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造句

1、退避三舍造句小学生

(1)、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2)、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听信了谗言,把太子申生杀死,后来还要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听闻此消息,重耳立刻从晋国逃走,流亡在外,后来逃到了楚国。当时正是楚成王当政,他设宴款待重耳,并问:“要是公子能够顺利返回晋国,你将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宝玉丝绸、男女仆人,您都有了;兽毛、鸟羽、象牙、皮革,也都是贵国的特产。那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

(3)、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2)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应该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5)、近义词:委曲求全、避君三舍、远而避之、望而生畏、退徙三舍

(6)、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7)、(拼音):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8)、(7)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9)、(23)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退避三舍哩!

(10)、(16)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11)、释义:(军队)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形容进军的顺利。

(12)、(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3)、(解释):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14)、于是,在与楚国交战时,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15)、(2)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16)、释义:意思是针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17)、时间回到公元前636年的晋国,当时晋文公重耳终于结束了19年周游列国的流浪生活,而重新回到晋国执政。面对自己离开了19年而衰败的晋国,晋文公一心只想恢复晋国昔日的实力。

(18)、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提高文化素养。

(19)、(举例造句):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20)、虽然,临阵后退确实会打乱自己的阵型乃至导致士气大跌,但好处也同样存在。

2、退避三舍造句四年级

(1)、(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2)、(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他这个人很让人讨厌,在聚会上我总是对他退避三舍。

(4)、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于是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打败了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5)、成语使用: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抢劫

(6)、(6)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7)、引证释义: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我根据数日来的长驱直入,满相信着先头部队是已经进入了武昌。”

(8)、(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9)、特别说明:曹灿杯所有的公益学习交流群是一样的功能,已入群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10)、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11)、(1)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12)、“退避三舍”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不能食言。后来,人们用“退避三舍”来形容为了避免冲突,而向对方作出退让或者回避。

(13)、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14)、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周旋到底  灯谜:一再让住房

(15)、(3)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16)、(22)至于我自己,哪怕看管地狱之门的三个头的怪犬也吓不住我,可是有人要请我作客,大摆筵席,那稳可以吓得我退避三舍,我认为这大约是客气地兜圈子暗示我以后不必再去麻烦他了。

(17)、(解释):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18)、而晋文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既信守了诺言,同时也没有出卖国家利益,而是将两者变为了有机统一。

(19)、释义:意思是迅速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形容进军迅猛顺利。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

(20)、(19)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3、退避三舍造句二年级

(1)、退避三(  )本逐(  )路之(  )以置(  )口开(  )东狮(  )三喝四

(2)、(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4)、重耳想了想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都不缺,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国的特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5)、(4)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6)、成语造句: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7)、(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8)、犀牛是种珍贵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

(9)、别忘了,每天粤语版的成语故事都在这里等你哦~

(10)、(解释):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11)、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

(12)、译文:所有一切的回答,都如同针尖对锋芒,没有任何的偏差。

(13)、(20)夏夜,昙花忽然开了,花瓣大大的白白的,在星夜闪烁着丝绒般的光泽,就连星月的辉光也得退避三舍。

(14)、(英文):retreattoavoidaconflict

(15)、就如同退避三舍一样,让曹国复国也有晋文公切实的利益考虑。如果今天晋国贪图曹国的小利而吞并他,接下来其他的中小国家为了避免被晋国吞并自然都会远离自己,从长远来说这才是更大的损失。

(16)、而且成语大多由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演绎而来,富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

(17)、请用成语“退避三舍”造个句,比比看,谁造的句子最棒?

(18)、将“成语接龙并造句”的答案在文末的留言区留言。正确答案将在下一期文末公布。

(19)、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20)、②眼前吃点儿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退避三舍造句简短

(1)、(21)有了自信,人会感到年青,青春会充满活力;有了自信,磨难会退避三舍,病魔会望而却步。

(2)、(3)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3)、(译文):君子穿戴整齐,收人仰视,要是让人们看见了都害怕,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4)、历经千辛万苦,重耳来到了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是一个人才,以后肯定大作为,于是就把他当做贵宾一样,留在了楚国。

(5)、(5)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6)、从今天开始,“曹灿杯”推出(每日成语)栏目,每天遴选一个成语,从正确发音、遣词造句、背后故事等多方面进行解析。

(7)、释义:意思是针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8)、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9)、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0)、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1)、(译文):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主动退让九十里。

(12)、(用法)用作贬义;形容个人或集团变坏。一般作谓语、定语。

(13)、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shè)。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15)、(举例造句):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16)、(1)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17)、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18)、(出自):班固·东汉《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19)、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20)、(解释):(军队)道长距离地、毫无阻挡地向前挺进。形容进军的顺利。

5、退避三舍造句意思

(1)、(13)不用走进去看,仅听到它的嘶吼就足够令人退避三舍。

(2)、译文: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晋文公把军队撤退九十里。

(3)、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4)、接下来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退避三舍,就是早年间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曾受到楚王的恩惠,对此晋文公向楚王许诺:若将来不幸与楚国交战,我愿意自觉退后90里路来报答您的恩情。现在便到了晋文公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刻。

(5)、(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四回:“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直抢上来。”

(6)、(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7)、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8)、晋文公正是看到了退避三舍与让曹国复国背后更大的利益,才做出了放弃眼前既得利益的反常行动。而蓝海就需要我们拥有更高远的格局方能发现,如果晋国只看到了眼前战争的胜利而没有想到长远的占领道义制高点,是绝不会做出临场撤退90里的事情。

(9)、如果你想到了,快快留言告诉我们,花宝将在全部答对者中抽取一位,送出意外惊喜呢~

(10)、成语解释:舍:居住的房子。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用暴力抢夺财物。

(11)、(10)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12)、(白话释义):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度,晋文公把军队撤退九十里。

(13)、(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4)、(出处): 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15)、而利同样也有高下之分。眼前的财务收入当然是一种利,而个人的品牌形象则是一份更大的利,谁不愿意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合作呢?

(16)、(英文): rush off to the front

(17)、可领导者时刻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更何况在两国交锋的时候呢,兵不厌诈,就算欺骗他国都在所不辞,何必要为一句曾经的诺言而束缚住手脚。

(18)、(结构)补充式。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19)、(温馨提示:更多的故事可在“晚安故事”小程序中收听)

(20)、针锋相对,长驱直入,争权夺利,挺身而出,迎头赶上,周旋到底

(1)、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国不仅取得了军事上击败第一强国的胜利,同时在政治上以退为进通过对楚国报恩来向天下证明自己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哪怕在战场上这样万分危机的情况下也同样如此。

(2)、(7)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3)、(举例造句):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4)、(8)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5)、①这次考试不理想,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只要让孩子认真总结教训,下次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6)、近义词:为非作歹、明火执杖、杀人越货、趁火打劫

(7)、退避三舍,读音:(tuìbìsānshè)

(8)、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9)、(11)遇事就退避三舍不是我的作风,我一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

(10)、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放十几年。

(11)、(14)学会了对爱情退避三舍,学会远离生命里那些原本可以躲避的伤害,我已经失去了对于爱情奋不顾身的勇气。

(12)、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3)、(17)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14)、(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5)、(12)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退避三舍。

(16)、(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7)、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

(18)、(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19)、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0)、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奸臣的话,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晋献公要杀他的消息后,连忙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了十几年。

(1)、△ 点击上方听今天的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2)、塞翁失(马)到成(功)成名(就)事论(事)事如(意)犹未(尽)善尽美

(3)、(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4)、楚成王又说:“可是总得用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考虑良久,回答说:“您要是能让我顺利返回晋国,一旦晋楚两国交战,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环保口号标语大全123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