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
1、论语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5)、大富大贵,是我们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而得到的,我们宁可不要。
(6)、(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7)、大意: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领导好别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这样才能服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就不会服气了。
(10)、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1)、(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1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之》
2、论语名句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3)、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提到过“三戒”,即“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大意: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8)、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9)、大意: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1)、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1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3)、(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7)、(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1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15)、君子团结人而不搞拉帮结派,小人只搞拉帮结派而不团结人。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第二》。
(18)、(译文)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论语名句及翻译
(1)、(译文)(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天,至高无上。——《说文》乘云陵霄。——《淮南子·原道》
(4)、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威,畏也。——《说文》
(5)、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9)、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0)、礼,在社会道德中更多的是起着一种约束的作用。做任何事情,是为人处世也好,待人接物也罢,如果不讲礼貌,不受礼的约束,就会变得失控,不文明,不道德,甚至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际之间的和谐。由此可见,人都应该知礼,有礼可使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发展有序。
(11)、(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3)、(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4)、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5)、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17)、(译文)聪明人不致疑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19)、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5、论语名句精选及感悟300字
(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其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一个有志气的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5)、一个人如果立志于实行仁德的事情,便不会去做坏事。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7)、(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8)、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古人起名都有引经据典的习惯。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文论语,武周易”之说。 《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中国人喜欢用《论语》来取名。
(9)、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论语中的名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2)、(译文)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1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4)、(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注释)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17)、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18)、(译文)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9)、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1)、解释:君子待人和顺友善,但不会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虽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却是毫无原则、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宪问》)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把是否对社会有用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而不是钱多钱少,虽然这样有时候难免陷入困顿,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总有一天会得以实现。所以具有君子品性的人,只忧心自己的修为问题,而不在意是否贫穷。论语经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春秋·孔丘《论语·述而》
(7)、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1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1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13)、译文: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14)、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15)、(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6)、1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9)、(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0)、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6)、(译文)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之》
(9)、大意: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上一篇:格言警句大全的百科73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