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
1、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1)、(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3)、(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4)、 成语:所向披靡 (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5)、成语:秋毫无犯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6)、(冰天雪地):形容气候严寒,冰雪漫天盖地。如:北极地方,整年都是冰天雪地。
(7)、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8)、(莺吟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9)、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10)、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11)、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12)、(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13)、成语:胯下之辱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4)、(释义)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
(15)、例句: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16)、(全6册)商城售价¥89 市场参考价¥240
(17)、楚才晋用。晋平公时,楚国大夫伍举和蔡国大夫声子交情极好,伍举因故逃奔郑国,声子因公要去晋国,途径郑国时两人相遇。声子对伍举的遭遇甚感不平,建议他先到晋国避难。办完事后声子马上去楚国,见到了老朋友子木。当子木问到“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先说“晋卿不如楚”,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然后晓明利害,说服子木招回伍举。可见晋国在招揽和使用人才方面确实有一套。
(18)、公元前632年晋国为了救遭楚国侵略的宋国,发兵攻打楚的同盟国曹、卫,楚将子玉派使者以从宋撤兵为条件,要求晋国也不要再难为曹、卫。晋国暗许曹、卫来离间两国与楚的关系,并扣押使者,以此激怒子玉撤出宋国与晋交战。晋军以战车七百辆,联合宋、齐、秦,与楚军对峙在今山东堙城西南的城濮,晋文公问大臣狐偃如何战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另一位大臣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竭泽而渔”,就是把池水抽干来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可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19)、 成语:以一当十 (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20)、(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西风落叶):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2、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成语
(1)、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2)、(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3)、到了齐国后齐桓公对重耳非常礼遇,将宫室女子齐姜嫁给了他,并送他八十匹马,这时的重耳有点乐不思“晋”,多亏了追随者设计让他踏上重返晋国之路。路过曹国曹共公偷看重耳洗澡,因为他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重耳顿时受到了奇耻大辱,幸好曹国大夫僖负羁给他送去一盘饭菜,并在饭菜里包了玉璧,重耳接受了饭菜退还回玉璧,留下了“受飨返璧”的佳话,后来就将谢绝或退还别人的馈蹭称为“返璧”;到了宋国,因“宋襄之仁”而在“泓之战”战败的宋襄公送他八十匹马;但到了郑国又遭到了冷遇;到了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接待了他,但晋楚两地相隔较远不能把重耳直接送回去,就把他送到了秦国,送别宴会上重耳留下了“退避三舍”的承诺,当时的一舍是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重耳说如果将来他率晋军和楚军打仗时,他要首先后退九十里,以报答楚成王的不弃之情;在秦国秦穆公将女儿嫁给他。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死,晋怀公继后位,对重耳回国设下了重重阻碍。第二年秦穆公派兵护送他回晋国,杀掉晋怀公,即位为晋文公。
(4)、成语释义: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5)、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6)、(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7)、晋文公之后其子晋襄公继续着晋国霸业,晋襄公之后其子晋灵公与赵盾为首的赵氏家族明争暗斗,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干脆把灵公杀了,正在出逃的赵盾回来后见到史官董狐将此事记录为“赵盾弑其君”,大有意见。
(8)、 成语: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9)、应聘(pìn)汴州(biàn)吸张(xī) 脉管(mài)
(10)、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11)、译文;接着他又道:‘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火炮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12)、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13)、唇枪舌剑、临阵磨枪、牛刀小试、大刀阔斧、心如刀割、剑拔弩张、口蜜腹剑
(14)、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1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6)、成语:高阳酒徒 (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7)、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19)、少林.资寿罗汉|契丹秘藏.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武则天
(20)、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3、描写战争四字词语大全及解释
(1)、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第二年就去世了,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是公元前1043年,继位的周成王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一天他与幼弟叔虞在一起玩耍,拿起一片桐树叶子剪作一头尖一头平长条形的玉珪状,给了叔虞说要封他为诸侯。站在一旁的史官就请求选择一个吉日成全了这桩好事,成王却说:“我跟他开玩笑呢!”史官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按礼仪去完成。”于是周成王就把叔虞封到了翼城、曲沃、襄汾一带的唐国。
(2)、成语:分我杯羹 (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3)、(细雨和风)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4)、田建文,1965年生,山西襄汾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86一1989年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从事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晋文化、秦汉、宋金元考古等研究,主持或参加翼城枣园遗址、夏县西阴村、浮山桥北墓地、绛县横水倗国墓地、蒲县曹家庄墓地、闻喜邱家庄等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其中绛县横水墓地获2003—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多年来研究成果颇丰,发表考古报告和研究文章百余篇,所确认的枣园文化成为迄今为止山西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全面研究侯马晋国遗址后提出了“新田模式”。
(5)、(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6)、(六出纷飞):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纷飞:散乱到处飞扬。大雪纷纷。
(7)、(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8)、(林寒涧肃):寒:寒冷。肃:肃杀。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9)、(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10)、(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1)、(春花秋月):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12)、(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13)、译文;来见这,枪林刀树,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14)、重耳公元前655年重耳出逃,流亡十九年,流浪过八个国家,深入了解了国际国内形势,虽然饱受险阻艰难但他志在四方,为日后他返回晋国当上了晋文公称霸中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山西精神中的“坚韧”的真实写照。
(15)、(造句)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16)、 成语:一决雌雄 (解释):〖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17)、日本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残暴地杀害了许多中国同胞。
(18)、(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19)、成语:楚界汉河 (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20)、(造句)小说常有描写人物悲欢离合的情节,恰恰是这些情节最吸引读者。
4、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词语和句子
(1)、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2)、叔虞死后儿子燮父继位,周成王便命令他将唐国改为晋国,这就是晋国的由来。同时,由“天子无戏言”演绎的“君无戏言”,成为晋国先民和历代山西人特有的气质风范,包括四百年后的晋文公同楚国作战中信守承诺,和明清时期“晋商”的诚实守信的精神。
(3)、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4)、(秋高气和):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桂子飘香):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霜天红叶):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霜天:严寒的天气。(秋阳杲杲(gǎogǎo)):盛暑炙热的太阳。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六月,正当盛暑。秋阳:秋天的太阳。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丹枫迎秋):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5)、(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6)、释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个山上都是一声声哭嚎,惊动到天上和地上。
(7)、 成语:先发制人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8)、(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9)、废黜皇帝.海昏侯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10)、打退堂鼓、三战三北、速战速决、转战千里、背水一战、决一死战、南征北战
(11)、(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12)、(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13)、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是一位爱憎分明的老战士。
(14)、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15)、换一个角度看,发现这些典故成语就是一部晋国史,现在就请跟着我的文字,重温那段让山西人引为豪的过去。
(16)、例句:那时狼烟四起,她只身走南闯北,我非常担心。
(17)、唐晋|徐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18)、(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19)、马首是瞻。晋悼公联合了十二个国家攻打秦国,晋国大将荀偃向全军发布命令:“明天早晨,鸡鸣时就开始出发。各路军队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都要看我的马头行事。我的马奔向那里,大家就随我而上。”却遭到了副将的反对。战争中荀偃马头向西,副将率领队伍朝东奔去,全军顿时混乱起来。无奈之下,荀偃只好下令撤退。
(20)、(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秋风瑟瑟):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缩):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金风飒飒):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物。(秋月春风):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
5、描写战争的四字词语20个
(1)、你死我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斗争非常激烈。
(2)、在晋献公扩张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假虞灭虢、垂棘之璧、屈产之乘、唇亡齿寒、虞公拒谏、马齿徒长等一连串的脍炙人口的典故成语故事。
(3)、(觅柳寻花)觅:寻找。欣赏春天的景色。也指狎妓。
(4)、(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5)、(漏泄春光)原指柳叶首先透露春天到来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觉。
(6)、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7)、(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8)、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继之又道:‘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9)、(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10)、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11)、炳烛之明。晋平公想学习,便问起乐师师旷学习之道,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有些晚了。”师旷回答道:“不晚!我听说,少年爱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万丈;中年爱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赤日炎炎;晚年爱学习,就像把蜡烛点上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一席话,说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简单道理。
(12)、(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13)、徐显秀蓝宝金戒.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皇后悲剧
(14)、成语:计将安出 (解释):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15)、一日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16)、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17)、(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18)、(造句)看你一幅弱不禁风的样子,没想到力气还挺大。
(19)、但这时的晋景公作为霸主对中原各路诸侯已经感到“鞭长莫及”了,公元前595年楚国将晋国的同盟国宋国都城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向当时的霸主晋国请求帮助。当晋景公准备出兵救援时,大夫伯宗劝道:“虽然我们鞭子长,也不能达到马致命的肚子上,我们又怎么能管得了南方的楚国呢?”于是景公就只派了一位叫解扬的大夫,到宋国去安慰了一番,并没有给宋国任何实际的援助。以后人们常用“鞭长莫及”来形容有心无力之人之事。
(20)、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1)、(造句)你所有的素描都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细致。
(2)、从善如流。晋景公时郑国与晋国签订了盟约用来防御楚国,不久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国派兵救援的路上就同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就请元帅栾书下达命令,但另一位将军荀首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就撤兵回国。听说此事的人称赞栾书“从善如流”,就是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自然。
(3)、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4)、(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5)、(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6)、(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7)、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8)、出处:《旧唐书·李密传》:“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
(9)、(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10)、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1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13)、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1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5)、(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6)、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17)、 成语:扛鼎拔山 / 拔山盖世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18)、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19)、出处: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20)、山西简称“晋”,是由于古代晋国的辉煌历史,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开创的晋国霸业,占据了295年春秋的150余年,而晋国是三千多年前由周王朝分封的,跨越了西周、春秋,到战国初期才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掉,长达660多年。
(1)、(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上一篇:关于母爱的名人名言有哪些请抄写一则113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