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嘴巴歇后语
1、孔夫子的嘴巴一一歇后语填空
(1)、“我叫仲由,是孔丘先生的学生。”他笑着说:“现在的世道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到哪去不一样?你与其跟着那人躲着这里、赶去那里,还不如不跟着我们这些不问世事的老百姓一起过日子呢,你说是不是?”
(2)、对舅而言,姐妹的儿女称外甥,对外甥而言,妈妈的儿女称妈妈的哥弟为舅舅。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13)
(5)、20世纪80年代末,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回头,到2500年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他的学生颜回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忽焉在前,瞻之在后。
(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奋起直追
(7)、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出了岔;措手不及;突如其来
(8)、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9)、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真倒霉
(10)、曾参,约前505~前4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11)、端木赐,前520~前4字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今河南浚县人),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中最有作为者,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12)、(国内少有的一本以儿童视角切入,描写孔子一生及其思想、治国理政的儿童读物)
(13)、扯起眉毛哄眼睛——自欺欺人,自骗自,自己哄自己
(14)、现实当中,那些大言不惭、信口胡说的人太多了,这样的人,往往不是诚实厚道的君子,和这样的人交往做事,千万要谨慎。
(15)、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16)、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孔夫子歇后语,欢迎大家参考!孔夫子歇后语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17)、 歇后语是汉文字上的统一标准用语,金川方言把歇后语叫作言子,两人用歇后语打嘴巴仗叫作讃言子,有的书上写作展言子。
(18)、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知道了,“讷言敏行”是孔子的主要思想,其实在东西方文化上,那些大圣先哲基本都持相同的看法。西方文化中有句名言,“沉默是金”;佛陀在给弟子讲佛法是拈花微笑,不说话,但妙法已传;老子更是强调“不言之教”。
(19)、言偃比孔子小45岁,后来做了鲁国武城宰(地方官)。
(20)、人言为信,没有信,就没有道德,经济政治都会受影响,社会也很危险。
2、神仙放屁歇后语
(1)、生命很短,读经典,才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捷径。
(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3)、裁缝师傅做衣服——有尺寸;千真(针)万真(针)
(4)、讷是迟钝,孔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想成为君子,说话就一定要谨慎。因为言多必失,而且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我们有句俗话叫“三岁会说话,一辈子学闭嘴”。很多人一辈子人生失意、事业不成,就是坏在了一张嘴上。国学大家钱穆先生对这句话有过精彩的点评:敏讷虽若天资,亦由习。轻言矫之以讷,行缓励之以敏,此亦变化气质,君子成德之方。
(5)、子贡问孔子,君子的行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孔子回答说:“把自己的实际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然后再去说。”
(6)、 歇后语分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一个人或一件事,在做什么?怎么作?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总结或说明,后半部分多同谐音成暗示。如: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照舅),这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说的是外甥在打灯笼,既然有甥就会有舅,当甥与舅同在时,才可能有甥与舅的文字存在。既然是外甥在打灯笼,灯笼的光照下,肯定是舅舅,这个歇后语的后半部分照旧(照舅),虽然表面上说的是灯笼光照在舅身上,而这个歇后语的本意是照旧,照旧就是要按照原先的规定或制度。这里的旧与舅是同音。这后半部分的解释或说明,是谐音,指东打西,醉翁之意不在酒。
(7)、孔夫子门前卖文章——自不量力拓展阅读:孔子的徒弟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8)、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9)、读经典,读哲学,读孔子,它的确是你人生各种疑难杂症的药方子。它是迷茫心灵的解药啊!正如儒学战败了其他各种学派,自汉代以来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是无可争议的主流。
(10)、原壤是孔子的发小,他和孔子的观点不太一样。
(11)、缺牙巴咬耗子(虱子)——碰到了(喻碰巧了之意)
(12)、井底下的缺蚂(青蛙)——没见过簸箕大天(喻见识狭小)
(13)、颜回,前521~前4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
(14)、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什么都敢说,做起来就困难了。”
(15)、歇后语主要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等类别。
(16)、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耻”字,其实就是知耻的意思。嘴上说了,没有做到,脸红羞愧。能反躬自问,及时自省,才是实学。人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迁善。如果不知耻,就不能反躬自省,就难以修身成德,就是“小人穷斯滥矣”。
(17)、孔夫子是指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肯定有很多藏书,因此,他搬家的话,搬的东西肯定都是书。所以这句歇后语取“书”的谐音,写成“输”,形容赌博或是比赛的结果都是输的,十万火急!
(18)、仲由,前542~前4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19)、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20)
3、孔夫子搬家一一歇后语
(1)、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
(2)、对子贡来讲,这句话简直是“金句”。我们知道,子贡非常聪明,而且事业有成,是成功的大企业家,也是出色的外交家,是孔门十哲中言语科的高材生。
(3)、万盛及周边流行的歇后语基本没有故事类,有的都是借用,较多的是另外三类。
(4)、鼻子上安雷管——眼前就是祸;祸在眼前;急在眼前
(5)、世人流传的关于孔夫子的歇后语非常多且有趣,举例如下:
(6)、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7)、有个郑国人说:“东门外有一个老头儿,他的额头像尧,颈像皋陶,肩像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落魄得像个丧家之犬。”子贡听了,猜想这一定是自己的老师,忙赶往东门。孔子听了之后,不仅没生气,还很开心地说:他说的外形倒不一定像,但他说像丧家之犬,真像,真像啊。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9)、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比喻过分地斟酌词句)
(10)、这也只是孔子生活中一些小片段。藉此,你是否觉得孔子也算个可爱而有趣的小老头呢?如若你还想再深入地了解这个“小老头”,不妨认真读读这本写给孩子的《孔子的故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11)、孔夫子擐(huàn)搭裢——两头书(两头输)
(12)、在说和做这个问题上,我们一般人也是说的多,做的少,有的甚至光说不练,所以才有了“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样的歇后语。孔子是大圣人、大教育家,他深知人性的不足和弱点,所以在教育学生时,特别强调做事要“勤”,说话要“讷”,也就是说,做事要努力,说话要谨慎。孔子强调,儒家修身的主要方法就是实修实证,知行合一。从论语和周易等典籍当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结论:讷言敏行是孔子的一个主要思想。那么在论语当中,孔子都是如何指导学生要讷言敏行的呢?
(13)、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
(14)、孔子说:“君子要在言语上迟钝,行动上敏捷。”
(15)、包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
(16)、井底下的缺蚂(青蛙)——没见过簸箕大天(喻见识狭小)
(17)、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既诙谐又形象的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语的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语的谜底,十分切贴。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神忐忑不安。
(18)、喻物类是用某种或是某些物件作比方。如“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
(19)、宰予爱说俏皮话,嘴巴上说得很好听,行动则总是不及他人。所以,孔子就这样直白地警告他。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孔夫子的嘴巴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2)、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比喻注定要失败)
上一篇:大学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语91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