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焚拯溺
1、救焚拯溺 嘘枯吹生
(1)、磨破皮的沙发,积了灰的桌子,屋里的色彩饱和度低。“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戏剧性的变化,得有个飞跃,不然太平淡,索然无味,觉得人生不精彩。但在平淡中也能做出些事来。”余辉研究古代绘画里,少数民族的头发是什么形态,花了几年,还要借鉴别的学科知识,“当我把少数民族的头发弄清楚了,我自己已经没有头发了。”
(2)、故宫老院长易培基因故宫盗宝案蒙冤,被迫辞去院长之职,此时正避居上海法租界。故宫文物变成了“沪上寓公”,不仅字面上有些许揶揄和无奈,还暗指了易培基的处境。
(3)、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4)、咸鱼翻身。咸鱼本来不能“翻身”,说咸鱼翻身有起死回生、否极泰来的意思,指处境短时间内由坏变好。
(5)、拯拔,拯抚,拯护,拯济,拯救,拯溺,拯溺扶危,拯赡,拯赎,拯危扶溺,拯物,拯恤,拯援,拯治,拯擢
(6)、故宫人好像宠辱不惊的,埋头干自己的事儿。余辉在故宫里算“年轻人”,抓住一个问题,一查就是十几个小时,焦虑失去研究对象,像警察一下子找不到小偷,“很少留意镜中的自己,忘了自己的老脸。”但在进库看文物的时候,会想起上次看时是和谁一起,说了怎样的话。“文物像生命的坐标,永远不会消失。”
(7)、梁金生31岁才正式进故宫工作。之前在内蒙古插队,孩子也在草原出生。故宫招工时,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下,他没犹豫,进了唯一接收“大龄”的工程队。
(8)、“巍巍故宫,古物攸同。瑰姿玮态,百代是崇。殷盘周彝,唐画宋瓷。亿万斯品,罗列靡遗。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10)、奋发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11)、直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大家才意识到,怕是回不了家了。蒋介石对故宫文物很重视,1954年年底亲自视察,还在文物库房门口与梁廷炜等人合影。
(12)、病毒无情,战“疫”有情。奔赴前线的公安民警,承担起保家卫国之责。白昼黑夜,坚守岗位,兢兢业业,藏蓝织就人们心中的“防护服”。
(13)、是奇迹的源泉。祖国母亲欣慰的笑了她为自己有一大群世界上最最优秀的孩子她为自己的人民有这样坚强的保障。
(14)、(溺信)nìxìn 犹迷信,笃信。《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梁武帝)晚乃溺信佛道,日止一食,膳无鲜膄,惟豆羹粝饭而已。”
(15)、我们走过了一个特别的冬天。彼时,病毒肆虐,骤如风雨,无数人民警察临危受命,义无反顾,以无畏无惧之姿战斗在了抗疫第一线。他们迈着铿锵的脚步,用挺拔的身姿构建了抗疫的钢铁长城!
(16)、而被沈一贯陷害的沈鲤正是晚明想要继承高拱、张居正衣钵的少有的改革家,然而他试图推行的多项制度都被沈一贯沮败。内阁辅臣中朱赓对沈一贯服服帖帖,只有沈鲤坚持原则,有所异同,沈一贯多次试图威压沈鲤不果,因为私怨阻止沈鲤的改革,还掀起大案试图弄死沈鲤和郭正域,我倒要问问主张“阉党虽然道德败坏但有利国家”的现代阉党,弄死沈鲤和郭正域,是给国库创了收,还是加强了辽东边防啊?倒是沈鲤、郭正域彻查伪楚王案,减少宗藩,才是大大的给国库创收呢!
(17)、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18)、当洪水肆掠时,我们看见他们。当雪灾无情时,我们看见他们。
(19)、出处:《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急人之困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20)、百折不挠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2、救焚拯溺造句
(1)、这是故宫人在日军铁蹄之下的坚定选择。他们扛不动枪,但扛起了文物;他们无力阻止国土沦丧,却誓死守护这不绝的文脉。
(2)、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3)、在严密典守制度的保障下,故宫人没有忘记博物院的文化使命。1935年6月,上海招商码头,那志良等数位故宫人带着700多件南迁文物精品登上了英国“萨福克号”远洋舰,远赴英国举办故宫文物展,这是迄今为止故宫博物院最大规模的出展。
(4)、1933年2月5日夜,北平全城戒严。几十辆板车从神武门出发,直奔火车站。月光清极,夜气大凉。道路两旁,军警林立。
(5)、朝乾夕惕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6)、一闪即逝的电光,日出之前的露水。比喻存在时间极短的事物。
(7)、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典故: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9)、梁金生脑子里,故宫模糊的影像出现在6岁。新中国成立后,文物分批运回北京故宫。1953年,父亲梁匡忠押运第二批文物北返,家人跟随。梁金生每天佩戴家属证来故宫送饭,顺便四处溜达,“老想找没开放的地儿”,抓蛐蛐,逮蚂蚱。神武门外有故宫露天电影院,一毛钱一张票,小孩都爱看。那时故宫院里有很多杂草,拔野草,干一暑假活,下学期书本费就有了。
(10)、九死未悔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1)、“文革”初期,红卫兵串联的时候,故宫开放过,有些红卫兵说皇帝老子待的地方要砸了,“上面有人觉得危险”,马上关了大门,停止开放。
(12)、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救焚拯溺焚:火灾;溺:水灾。
(13)、“像您这样祖上几代都在故宫工作的人,还有吗?”别人问他。
(14)、英烈不朽,浩气长存;公安前路,后继有人!(陈心仪)
(15)、本次活动针对中共五大进行集中学习,我支部动员同学们自主上网查询中共五大的有关资料,提前学习中共五大的会议背景、内容、人物,为后续的活动工作的进行提前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16)、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17)、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18)、(众怒如水火):众人的愤怒如同水火一样无情。形容百姓的意愿不可冒犯。
(19)、这些年,不管是日机的轰炸、土匪的拦截、敌特的跟踪,还是激流的冲击、山道的险峻、生活的困苦,故宫人从未退缩。他们的价值天平上,国宝的分量重于个体的生命;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胸怀天下、安贫乐道、通达生死的士大夫的血液。
(20)、拯救造句:创造力是一种临时的拯救,从死亡的魔爪中挣脱。我感到我必须爆炸,因为那种生活所给我的全部,因为死亡的前景。
3、救焚拯溺是什么生肖
(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每一个身影都成为了黑夜里的灯塔。一张张面孔是一座座丰碑,用生命谱写壮丽的诗篇。
(2)、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3)、典故: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4)、又是一年艾草青青,清明时节的春雨如期而至,泽被万物。我想也许那就是你,无声的、无私的、而又无所不在的。或者说,这世间的草木清风江海山河,都是你在人间的寄托。人间烟火如旧,太平盛世有无数后人和你并肩坚守,警魂永在,传承不息。
(5)、拯的拼音、拯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和拯的繁体字和拯的QQ繁体字
(6)、(援溺振渴):溺:指落水者;振:救济。援救落水者和干渴者。比喻援救受难的人。
(7)、“南线”的80箱文物非常珍贵,包括甲骨文、钟鼎、碑拓,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吴道子的《钟馗打鬼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名家字画。它们起先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即著名的岳麓书院。
(8)、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9)、包拯(999—1062),扶危拯溺,济时拯世,救焚拯溺,救火拯溺,救饥拯溺
(10)、梁金生从史料中得知,爷爷那时清点文物,一人执笔,一人唱读,身穿特制无口袋的工作服,还以白带系紧袖口,双手无处可藏,以预防发生偷盗之事。
(11)、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12)、那时,他已经见不到见证了“故宫博物院”几个大字的祖父。
(13)、暗室逢灯: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14)、“你进故宫报到的第一天,就应该知道退休什么样。”梁金生的同事余辉说,“你推着自行车进来,还得推着自行车出去。”他已近退休年龄,在研究室当主任,把古人的画小心翼翼地往高处挂,琢磨来又琢磨去。
(15)、典故: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16)、焚膏继晷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7)、对于书画等纸质文物,还要包上油纸,以免雨水浸湿。青铜器专家吴玉璋包装的铜器箱,哪样东西摆哪里像是经过计算似的,上海开箱检查之后次序打乱,就很难再装回去。
(18)、元·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19)、早前文物存放在长沙岳麓图书馆,后来往贵州转移,半个月不到,图书馆就被炸了。还有一次在乐山,半个城都炸毁,存放文物的安谷乡上空却被一片乌云覆盖,逃过一劫。
(20)、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雪里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4、救焚拯溺小说
(1)、济济:庄严恭敬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形容仪表庄重,举止文雅
(2)、’”打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3)、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4)、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5)、舍命救人指牺牲自己去救人 指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
(6)、始终不渝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7)、(势成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8)、下期,我们将把主场交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1402团支部,由他们带领同学们走近这场白色恐怖阴云笼罩下的神秘会议,同学们别忘了准时观看哦!
(9)、“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告急,专家提出“文物南迁”,反对声四起。有说动摇人心的,“没有文物就不是北京”;有说“一散不可复合”;鲁迅、胡适也不赞同。故宫墙外聚了好些人游行示威,胆大的还恐吓工作人员。梁廷炜怕招惹麻烦,把家门口“梁宅”的牌子,改成“杨宅”。
(10)、出处:元·侯善渊《沁园春》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济困扶危济、扶:帮助。
(11)、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12)、文史宴“名城巡礼”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13)、焚溺( fén nì )焚烧淹没。亦比喻遭受伤害。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14)、(拯繁体字和QQ繁体字):拯→繁体字为:拯→QQ繁体字为:拯
(15)、济困扶危:济、扶:帮助。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
(16)、(溺死)nìsǐ俗称淹死。《庄子•盗跖》:“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萧红《生死场》一:“两只蝴蝶飞戏着闪过麻面婆,她用湿的手把飞着的蝴蝶打下来,一个落到盆中溺死了!”
(17)、点查完成后,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日子确定下来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委员长李煜瀛被推选为理事长,他粘连丈余黄毛边纸铺于地上,用大抓笔半跪着书写了“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他善榜书,功力极深。
(18)、他们当时琢磨了好些办法打包。比如瓷器,一开始要将把手和壶嘴用绳状的棉花缠绕,壶内也要塞紧棉花,整个捆成一个长方形。再用细绳绑紧,裹上棉花,用纸紧捆成包。装箱时,木箱内用稻草把瓷器塞紧,每件瓷器要用棉花紧置隔开,封箱。
(19)、济:拯救,救助;邦:国家。拯救人世,治理国家济时拯世济:救助。形容拯济救助时世济济洋洋盛美貌。
(20)、还得防着一些“历史的笔误”,像“5”和“8”,手写连了,对不上,梁金生就得查明白。出错的位数在前面还好,要是末尾,且得查呢。
5、救焚拯溺 嘘枯回生是什么意思
(1)、典故: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2)、(表里相济):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
(3)、拯组词的发散思维组词法(分别以拯字开头、拯字在中间和拯字在结尾的组词)
(4)、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5)、《忧危竑议》和《续忧危竑议》这两部“妖书”虽然出现得不够光明,后者甚至有较明确的政治意图,但这两部所谓的“妖书”体现的正是民意和公论,是整个社会对万历用个人意志凌驾政治规范和家庭伦理,阴谋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强烈不满的总爆发,万历不但不自掌自嘴、自我反省,反而气急败坏的要揪出作者凌迟处死,简直就是独夫民贼。
(6)、溥仪出宫后的第二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第一个编号取的《千字文》,“天”字分给乾清宫,“地”字给了坤宁宫。人们好奇天字一号文物到底是个什么宝贝?
(7)、跛鳖千里出处:《淮南子·说林训》:“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8)、始终如一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夫是之谓大吉。”
(9)、后来他组建文物管理处,搬到慈宁宫,又搬到现在的居所,还是老沙发、老暖壶、老册子、老画环绕。梁金生的同事曾给他发过一张《山水图》扇面。远山清廓,密布枯树瘦石,近处有两个人在桥上说话,是宫廷画典型的青绿设色。落款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写着“梁德润恭画”。
(10)、“巍巍故宫,竦峙苍穹。雕梁画栋,巧及人工。文华武英,太和乾清。体象天地,寔丽且宏。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
(11)、故宫人博采众长,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稳准隔紧”,比如瓷盘边缘包棉花,磁盘相叠用绳子扎紧,再用纸把整叠瓷盘包起,每叠之间用棉花和稻草防震。
(12)、(精选组词列表):存拯、包拯、拔拯、携拯、援拯、拯援、拯救、拯拔、拯恤、拯擢、拯护、拯济、拯治、拯赡、拯赎、拯抚、拯溺、拯物、哀拯、济拯、怜拯、匡拯、救拯、救火拯溺、救饥拯溺、救焚拯溺、济时拯世、扶危拯溺、拯危扶溺、拯溺扶危
(13)、始终如一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夫是之谓大吉。”
(14)、卷土重来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15)、1933年1月1日,万里长城起烽火;1月3日,山海关失守。最初不赞成文物南迁的故宫博物院秘书吴瀛临危受命,出任文物南迁总押运官。
(16)、途中发生好些事,悲欢离合。1939年夏,文物从重庆向乐山紧急转移,长江涨潮期时间短,押送人员着急了。一位故宫职员要到船舱下布置装运,外面是黑夜,船中昏暗,他没注意到舱盖已打开,一脚踏空,坠身舱底,重伤身亡。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8)、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9)、溥仪出宫后,紫禁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各路军阀割据政局,强者进,弱者出。变换的执政府个个都想控制故宫,逊帝遗老也不甘心就这么走了。种种势力围绕清室善后委员会展开争斗,祖父梁廷炜是其中一员,有礼有节应付难局,见证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
(20)、臭虫也多得吓人,天晴时,晾床垫在地下拍打,能掉下几百个臭虫。工作人员赶紧用开水浇木缝杀虫,可到了晚上,地板、墙缝里的臭虫又爬出来了。
(1)、现多比喻冒险救人。出处:《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2)、但不久又出现了一本《续忧危竑议》,署名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祥、河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乔应甲(但并非这两人所写),一夜之间投遍京城各处,书的内容是说万历立朱常洛为太子是不得已,时刻想着更换,不然为什么用朱赓(赓者更也)为阁老呢,并且骂首辅沈一贯为人阴贼,将来一定会行“靖难勤王之事”(即帮助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干掉太子朱常洛),又将一些官员和郑贵妃一起指为“十乱”。
(3)、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4)、故宫盼着它们回家,故宫人盼着它们回家。如歌中所唱“亿万斯品,罗列靡遗”,“靡遗”便是包举,包举便是完璧,完璧便是回到故乡。
(5)、我们素昧平生。我不了解你的故事,甚至记不住你的名字和你的样子。我不知道你的遗憾是什么,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想对那些你爱的人说……但我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会缅怀你、将你铭刻在心。你可能有愧于牵挂你的至亲至爱,但无愧于高悬头顶的警徽。共和国举国抗疫、共克时艰的丰碑上,一定有你的名字在熠熠闪光。你是低调而沉潜的,可那些流淌在血脉里的忠诚信念和英雄气概,会永远飞扬在春日暖阳里的红旗之上,为后人指明前进的方向。
(6)、急起直追立即行动起来,努力追赶上去。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乱,且置无丰,元佑勿论,宜度时之所宜为者,急起而趋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袭常祖故,以乱救乱,天下纷纷,何时而定也。”
(7)、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8)、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9)、台北故宫有一件唐代怀素《自叙帖》,当年打包匆忙,包装盒还留在北京,珠椟相分。
(10)、红歌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红色歌曲大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许多红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脍炙人口,便于记忆。所以人们每当听到红歌就会产生对那段革命历史的记忆。
(11)、胸怀大志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
(13)、在狱中,沈一贯的同党刑部尚书萧大亨还严刑拷打皦生光和他的妻妾、乃至十岁的儿子,想让皦生光诬陷妖书是沈鲤、郭正域指使他写的,因为沈鲤、郭正域名声不错,皦生光很有骨气的拒绝了。萧大亨还想让刑部主事王述古帮忙栽赃陷害郭正域,被严辞拒绝。
(14)、明·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15)、破釜沉舟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16)、书流传开后,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全椒知县樊玉衡就此批评郑贵妃,万历皇帝震怒,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趁机诬陷《忧危竑议》是戴士衡、樊玉衡写的,并且想借此把张养蒙、魏允贞(与东林交好,但其子魏广微投靠魏忠贤,成为阉党)等批评郑贵妃较多的官员一网打尽,还是万历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郑贵妃结仇更多,于是只把戴士衡、樊玉衡充军了事。
(17)、(授手援溺):授手:给人以手,即伸手;溺:落水人。伸出手去救援落水的人。比喻救援苦难的人。
(18)、朝经暮史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形容救援的成语(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20)、旱苗得雨: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1)、晚明三大案对泰昌、天启两朝的政局乃至明亡,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三大案之前又有两案——伪楚王案与妖书案,如果不了解这两案,就不能很好的掌握三大案的实质。本文讲述伪楚王案与妖书案,及这两案与三大案的联系。
(2)、1937年“七七事变”后,文物从南京分三路向西迁移,曾和父亲作对的马彦祥主动报名,要求加入押运队伍。马衡、马彦祥成了护送文物的父子兵。
(3)、但故宫人怎会想到,竟还有最后一场“南迁”在等着他们!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月29日,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命庄尚严、那志良、梁廷炜等故宫人分3批带走了总计2972箱文物,占南迁故宫文物总件数的22%。从此人隔两地,物各一方,纵然再多离愁和遗憾,又如何填平那一道海峡?
(4)、志在四方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5)、前车之鉴《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6)、19557箱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暂存,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秋,文物移入新库。1937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好景不长,“七七事变”爆发,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南京告急,文物告急。
(7)、我们总是可以看见他们。那一抹又一抹的绿色。
(8)、危难当头,冲锋一线,身当战“疫”背后的守护神。
(9)、这地儿前清时叫会典馆,北临御马厩,现在改成了停车场。安静偏僻,游客进不来。
(1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11)、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上一篇:叶公好龙的故事和寓意兔小贝96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