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孺皆知的读音
1、妇孺皆知的读音怎么读
(1)、 726年,由于受到小人的诬陷攻击,39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就这样,王之涣或居家闲散,或远游塞外,过了15年自由的生活。《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便作于那个时期。 《凉州词》又题作《听玉门关吹笛》,疑为王之涣远游边塞所作,高适有和诗《和王七听玉门关吹笛》。十五年后,由于一些亲朋好友不断劝他入仕,王之涣又于742年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县尉在县令之下,其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说白了,就是一个负责执行办事的小官员。任职期间,王之涣为官清正,心系百姓。可是,任职不久,王之涣竟身患重病,不幸于742年2月14日去世,享年55岁。743年5月22日葬于洛阳北原。 以上就是王之涣墓志铭记载的大概情况。名动千秋的诗人,其经历是如此平淡,其仕途是如此卑微,其品行是如此高洁,让人不觉凄然动容,肃然起敬。 王之涣墓志发现后,当时引起了轰动。1932年秋,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苏州讲学期间,李根源请章太炎题写“曲石精庐藏九十三唐志室”的室名,并将王之涣墓志铭拓本呈给章太炎鉴别,章太炎看后十分惊喜,认定为王之涣墓志铭,并为墓志题跋。其中写道:“印泉(李根源)在洛得唐人墓志九十三石。此王之涣一石……即是盛唐诗人王之涣无疑……诵其诗而不悉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详本末,真大快也……若王为文安县尉,及其平生高节,非此石孰为传之?” 此后,王之涣墓志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1937年日军攻占苏州,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墓志,李根源连夜将这批墓志运到了小王山,沉到山下关帝庙前的水池中。解放以后,李根源将这批唐代墓志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大部分被南京博物院收藏,而异常珍贵的王之涣墓志则调至北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从洛阳到苏州,从苏州到北京,墓志辗转千里,终于找到归宿。如今,这块千年石碑静静地矗立在博物馆里,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王之涣的故事。 撰写王之涣墓志铭的是一个名叫靳能的人,当时他担任河南府永宁县尉,他与王之涣堂弟王之咸是僚属关系,和王之涣属同一级别。在墓志铭中,他对王之涣的诗极力推崇,“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他对王之涣的文采埋没也十分惋惜,“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 由此看来,《旧唐书》《新唐书》没有给王之涣立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官本位”价值观在作祟,一个小小的主薄、县尉,自然不屑一顾。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个青史无名的王之涣,其诗歌居然流传千年而不衰,无形之中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虽然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只有区区六首,但每首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而凭王之涣的才华,一生断不可能只创造六首诗歌,可惜,当时竟没有人为之整理,以致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散佚了,这是大唐盛世的悲哀,更是中华文化的损失。但就王之涣的文学地位而言,其实不用六首,仅仅《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两首,便足以让诗人流芳百世。 感谢靳能,你作为同时代的人记载了王之涣的生平;感谢李根源先生,你作为后来者发现并保护了王之涣墓志。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传承不息,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辛勤耕耘的创造者和无私无畏的记录者、保护者。 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作品 文:李元辉
(2)、暇步士是美国妇孺皆知的鞋业公司,不过,在1994年的时候,它在美国的销售量下降到了3万双左右。
(3)、过程大家可以忽略,反正我断更了小半年,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今天小五哥打算继续这个flag,啊!真香!
(4)、《幼学琼林卷三 人事类》:“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5)、郁郁不得志、孤独一生的骆宾王,因为这篇檄文,达到了人生的最顶峰,也因为造反的失败,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6)、卖国求荣汪兆铭落了千古骂名,陈世美最终成为包龙图的铡下之鬼,庞涓也难逃万箭之祸。
(7)、《孟姜女》这个故事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是我国流传最广泛的民间故事之一。
(8)、交口称誉(jiāokǒuchēngyù)指异口同声地称赞。交:一齐,同时。
(9)、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在屋子里,情况十分危急。
(10)、汉字是我挺喜欢讲的内容,当然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自己借机学习。有些东西自己看总是蜻蜓点水,为了讲而学,才会深受感染。
(11)、白居易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化的诗人,他的诗不仅广传到了国内,还广传到日本,日本人甚至认为白居易的诗比李白,杜甫的还要好。
(12)、七岁就技惊四座的他,却一生为小吏,颠沛流离,空有满腔抱负而无从施展,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撸瑟”。
(13)、历经数次落榜,李绅终于中了进士。那些年适逢李锜作乱,李锜恃宠揽权,骄横不法,包括李绅在内一系列官员对其嗤之以鼻。身怀文人的傲气李绅不愿与奸人为伍而下狱。李锜被诛后李绅到无锡惠山修养了一段日子。为了权力,李绅卷入了牛李党争,最终站在李党的他被贬谪到了南方,历任多地刺史。途中过荆门时,他写下“惆怅忠贞徒自持,谁祭山头望夫石。”心中所秉持的忠贞,似乎轻薄了起来。
(14)、而我们白居易的这个粉丝却不简单,他刺的字可比岳飞多了去了:
(15)、回顾骆宾王的一生,画面似乎显得暗淡而沉闷,然而,光是那首《咏鹅》,就绚丽了千百年来,无数国人的童年生活。
(16)、骆宾王的名字,以及字“观光”,出自《周易》之“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
(17)、他的灵魂,虽云游四海,孤独千年,却从未后悔。
(18)、事实却是,安娥错了。那是农历十ー月的一天,安娥被守在传达室的母亲“捉住”,过了几天就被带回保定,不许她离家。
(19)、(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简单明了的事物
(20)、有学懂了“一个甲子”的童鞋说是1958年,无脑群众纷纷表示支持。这也不意外,读过前文的朋友应该记得,对于1949这个节点并没有人熟知。
2、妇孺皆知的读音和组词
(1)、家喻户晓: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意思是偌大的天下不可每家每户都知道。
(2)、作为名门望族的大小姐,安娥有着幸福的童年,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新旧思潮的碰撞,鼓荡着她叛逆的心。20岁那年,几经痛苦抉择的安娥毅然与家庭决裂,走上革命道路。曾任国会议员的父亲在遗嘱中写明,他没有这个女儿,说他虽不满现存的政府但他觉得应努力改良,不应去推翻它。
(3)、有钱又闲的人,一般喜欢收藏东西,道王也是这样,不过,他的品味更高一些,除了喜欢收藏东西,更喜欢收藏人才。
(4)、尽管大熊猫的形象妇孺皆知,可是,它们却一直以来远离人类的视线,离群索居于野外。
(5)、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懈,放松。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6)、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7)、捎带手地,批判一下汉字简化。“子鼠丑牛寅虎……”,意思是不是说牛长得特别丑呢?孩子们大多表示赞同,属牛的有点不高兴。
(8)、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9)、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要残酷得多。在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神童,后来大部分都混得不怎么样。
(10)、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11)、安娥除了进行采访,有时还为史沫特菜担任翻译。这段弥足珍贵的战地采访经历,后来被安娥写成日记体访问记《五月榴花照眼明》。在访问记中,安娥以细腻详尽的笔触和满腔的革命热情讴歌了新四军鄂中部队和游击区如五月榴花一样耀眼的光明,被曾担任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的任质斌同志称为“不可多得的报道新四军的力作”。
(12)、所以唐朝这些读书人,这些诗人都很喜欢说我是出生在一个高贵的门第的,我这个家庭很了不起,这是一个习惯,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大家都这样说。
(13)、——这就是著名的白居易“幼识之无”的故事了。
(14)、这一年,英国公李敬业以支持李显为名,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集了十万人马,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
(15)、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小姑娘听后,想了一下说:“如果能把几个铜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来与安娥商量,安娥就在歌词里添上了句“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歌一边卖报,报纸卖得又多又快。
(16)、顾况不禁嬉笑道:“首都长安的物价可贵了,尤其是这房价,要想在这个地方住下来,可大不容易啊!量你一少年,怎么也敢叫‘居易’还敢白住?”
(17)、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18)、雷锋叔叔虽英年早逝,但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伟人了,他的精神是无垠的。
(19)、“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
(20)、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生前身后都诗名远扬的大诗人,竟然绞尽脑汁为自己的家世编织了一个弥天大谎,引来后来的无数诟病。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妇孺皆知读音是什么
(1)、老僧思考片刻,说:“何不试试‘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2)、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的心理预期是元旦、五六十一。不成想代沟实在太大,居然命中率为零!
(3)、白话译文:每次提起他的名字,湘鄂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4)、他在文化上面是什么文化他就是什么人。所以白居易虽然祖先是胡人,一点都不影响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
(5)、就这样,经过了半个学期的轮番轰炸,这个农历的话题终于告一段落。每逢借得上力的时点,什么重阳、冬至、超级月亮啥的,也尽量抓来附衬着。为了让他们的生活里能有这个东西,我还定下了每天轮流在黑板角上写日期的规矩。
(6)、她非常着急,捶胸大哭,心里想:这怎么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救了,这样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有脸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
(7)、的确,量长安城的房价再高再贵,人家白居易一首诗一百两银子也是轻而易举就能应付的。
(8)、奉礼郎品秩从九品上,相当于现在的主任科员。简单说来,就是朝廷举行大典时的“礼仪先生”,后来的“诗鬼”李贺,也干过这个工作。
(9)、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10)、在民间,白居易的诗歌显然要比李杜的大作更流行,更深得民心,那简直就是孺妇皆知,甚至可能就连三岁小孩都能够背诵他白居易的诗作。
(11)、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12)、(近义词)尽人皆知、老妪能解、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13)、关于白居易的诗歌在国外的影响,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14)、(200湖南)两栖爬行动物通过冬眠或夏蛰以抵御严寒酷暑;昆虫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鸟类借助长途迁徙或更替羽翼适应气候的变化。这都是_____的事。
(15)、《还珠格格》这个电视剧,现在可是妇孺皆知呀。
(16)、好玩的骆宾王,引起了一个更加好玩的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道王李元庆,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17)、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很少人知道。
(18)、骆神童一点也不客气,他文不加点、挥笔而就,一篇《请陪封禅表》热辣出炉,把皇上吹得自己都不好意思,立马表示:“这篇文章事实求是地总结了大唐各项建设的伟大成就,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19)、上海沦陷后,安娥辗转来到武汉,投入到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筹备工作中。
(20)、你在哪儿听到这么愚昧的鬼话?-路人皆知,你觉得呢?
4、妇孺皆知读音和用法
(1)、1940年夏,安娥由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老河口经安康到达陕南城固,在那里遇到了逃难的母亲和哥哥一家。那次,安娥决定把儿子田大畏带回重庆。在到达褒城准备登上开往成都的军车时,她和田大畏被一名军官拦住了,安娥情急之下把皮包里的战地记者证件拿出来,希望能得到军官的通融,但是行不通。正在安娥一筹莫展之际,那位军官看见记者证里夹着的一张名片,得知站在面前的这位女土就是《渔光曲》的作者,马上态度大变,连说“久仰久仰”,还热情地请他们上了车。车队到达成都之后,军官又联系好另一列车队送她们到达重庆壁山。那天,安娥又惊又喜地对田大畏说,想不到《渔光曲》还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一路把母子俩送回了家。
(2)、安娥天资聪慧,18岁考入北京国立美专西画系。
(3)、非但如此,若论起当时对外国的影响,也是我们这位大诗人领先,超过了他李、杜两人,这个人就是白居易。
(4)、一周一次怕是解决不了问题了,我调动了我的所有课时资源,开始集中火力办大事。
(5)、怪可悲的是不是?“醜”,一个跃然纸上的酒鬼,这么好的字,这么好的教育,就这么没了。
(6)、一些美国的超级明星,像是篮球伟人麦可乔登已经成了全世界妇孺皆知的人了。
(7)、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简单明了的事物。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00字内容72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