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1、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或气象谚语

(1)、风潮年年做,只怕处暑夹白露(庄稼损失最大)。

(2)、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农业生产的谚语人瘦面皮黄地瘦禾苗黄

(3)、禾桶后面不掉谷,收成一定多一斛。打场要天晴,扬场要好风。

(4)、麦子垄里跑开狗,一亩收不了一斗。棉花伸开拳,一棵摘一篮。

(5)、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6)、1泥干百日为粪,粪干百日成泥。要得田头有,粪筐不离手。

(7)、三分秋,七分盖;多耕多盖,出齐长快。3发现祜心苗,连根齐抜掉。

(8)、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9)、10好田不如浅灌水,稀插不如密插多。深点浅灌,砌牢田坎。

(10)、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11)、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彩云北路与珥季路交叉路口大都一期A座1711-1714/1902-1906

(12)、1收蜂先收王,灭虫先灭娘。苗要好,除虫早。

(13)、锄头上有油,一年吃穿不用愁。水田一根草,犹如毒蛇咬。

(14)、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15)、1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16)、地没赖地,戏没赖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

(17)、水稻根的颜色直接反映了根系的活力,白根多指的是根系活力强,黄根多指的是根系只能够存活长势却不好,黑根多指的是秧苗的质量差,灰根则直接意味着秧苗将要死亡。

(18)、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19)、六月二十雨垂垂,蒲包帘子盖墙头,大熟年成减半收。(雨水多虫害多)

(20)、1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2、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歌谣

(1)、收麦有五忙:割、拉、晒、碾、藏。麦黄三晌稻黄七。

(2)、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3)、1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4)、开深沟,早鎝花,棉花长到一人高。黄梅雨前早鎝花。

(5)、山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生土变熟土,一亩顶两亩。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沙土掺黑土,一亩顶两亩。

(6)、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7)、稻米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食物,具有悠久的历史,种植面积也很广泛。早稻要适时早插,适时收获,可以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晚稻米生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要“养”。但晚稻的硬质粒较多,品质比较高,米质也比较好。

(8)、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9)、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

(10)、1田不冬耕不肥,地不冬耕不收。冬耕深一寸,春天省堆粪。

(11)、今把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些谚语搜集分类,我们要批判地学习借鉴,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根据生产劳动中的亲身经验,总结了一套人事方面的口诀、谚语,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谚语是人民大众自己的语言,农业生产是民众的活动,用谚语来反映民众的生产劳动,就显得特别的亲切随意、生动贴切。

(13)、1种子田,好经验,忙一时,甜一年。种子多几宗,不收这宗收那宗。种子换一换,增产一大半。,

(14)、玉米行距窄,株距宽,容易造成耕作不便,通风不畅,遇到大风很容易被直接刮倒,所以提倡宽行窄株种植。

(15)、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16)、厚盖谷子薄盖麻,不薄不厚把麦压。种田要抢先,收割要抢天。

(17)、2犁得深,耙得细,一亩地当两亩地。犁得深,耙得烂,一年收成当年半。犁地不细,白叫老牛费力气。

(18)、稻子出在犁上,勤耕深耕长得壮。薄地怕深耕。

(19)、灯里无油灯不亮,田里缺肥苗不长。肥是农家宝,种地离不了。

(20)、锄头上有油,一年吃穿不用愁。水田一根草,犹如毒蛇咬。

3、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多少

(1)、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有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子出在犁头上,勤耕深耕长得壮。薄地怕深耕。

(2)、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3)、谷黄谷黄,闺女下床。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最新)麦黄一时,龙口夺食。

(4)、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5)、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6)、10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7)、好田不种成草窝,庄稼不锄成草坡。想要杂草锄得净,必须起早爬五更。雨水多了斜根大,锄得迟了死庄稼。

(8)、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9)、在面积广阔的中国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10)、3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11)、春来多捉一个蛾,秋后多收谷一箩。百治不如一防。

(12)、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13)、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4)、1头水浅,二水满,三水四水往上赶。冬水透,青苗厚。

(15)、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6)、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

(17)、好田不种成草窝,庄稼不锄成草坡。想要杂草锄得净,必须起早爬五更。雨水多斜根大,锄得迟死庄稼。

(18)、10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19)、六月南风里,稻管里生虫。若要发,靠手挖。立秋勿拔草,处暑勿长稻。稻耥黄秧,草耥芽。

(20)、玉米地里带黄豆,红苕地里种芝麻,黄豆窝儿要得密,高粱窝儿要得稀。

4、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写两句

(1)、1麦浇黄芽谷浇老,大豆最怕霜降早。谷子生得乖,无水不怀胎。

(2)、10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3)、1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4)、寒露到,割籼稻,霜降到,割糯稻。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5)、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6)、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7)、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8)、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菜当三分粮,因子当间仓。

(9)、冬至来年节,粮食斗价看冬至,冬至长来年降。属九属暖,入伏入寒。一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四关门闭手,五九六九冻破石头,七九八老婆子出来咵口,一九一阳生,九九遍地生。

(10)、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

(11)、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12)、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菜苗个性娇,时常要洗澡。不怕头水晚,全怕二水赶。水田饿肥,干田饿水。

(13)、400、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14)、山无衣,地无皮,人要饿肚皮,山上乱开荒,山下地皮光。

(15)、肥满田,粮满仓,田里无肥仓里无粮。鱼靠水活,苗靠肥长。

(16)、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7)、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8)、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9)、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20)、所有春播种在清明全出土,俗话说,春子在清明期挂纸,风刮上坟纸即可挂住庄稼幼苗。

5、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或气象谚语及其包括的季节

(1)、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

(2)、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3)、花(卢都花变花(棉花,四十五天好捉棉花。早花捉得早,早花捉得好。

(4)、收麦有五忙:割、拉、晒、碾、藏。麦黄三晌稻黄七。

(5)、这主要就是关于小麦合理的收获时间的讲究,一般小麦在蜡熟末期(九成熟时)收获最佳,因为过分成熟会导致籽粒的养分倒灌和掉穗造成落粒损失。

(6)、山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生土变熟土,一亩顶两亩。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沙土掺黑土,一亩顶两亩。

(7)、“早禾耘三到,耘到死翘翘;晚禾耘三到,耘到谷都爆”。

(8)、民以食为天,庄农最为先。要知庄户活,先把杂字观。

(9)、小麦在冬前苗期苗体小,根系所能够伸展的范围小,施肥量少,浇水少,所以应当顺着麦行呈线状来集中施肥浇水。而春季的麦田群体生长量都较大,根系发达,拔节肥、拔节水的量应该加大,肥水要浇足浇透。

(10)、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分手后的说说霸气配图136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