysik,Tübingen2014)。
(7)、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8)、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三部分,也是结束部分,它是对于“绝对精神”在其自身发展的第三大阶段——“精神阶段”的描述。
(9)、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黑格尔
(10)、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11)、„Pruebaybocetodeunrealismocorrelacionista“,in:EstudiosFilosóficos68(2019),489-5
(12)、(3)黑格尔肯定康德关于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物自体”时所引起的矛盾是必然的这种思想,应当看作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进步,但是,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一见解虽然“如此深远”,而他对问题的解决却又是“如此肤浅”。
(13)、在黑格尔看来,逻辑学说描述的是“绝对精神”在还没有体现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以前的、丝毫没有物质性的所谓“纯粹概念”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14)、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
(15)、在“作为实存根据的本质”这部分,黑格尔着重阐述了对立统一即矛盾规律,批判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各种观点与谬论,因而包含着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合理内核”。
(16)、时 间:2021年1月29日,19:00-21:00
(17)、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18)、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19)、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20)、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2、黑格尔哲学思想
(1)、莱布尼茨批判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是一个必然的命题,而是一个事实的命题,因为“我思”和“我在”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直接经验或知觉。这并不意味着“我思”和“我在”的联结本身不是必然的,只是我们人自身无法知觉到罢了,上帝凭借其更高级的认识能力可以感知到这两者的必然联结。由此,“我思”作为“我在”的属性,并不能必然地证明“我在”的实体性,因为“我思”并不是完全排除了经验的意识活动,它恰恰是一种感觉的直接经验,因此笛卡尔的“我思”并不能如他所愿的那样,“我思”不能摆脱“魔鬼”的蛊惑。在我看来,莱布尼茨的这种批判就是要强调“我思”的认识起点是一种现象的联系,肯定“现象间的联系,它保证着在我们之外的感性事物的事实的真理”,而这种事实的真理,最后必然“通过理性的真理得到证实”,例如光学现象得到几何学的证实。
(2)、道德理性相当于以个人情感为道德基础的伦理观,它与观察的理性构成矛盾。
(3)、在谢林那里,由于他主张“无差别的同一”,他提出的“同一——差别、对立、矛盾——同一”的辩证形式,就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公式,差别、对立、矛盾既不知是怎样从同一来,也不知是怎样回到同一去的。而黑格尔认为,精神,即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的运动,是有其固有的形式和“节奏”的。这就是他对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辩证发展思想加以重新理解和改造而提出来的“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的“三段式”
(4)、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5)、自然界又是绝对精神必然地要经历的发展领域,是精神发展的必然过程。
(6)、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7)、“自由”不仅影响了黑格尔的学术思想,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1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9)、认为人跟动物不同,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去加工自然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他肯定了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10)、但是黑格尔在建立他的“绝对精神”的发展体系之前,必须回答“我是如何认识到绝对精神的存在的”这个问题,因此,从认识顺序来讲,他又必须先通过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考察,说明“绝对精神”的发生过程。“精神现象学”就是他作出的回答。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2)、黑格尔的《逻辑学》有两种,一种是出版于1812~1816年的《逻辑学》上、下两卷,另一种是出版于1817年的《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篇幅只有前者的大约一半。俗称《小逻辑》(前者因此有时也被称作《大逻辑》),它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内容也更加精炼、紧凑,是专门为教学用途而写的书。
(13)、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4)、1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15)、黑格尔认为,知性消解了自我,但它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它会意识到,一个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自己也必须存在,这就是自我的存在,意识因此而进入自我意识领域。
(16)、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黑格尔名言
(17)、„KritischeMetaphysikoderAnalytischeHermeneutik?ÜberdieLesbarkeitderDingeunddieapriorischenVoraussetzungenderBezugnahme“,in:DeutscheZeitschriftfürPhilosophie67,1(2019),118-1
(18)、存在论(正)——本质论(反)——概念论(合)
(19)、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
(20)、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3、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1)、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2)、(1)黑格尔肯定谢林提出“真实的东西”,即“真理”或“绝对”是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同是一个功绩,但是,他尖锐地批判了谢林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理解为“无差别的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
(3)、10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4)、(3)认为认识过程是“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双重运动的统一过程,而“实践理念”比“理论理念”更高,“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黑格尔在这里讲的“实践”虽然是精神性的活动,当时他对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论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哲学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5)、智慧之鸟的猫头鹰,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
(6)、精神经历辩证的演化阶段,显示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最根本发展源泉——他的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黑格尔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
(7)、这三大理论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8)、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
(9)、认为分工一方面能促进技术和生产的进步,另一方面它又会使劳动变得呆板、乏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二重性。
(10)、“世界历史”是黑格尔构造的精神的“国家”发展环节的最高发展阶段。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2)、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
(13)、由此“我思”并不是一个基于公理的阿基米德点,而是一个从现象开始反思的起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莱布尼茨主张认识可以通过现象获得理性的认识,他明确反对形体向灵魂的跨越,主张现象与理性论证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先定和谐”。
(14)、学哲学,如果把脑子没有腾空,先带着“我要批判”的状态去,不要说你批判的对与不对,恐怕他们在说什么,也搞不清楚,就是白浪费时间,趁早拉倒吧。
(15)、应该承认,哲学思想是指导新闻传播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基础,而新闻传播思想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并且掺和着许多现实因素而形成的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根本、最直接的指导思想。
(1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17)、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18)、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19)、黑格尔认为知觉是对感性多样性进行综合并加到事物上面的判断知识。它的特点是用一般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是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20)、(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4、黑格尔哲学是唯心还是唯物
(1)、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2)、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真理,即通过本质而返回到了存在。概念才是本质的存在“真正的存在”。从存在到概念的进展不过是存在本身的自我深人,存在在概念中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本质即自由。黑格尔所理解的概念不是偏硬的形式、现成的框架,而是“自由的原则”,是“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性的力量”。回头来看,存在和本质的进展都是由于概念在背后推动,它们都是概念形成的“前史”,概念则明确表现为对历史形成的东西的能动的“抓取”(begreifen,为“概念”即Begriff一词的词根)或“综合”(由康德的“本源的综合”而来)。因而概念的运动方式不是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的“过渡”(如“存在论”),也不是两个范畴的互相“反映”(如:本质论),而是三个一组辩证上升的“发展”。概念论分为“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三个阶段。
(3)、“绝对精神”在逻辑阶段的辩证运动表现为从一个纯粹概念到另一个纯粹概念的转化,也是它的自我认识的过程。逻辑学中的所有范畴都被组织在正反合的形式中,构成了大大小小的辩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层层上升,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空洞贫乏到具体丰富,由片面到全面地辩证发展,形成了正反合的大大小小的圆圈。
(4)、FromthePhenomenologyofSpirittotheScienceofLogic
(5)、民必须体会到宪法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6)、主观概念(正)——客观概念(反)——理念(合)
(7)、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上一篇:国庆节短句30字90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