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方法
1、关于读书的方法的作文
(1)、说实话,在我30岁之前,你要问我我都看过什么书,我只能说出我读过的六本书的名字,知道这一事实的我惊呆了,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2)、如果我们在一年内,集中阅读一两个主题,将该主题下的所有著作都阅读一遍,那么我们对该主题的掌握和理解一定会得到强化。《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就是在一年内集中进行有关读书技巧的主题阅读,再对掌握的方法进行实践总结,最后写就了《高效能阅读》这本书。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读书要有“读书之道”?
(4)、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在《宛如一部小说》中提到的“读者权利”,被原尻淳一收录在《高效能阅读》中,具体是以下十条权利。
(5)、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目的,你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从中得到些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必须要先清楚自己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在阅读速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6)、看书一目十行,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一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用浏览。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的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不错。
(7)、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8)、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知道学的是什么,想要学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情来学,拿到什么就学什么。
(10)、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略读: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11)、有些书,可以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些书,可以教会我们工作上的技能;有些书,可以塑造我们的世界观。。。。。。
(12)、工作阶段读书、学习的目的主要用于工作中。要想把工作干好,必须不断学习,而且要学以致用,立竿见影。
(13)、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14)、发问:通过阅读提出问题,以引起学习、探索的兴趣,便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5)、自学。高中阶段,课堂上准备一本薄弱科目自读书,如果老师讲的内容已掌握,那就不听了, 看自读书。所以我每个科目都是良性发展,没有偏科。
(16)、复习:读完一章或一节要有小复习,读完全书要有总复习,对全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和系统连贯,以全面领会掌握和加强记忆。
(17)、一是阅读的文章篇幅短小,在5-10分钟内能看完,读一个小故事,一首诗词,甚至语录体的书均可。
(18)、初级读者是指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或者不太擅长读书的人。养成阅读习惯,先从降低阅读的门槛开始。门槛降低了,可以增加买进门的信息和欲望。《高效能阅读》介绍的“读者权利”,就是有效减轻初级读者心理负担的特效药。
(19)、初中阶段,课程多,难度系数较大,部分家长没有办法辅导,可以陪伴看网课,在线学习,关键要陪伴督促实打实的学习,不要欺骗自己。初初三的学生基本上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按照已经具备的经验进行学习。
(20)、书,是前辈们对于知识的总结,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好老师。
2、关于读书的方法的名言
(1)、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部《昭明文选》,毛泽东上学时读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读过,上世纪六十年代读过,到了七十年代还读了好几次。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2)、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不只是获取信息,如何使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为己所用,这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则。书中的89个技巧涵盖读书的方方面面,小到工具的选择,大到云端数据库的建立,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部分阅读即可。
(3)、有时候书中可能有很多大段式的内容,让你觉得很棒,但无法一一抄写。那就可以用做记号的方式来做笔记。选自己喜欢的笔、自己喜欢的标记方式,来记下以后可以重读的部分。
(4)、我读的基本上都是非虚构类书籍,内容涉及创业、市场营销、心理学、人类行为和个人发展。
(5)、总之,读书是一门学问,有些人读的好,有些人一而再再而三读一本书,就是读不通,这就要思考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的问题了。
(6)、如果目的性较强,希望能够在书中得到某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希望自己能够快速地读完一本书,可以先看目录,再翻阅书中的一些重点挑着来先看,重点内容才是核心的精华.这类书比如各种技能类的书、或者是工具书,为了节省时间的目的,并不用逐个字逐个字认真地去阅读,这种方式略显生硬,也不能够满足当下迫切获取知识的需求,快速地阅读,弄清楚一段内容之中的核心内容以及要表达的观点,就能够得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7)、你可以在读过的书中摘抄让你最心动的一句话。或是记下你读过这本书的感受,培养习惯非常重要。
(8)、不可读死书,不可死读书。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书本知识是辅助,劳动生产生活实际才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主阵地。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如果远离社会,远离社会生活实际,"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为民族复兴大业、国家发展大计而读书,这书将读得毫无实际意义。
(9)、陶渊明读书只领会要旨,不会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的连饭也忘了吃。
(10)、从这个清单中,我从我已经拥有的或我可以轻易得到的书开始阅读,然后我买了其他的书,基本上遵循一个标准——便宜。
(11)、劳逸结合。读书不是轻松事,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眼睛需要保护,不可长时间坐着不动,需要学习与活动手脚、调节休息有力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学而无用,不如不学。这其实与前面说的"学习目的"似乎是同一个问题。而这里我要说的是,光阴似箭,人生苦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或对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有益,或对帮助他人有益,或对提升自己有益,或对发财致富有益,……等等。如果纯粹娱乐消遣,毫无功利性,其实是费力不讨好,与其如此,不如去健身,不如如交友,不如去"采菊东篱下"……
(1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可以根据孩子喜欢游戏、喜欢比赛这个特点,每周给孩子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跟家长或者自己的同学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多,如果孩子胜利了,就要给他物质奖励。
(13)、他第一遍读《汉书》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
(14)、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翻书柜发现了一本《三国演义》,当时被里面的插图迷住,又尝试着阅读,然而文体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显得过于艰深了。恰好这时我父亲看到了这一幕,就告诉我:你还太小,先不要看这本。转而塞给我一本《上下五千年》,找出东汉三国的那一册,果然看起来轻松多了。后来又看了《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在这个基础上,我在比一般小孩早得多的年纪,就自己通读了正式版本的《三国演义》。
(15)、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一半来源于生活,一半来源于书籍。
(16)、我们很少有人能过目不忘,大多数是读过就遗忘了,脑海里只有一些或残缺或浅浅的印象。
(17)、历代学者都主张思与学的统一。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学就是包括读书在内的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则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19)、因为学习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是需要持续的。所以要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不能有时候想学了拼命的学,加班加点的学,牺牲睡眠时间。这回你想第2天甚至是第3天的学习。也不能有时候不学就拼命的去玩,去打球,这都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0)、⑴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六法”:
3、搜集两个关于读书的方法
(1)、再读:即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2)、每当你发现自己在大多数人一边时,就是停下来反思的时候了。
(3)、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4)、准备一个写你自己的想法笔记本,平时你在与人聊天、看到的广告、电视中提到的你感兴趣的人物或是事件时,就记在本子上,以后可以找相关的书来看。根据这些,来发现自己的需求,并找到相应的书。
(5)、但是,跟我一样,数百万的人也都遵循着同样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塑造我的想法,使我的想法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这是很危险的。
(6)、浏览:审阅标题、目录、前言、后记,粗读内容,发现重点难点。
(7)、读书,除了读以外,更要会选书,要读适合自己的书。
(8)、《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是日本的原尻淳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他阅读了上百本有关读书方法的著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去粗取精,最后将这些读书的实用技巧汇集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中。除了这本书,他还与其他作者合著了《”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和《整理的艺术3》。
(9)、幸运的是,你读的书越多,你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越强,很快你就会列出自己的读书清单。
(10)、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11)、选对书籍很重要。手中的书籍是不是你必须要读的?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版本?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读来读去,读不到正点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一些人盲目读书,为了读书而读书。你是农民,对你有用、你最能接受的当然是农科知识类书籍,当然也不排除消遣类、提升自我修养类的读,但我认为和问题的“有效”说不相干;你是学生,国家分阶段推荐的必备书目就是你的主读方向,你可以拓展,可以延伸领域,但是仍不可盲目;你喜欢养花,那么花卉类的书目可谓琳琅满目,哪些是正版?哪些是一家之言?你必须有鉴别。
(12)、因为我想通过阅读学习很多东西,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让我难以决断。
(13)、因此,他认为这三个时间段,最适合用来读书。
(14)、书的种类多种多样,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精品书呢?
(15)、厘清几个概念 高速:从阅读意义上讲就是快速读完一本书; 有效:是从阅读效果上定义,读进去了,吸收了、消化了。
(16)、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历史和现实中,读书虽多,但脱离实际死读书,最典型的要数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括,他是名将赵奢的儿子,喜读兵书,谈起兵法头头是道。秦国攻打赵国时,赵军在老将廉颇指挥下,坚壁不出,秦军难以取胜。后来秦施反间计,赵孝成王撤廉颇换赵括。赵括反守为攻,盲目出击。结果,不到50天,40余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中箭身亡。
(17)、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决定根据RyanHoliday和DerekSivers等我信任作家的建议,把我想读的书列一个简短的清单。
(18)、新形势下的高效、有效备考研讨会(河北正定中学)24-25(1)
(19)、所有书都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读,读完和没读差别不大;囫囵吞枣的读书,一知半解,也不能很好的消化。
(20)、这个事实和下述我关于读书方法的意见让我减少看书频率。
上一篇:超好的个性签名男生86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