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词语

1、关于战争的词语成语

(1)、(秣马利兵):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2)、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3)、一双疲惫的眼睛睁开,往窗外看去,天空变成了一片灰色,一架架战斗机从头顶飞过,时不时地向下投着导弹。导弹所落处,一片狼藉。地面被炸裂了,房屋被炸得粉碎……

(4)、(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

(5)、例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如火如荼;军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6)、(不战而溃):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7)、(成语出处)语出《草庐经略》 ·游失》:“伺敌之隙,乘间取胜。”

(8)、译文: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

(9)、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贫道祭风,周瑜举火,黄盖诈降,烧曹兵八十三万,片甲不回。”

(10)、在阅读和观看电影之后,我让他们搜集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之后自己谈谈战争与和平,想写什么都可以。如初所料,孩子们交上来的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写俄乌历史;第二种是观后感;第三种是纯粹自己的感受。

(11)、(出处):《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3)、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初,我就在班里零星听到孩子们讨论战争,有的孩子会激动地说:我觉得就该打,不打的话,俄罗斯就完蛋了。也有孩子说:不管怎样,去打一个主权国家,这怎么说都是不对的。还有一些孩子不置可否。

(14)、几乎没有人喜爱战争,于是他们会顶着炮火送出为数不多的温暖。

(15)、(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16)、(兵微将乏):乏:缺乏。形容军队战斗力薄弱。

(17)、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18)、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板书已满满占据黑板和白板。对于一些写作吃力的孩子来说,黑板上的内容就提供了很好的支架和素材。

(19)、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20)、(肉薄骨并):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2、关于战争的词语四个

(1)、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唐代于濆诗《塞下曲》

(2)、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

(3)、什么是死亡?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吗?不是的,战争上英雄死后,他们的名字和精神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不怕死的精神在大家心中,虽然他们死了但精神还在。

(4)、释义: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5)、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6)、(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课后练习)(多选)下列典故与“围魏救赵”处于不同时期的有()。

(8)、(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9)、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10)、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11)、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12)、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杂曲歌辞·回纥)唐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

(13)、(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14)、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15)、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16)、只要有可能,就要采取欺骗措施。在所有进攻战斗中,都要利用心理因素(在敌人中间制造恐慌)。

(17)、(成语拼音)shùnshǒuqiānyáng 

(18)、诚信是待人接物应该遵守奉行的,你怎么可以拿来与兵不厌诈的用兵之道相提并论呢?

(19)、(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20)、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3、关于战争的词语四字成语

(1)、▲ PhotobyLeviMeirClancyonUnsplash

(2)、(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3)、(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

(4)、在对孩子们的作业整理之后,我们花了两节课时间来完成第三步。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时期蜀吴联军和魏国的赤壁之战。

(6)、(例句):万国争雄,诸侯称王,烽火连年,战乱不断。

(7)、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8)、出自: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

(9)、☆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0)、例句:老一辈革命家为建立新中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11)、(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1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13)、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14)、释义:广义指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以及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行为。

(15)、(精兵猛将):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16)、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17)、楚界汉河(chǔjièhànhé),意思指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18)、6月20日,德军非洲军团向托布鲁克发动突袭。隆美尔根据之前对托布鲁克久攻不下的教训,指示德军装甲主力首先越过托布鲁克向东面的巴尔迪亚挺进,在距离巴尔迪亚仅18英里的时候突然回头向西面的托布鲁克发动了进攻。

(19)、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杂曲歌辞·采桑)唐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

(20)、现在的书上写的“在二战期间美国士兵伤亡数字:xxxxx”,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却不知道,这背后有着多少的眼泪与尸体,那些从小就梦想着上沙场拿军功章的孩子,也成为了伤亡数字中的一个一吧。

4、关于战争的词语二字

(1)、(排兵布阵):指排列队伍,摆列战斗阵势。亦引申指安排、布置事情。

(2)、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3)、☆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4)、汗马之功(hànmǎzhīgōng)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5)、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6)、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苦战行)唐·杜甫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7)、▲ PhotobyWillem-JanHuismanonUnsplash

(8)、颜宁和六位女科学家:不一定做科研,但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

(9)、以逸待劳(yǐyìdàiláo):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10)、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1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12)、(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13)、(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1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

(15)、(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16)、(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17)、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

(18)、它旁边的铁丝网上挂着这张照片,也已被鲜血染红,看不清上面那个满脸笑容的少年。而它的主人却脸色惨白,一脸惊恐,可是他还来不及尖叫,就已经死去,而千里之外,他的母亲正在为他的回归做准备,那个五彩斑斓的花圈,可惜不能戴在头上,而是墓碑上了吧。

(19)、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20)、临阵倒戈出自商朝末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战,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

5、关于战争的词语四字

(1)、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2)、释义: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六盘山》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4)、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

(5)、(兵不雪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6)、第一节课,我们用了两位同学介绍的俄乌历史。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来源谈起,谈到一千多年前,蒙古国对他们的影响,包括波兰对乌克兰的统治,这样孩子们就能明白这场冲突的起因也许看似是目前的“北约、欧洲、美国”等字样,而实际上,这背后是漫长的历史与纠葛。而观后感的内容,我们留待第二次习作训练写读后感的时候再详细讲。

(7)、金戈铁马有哪些关于战争的词语与句子关于战争的诗句:

(8)、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寻找自己的孩子;一个受了份的士兵,还没有叫出声来,就已经被一发子弹击穿了身体。一张照片挂在铁丝网上,鲜血把他染红,已经看不出上面的面孔是谁。坦克轰隆隆地从身边开过,不知道在它的炮口下又死了多少人了。

(9)、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10)、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11)、听到的不是枪声,不是找不到家或失去家人的哭声;

(1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3)、(精锐之师):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14)、(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15)、(严陈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16)、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17)、(捉将挟人):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

(18)、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19)、月是秦时的明月,关是汉时的边关,世世代代的战争与边患,让多少人离家万里,一去不归!

(20)、一鼓作气出自春秋时期齐国(鲍叔牙)与鲁国(曹刿)之间的长勺之战。

(1)、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2)、出自: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3)、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4)、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5)、介绍下二战德国著名将领隆美尔的一些话进攻,进攻,进攻!不管武器口径多么小,也不管武器数量多么少,要始终用火力支援步兵进攻。数量居劣势之军,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动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发扬火力的方式压倒数量居优势之敌。

(6)、背水一战出自秦末楚汉争霸时期的井陉之战,由韩信带领。

(7)、草木皆兵,读作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8)、(盛食厉兵):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9)、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10)、释义: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11)、(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12)、战争虽残酷,但也许在某个街道的角落,有人会送出一片面包。

(13)、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14)、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

(15)、(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16)、那战死在河边的将士,已经成为了一片白骨。家中的妻子,还在春闺中想念着他们,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17)、(荷枪实弹):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18)、(枕戈披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同“枕戈坐甲”。

(19)、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2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背水为阵):水:指河流。背对着淋漓摆开阵势,拼死战斗。比喻决一死战。

(2)、(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秦末楚汉争霸时期,是韩信的成名之战。

(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5)、南征北战、身经百战、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四面楚歌、用兵如神、全民皆兵、声东击西、

(6)、坚壁清野出自三国时期荀彧,指坚守壁垒,使敌人无法攻进阵地;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使敌人因缺粮无遮蔽而无法久战。

(7)、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8)、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9)、(释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10)、城下之盟(chéngxiàzhīméng)

(11)、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12)、不管是攻还是防,都要尽量靠前配置自动武器。谁先开火,并能进行最猛烈的集火射击,谁就能取得胜利。

(13)、(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

(14)、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句子汇(www.juzih.cn)致力于高质量知识类免费分享,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知识获取更便捷!

上一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简介图片141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