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钻进风箱里歇后语下一句
1、老鼠钻进风箱里后面一句是什么
(1)、老鼠睡猫窝——送来一口肉(比喻没费力气,得来意外的收获)
(2)、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比喻受多)两方面的抱怨或责难。或两头不讨好)
(3)、很快厨房里就飘出榆钱馍的香味,母亲知道我肯吃,榆钱馍出锅是总是先给我拿出来一个,我捧着热腾腾的刚出锅的榆钱馍来回地在手中上下倒换,等不及温度降下来就开始大口地啃,嘴巴里经常不小心嘘出水泡来。如果再放上蒜汁、葱花之类的调味品,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我们,简直就是天下最奢侈的美味。
(4)、点击☞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生字组词汇总
(5)、解释:老鼠是五害之人人痛恨,老鼠出现在街上自然人人都打,比坏人出现人人都不待见。
(6)、两头受气→气壮如牛→牛衣岁月→月下风前→前庭悬鱼→鱼尾雁行→行浊言清→清廉正直→直捣黄龙→龙马精神→神怒人弃→弃其余鱼→鱼贯而行→行满功成→成一家言→言为心声→声气相求→求死不得→得月较先→先言往行→行不逾方→方刚血气→气吞湖海→海涵地负→负才使气→气得志满→满面含春→春光如海→海阔天高→高躅大年→年谊世好→好梦难成→成人之善→善门难开→开国济民→民胞物与→与日俱积→积甲如山→山阴乘兴→兴致勃发→发愤忘食→食方于前→前庭悬鱼→鱼贯而进→进退裕如→如风过耳→耳鬓斯磨→磨砺自强→强兵富国→国泰民安→安心乐意→意在笔前→前功皆弃→弃逆归顺→顺天应人→人莫予毒→毒手尊前→前因后果→果于自信→信赏必罚→罚不当罪→罪恶昭彰→彰善瘅恶→恶贯满盈→盈科后进→进退两难→难分难解→解甲归田→田月桑时→时和年丰→丰取刻与→与世偃仰→仰人鼻息→息息相通→通权达变→变化无穷→穷途末路→路不拾遗→遗臭万年→年深日久→久悬不决→决一死战→战天斗地→地利人和→和而不唱→唱筹量沙→沙里淘金→金屋藏娇→娇生惯养→养精畜锐→锐不可当→当头棒喝→喝西北风→风雨同舟→舟中敌国→国色天香→香火因缘→缘木求鱼→鱼龙混杂→杂七杂八→八拜之交→交头接耳→耳鬓斯磨→磨砖成镜→镜花水月→月旦春秋→秋高气爽→爽然若失→失惊打怪→怪诞不经→经久不息→息事宁人→人言啧啧→啧有烦言→言必有中→中庸之道→道路以目→目瞪口呆→呆头呆脑→脑满肠肥→肥马轻裘→裘弊金尽→尽力而为→为富不仁→仁至义尽→尽心竭力→力透纸背→背道而驰
(7)、歇后语举例: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老虎头上拍苍蝇--找死;狗捉耗子--多管闲事;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顶了石头唱戏--吃力不讨好: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认自己人: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8)、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九:“谢庆元像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气得跟鸭公子一样,喉咙都嘶了,倒在床铺上,哼天哼地。”
(9)、“紫陌东风飞度笑,榆钱串串谁缀满?”又到了榆钱儿满树的季节,品味着“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满天做雪飞”的诗意,回味着榆钱儿的香味,想念起母亲做的榆钱馍的味道,心里涌过一阵阵暖流,突然之间,感觉自己似乎饱饱地醉了……
(10)、我不高兴了,噘起嘴说:“我就要拉,我就要拉!”
(11)、榆钱可食用的日子,大概只有十几天光景。等榆钱结籽了,颜色就会变得苍白。风吹之处,那白色的圆片儿便如蝴蝶般地飘飞。散落成漫天的诗意,柔美着一个个春天的情思。就像清代词人王鹏运在《点绛唇·饯春》中所言:“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
(12)、榆钱也为无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铭记,描写榆钱的诗句不胜枚举。唐代施肩吾有诗云:“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宋代欧阳修写过“杯盘汤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还有“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夜月一钩凉蕙帐,春风十万散榆钱。”“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古老而深情的榆钱梦,不知曾徘徊在多少人的眉间、心头、笔下。
(13)、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
(14)、猴猴子爬树——拿手好戏猴子长角——出洋相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猴子的脸——说变就变猴子看书——假斯文
(15)、卖水的看大河――尽是钱卖炒勺的――拣有把握的来
(16)、虎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老虎下山——来势凶猛老虎上山——谁敢阻拦老虎上街——人人害怕老虎长了翅膀——神了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17)、(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吃气)王厚选《古城青史》下四〇回:“‘猴儿腮’好不倒运,挨了‘主子’的打,又挨了上司的骂,老鼠钻进风箱里一一两头吃气,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18)、耗子啃皮球--------------客气
(19)、蚂蚱上豆架――小东西借大架子吓子蚂蝗的身子――软骨头
(20)、鸡鸡屙尿——没见过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鸡毛做毽子——闹着玩的鸡孵鸭子——干着忙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鸡蛋壳发面——没多大发头
2、老鼠钻进风箱里后面一句是什么歇后语
(1)、狗狗吃王八——找不到头狗扯羊肠——越扯越长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狗吠月亮——少见多怪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2)、中华文化中的诗词曲赋和楹联就是运用了汉语的音乐美而举世无双。
(3)、故事类。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如:
(4)、老姨说:“拉风箱有什么好玩的,烟熏火呛的,俺娃不拉。”
(5)、所谓白话,是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它包括古白话和现代白话。古白话是在唐代、宋代兴起的一种书面语言。著名的宋代话本小说,元、明、清三代的白话小说,以及元杂剧剧本、明清传奇剧本,还有唐代用来宣传佛教经典和教义的特殊文体“变文”,都是用白话写成的。古白话的主要功用和主要成就,体现在小说艺术和戏曲文学两大方面。此外,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宋代程朱理学,其主要著作也是用接近白话的语体文写成的。
(6)、又如南唐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明白如话的文字,生动而深刻他表现了亡国之痛。
(7)、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8)、(比喻双主旗鼓相当,不分胜负、高下、优劣。)
(9)、兔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兔子的腿——跑得快兔子的耳朵——听得远兔子的嘴——三片儿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兔子撵乌龟——赶得上
(10)、点击☞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生字组词汇总
(11)、上弦的月亮――两头尖(奸)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2)、我用麻绳提溜着装满榆钱儿的竹篮子缓缓地送到地面,娘娘腔接过篮子又抓了一把榆钱儿塞进了嘴里继续孬吃。树上的我却开始发愁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我而言,上树容易下树难,别看我上树的动作还凑合,下来的时候可真是不堪回首不忍描述的。村里的小伙伴爬树就像猴子一样上上下下,而我从树下下来只会紧紧地搂着树干,大腿夹着、胸脯蹭着、肚皮画着从树上秃噜下来的,每次爬树下来,自己的肚皮上、大腿上都会划出无数条又浅又长的擦伤,经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痕。
(13)、解释:发面一般都是用温水,发面需要一定的温度,用冷水发面自然没有多大变化。
(14)、“白话”词汇丰富多彩,“白话”作品姹紫嫣红。
(15)、白话谚语:湿手捏了干面;针尖对麦芒;一捶子的买卖;打破沙锅问到底;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三句话不离本行;人在讧湖,身不由己;棋逢对手;秃子头上的虱子;瞎猫碰上死耗子;猪八戒照镜子;竹篮打水一场空;快刀斩乱麻;纸老虎;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6)、王八倒立――上面有个规定(指上级下来的规定)
(17)、蚂蚁嘴碾盘――嘴上的劲蚂蚁爬扫帚――条条是路
(18)、满身沾油的老鼠往火里钻——哪还有它好过的(比喻日子很不好过。或十分不好受)
(19)、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文学语言是在当时江南官话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口语、溶合了文言成分加工提炼而成的,具有朴素生动、精炼合蓄的特点。其中的人物对话,能非常生动贴切地表现不同身份、性袼、职业的人物形象。
(20)、耗子在窝里藏粮----------有备无患
3、老鼠钻进风箱里歇后语后面一句是什么
(1)、因为:风箱是从两边拉扯进风来点火助燃的设施,,如果有老鼠钻进了风箱内部,它必然是两面受风的;所以人们用风箱里的老鼠来比喻夹在矛盾双方之间两边受气的可怜人。
(2)、孟获归降――口服心服孟姜女寻夫――不远千里
(3)、盲公打灯笼――照人不照己盲公戴眼镜――装样子的
(4)、裤裆里摸黄泥巴――不是死(屎)也是死(屎)
(5)、打死老鼠喂猫------------恼一个,好一个(比喻得罪了一个,交了一个)
(6)、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比喻后果十分惨重)
(7)、这里再看一小段元代杂剧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夫人、长老上,去)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说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8)、麻雀飞到旗杆上――鸟不大,架子倒不小麻雀飞到糖堆上――空欢喜
(9)、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八十岁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10)、龙两个人舞龙——有头有尾龙头不拉拉马尾——用力不对路叶公好龙----假爱龙灯胡须——没人理龙船上装大粪——臭名远扬鲤鱼跳龙门——高升
(1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大量运用骈偶句,井夹有散句的一篇因情赋声,情韵并茂的名篇,其中有哲理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是“文言”文中的“白话”句,在文言文占统治地位时期,从许多名篇中可以看出有用“白话”作文的趋向。
(12)、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13)、腰里别着个死耗子--------冒充打猎人
(14)、冬天屋檐下的洋葱头————根焦叶烂心不死
(15)、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比喻越来越不宽裕)
(16)、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如:
(17)、满身沾油的老鼠往火里钻--哪还有它好过的(比喻日子很不好过。或十分不好受)
(18)、“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每次听到程琳唱的《采榆钱》,都会勾起我童年里关于榆钱儿的回忆。
(19)、风箱,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且并不塌缩,再拉动其体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空气通过输风管,进入熔炼炉中。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长方形活动木箱构成,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这是个极简单而又聪明的发明。
(20)、风箱里的老鼠------------尽受气
4、老鼠钻进风箱里后一句是什么
(1)、老鼠啃碟子――全是瓷(词)老鼠碰见猫――难逃
(2)、地老鼠跑江南------------走路不少,见天不多
(3)、风箱基本结构: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而入橐;压缩木箱,箱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口而进入到输风管,最后再进入冶炼炉中,用于烧火作饭。
(4)、说来惭愧,小时候的我不仅是个旱鸭子,爬树也只会上,不会下。每次捋榆钱儿都要先慎重地选择一个榆钱既集中、又能保证安全的树枝。为了省力气,我会让娘娘腔蹲在树干下,自己腰上挎着竹篮子,然后踩上娘娘腔的肩膀,笨手笨脚地搂着树干,蹭着肚皮一下接一下地爬上高高的榆树,经常踩得娘娘腔龇牙咧嘴哇哇叫。爬上榆树站稳了,把篮子固定好,看着榆钱儿一嘟噜一嘟噜地挂满枝头,晶莹碧透,不由得联想起榆钱馍的味道。于是就开始捋近处的榆钱儿,捋下一把把榆钱儿放进竹篮子里,甚至大着胆在树上走动几步。附近的榆钱儿捋得差不多了,就小心地探着身子把远处的小树枝拉过来,慢慢地继续采摘,很快就能把篮子摘满。
(5)、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棉花里藏针――柔中有刚
(6)、因风箱两头都是由活门构成,从外面很容易经活门进入,但进入后两头都很难再岀来,所以才有了这句歇后语。
(7)、现代白话就是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书面语言。现代白话是在“五四”(1919年)新文化运动中经过文化革命和斗争而形成的,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绚丽多彩驰名中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茅盾的小说,郭沫若的诗、历史剧,冰心、张爱玲的散文,周作人、林语堂的小品文,曹禺的话剧剧本等等,都是用现代白话文创作出来的作品。至于我们今天的各类文学作品、文章,也都是白话文。
(8)、榆钱儿是榆树的果实,刚长出来的榆钱儿为淡绿色,成熟后慢慢泛白,最后随风飘落。榆钱儿边缘略薄,中间藏籽儿的部分鼓出,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又因为它是“余钱”的谐音,所以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村里人戏称榆树为摇钱树。
(9)、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0)、免责申明:本音频、视频和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等公共合法渠道,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1)、表面上是说想象中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扩展资料:歇后语
(12)、歪嘴佬吹喇叭――调子不正外甥披孝――无救(舅)
(13)、(①比喻公正。②公平、合理。)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14)、(《山乡巨变》)谢庆元象是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气得跟鸭公子一样,喉咙都嘶了,倒在床铺上哼天哼地。谢庆元没有作声,只听那一头又说:“人家好意,关照你去找李支书,你说:‘我不愿意,’好体面的角色,真是茅房屋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5)、现代白话除了通俗易懂之外,还具有词汇丰富、语音优美,富于表现力等许多特色。现代白话的词汇如恒河细沙,像灿烂星空,其中有鲜活的口头语言,日常生活用语,有丰富多彩的成语,谚语,歇后语,行业术语,外来语,以及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新语汇。现代汉语拥有衡量某种语言是否发达的大量近义词,从而使现代汉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客观事物和思想感情。例如表示不同的叫声就有许多近义词可供选择,有虎啸,马嘶,犬吠,狮吼,狼嗥,蝉鸣,猿啼,鸟嘤,黄河在咆哮等等;对事物的呼叫又有各种同义词来表达,如叫牲口用“吆喝”,对人用“喊”,向远处叫,用“呼”、“唤”、“呼唤”等等。大千世界,万物皆异,这就要求语言能用千差万别的“近义词”描写出尽态极妍的世界,汉语就能够用丰富的词汇描写出各种感情色彩的事物。如“瞟他一眼”、“瞥他一眼”、“瞠目结舌”,还有“膽仰”、“仰望”、“俯视”、“俯视”、“鸟瞰”、“参观”、“观察”、“廵视”、“注视”……,这些都是眼睛的动作,表示“看”,但意思却不相同。足见我们汉语的近义词多么丰富,它能把我们的思想感情表达得非常细致、贴切、严密。
(16)、冬天屋檐下的洋葱头————根焦叶烂心不死
(17)、点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
(18)、猫哭耗子――假慈悲毛驴和牛顶架――豁出脸来干
(19)、芝庶地里的老鼠----------吃香(比喻肥欢迎)
(20)、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
5、老鼠钻进风箱里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2)、风箱很大,是用木板做的,被柴火熏得黑黝黝的,箱体前面伸出一个拉杆,还有一个风盖口,中间吊着一个小小的风盖。我想起一句歇后语:“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我想试一试,看它们是怎样两头受气,于是就拉起了风箱。拉风箱很轻松,拉了一下,风盖“噗哒、噗哒”地响了起来,柴灶便扬起一团柴灰。老姨听到声音颠着小脚走了过来,责怪我:“还没点火,拉什么风箱?”一家人全笑了。我也笑了,城里的娃什么都稀罕。
(3)、榆树是先长榆钱儿再长树叶的,一树树榆钱挂满了长长短短的枝条,圆碎嫩绿、成堆成串、紧密相拥,在风中轻轻摇曳。那榆钱又嫩又绿,碎碎的花片间夹着一个个小小的花蕊。微风吹过,那圆圆的叶片,或落在行人的发梢、或落在清浅的水面、或落在老屋的房顶,提醒我们,该上树捋榆钱儿了。
(4)、记得小时候随姥姥回老家,走了二十里山路,来到老姨家。大人们在屋里说着话,我在老姨家四处转悠,转到灶间,我就被风箱吸引住了,几步跳到风箱前,仔细端详风箱的模样。
(5)、父母亲经常给我讲“三年自然灾害”中,村里人为了活命,不仅吃光了村前村后的榆钱、榆叶,就连榆树皮也剥下来充饥。通常树剥掉皮就会死掉,而经历了一场大劫难的榆树竟然没有绝种而顽强地生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很多人对榆钱感恩,因为它们曾经帮助无数的穷人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6)、属老鼠的----------------能吃不能拿
(7)、臼间老鼠——嘴尖牙利风箱里的老鼠歇后语篇2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8)、从小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有重要的帮助。小学生积累和学会使用歇后语,对写作文、语言的表达都有重要影响。请家长们为孩子收藏这些有用的歇后语!
(9)、每到榆钱儿满树的时候,我就跟村里的小伙伴一块儿挎着竹篮子,带着长长的麻绳去捋榆钱儿。榆树通常长得很高大,而榆钱又多长在高处细嫩的枝条上,想要摘到更多的榆钱儿就得会爬树。
(10)、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还有一种是比喻谐音类的,例如:
(11)、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12)、点击☞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生字组词汇总
(13)、麻油煎豆腐――下了大本钱麻线穿针眼――过得去就行
(14)、描写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你一定不要错过!
(15)、本义指老鼠钻进风箱里,会受到来自两头的气流的冲击。用时指两头受指责或被欺压。
(16)、蛇蛇吃鳗鱼——比长短蛇钻到竹筒里——只好走这条道儿蛇钻窟窿——顾前不顾后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蛇入筒中——曲性*在蛇入曲洞——退路难
(17)、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18)、羊羊钻进了虎嘴里——进得来,出不去羊羔吃奶——双膝跪地羊群里跑出个兔——数它小,数它精羊身上取鸵毛------没法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羊憧篱笆------进退两难
(19)、风箱是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活塞、活门构成,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
(20)、兔子尾巴――长不了腿肚子上绑暖壶――水平比较高
(1)、王母娘娘伸手――要凤得凤,要雨得雨王佐断臂――留一手
(2)、不论做什么,先为别人的快乐着想,是超人。先为自己的快乐着想,是凡人。使别人不快乐,自己也不快乐,是笨人。
(3)、冒名顶替――以假乱真没弦的琵琶――从哪儿弹(谈)起
(4)、被追打的老鼠------------见洞就钻
(5)、元音又称“乐音”,发声时不受发音器官阻挡,可以延长发声,可高声,可低声,犹如音乐那样;一个字的发音只有声调的区别,如“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ma用四声读作“妈、麻、马、骂”。所谓“平仄”,就是把四声再分做两类,阴平、阳平为一类,叫做“平声”;上声、去声为一类,叫做“仄声”。 如果在写作时,使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就可以充分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这就更增加了文句的音乐美感。说“东南西北中”,不如说“东西南北中”来得有音乐美。
(6)、写作积累|10大常考主题的作文素材全了,期末考试高分必备!
(7)、谐音类。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如:
(8)、风箱的一头上面有两个进气的小洞,两小块布挡着,像两个小“门帘”,一拉一推进气出气,“门帘”就一开一合不停地动起来。风箱的推杆一推一拉地活动,风箱的箱体从前后两个方向进气出气,所以“老鼠钻到了风箱里两头受气”。
(9)、1-6年级创意暑假作业清单,让孩子收获不一样的假期
(10)、点击☞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生字组词汇总
(11)、卖花的,说花香;卖茶的,说菜鲜――各有一套。
(12)、(钻进风箱的老鼠一两头受气)冯志《敌后武工队》二章:“这时,敌人真像钻进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再也不愿意在这神秘的黑夜里,十分不利作战的地形上多停留一秒钟,像被打的狗儿夹起尾巴朝江城遁逃了。”
(13)、点击☞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看拼音写词语附答案
(14)、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火车拉汽笛――鸣(名)声挺大
(15)、对仗又称对偶,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由两句话组成,每句字数相等,句子结构也相同,并且两句中的词性与平仄相对,在形式上显得十分整齐、有节奏。中华自古在“文言”中的对偶句俯拾即是,现代“白话”也有着大量珠玉般的对偶句。有副趣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问:“袁世凯”三个字怎么对“中国人民”四个字呢?答:袁世凯本来和中国人民不对等么。再有一副漏字对:“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忘无耻)。
(16)、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17)、挎着满满一竹篮子榆钱儿回家,母亲把榆钱儿倒进大馍筐里,仔细地拣去里边的杂物、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掺入适量玉米面、洒上碎盐搅拌匀,做成一个个带窝窝的小面团,放进地锅里上笼蒸,我就慌着往地锅里添柴火、拉风箱。拉风箱很好玩,母亲还教会我一句歇后语: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18)、现代汉语大多以元音收尾,有四个声调,以双音节词为主,听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具有音乐性,语音相当优美,有如歌唱一般。
(19)、老姨说:“那俺娃就拉吧,尝一尝烟熏火燎的味道。”老姨说着抱来一堆高粱秆,往炉膛里塞了少许高粱秆,点着了火。我则拉起了风箱,风盖“噗哒、噗哒”地响了起来,风就从风箱下面的口子吹进锅灶里面;很轻松,一点也不费劲,还富有节奏感,似乎在吹奏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民谣,柴火也随着风箱的拉动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然而,在风箱的助力下,火苗夹着柴烟直往上冒,柴烟熏着老姨,她咳嗽了起来,泪水也流了下来。老姨用衣襟擦了擦眼泪,在烟熏火燎中给我们炒菜做饭。
(20)、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1)、我看着老姨流泪的眼睛,心沉了下去。拉风箱是轻松的,但农民的日子并不像拉风箱那般轻松。老姨没有白面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戚,只做了一锅玉米面煮疙瘩,炒了一盘鸡蛋和土豆丝。但我吃得很香,或许饿了,或许这顿饭有我的一份辛劳。
(2)、姥姥对老姨说:“早就想来村里拉风箱,就让他拉吧!”
(3)、点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看拼音写词语附答案
(4)、解释分析:该歇后语是一条逻辑推理型歇后语,因为风箱的一头上面有两个进气的小洞,两小块布挡着,像两个小“门帘”,一拉一推进气出气,“门帘”就一开一合不停地动起来,所以如果老鼠在风箱里面,就会被开时的风吹动着,闭合时又一次被吹动着,所以说两头受气,类似的歇后语还有:
(5)、买了麦子习笼屉――不蒸馒头蒸(争)日气卖水的看大河――尽是钱
(6)、安禄山起兵――反了4儿童笑话4爱情笑话4法官警察与小偷4医院笑话
(7)、(《红楼梦》五十三回)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客老实人,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红楼梦》六十八回)“谁知越使钱越叫人拿住刀靶儿,越发来讹。我是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
(8)、清代冯梦龙选辑的民歌集《挂枝儿》中有一首《春夏秋冬四季天》:春夏秋冬四季天,有人劳苦有人闲。不论好和歹,都要过一年。春日暖,有钱的桃红柳绿常游戏,无钱的他那里,天明就起来,忙忙去种地。夏日炎,殷实人赏玩荷池消长昼,受苦人双眉皱,挑担沿街串,推车走不休。……
(9)、这时候娘娘腔就会在树下嗷嗷叫地喊我,我顺手折下一枝榆钱抛到树下,娘娘腔赶紧捋下来满满的一大把榆钱儿,捧在手心吹两口,吹去上面的绒毛,就塞进嘴里大口地咀嚼。榆钱儿生吃很甜,越嚼越香,甜甜的清香便绕着舌尖儿,慢慢地沁入心脾。娘娘腔却是狼吐虎咽地吃完手中的榆钱儿,仰着脖子扯着嗓子接着喊:“再给我掰一大枝子下来!”
(10)、元朝以曲为胜,也都是用“白话”来表达,如散曲家马致远写了不少散曲,如,《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曲小令,在短短二十八个字里,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11)、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比喻受两方面的抱怨或责难。或两头不讨好)
上一篇:感恩祖国手抄报图片模板114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