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30句
(1)、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2)、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
(3)、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么它就是勤奋;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它就是实践。
(4)、山谷擘窠书,学《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
(5)、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6)、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7)、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0)、10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1)、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3)、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14)、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5)、融,和乐、怡适。筋之融结在纽转,讲的是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连接得是否和乐和怡适,靠的是各点画之间的连接和系带。
(16)、“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17)、国宾礼书法家观山行书书法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2、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图片
(1)、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2)、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
(3)、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5)、1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6)、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7)、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8)、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9)、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10)、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1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12)、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3)、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14)、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5)、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区思想才行。——茅盾
(1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18)、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19)、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20)、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3、最励志的书法名句
(1)、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下妥协的圆融。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
(4)、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5)、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6)、1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7)、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8)、1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巴尔扎克
(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0)、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11)、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12)、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3)、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4)、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书法名人名言书法名人名言
(15)、胡兰成晚年给朱天文写信,谈到书法:“书法与能乐及剑道等同,必有师承。中国清末以来的大书法家有康有为、李徐、马一浮、李叔同、吴昌硕、郑孝胥等几位,及我的先师周承德先师。”
(16)、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17)、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18)、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1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4、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集
(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3)、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4)、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味。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6)、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
(7)、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8)、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10)、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1)、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趁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12)、别人心胸狭窄、急躁,那我就用宽容恢宏的胸怀对他。如果别人阴险邪恶,那我就用正直、开阔的胸怀对他。
(13)、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
(1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5)、1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巴尔扎克
(16)、又说:“议论一个人要带有几分质朴厚重,不单单是为了远离灾祸,也是给他留下一点面子,也是触发他悔悟的好时机,保留他面子留有余地,向天地的包容之气一样。”
(1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18)、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1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0)、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5、书法经典名言名句大全书法作品
(1)、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
(2)、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3)、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4)、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5)、立体,字的设立和设置。字之立体在竖画,讲的是竖画在字的结构中的重要性。竖画类似建筑物中的顶梁柱,要力强坚固,否则的话,字就会有失稳性。
(6)、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7)、“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8)、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0)、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11)、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12)、只要你感到是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许就会在眼中变一个样子。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发表?自己对自己倾诉,会使心灵平和。练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展览?凝神屏气地书写,就是与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到学校?做善事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知道?
(13)、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14)、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15)、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1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7)、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1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19)、脉络,血脉与经络。脉络之不断在牵丝,讲的是字的笔画与笔画之间应具有映带关系,主要看牵丝。
(20)、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1)、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
(2)、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学习是围绕着历代名家法书(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进行的,但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但古代无名氏的作品被纳入学习体系,而且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也被作为临习的典范。
(3)、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4)、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5)、藏书再多,倘不阅读,就是一堆废纸;读书再多,倘不应用,就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蕾。
(6)、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7)、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8)、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9)、再多的否定,在事实面前总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时间越少,我做的越好。要想达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是啊,没有一蹴而就的理想,只有踏踏实实的跟上,哪怕是前路似虎,我依旧傲然挺胸,就像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保尔仍然是我们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强者。
(10)、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11)、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
(1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3)、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14)、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孙过庭书,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15)、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7)、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8)、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上一篇:孔子坚持名言60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